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传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1023发布日期:2018-12-07 22:48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传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质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高效传质装置。



背景技术:

传质装置是使两相密切接触,进行相际传质,从而达到组分分离目的的装置。在传统的传质装置系统中,通常分为低速气流传质和高速气流传质,其中低速气流传质多以填料、喷淋、冲击等形式为主,但是低速气流传质存在效率低下、传质时间长的问题;而在高速气流传质装置中,以文丘里管形式为代表,则是以高能耗为代价,对于成本有所增加,相对于工厂节能减排目标不符。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今传质装置的低速气流传质方式效率低和高速气流传质装置高能耗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传质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高效传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筒状的反应器和通过锥面连接在反应器下方的分离器;反应器上部为烟气进口,反应器侧方水平引入进液管,进液管交叉均布在反应器内水平面上,进液管下方均布若干喷头;喷头下方的圆形水平面上间隔分布有锥形分道环和孔形风道环;分离器内设有导流锥,导流锥顶部位于反应器底面中心,导流锥侧面底部设环形旋流片,分离器底部中心设烟气出口,左右侧面底部均设排液口。

所述的高效传质装置,其中,所述的锥形分道环和孔形风道环的占空比为4:1。

所述的高效传质装置,其中,所述的导流锥锥度为90-120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烟气混合体进入多环通道,由于通道截面的变化,使气流产生加速度。由于洗涤液与烟气的物相不同,所以它们的加速度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由此产生接触、碰撞、溶合、传质等一系列的物理或化学作用。经过分道环到导流锥,烟气和洗涤液混合继续下行,在旋流片的作用下,烟气产生旋转。同时受到离心力作用,洗涤液与烟气分离、沿着管壁下行,在排液口汇集排出,烟气旋转后向中心移动,在中心的烟气出口排出。本高效传质装置传质效率高、反应时间短,从而能提高作业生产效率,且能降低能耗,即能减少运营成本,应用领域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反应器,2、进液管,3、分道环,4、风道环,5、导流锥,6、旋流片,7、排液口,8、烟气出口,9、烟气进口,10、分离器,11、喷头,12、锥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所示,一种高效传质装置,包括筒状的反应器1和通过锥面12连接在反应器1下方的分离器10;反应器1上部为烟气进口9,从反应器1侧方水平引入进液管2,进液管2在反应器1内水平面上为交叉均匀分布,进液管2下方均匀间隔分布若干喷头11;在喷头11正下方的圆形水平面上锥形分道环3和孔形风道环4;所述的分道环3和风道环4为依次间隔分布,且其占空比为4:1;在分离器10内设有锥度为90-120度的导流锥5,导流锥5顶部位于反应器1的底面中心,导流锥5侧面底部设环形的旋流片6,分离器10底部中心设烟气出口8,分离器10的左右侧面底部均设有排液口7。

本高效传质装置工作时,烟气混合体从烟气进口9进入筒状反应器1,洗涤液从进液管2进入,由喷头11喷下,由于锥形分道环3和孔形风道环4的存在,下流的通道截面变化,使气流产生加速度。由于洗涤液与烟气的物相不同,所以它们的加速度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由此产生相互的接触、碰撞、溶合和传质等一系列的物理或化学作用。经过分道环4组到导流锥5前的阶段称之为反应段,此后烟气和洗涤液混合继续下行,再经过导流锥5,在旋流片6的作用下,烟气产生旋转。同时受到离心力作用,洗涤液与烟气分离,烟气沿着管壁下行,在侧壁底部的排液口7汇集排出。烟气旋转后向中心移动,继续流动或排出,完成整个传质过程。

分道环3主要的是改变了传质过程中的空间形状,它将原来为筒形的传质空间或通道,改变为环形或多个同心环。这样气液接触时,它的表面积可数倍于单筒形的表面积,气相对液相的作用力或雾化能力就数倍于筒形传质装置,与此同时也极大地缩小了下游的反应空间,增加传质效率。除此之外,由于在雾化喉口的下游端是开放状态,这样的形态有助于雾化的形成,同时避免了由于封闭的形态而形成的附壁效应和雾化、传质的影响。由于分道环3的作用,其占用或需用的空间变小,为了提高传质效率,分道环3和风道环4还可沿气流方向多级布置。

本高效传质装置传质效率高、反应时间短,从而能提高作业生产效率,且能降低能耗,即能减少运营成本,应用领域范围广,可在化工、建材、冶金、医药等领域可以得到应用,尤其是在环保领域可用于烟气净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