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传动刮泥机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24538阅读:615来源:国知局
中心传动刮泥机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中心传动刮泥机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废气污水的产生与日俱增,因此保护环境,处理好废气污水已成为工业发展必须要解决的课题。刮泥机是用污水处理的大型设备,中心传动刮泥机是最常用的一种刮泥机。

污泥越深,刮泥机工作时所需的转动扭矩越大,在刮泥机停机后,污泥便会越积越深,因此当再次启动时,刮泥机容易出现过载情况,从而对刮泥机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心传动刮泥机驱动装置,解决现有刮泥机在停机一段时候后重新启动,容易出现因过载导致的损坏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中心传动刮泥机驱动装置,包括减速电机、传动机构、驱动主轴;还设有扭矩过载保护器,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端通过扭矩过载保护器驱动连接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连接驱动主轴,所述驱动主轴的上连接能驱使驱动主轴沿轴向中心上下移动的升降装置。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箱体、齿轮轴、传动套、旋转支撑;所述齿轮轴两端通过滚珠轴承安装在箱体内,且其一端与扭矩过载保护器连接;所述旋转支撑固定在箱体内,用于支撑所述传动套;所述传动套与齿轮轴相啮合;所述驱动主轴穿过箱体、传动套中心、旋转支撑,且驱动主轴与传动套之间轴向滑移且周向限位配合。

所述传动套包括套管、传动盘、齿圈;所述套管内壁至少设有两组周向均布的第一限位凸台,所述驱动主轴外对应设置有第二限位凸台;所述传动盘焊接在套管外壁,所述齿圈固定在传动盘外边缘,并与齿轮轴啮合。

齿圈与旋转支撑的对应面均设有半圆形滑槽,所述半圆形环槽内设置钢珠。

所述套管与传动盘设有若干周向均布的加强筋。

所述驱动主轴包括与传动套配合的主体、主体下端的连接法兰、主体上端的升降杆,所述升降杆外设置外螺纹,所述第二限位凸台设置在主体外;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支架、手轮、推力轴承、轴用挡圈,所述支架固定安装在套管上,所述手轮通过推力轴承、轴用挡圈与支架轴向限位且周向旋转配合,所述手轮还与升降杆螺纹配合。

所述支架与套管之间设有挡雨罩。

所述升降杆外设有防护罩。

所述防护罩为玻璃套,并设有尺寸刻度;所述升降杆顶部固定有大垫片。

所述减速电机与箱体之间设有短管,所述扭矩过载保护器设置在短管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以上方案,设置扭矩过载保护器,当污泥累积过深出现过载时,通过扭矩过载保护器会自动断开,并停止减速电机,然后可通过升降装置带动驱动主轴沿轴向方向移动,改变高度,调整刮泥装置的深度位置,使其处于合适位置,有效避免对刮泥机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心传动刮泥机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传动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驱动主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减速电机,2-传动机构,21-箱体,22-齿轮轴,23-传动套,231-套管,232-传动盘,233-齿圈,234-第一限位凸台,235-加强筋,24-旋转支撑,25-滚珠轴承,26-钢珠,3-驱动主轴,31-主体,32-连接法兰,33-升降杆,34-大垫片,4-扭矩过载保护器,5-升降装置,51-支架,52-手轮,53-推力轴承,54-轴用挡圈,6-挡雨罩,7-防护罩,8-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中心传动刮泥机驱动装置,包括减速电机1、传动机构2、驱动主轴3、扭矩过载保护器4;所述减速电机与箱体之间设有短管8,所述扭矩过载保护器4设置在短管8内;所述减速电机1的输出端通过扭矩过载保护器4驱动连接传动机构2,所述传动机构2连接驱动主轴3,所述驱动主轴3的上连接能驱使驱动主轴3沿轴向中心上下移动的升降装置5。

通过设置扭矩过载保护器4,当污泥累积过深出现过载时,扭矩过载保护器4会自动断开,并停止减速电机1,然后便可通过升降装置5带动驱动主轴3沿轴向方向移动,改变高度,调整刮泥装置的深度位置,使其处于合适位置后再次启动,有效避免对刮泥机造成损坏。

如图所示,所述传动机构2包括箱体21、齿轮轴22、传动套23、旋转支撑24;所述齿轮轴22两端通过滚珠轴承25安装在箱体21内,且其一端与扭矩过载保护器4连接;所述旋转支撑24固定在箱体21内,用于支撑所述传动套23;所述传动套23与齿轮轴22相啮合;所述驱动主轴3穿过箱体21、传动套23中心、旋转支撑24,且驱动主轴3与传动套23之间轴向滑移且周向限位配合。

其中,所述传动套23包括套管231、传动盘232、齿圈233所述套管231内壁至少设有两组周向均布的第一限位凸台234,所述驱动主轴3外对应设置有第二限位凸台34;所述传动盘232焊接在套管231外壁,所述齿圈233固定在传动盘232外边缘,并与齿轮轴22啮合。

通过旋转支撑24进行支撑,再将焊接好的传动套23设置在旋转支撑24上,加工装配比较方便;传动套23与驱动主轴3之间通过第一限位凸台234、第二限位凸台34相互配合,结构简单,而且两者配合后摩擦力小,方便升降调整;通过齿轮啮合的方式进行动力传递,不仅在整体结构上更加紧凑,相对于链传动更减少占用空间,噪声小,无噪声污染,利于环保。

进一步的,齿圈233与旋转支撑24的对应面均设有半圆形滑槽,所述半圆形环槽内设置钢珠26,进一步地减少旋转时的摩擦力。

另外,所述套管231与传动盘232设有若干周向均布的加强筋235,进一步保证传动套23的强度。

如图所示,所述驱动主轴3包括与传动套23配合的主体31、主体31下端的连接法兰32、主体上端的升降杆33,所述升降杆33外设置外螺纹,所述第二限位凸台34设置在主体31外;所述升降装置5包括支架51、手轮52、推力轴承53、轴用挡圈54,所述支架51固定安装在套管231上,所述手轮52通过推力轴承53、轴用挡圈54与支架51轴向限位且周向旋转配合,所述手轮52还与升降杆33螺纹配合。

所述升降装置5安装在套管231上,能随着驱动主轴3同步转动,同时通过手轮52转动能带动驱动主轴3升降移动,安装更加方便,驱动更加稳定。

如图所示,所述支架51与套管231之间设有挡雨罩6,所述挡雨罩6能够挡住支架51与套管231的连接处,避免雨水粉尘进入,提高使用寿命。

如图所示,所述升降杆33外设有防护罩7,保证升降杆33不受外界灰尘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罩7为玻璃套,并设有尺寸刻度;所述升降杆33顶部固定有大垫片34,玻璃结构能够方便进行观察,通过大垫片34对应尺寸刻度,能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升降杆上升或下降的距离,更有利于升降调整。

实施例不应视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改进,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