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尾气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17999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对化工生产过程中所产生尾气进行集中处理的系统,属于尾气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化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酸性或碱性气体,如果直接排放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以硫酸尾气为例,2007年环境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硫酸工业年SO2排放量约10万吨,占全国SO2排放量的0.4%,占化工行业SO2排放总量的9.0%,是化工行业中较大的SO2排放源。GB26132-2010《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于2011年3月1日正式实施。按照新国标要求,2011年10月1日起至2013年9月30日止现有硫酸企业二氧化硫排放标准执行860mg/m3,2013年10月1日起所有硫酸企业二氧化硫将统一执行400mg/m3、发达地区200mg/m3的排放标准,与原执行标准相比消减了58.3%,而目前硫酸企业普遍采用的两转两吸制酸流程尾气排放SO2浓度一般为600~2000mg/m3,新国标的实施对硫酸生产企业是一大考验。在日益严格的尾气排放标准下,现有尾气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越来越不能满足国家标准,因此亟待提升改造。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尾气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新型尾气处理系统,包括洗涤塔,洗涤塔的下部通过尾气输送管道与第一循环槽连接,在第一循环槽的上部连通有第一文丘里管,第一文丘里管的入口连接尾气收集管道,尾气收集管道连接反应槽,在第一文丘里管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喷头,第一喷头通过第一喷淋液循环管道与第一循环槽连接,在尾气输送管道的垂直段内部设置有第二喷头,第二喷头通过第二喷淋液循环管道与第一循环槽连接,在洗涤塔的内部设置有第三喷头,第三喷头通过第三喷淋液循环管道与第一循环槽连接,在洗涤塔的内部且位于第三喷头的上方位置处设置有旋流除沫器,洗涤塔的顶部通过第一尾气排放管道连接第二文丘里管的入口,第二文丘里管的底部连通第二循环槽,在第二文丘里管的内部设置有第四喷头,第四喷头通过第四喷淋液循环管道与第二循环槽连接,在第二循环槽的上方连通有气液分离器,在气液分离器的内部设置有第五喷头,第五喷头通过第五喷淋液循环管道与第二循环槽连接,气液分离器的顶端通过第二尾气排放管道连接尾气烟囱,在第二尾气排放管道上设置有风机。

优选的,所述第二喷头共设置3个,呈上下平行分布。

优选的,在气液分离器的顶部设置有丝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文丘里管对尾气进行增压提速,同时通过在文丘里管、尾气输送管道和洗涤塔中进行喷头的布置,可有效避免管路堵塞,同时增强了尾气的洗涤处理效果,使尾气达标排放,而且结构设计合理,可用于对现有尾气处理设备进行提升改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一种新型尾气处理系统,包括洗涤塔1,洗涤塔1的下部通过尾气输送管道2与第一循环槽3连接。在第一循环槽3的上部连通有第一文丘里管4,第一文丘里管4的入口连接尾气收集管道5,尾气收集管道5通过多个支管道连接反应槽6。在第一文丘里管4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喷头7,第一喷头7通过第一喷淋液循环管道8与第一循环槽3连接。在尾气输送管道2的垂直段内部设置有第二喷头9,第二喷头9通过第二喷淋液循环管道10与第一循环槽3连接。第二喷头9共设置3个,呈上下平行分布。在洗涤塔1的内部设置有第三喷头11,第三喷头11通过第三喷淋液循环管道12与第一循环槽3连接。在洗涤塔1的内部且位于第三喷头11的上方位置处设置有旋流除沫器24,洗涤塔1的顶部通过第一尾气排放管道13连接第二文丘里管14的入口,第二文丘里管14的底部连通第二循环槽15。在第二文丘里管14的内部设置有第四喷头16,第四喷头16通过第四喷淋液循环管道17与第二循环槽15连接,在第二循环槽15的上方连通有气液分离器18。在气液分离器18的内部设置有第五喷头19,第五喷头19通过第五喷淋液循环管道20与第二循环槽15连接,在气液分离器18的顶部设置有丝网21。气液分离器18的顶端通过第二尾气排放管道22连接尾气烟囱23,在第二尾气排放管道22上设置有风机2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大致如下:

反应槽6中产生的尾气经尾气收集管道5集中后输送至第一文丘里管4,经第一文丘里管4增压提速后进入第一循环槽3中,在第一文丘里管4中进行第一次喷淋洗涤。随后第一循环槽3中的尾气经尾气输送管道2输送至洗涤塔1中,在尾气输送管道2中进行第二次喷淋洗涤,在洗涤塔1中进行第三次喷淋洗涤,洗涤后的尾气经旋流除沫器12除沫后经第一尾气排放管道输送至第二文丘里管14。在第二文丘里管14中进行第四次喷淋洗涤,随后进行第二循环槽15中。第二循环槽15中的尾气接着进入气液分离器18中,在气液分离器18中再进行第五次喷淋洗涤,随后经丝网21除雾后再经第二尾气排放管道22输送至尾气烟囱23,随后排放至大气。

上述方式中未述及的有关技术内容采取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作出的任何等同替代方式,或明显变型方式,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