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学实验室温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81984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室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化学实验室温控装置。



背景技术:

化学实验室是学校实验系统中重要的部分,在进行化学实验时,许多的化学反应需要加热来完成。目前,通常采用水浴法对试管进行恒温加热和其他温度试验,由于化学实验往往需要做对比实验得出实验结果,因此,一组实验需要对多个试管进行加热,但是,现有的水浴实验加热通常是一次只能对一个试管进行加热,且受热不均匀。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对实验试管一次加热数量少,且加热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化学实验室温控装置,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对实验试管一次加热数量少,且加热不均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化学实验室温控装置,包括:水浴筒主体、放置筒体、带弹簧夹的试管孔、电机装置和顶盖;

所述水浴筒主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加热层,所述水浴筒主体底部设置有基座,所述基座内部设置有第一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基座外壁上设置有加热控制开关;所述加热层、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加热控制开关均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放置筒体位于所述水浴筒主体的中央,且所述放置筒体和所述水浴筒主体之间设置有隔热层;

多个所述带弹簧夹的试管孔分布在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上;其中,所述第一顶板为所述水浴筒主体上的顶板,所述第二顶板为所述放置筒体的顶板;

所述电机装置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电机和第二控制器,以及位于壳体外壁上的电机控制开关;所述电机的转轴穿过所述壳体的顶面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和所述电机控制开关均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顶盖与所述水浴筒主体的顶部匹配;所述顶盖上开设有通气孔。

较佳地,所述水浴筒主体为圆柱结构。

较佳地,所述基座外壁上还设置有温度显示装置。

较佳地,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控制器均采用PLC系列单片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化学实验室温控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圆柱水浴筒顶板的边缘设置一周的试管加热孔,可以同时对多个试管进行加热,以便做对比实验;通过在水浴筒底部设置电机装置,对试管加热时可以通过电机使水浴筒转动,从而使试管受热均匀,保证了实验效果;通过设置顶盖,当加热挥发出的气体有毒时,可以将顶盖盖在水浴筒上,并从顶盖上的通气孔抽取试管加热散发的有毒气体,提高了实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化学实验室温控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化学实验室温控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水浴筒主体1、放置筒体2、带弹簧夹的试管孔3、电机装置4和顶盖5。

具体地,水浴筒主体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加热层,水浴筒主体1底部设置有基座11,基座11内部设置有第一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基座11外壁上设置有加热控制开关111;加热层、温度传感器和加热控制开关111均与第一控制器电连接。多个带弹簧夹的试管孔3分布在第一顶板12,其中,第一顶板12为水浴筒主体1上的顶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水浴筒主体1为圆柱结构;且基座11外壁上还设置有温度显示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加热层对水浴筒主体1中的水加热,通过温度传感器控制加热温度值;使用时,将试管通过带弹簧夹的试管孔3插入水浴筒主体1中进行加热;其中,带弹簧夹的试管孔3为水浴筒主体1上的顶板上的开孔内嵌设有弹簧夹,当试管放入开孔中时由于弹簧夹的作用,固定牢固。

具体地,放置筒体2位于水浴筒主体1的中央,且放置筒体2和水浴筒主体1之间设置有隔热层;多个带弹簧夹的试管孔3分布在第二顶板21上;第二顶板21为放置筒体2的顶板。

需要说明的是,放置筒体2上同样可以放置试管。

具体地,电机装置4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电机和第二控制器,以及位于壳体外壁上的电机控制开关41;电机的转轴穿过壳体的顶面与基座11固定连接;电机和电机控制开关41均与第二控制器电连接。

具体地,顶盖5与水浴筒主体1的顶部匹配;顶盖5上开设有通气孔5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均采用PLC系列单片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圆柱水浴筒顶板的边缘设置一周的试管加热孔,可以同时对多个试管进行加热,以便做对比实验;通过在水浴筒底部设置电机装置,对试管加热时可以通过电机使水浴筒转动,从而使试管受热均匀,保证了实验效果;通过设置顶盖,当加热挥发出的气体有毒时,可以将顶盖盖在水浴筒上,并从顶盖上的通气孔抽取试管加热散发的有毒气体,提高了实验安全性。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