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k酸生产线的废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4731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k酸生产线的废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气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k酸生产线的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生产K酸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废水,因此在K酸的生产线上安装有废水处理装置,在利用厌氧的方法处理废水时会产生氨、硫化氢等恶臭气体的废气,在废气过程中,处理池底部会残留废渣,存在清理困难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k酸生产线的废气处理装置,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k酸生产线的废气处理装置,包括:

依次设置的喷淋水循环装置、预处理设备、深度净化装置以及营养补给装置,所述喷淋水循环装置包括喷淋池,所述喷淋池内设置有出水管和进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若干个喷淋头,所述预处理设备包括设置在所述喷淋池一侧的预处理池,所述预处理池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所述喷淋头伸入所述预处理池内且位于所述第一滤板的上方,所述第二滤板下方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的下方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与所述进水管连通,所述预处理池底部倾斜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下方设置有拆卸式盖板,所述预处理池侧壁上位于所述底板靠下的一端设置有排污口,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所述底板上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盖住所述通孔的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底板平行设置,且所述挡板靠上的一端与所述底板铰接,所述预处理池上位于所述第一滤板的上方设置有出气管,所述深度净化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弧形盖板,两个所述弧形盖板上均设置有排气口,且所述排气口上设置有开关阀,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填料层,所述壳体侧壁上位于所述填料层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所述出气管通过三通阀与所述第一进气管和所述第二进气管均连接,所述营养补给装置包括伸入所述壳体内的营养液喷淋管,所述营养液喷淋管上设置有营养液喷淋头,所述营养液喷淋管与营养液池体连接,所述营养液池体上设置有补液管。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下端的所述排气口的下方设置有营养液回收池。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填料层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悬浮填料层和聚乙烯弹性填料层。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营养液喷淋管包括管一和管二,所述管一和所述管二分别位于所述悬浮填料层和所述聚乙烯弹性填料层的上方。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滤板包括聚丙烯滤芯,所述第二滤板包括无纺布滤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废气由进气口进入预处理池内,依次经过第二滤板和第一滤板后由出气管排出,第一滤板上方设置有喷淋头,喷淋头通过出水管与喷淋池连接,喷淋头喷出的水分能有效的清洗废气中的颗粒物,废水中的微尘在第二滤板和第一滤板的作用下被过滤掉,喷淋头喷出的水还能起到清洗第二滤板和第一滤板的作用,水分沉淀后,残渣沉淀到底板上,上层清水通过进水管回到喷淋池中,进水管上还设置有阀体和水泵,底板倾斜设置,使部分残渣直接落入底板靠下端的排污口处,由于挡板靠上的一端与底板铰接,残渣不会通过通孔泄露,清理时,打开拆卸式盖板,在通孔内通入一定压力的水,水的压力作用下将挡板打开,一定压力的水将底板上残留的残渣进行清洗,并通过排污口排出,清理方便,节省时间。

2、本实用新型中,出气管通过三通阀与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均连接,可以通过三通阀控制废气由一进气管进气或者第二进气管进气,并同时控制排气口上的开关阀,使废气经过填料层后由上端的排气口或者下端的排气口排出,防止单一的废气入口使废气入口处的填料表面滋生大量的微生物而堵塞填料层,营养补给装置中的营养液喷淋管将营养液输送给深度净化装置,为微生物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养分。

3、本实用新型中,营养液回收池的设置,使营养液喷淋头喷出的营养液向下流出时流入营养液回收池内,处理后能回收利用,节约能源;悬浮填料层与废气接触面积较大,处理效果好,聚乙烯弹性填料层产生生物膜的稳定性好,二者相互配合实现最好的处理效果;管一和管二分别位于悬浮填料层和聚乙烯弹性填料层的上方,使营养液在悬浮填料层和聚乙烯弹性填料层上的营养物质更加均匀,生物膜的生长也更加均匀;废气首先经过无纺布滤芯的第二滤板进行粗过滤,再经过聚丙烯滤芯和第一滤板进行精过滤,保障较好的预处理效果,且防止滤板的堵塞。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喷淋水循环装置,11-喷淋池,12-出水管,13-进水管,14-喷淋头,2-预处理设备,21-预处理池,211-出气管,22-第一滤板,23-第二滤板,24-进气口,25-排水口,26-底板,27-拆卸式盖板,28-排污口,29-挡板,20-通孔,3-深度净化装置,31-壳体,32-弧形盖板,33-排气口,34-开关阀,35-填料层,351-悬浮填料层,352-聚乙烯弹性填料层,36-第一进气管,37-第二进气管,38-三通阀,39-营养液回收池,4-营养补给装置,41-营养液喷淋管,411-管一,412-管二,42-营养液喷淋头,43-营养液池体,44-补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k酸生产线的废气处理装置,包括:

依次设置的喷淋水循环装置1、预处理设备2、深度净化装置3以及营养补给装置4,

喷淋水循环装置1包括喷淋池11,喷淋池11内设置有出水管12和进水管13,出水管12上设置有若干个喷淋头14,预处理设备2包括设置在喷淋池11一侧的预处理池21,预处理池21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滤板22和第二滤板23,喷淋头14伸入预处理池21内且位于第一滤板22的上方,第二滤板23下方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口24,进气口24的下方设置有排水口25,排水口25与进水管13连通,预处理池21底部倾斜设置有底板26,底板26的下方设置有拆卸式盖板27,预处理池21侧壁上位于底板26靠下的一端设置有排污口28,底板26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20,底板26上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盖住通孔20的挡板29,挡板29与底板26平行设置,且挡板29靠上的一端与底板26铰接,预处理池21上位于第一滤板22的上方设置有出气管211,深度净化装置3包括壳体31,壳体31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弧形盖板32,两个弧形盖板32上均设置有排气口33,且排气口33上设置有开关阀34,壳体31内设置有填料层35,壳体31侧壁上位于填料层35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气管36和第二进气管37,出气管211通过三通阀38与第一进气管36和第二进气管37均连接,营养补给装置4包括伸入壳体31内的营养液喷淋管41,营养液喷淋管41上设置有营养液喷淋头42,营养液喷淋管41与营养液池体43连接,营养液池体43上设置有补液管44。

本实施例中,废气由进气口24进入预处理池21内,依次经过第二滤板23和第一滤板22后由出气管211排出,第一滤板22上方设置有喷淋头14,喷淋头14通过出水管12与喷淋池11连接,喷淋头14喷出的水分能有效的清洗废气中的颗粒物,废水中的微尘在第二滤板23和第一滤板22的作用下被过滤掉,喷淋头14喷出的水还能起到清洗第二滤板23和第一滤板22的作用,水分沉淀后,残渣沉淀到底板26上,上层清水通过进水管13回到喷淋池11中,进水管13上还设置有阀体和水泵,底板26倾斜设置,使部分残渣直接落入底板26靠下端的排污口28处,由于挡板29靠上的一端与底板26铰接,残渣不会通过通孔20泄露,清理时,打开拆卸式盖板27,在通孔20内通入一定压力的水,水的压力作用下将挡板29打开,一定压力的水将底板26上残留的残渣进行清洗,并通过排污口28排出,清理方便,节省时间。

出气管211通过三通阀38与第一进气管36和第二进气管37均连接,可以通过三通阀38控制废气由一进气管36进气或者第二进气管37进气,并同时控制排气口33上的开关阀34,使废气经过填料层35后由上端的排气口33或者下端的排气口33排出,防止单一的废气入口使废气入口处的填料表面滋生大量的微生物而堵塞填料层35,营养补给装置4中的营养液喷淋管41将营养液输送给深度净化装置3,为微生物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养分。

进一步,壳体31下端的排气口33的下方设置有营养液回收池39。

本实施例中,营养液回收池39的设置,使营养液喷淋头42喷出的营养液向下流出时流入营养液回收池39内,处理后能回收利用,节约能源。

进一步,填料层35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悬浮填料层351和聚乙烯弹性填料层352。

本实施例中,悬浮填料层351与废气接触面积较大,处理效果好,聚乙烯弹性填料层352产生生物膜的稳定性好,二者相互配合实现最好的处理效果。

进一步,营养液喷淋管41包括管一411和管二412,管一411和管二412分别位于悬浮填料层351和聚乙烯弹性填料层352的上方。

本实施例中,管一411和管二412分别位于悬浮填料层351和聚乙烯弹性填料层352的上方,使营养液在悬浮填料层351和聚乙烯弹性填料层352上的营养物质更加均匀,生物膜的生长也更加均匀。

进一步,第一滤板22包括聚丙烯滤芯,第二滤板23包括无纺布滤芯。

本实施例中,废气首先经过无纺布滤芯的第二滤板23进行粗过滤,再经过聚丙烯滤芯和第一滤板22进行精过滤,保障较好的预处理效果,且防止滤板的堵塞。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