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串联的空气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75362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过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层串联的空气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环境的加剧,城市中的空气质量也是越来越低下,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所以为了改变室内的空气中的纯净度,为了吸收室内环境的烟雾颗粒,为了使得空气质量满足人们的需求,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空气过滤装置来净化空气;在工业中,通常需要抽取空气作为原料或者其他用途,往往需要采用空气过滤装置对空气进行净化过滤;在许多设备装置所排出或产生的中间气体,通常也需要将其进行过滤吸附。

现今常用的一些空气过滤装置主要适用于居室、实验室、办公室、生产车间等大空间环境,但是其体积较为庞大且结构复杂,在进行使用时,不仅会造成较多的能耗,使得系统具有较大的负荷,对设备的损耗较大,也达不到良好的空气过滤效果。在工业中,为了保证空气的过滤质量,常常使用较大的空气过滤装置,这样会占据车间中较大的空间,不利于其他装置设备的安装,影响了人们的活动。特别是在工业净化空气的工程中,由于需要除去的杂质(对实验或加工制造有影响的气体杂质)种类较多,通过一个过滤装置难以达到对空气的净化要求,影响了空气的过滤净化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层串联的空气过滤装置,该装置通过多个在竖直方向串联在一起的且加有不同固体过滤介质的过滤腔联合一个加有液体过滤介质的过滤腔对空气进行净化过滤,大大提高了空气的净化过滤效果,保证了空气的质量,同时多个过滤腔竖直方向布置也减少了室内空间的占据,让空气在各个过滤腔进行过滤时,均由过滤腔的底部输送至过滤腔的顶部,延长了空气和过滤介质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保证了过滤的质量。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层串联的空气过滤装置,该空气过滤装置包括第一过滤腔、第二过滤腔、第三过滤腔和第四过滤腔,所述第一过滤腔、第二过滤腔和第三过滤腔由下而上依次竖直连接,且第一过滤腔和第二过滤腔、第二过滤腔与第三过滤腔之间均通过单向通气阀相连,所述第一过滤腔的底部和第三过滤腔的顶部均固定有单向通气阀;

所述第三过滤腔顶部的单向通气阀与第四过滤腔内部通过通气管连通,所述通气管一端与单向通气阀活动连接,通气管另一端由第四过滤腔顶部延伸至第四过滤腔底部;所述第四过滤腔顶部设有出气管;

所述第一过滤腔、第二过滤腔和第三过滤腔内部分别放置有不同的固定过滤介质,所述第四过滤腔内设有液体过滤介质。

进一步的是,所述单向通气阀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处均设有滤网,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外壁均设有外螺纹;当空气通过单向通气阀进入各个过滤腔时,滤网可避免空气携带较大的颗粒或者固体过滤介质进入下一过滤腔中,同时也可避免固体过滤介质在单向通气阀和通气管中造成堵塞。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过滤腔、第二过滤腔和第三过滤腔的顶部和底部均分别设有供单向通气阀放入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壁均设有与外螺纹相对应的内螺纹;各个单向通气阀分别与第一过滤腔、第二过滤腔和第三过滤腔通过螺纹进行连接,方便进行拆卸。

进一步的是,所述外螺纹的内端均设有紧贴第一过滤腔、第二过滤腔和第三过滤腔的密封圈;密封圈可保证各个单向通气阀与第一过滤腔、第二过滤腔和第三过滤腔连接处的气密性和安全性。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过滤腔、第二过滤腔和第三过滤腔内部的固体过滤介质的上表面与均与单向通气阀的进气口留有间隙;留有的间隙可保证空气在固体过滤介质内完整过滤,保证了空气的过滤质量。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四过滤腔的侧壁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可定期将第四过滤腔内部的水进行更换,保证空气过滤的高质量高效率。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过滤腔底部的单向通气阀与抽气风机相连,所述出气管与送风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在竖直方向串联在一起的且加有不同固体过滤介质的过滤腔联合一个加有液体过滤介质的过滤腔对空气进行净化过滤,可实现多种杂质气体、气味、微小颗粒的去除,大大提高了空气的净化过滤效果,保证了空气过滤后的质量;同时人们可根据需要过滤后的空气的具体要求,改变不同过滤腔内的过滤介质,从而可除去需要除去的杂质气体、气味等,使得过滤后的空气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2)本实用新型在对空气进行净化过滤时,空气均从第一过滤腔、第二过滤腔、第三过滤腔和第四过滤腔的底部进入各个过滤腔中,空气在由过滤腔的底部运输至过滤腔顶部的过程中,均在过滤介质中进行净化过滤,大大提高了空气与各个过滤介质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进一步保证了空气的过滤净化效果;

(3)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过滤腔、第二过滤腔和第三过滤腔是依次由下往上进行固定连接的,在保证了较高的空气过滤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室内设备安装的占据空间,为室内腾出了更多的供人们活动和其他装置放置的空间;

(4)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具有较高的气密性、安全性,不会出现漏气、空气倒流的现象,空气也具有较强的流通能力,该装置的工作负荷也较小,保证了该装置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过滤腔;2、第二过滤腔;3、第三过滤腔;4、第四过滤腔;4-1、进水管;4-2、出水管;5、通气管;6、单向通气阀;6-1、滤网;7、出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在本实施中,如图1所示,一种多层串联的空气过滤装置,该空气过滤装置包括第一过滤腔1、第二过滤腔2、第三过滤腔3和第四过滤腔4,所述第一过滤腔1、第二过滤腔2和第三过滤腔3由下而上依次竖直连接,且第一过滤腔1和第二过滤腔2、第二过滤腔2与第三过滤腔3之间均通过单向通气阀6相连,所述第一过滤腔1的底部和第三过滤腔3的顶部均固定有单向通气阀6;

所述第三过滤腔3顶部的单向通气阀6与第四过滤腔4内部通过通气管5连通,所述通气管5一端与单向通气阀6活动连接,通气管5另一端由第四过滤腔4顶部延伸至第四过滤腔4底部;所述第四过滤腔4顶部设有出气管7;

所述第一过滤腔1、第二过滤腔2和第三过滤腔3内部分别放置有不同的固定过滤介质,所述第四过滤腔4内设有液体过滤介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单向通气阀6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处均设有滤网6-1,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外壁均设有外螺纹;当空气通过单向通气阀6进入各个过滤腔时,滤网6-1可避免空气携带较大的颗粒或者固体过滤介质进入下一过滤腔中,同时也可避免固体过滤介质在单向通气阀6和通气管5中造成堵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第一过滤腔1、第二过滤腔2和第三过滤腔3的顶部和底部均分别设有供单向通气阀6放入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壁均设有与外螺纹相对应的内螺纹;各个单向通气阀6分别与第一过滤腔1、第二过滤腔2和第三过滤腔3通过螺纹进行连接,方便进行拆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外螺纹的内端均设有紧贴第一过滤腔1、第二过滤腔2和第三过滤腔3的密封圈;密封圈可保证各个单向通气阀与第一过滤腔1、第二过滤腔2和第三过滤腔3连接处的气密性和安全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第一过滤腔1、第二过滤腔2和第三过滤腔3内部的固体过滤介质的上表面与均与单向通气阀6的进气口留有间隙;留有的间隙可保证空气在固体过滤介质内完整过滤,保证了空气的过滤质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第四过滤腔4的侧壁设有进水管4-1和出水管4-2;可定期将第四过滤腔4内部的水进行更换,保证空气过滤的高质量高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第一过滤腔1底部的单向通气阀6与抽气风机相连,所述出气管7与送风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时,根据具体的需要分别在第一过滤腔1、第二过滤腔2和第三过滤腔3的内部放置固定过滤介质,可以分别放置活性炭、纤维、砂滤等不同的固体过滤介质,由第四过滤腔4的进水管4-1往第四过滤腔4内部装上水;随后将第一过滤腔1、第二过滤腔2和第三过滤腔3之间依次通过两个单向通气阀6进行活动连接,各个单向通气阀6与各个过滤腔连接后,通过密封圈保证该装置的密封性能,然后在第一过滤腔1的底部活动安装与抽气风机相连接的单向通气阀6,在第三过滤腔3的顶部活动安装与通气管5一段连通的单向通气阀6,通气管5的另一端延伸至第四过滤腔4内部的水的底部。

使用本实用新型在进行过滤时,由抽气风机通过单向通气阀6将空气抽至第一过滤腔1内,空气在第一过滤腔1内被固体过滤介质吸附之后,去除掉了部分有毒有害气体、粉尘、可吸入颗粒等,过滤后的空气通过单向通气阀6进入第二过滤腔2,空气在第二过滤腔2内部再次进行过滤净化,第二过滤腔2内部的固体过滤介质再次去除掉剩余的有毒有害气体、粉尘、可吸入颗粒、臭味和悬浮物等,随后通过单向通气阀6进入第三过滤腔3中,空气再一次在第三过滤腔3内将未被除去的气体杂质、气味和颗粒等吸附掉;空气被第一过滤腔1、第二过滤腔2和第三过滤腔3依次过滤完毕之后,通过单向通气阀6进入通气管5中,由通气管5将空气送入第四过滤腔4中,在空气由水的底部移动至水的顶面的过程中,水将空气中未被除去的粉尘、颗粒再一次进行清洗与吸附,为了加强水的的过滤吸附效果,可在水内添加负氧根离子,在第四过滤腔4内过滤完毕之后的空气通过出气管7排出;

若将空气排至室内环境中,可将出气管7直接与室内的送风口连通;若将空气排至大气环境中,可直接排至外界环境;在工业生产中若要将过滤后的空气用于其他的流程中,则将出气管7与其他设备连通。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