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酸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89577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一种调酸罐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酸罐。



背景技术:

食品、粮食加工企业一般利用大米、玉米、甘蔗或甜菜等农作物为原料,进行生产淀粉糖浆、成品食用糖浆及对食用糖浆进行精加工作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其液体原料的酸度,即PH值进行适度调节,以满足不同工艺条件的需求,最常用的做法是向储存有液体原料的储液罐中加入酸,来调节液体的酸度。现有技术中,酸加入原料储液罐后直接随原料排出储液罐,调配效果较差;酸的调配与原料排出在同一空间进行,当排出原料量多于调配的原料量时,容易使原料排出口吸入空气,使原料排出不连续,降低出料效率;而且使储液罐内产生负压,不利于原料和酸的平稳进入储液罐,容易引起原料飞溅,造成浪费;对于规模较大、自动化程度高的企业生产来说,不利于连续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调配效果好、节约原料、出料连续、生产效率高的调酸罐。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调酸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设有进料口、进酸口和出料口,所述罐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罐体内部分隔成配酸室和排料室两部分,所述配酸室和排料室通过所述隔板上方的溢流通道相连通,所述进料口和进酸口与所述配酸室直接相通,所述出料口与所述排料室直接相通,所述溢流通道上方的所述罐体上设有测酸口;

进一步改进,所述配酸室内设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与所述罐体外部的驱动设备相连,所述搅拌器可以在所述驱动设备的驱动下旋转,有利于使酸和原料更好的混合均匀,提高原料的调配质量;

进一步改进,所述配酸室上部设有进水口,如果酸的浓度太高,可以通过所述进水口通入水稀释酸的浓度;

进一步改进,所述配酸室下部设有排酸口,如果所配原料的酸浓度过高,需要将过多的液体排出重新调配,可以通过排酸口排出;

进一步改进,所述罐体上与所述排料室位置相对应处设有透明的液位观察口,有利于观察进入所述排料室原料的量,从而更好的控制排料的速度与时间;

进一步改进,所述罐体上设有排气口,可以较好的保持所述罐体内外部的压力平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罐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罐体内部分隔成配酸室和排料室两部分,将配酸和排料分开,所述配酸室内的原料和酸充分混合并达到一定的量才能从所述溢流通道进入所述排料室,配酸效果好;可以根据所述排料室内部原料的量来调整排料速度和时间,不会使所述出料口吸入空气,出料连续,生产效率高;也不会使所述罐体内部产生负压,调配好的原料不易产生飞溅,节约原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罐体,2进料口,3进酸口,4出料口,5隔板,6配酸室,7排料室,8溢流通道,9测酸口,10搅拌器,11驱动电机,12进水口,13排酸口,14液位观察口,15排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调酸罐,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上设有进料口2、进酸口3和出料口4,所述罐体1内设有隔板5,所述隔板5将所述罐体1内部分隔成配酸室6和排料室7两部分,所述配酸室6和排料室7通过所述隔板5上方的溢流通道8相连通,所述进料口2和进酸口3与所述配酸室6直接相通,所述出料口4与所述排料室7直接相通,所述溢流通道8上方的所述罐体1上设有测酸口9;所述配酸室6内设有搅拌器10,所述搅拌器10与所述罐体1外部的驱动电机11相连,所述配酸室6上部设有进水口12,所述配酸室6下部设有排酸口13。

实施例2,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罐体1上与所述排料室7位置相对应处设有透明的液位观察口14,所述罐体1上设有排气口15。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