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流动相分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81309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流动相分配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色谱柱中流动相的分配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流动相分配器。



背景技术:

液相色谱所使用的色谱柱多为竖直的不锈钢管状体,由多孔填料填充于管状体中组成填料床,构成色谱系统的固定相部分。

现有的分配器同一级各支路截面积相等,而各截面所对应的分配孔的数量是不同的,从而导致流量不均,影响分配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流动相分配器,已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流动相分配器,包括分配器本体;所述分配器本体为圆形;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器本体均匀分为四部分,所述分配器本体的每一部分均设有2个独立的流动相分配单元;所述每个流动相分配单元包括多个分配孔、液流沟槽分配组和流动相入口;所述液流沟槽分配组包括分别与流动相入口连通的第一液流沟槽和第二液流沟槽,第一液流沟槽和第二液流沟槽的末端均垂直连通有两个第三液流沟槽,第三液流沟槽的末端均垂直连通有一个以上的第四液流沟槽,第四液流沟槽的末端设置有十字液流沟槽;所述多个分配孔分别布置在每个十字液流沟槽的端头;所述任意两条液流沟槽沿垂直流动方向的截面积之比等于分别流经该两条液流沟槽所能到达的分配孔的数量之比。

进一步地,所述十字液流沟槽的两条分配槽与第四液流沟槽的夹角均为4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液流沟槽的侧面和底面皆采用圆弧设计。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液流沟槽的侧面和底面皆采用圆弧设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液流沟槽的侧面和底面皆采用圆弧设计。

进一步地,所述流动相入口至每个分配孔路径距离相等。

采用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一、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8个独立的流动相分配单元,缩短了流动相入口到多个分配孔的距离,使流动相在液流沟槽中停留的时间减少,流动相中的样品不易析出。

二、本实用新型由于任意两条液流沟槽沿垂直流动方向的截面积之比等于分别流经该两条液流沟槽所能到达的分配孔的数量之比,可使流量分配均匀,流动相压力损失小,增加分配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流动相分配器的主视图;

图2是流动相分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2所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流动相分配器,包括分配器本体1;所述分配器本体1为圆形;所述分配器本体1均匀分为四部分,所述分配器本体1的每一部分均设有2个独立的流动相分配单元;所述每个流动相分配单元包括多个分配孔7、液流沟槽分配组和流动相入口2;所述液流沟槽分配组包括分别与流动相入口2连通的第一液流沟槽3和第二液流沟槽8,第一液流沟槽3和第二液流沟槽8的末端均垂直连通有两个第三液流沟槽6,第三液流沟槽6的末端均垂直连通有一个以上的第四液流沟槽4,第四液流沟槽4的末端设置有十字液流沟槽5;所述多个分配孔7分别布置在每个十字液流沟槽5的端头;所述任意两条液流沟槽沿垂直流动方向的截面积之比等于分别流经该两条液流沟槽所能到达的分配孔7的数量之比,比如流经第二液流沟槽8与第三液流沟槽6所到达分配孔数量分别为16和8,所以截面积比相应为2∶1;;所述十字液流沟槽5的两条分配槽与第四液流沟槽4的夹角均为45°;所述第一液流沟槽3的侧面和底面皆采用圆弧设计;所述第二液流沟槽8的侧面和底面皆采用圆弧设计;所述第三液流沟槽6的侧面和底面皆采用圆弧设计;所述流动相入口2至每个分配孔7路径距离相等。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8个独立的流动相分配单元,缩短了流动相入口2到多个分配孔7的距离,使流动相在液流沟槽中停留的时间减少,流动相中的样品不易析出。

本实用新型由于任意两条液流沟槽沿垂直流动方向的截面积之比等于分别流经该两条液流沟槽所能到达的分配孔的数量之比,可使流量分配均匀,流动相压力损失小,增加分配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