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音波探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75423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超音波探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音波探头,尤指一种具有可相互脱离的壳体的超音波探头。



背景技术:

由于超音波扫描具有不破坏材料结构以及人体细胞的特性,因而普遍地被应用于材料领域以及临床医学检测。根据不同的扫描应用,超音波探头可分为很多种,其中孕妇产检时使用的阴道超音波探头为侵入式探头。因此,阴道超音波探头在使用时会套上卫生套,以避免交叉感染。然而,在使用完毕后,整只超音波探头仍须做高层次消毒,且卫生套也无法完全避免感染。此外,卫生套与探头的扫描前端的尺寸通常不合,会有卫生套掉落孕妇体内的问题发生。再者,位于探头的扫描前端的扫描透镜比较容易损坏,维修时必须更换整只超音波探头,使得维修成本增加。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超音波探头,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可相互脱离的壳体的超音波探头。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超音波探头,包含:第一壳体,具有第一结合端;第一连接器,设置于该第一结合端;驱动件,设置于该第一壳体上;卡合件,对应该驱动件设置于该第一壳体中;第二壳体,具有第二结合端,该第二结合端具有卡合部,该卡合部对应该卡合件设置;以及第二连接器,设置于该第二结合端;其中,当该第一结合端与该第二结合端结合时,该第一连接器与该第二连接器连接,且该卡合件与该卡合部卡合;当该驱动件驱动该卡合件移动时,该卡合件脱离该卡合部,使得该第一结合端与该第二结合端可相互脱离,且该第一连接器与该第二连接器可相互脱离。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还包含第一弹性件以及第二弹性件,该卡合件枢接于该第一壳体,且该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该卡合件与该第一壳体,使得该卡合件可相对该第一壳体转动,该驱动件抵接该卡合件,且该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该驱动件与该第一壳体,使得该驱动件可沿平行该卡合件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该卡合件转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还包含弹性件,该卡合件连接于该驱动件,且该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该驱动件与该第一壳体,使得该驱动件可沿垂直该卡合件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该卡合件移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还包含弹性件,该驱动件枢接于该第一壳体,该卡合件连接于该驱动件,且该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该驱动件与该第一壳体,使得该驱动件可相对该第一壳体转动,进而带动该卡合件转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还包含防水垫圈,选择性地设置于该第一结合端或该第二结合端,当该第一结合端与该第二结合端结合时,该防水垫圈夹置于该第一结合端与该第二结合端之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还包含第一磁性件以及第二磁性件,该第一磁性件设置于该第一结合端,该第二磁性件对应该第一磁性件设置于该第二结合端,当该第一结合端与该第二结合端结合时,该第一磁性件与该第二磁性件相互磁吸。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卡合部为贯穿该第二壳体的破孔,当该卡合件与该卡合部卡合时,该卡合件的卡合端自该卡合部突出该第二壳体。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还包含穿刺套件,可拆卸地设置于该第二壳体上,该穿刺套件具有卡槽,该卡合端与该卡槽卡合。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穿刺套件具有第一定位部,该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定位部,该第一定位部与该第二定位部配合,以将该穿刺套件定位于该第二壳体上。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还包含扫描透镜,该扫描透镜设置于该第一壳体上且与该第一结合端相对,或者,该扫描透镜设置于该第二壳体上且与该第二结合端相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出的超音波探头由可相互脱离的两个壳体结合而成。于实际应用中,扫描透镜可设置于两个壳体的其中之一上。用户可直接以具有扫描透镜的壳体对孕妇进行阴道超音波扫描,而不需套上卫生套,其中具有扫描透镜的一端可为消毒包装,以避免病菌污染。在使用完毕后,用户只要将具有扫描透镜的壳体拆卸下来进行替换即可。此外,当扫描透镜损坏时,也只要将具有扫描透镜的壳体拆卸下来进行替换即可,不需更换整只超音波探头,进而减少维修成本。再者,可利用卡合件将穿刺套件卡合于超音波探头的壳体上,以于阴道超音波扫描时进行穿刺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超音波探头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互脱离的爆炸图;

图3为图2中的第二壳体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4为图2中的第一壳体于另一视角的局部立体图;

图5为图2中的第一壳体的局部内部图;

图6为图5中的驱动件与卡合件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7为图6中的驱动件与卡合件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8为第一结合端与第二结合端结合的局部剖面图;

图9为驱动件驱动卡合件移动前的俯视图;

图10为第一结合端与第二结合端相互脱离的局部剖面图;

图11为驱动件驱动卡合件移动后的俯视图;

图12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超音波探头的立体图;

图13为图12中的穿刺套件自第二壳体拆卸下来的爆炸图;

图14为图13中的穿刺套件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15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超音波探头的局部剖面图;

图16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超音波探头的局部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至图7,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超音波探头1的立体图,图2为图1中的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18相互脱离的爆炸图,图3为图2中的第二壳体18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4为图2中的第一壳体10于另一视角的局部立体图,图5为图2中的第一壳体10的局部内部图,图6为图5中的驱动件14与卡合件16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7为图6中的驱动件14与卡合件16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需说明的是,于下述的实施例中,“直线移动”与“转动”皆符合本发明所述的“移动”的定义。

如图1至图7所示,超音波探头1包含第一壳体10、第一连接器12、驱动件14、卡合件16、第二壳体18、第二连接器20、第一弹性件22、第二弹性件24、防水垫圈26、第一磁性件28、第二磁性件30以及扫描透镜32。于此实施例中,超音波探头1可为阴道超音波探头或其它侵入式超音波探头。一般而言,超音波探头1中还会设有运作时必要的软硬件组件,如处理器、电路板、内存等,视实际应用而定。

第一壳体10具有第一结合端100。驱动件14设置于第一壳体10上,且卡合件16对应驱动件14设置于第一壳体10中。于此实施例中,超音波探头1包含两个卡合件16,且两个卡合件16对称设置。如图6与图7所示,驱动件14可具有操作部140以及两个驱动部142,且每一个卡合件16可具有卡合端160以及抵接端162。在驱动件14设置于第一壳体10上后,驱动件14的操作部140外露于第一壳体10。

于此实施例中,超音波探头1包含两个第一弹性件22以及两个第二弹性件24,其中第一弹性件22可为扭簧,且第二弹性件24可为压缩弹簧,但不以此为限。卡合件16可藉由枢轴102枢接于第一壳体10,第一弹性件22可套设于枢轴102上,且第一弹性件22的两个端分别连接卡合件16与第一壳体10,使得卡合件16可相对第一壳体10转动。此外,驱动件14的两个驱动部142分别抵接于两个卡合件16的抵接端162,且第二弹性件24的两端分别连接驱动件14与第一壳体10,使得驱动件14可沿平行卡合件16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卡合件16转动。

于此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的第一结合端100可具有两个破孔104,如图4所示。两个破孔104对应两个卡合件16的卡合端160形成于第一壳体10的第一结合端100上。在驱动件14带动卡合件16转动前,卡合件16的卡合端160自破孔104突出第一壳体10的第一结合端100。

如图3所示,第二壳体18具有第二结合端180,扫描透镜32设置于第二壳体18上且与第二结合端180相对。第二结合端180具有卡合部182。于此实施例中,卡合部182可为形成于第二结合端180内壁的卡槽。此外,卡合部182对应卡合件16设置。由于超音波探头1包含两个卡合件16,因此,第二结合端180可具有两个卡合部182对称设置于第二结合端180内壁。需说明的是,由于视角关系,图3仅显示位于第二结合端180内壁一侧的卡合部182。于其他实施例中,扫描透镜32也可设置于第一壳体10上且与第一结合端100相对。也就是说,于实际应用中,扫描透镜32可设置于两个壳体的任意其中之一上。

第一连接器12设置于第一壳体10的第一结合端100,且第二连接器20设置于第二壳体18的第二结合端180。于此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12与第二连接器20为可相互连接或脱离的公连接器与母连接器。此外,第一连接器12与第二连接器20的通道数量可为8n+1,其中n为正整数。防水垫圈26可选择性地设置于第一壳体10的第一结合端100或第二壳体18的第二结合端180。于此实施例中,防水垫圈26设置于第一壳体10的第一结合端100。此外,防水垫圈26可为o型环(o-ring)或其它垫圈。第一磁性件28设置于第一壳体10的第一结合端100,且第二磁性件30对应第一磁性件28设置于第二壳体18的第二结合端180。于此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28与第二磁性件30的其中之一可为磁铁,且第一磁性件28与第二磁性件30的其中另一可为磁铁或导磁性材料(例如,铁)。

请参阅图8至图11,图8为第一结合端100与第二结合端180结合的局部剖面图,图9为驱动件14驱动卡合件16移动前的俯视图,图10为第一结合端100与第二结合端180相互脱离的局部剖面图,图11为驱动件14驱动卡合件16移动后的俯视图。

如图8所示,当第一壳体10的第一结合端100与第二壳体18的第二结合端180结合时,第一连接器12与第二连接器20连接。此时,第一壳体10中的电路板与第二壳体18中的电路板即可通过第一连接器12与第二连接器20形成电性连接,以进行讯号传输。如图9所示,在驱动件14驱动卡合件16移动前,卡合件16的卡合端160自破孔104突出第一壳体10的第一结合端100。因此,当第一壳体10的第一结合端100与第二壳体18的第二结合端180结合时,自破孔104突出的卡合件16的卡合端160会与第二壳体18的第二结合端180的卡合部182卡合,使得第一壳体10的第一结合端100与第二壳体18的第二结合端180无法相互脱离。

此外,当第一壳体10的第一结合端100与第二壳体18的第二结合端180结合时,防水垫圈26夹置于第一结合端100与第二结合端180之间。因此,藉由防水垫圈26的设置,可防止水或其它液体自第一结合端100与第二结合端180之间的空隙渗入第一壳体10及/或第二壳体18。

再者,当第一壳体10的第一结合端100与第二壳体18的第二结合端180结合时,第一磁性件28与第二磁性件30可相互磁吸。因此,藉由第一磁性件28与第二磁性件30的设置,可在第一壳体10的第一结合端100与第二壳体18的第二结合端180结合时达到辅助定位与固定的效果。

如图10与图11所示,当使用者欲使第一壳体10的第一结合端100与第二壳体18的第二结合端180相互脱离时,使用者可朝箭头a1的方向推动驱动件14,使得驱动件14沿平行卡合件16的方向(亦即,箭头a1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两个卡合件16分别朝箭头a2、a3的方向转动。当驱动件14驱动卡合件16移动时,卡合件16的卡合端160即会脱离第二壳体18的第二结合端180的卡合部182,使得第一壳体10的第一结合端100与第二壳体18的第二结合端180可相互脱离,且第一连接器12与第二连接器20可相互脱离。藉此,使用者即可将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18分离。

在驱动件14驱动卡合件16移动后,第一弹性件22会随着卡合件16的转动而扭转,且第二弹性件24会被驱动件14压缩。当施加于驱动件14的外力被释放时,第一弹性件22产生的扭力即会使两个卡合件16分别朝箭头a2、a3的反方向复位,且第二弹性件24产生的弹力即会使驱动件14朝箭头a1的反方向复位。

请参阅图12至图14,图12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超音波探头2的立体图,图13为图12中的穿刺套件34自第二壳体18拆卸下来的爆炸图,图14为图13中的穿刺套件34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超音波探头2与上述的超音波探头1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超音波探头2还包含穿刺套件34,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二壳体18上,如图12与图13所示。于此实施例中,上述的卡合部182可为贯穿第二壳体18的破孔。因此,当卡合件16的卡合端160与卡合部182卡合时,卡合件16的卡合端160会自卡合部182突出第二壳体18。

如图14所示,穿刺套件34可具有两个卡槽340以及两个第一定位部342。此外,第二壳体18可具有两个第二定位部184,其中两个第二定位部184的位置与两个第一定位部342的位置相互对应。当穿刺套件34设置于第二壳体18上时,第一定位部342可与第二定位部184配合,以将穿刺套件34定位于第二壳体18上。此外,自卡合部182突出第二壳体18的卡合件16的卡合端160可与穿刺套件34的卡槽340卡合,使得穿刺套件34固定于第二壳体18上。当使用者欲将穿刺套件34自第二壳体18拆卸下来时,使用者可朝箭头a1的方向推动驱动件14,以使卡合件16的卡合端160脱离穿刺套件34的卡槽340。需说明的是,驱动件14与卡合件16的详细作用原理如上所述,在此不再赘述。藉此,即可将穿刺套件34自第二壳体18拆卸下来。

请参阅图15,图15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超音波探头3的局部剖面图。超音波探头3与上述的超音波探头1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驱动件14驱动卡合件16移动的方式不同。如图15所示,超音波探头3还包含弹性件36,卡合件16连接于驱动件14,且弹性件36的两端分别连接驱动件14与第一壳体10,使得驱动件14可沿垂直卡合件16的方向(亦即,箭头a4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卡合件16移动。于此实施例中,弹性件36可为压缩弹簧,但不以此为限。

当第一壳体10的第一结合端100与第二壳体18的第二结合端180结合时,第一连接器12与第二连接器20连接。此时,第一壳体10中的电路板与第二壳体18中的电路板即可通过第一连接器12与第二连接器20形成电性连接,以进行讯号传输。在驱动件14驱动卡合件16移动前,卡合件16的卡合端160自破孔104突出第一壳体10的第一结合端100。因此,当第一壳体10的第一结合端100与第二壳体18的第二结合端180结合时,自破孔104突出的卡合件16的卡合端160会与第二壳体18的第二结合端180的卡合部182卡合,使得第一壳体10的第一结合端100与第二壳体18的第二结合端180无法相互脱离。

当使用者欲使第一壳体10的第一结合端100与第二壳体18的第二结合端180相互脱离时,使用者可朝箭头a4的方向推动驱动件14,使得驱动件14沿垂直卡合件16的方向(亦即,箭头a4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卡合件16朝箭头a4的方向移动。当驱动件14驱动卡合件16移动时,卡合件16的卡合端160即会脱离第二壳体18的第二结合端180的卡合部182,使得第一壳体10的第一结合端100与第二壳体18的第二结合端180可相互脱离,且第一连接器12与第二连接器20可相互脱离。藉此,使用者即可将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18分离。

在驱动件14驱动卡合件16移动后,弹性件36会被驱动件14压缩。当施加于驱动件14的外力被释放时,弹性件36产生的弹力即会使驱动件14朝箭头a4的反方向复位。

请参阅图16,图16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超音波探头4的局部剖面图。超音波探头4与上述的超音波探头1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驱动件14驱动卡合件16移动的方式不同。如图16所示,超音波探头4还包含弹性件38,驱动件14枢接于第一壳体10,卡合件16连接于驱动件14,且弹性件38的两端分别连接驱动件14与第一壳体10,使得驱动件14可相对第一壳体10朝箭头a5的方向转动,进而带动卡合件16朝箭头a5的方向转动。于此实施例中,弹性件38可为扭簧,但不以此为限。

当第一壳体10的第一结合端100与第二壳体18的第二结合端180结合时,第一连接器12与第二连接器20连接。此时,第一壳体10中的电路板与第二壳体18中的电路板即可通过第一连接器12与第二连接器20形成电性连接,以进行讯号传输。在驱动件14驱动卡合件16移动前,卡合件16的卡合端160自破孔104突出第一壳体10的第一结合端100。因此,当第一壳体10的第一结合端100与第二壳体18的第二结合端180结合时,自破孔104突出的卡合件16的卡合端160会与第二壳体18的第二结合端180的卡合部182卡合,使得第一壳体10的第一结合端100与第二壳体18的第二结合端180无法相互脱离。

当使用者欲使第一壳体10之第一结合端100与第二壳体18之第二结合端180相互脱离时,用户可推动驱动件14,使得驱动件14朝箭头a5的方向转动,进而带动卡合件16朝箭头a5的方向转动。当驱动件14驱动卡合件16移动时,卡合件16的卡合端160即会脱离第二壳体18的第二结合端180的卡合部182,使得第一壳体10的第一结合端100与第二壳体18的第二结合端180可相互脱离,且第一连接器12与第二连接器20可相互脱离。藉此,使用者即可将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18分离。

在驱动件14驱动卡合件16移动后,弹性件38会随着驱动件14的转动而扭转。当施加于驱动件14的外力被释放时,弹性件38产生的扭力即会使驱动件14朝箭头a5的反方向复位。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超音波探头由可相互脱离的两个壳体结合而成。于实际应用中,扫描透镜可设置于两个壳体的其中之一上。用户可直接以具有扫描透镜的壳体对孕妇进行阴道超音波扫描,而不需套上卫生套,其中具有扫描透镜的一端可为消毒包装,以避免病菌污染。在使用完毕后,用户只要将具有扫描透镜的壳体拆卸下来进行替换即可。此外,当扫描透镜损坏时,也只要将具有扫描透镜的壳体拆卸下来进行替换即可,不需更换整只超音波探头,进而减少维修成本。再者,可利用卡合件将穿刺套件卡合于超音波探头的壳体上,以于阴道超音波扫描时进行穿刺操作。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