具有缓气结构的气体供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75424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具有缓气结构的气体供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具有缓气结构的气体供应装置,尤指一种兼具可提高液体的溶氧量与可应用于市面气泡水装置的具有缓气结构的气体供应装置。



背景技术:

参阅图9,传统气泡瓶装置主要设一供气部71、一通道部72、一喷气部73及一容纳部74,该供气部71连通一气瓶90,用以朝该通道部72供入一高压气体91,该容纳部74用以容纳一液体92。

然而,以这样的设计论究,当该气瓶90朝该通道部72供入该高压气体91,该高压气体91经该通道部72,从该喷气部73暴冲喷入该液体92,而暴冲喷入的结果,该高压气体91来不及溶入该液体92,而直接冲出该液体92再泄散至该容纳部74。导致气泡水的质量不佳。

有鉴于此,必需研发出可解决上述现有缺点的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传统气泡水装置,为高压气体直接经通道部、喷气部暴冲喷入液体,而暴冲喷入的结果是高压气体来不及溶入液体,而直接冲出液体再泄散至容纳部,导致气泡水的质量不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缓气结构的气体供应装置,其兼具可提高液体的溶氧量与可应用于市面气泡水装置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缓气结构的气体供应装置,其包括:

一气体供应结构,具有依序相互连通的一供气部、一通道部、一喷气部及一容纳部,该供气部用以朝该通道部供入一高压气体,该容纳部用以容纳一液体;

一缓气结构,设于该通道部内,且间隔于该供气部与该喷气部之间,该缓气结构具有一进气口、一内缓气室、一外缓气面及至少一出气口,该进气口连通该供气部与该内缓气室,该外缓气面与该通道部之间具有一间隙,该喷气部连通该间隙及该容纳部,该出气口邻近该进气口,并连通该内缓气室及该外缓气面;

借此,当该高压气体经该进气口供入时,先冲入该内缓气室并被减低冲击力;之后(反向)经该出气口,流向该间隙与该外缓气面,流动过程中再逐渐被减低冲击力,最后从该喷气部缓和喷入该液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兼具可提高液体的溶氧量与可应用于市面气泡水装置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的缓气结构的示意图。

图3B是图3A的其它角度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缓气过程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A是本实用新型的缓气结构的第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8B是本实用新型的缓气结构的第二角度的示意图。

图8C是本实用新型的缓气结构的第三角度的示意图。

图8D是本实用新型的缓气结构的第四角度的示意图。

图9是传统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气体供应结构 11、71供气部

12、72通道部 13、73喷气部

14、74容纳部 20缓气结构

21进气口 22内缓气室

23外缓气面 231凹部

232凸部 24出气口

90气瓶 91高压气体

92液体 A间隙

D1气室最小宽度 D2间隙最小宽度

M1第一外减压路径 M2第二外减压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2、图3A、图3B、图4及图5,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具有缓气结构的气体供应装置,其包括一气体供应结构10及一缓气结构20。

关于该气体供应结构10,具有依序相互连通的一供气部11、一通道部12、一喷气部13及一容纳部14,该供气部11用以朝该通道部12供入一高压气体91(参阅图6),该容纳部14用以容纳一液体92。

关于该缓气结构20,设于该通道部12内,且间隔于该供气部11与该喷气部13之间,该缓气结构20具有一进气口21、一内缓气室22、一外缓气面23及至少一出气口24,该进气口21连通该供气部11与该内缓气室22,该外缓气面23与该通道部12之间具有一间隙A(参阅图7),该喷气部13连通该间隙A及该容纳部14,该出气口24邻近该进气口21,并连通该内缓气室22及该外缓气面23。

借此,当该高压气体91经该进气口21供入时,先冲入该内缓气室22并被减低冲击力;之后(反向)经该出气口24,流向该间隙A与该外缓气面23,流动过程中再逐渐被减低冲击力,最后从该喷气部13缓和喷入该液体92内(如图6)。

实务上,该供气部11用以连通一气瓶90,其用以供出该高压气体91。

如图5所示,该内缓气室22具有一气室最小宽度D1,该间隙A具有一间隙最小宽度D2,其小于该气室最小宽度D1至少十分之一。

借此,当该高压气体91冲入该内缓气室22(气室最小宽度D1)时,为第一次被减低冲击力,而当高压气体91再流该间隙A(及该外缓气面23)时,为第二次被减低冲击力,且由该间隙A的间隙最小宽度D2小于该气室最小宽度D1至少十分之一,故,冲击力被减低的状态更为明显。

该外缓气面23具有至少一个凹部231及至少一个凸部232,该间隙最小宽度D2位于该凸部232与该通道部12之间。

该凹部231可为环状凹槽、纵向凹槽其中至少之一,并可为数个。

该凸部232可为环状凸部、纵向凸部其中至少之一,并可为数个。

参阅图3A、图3B、图8A、图8B、图8C及图8D,该数个凹部231与该数个凸部232,可依序呈圈状排列。

关于该缓气结构20的作用,兹详细叙述如下:

[a]高压气体供入:当该高压气体91供入时,会先冲入该内缓气室22,而被第一次减低冲击力。

[b]由内导至外:接着,再(反向)透过该至少一出气口24而流入该间隙A。

[c]逐阶减压:参阅图7,细步可再分为:

第一外减压路径M1,亦即从该间隙A流过。

第二外减压路径M2,由于该凹部231与该通道部12之间的距离,比该凸部232与该通道部12之间的距离(即该间隙最小宽度D2)大,在阻力较低的情况下,该高压气体91自然在流经该间隙A(亦即该第一外减压路径M1)的过程中,不断的冲入该凹部231与该通道部12之间(亦即该第二外减压路径M2),再冲回该间隙A,而在冲入再冲回的过程中,亦是不断的减压。

在本例中,该数个环状凹槽(亦即该凹部231)有16个,简称16阶,数个纵向凹槽(亦即该凹部231)分别连接第1及2阶、第2至3阶、直到第16阶之后形成两个纵向凹槽,用以将减低冲击力后的该高压气体91导至该喷气部13,最后喷入至该液体92中。于降低冲击力过程中,使得该高压气体91不会直接暴冲喷入该液体92,而是较为和缓的喷入。特别是在制作气泡水、或气泡果汁时(打入高压的二氧化碳),溶入水中的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功效如下所述:

[1]可提高液体的溶氧量。本实用新型于气体供应结构的通道部内,间隔一缓气结构,可使供气部供入的高压气体,经内缓气室、间隙等层层减压缓冲,最后缓和的喷入液体内,可提高液体的溶氧量,尤利于提高气泡水的品质(含气量)。故,可提高液体的溶氧量。

[2]可应用于市面气泡水装置。本实用新型只是在公知气泡水装置的通道内,加设一缓气结构,其余装置不需改变。故,可应用于市面气泡水装置。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