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32169阅读:670来源:国知局
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沉淀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与此同时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每年约为80亿~90亿t,且不断增加,预计到2020年,中国农村污水排放量达到270亿吨,但处理情况却不容乐观。由于目前大多数农村都没有排道和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率低,大部分生活污水都随意排放,直接进入河流,或排出室外空地后任意渗入地下,少部分经化粪池简单处理后渗入地下,严重污染河水。所以,生活污水已成为目前农村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使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使农村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农村环境状况令人担忧。而通过设置污水处理装置,可以解决农村水体污染的问题,污水处理装置其中有一个不可或缺的组件,就是进行泥水分离的沉淀池。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沉淀池在废水处理中广为使用。现有的污水处理厂无论其选用什么样的处理工艺,大多采用传统的沉淀池经行泥水分离。目前的污水处理系统中,其沉淀池结构普遍存在设备多、运行复杂、维护难度大、运营成本高的缺点。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沉淀池,旨在解决传统沉淀池结构普遍存在设备多、运行复杂、维护难度大、运营成本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沉淀池,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内腔,内腔内设有过水孔和导流板;其中,导流板靠近内腔的腔壁对称设置,过水孔设置在导流板和内腔的腔壁之间,导流板下端设有出水口,出水口对称设置在内腔的两侧,通过出水口将过水孔进入的污水排入内腔中,内腔的底部还设有穿孔排泥管,排泥管再由微动力回流器进行回流或排放。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内腔为卧式圆罐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出水口设置在内腔三分之一高度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过水孔设置至少两个,对称设置在内腔的腔壁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流板呈圆弧形设置,与腔壁圆心相同,设置为两条,靠近内腔的腔壁对称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出水口相向设置,出水口之间所成夹角小于或等于90°。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通过内腔、过水孔、导流板和出水口的设置进行泥水分离,所使用的设备少、运行简单、维护难度低、运营成本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相对设置出水口出水角度所成夹角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外壳2内腔21过水孔22导流板23出水口24穿孔排泥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实施例1参照图1~图4,一种沉淀池,包括外壳1和设置在外壳1内的内腔2,内腔2内设有过水孔21和导流板22;其中,导流板22呈圆弧形设置为两个,靠近内腔2的腔壁对称设置,过水孔21设置在导流板22和内腔2的腔壁之间,导流板22下端设有出水口23,出水口23对称设置在内腔2的两侧,通过出水口23将过水孔21进入的污水排入内腔中内腔2的底部还设有穿孔排泥管24,穿孔排泥管24再由驱动装置(图未示)进行驱动,达到回流或排放的目的。优选地,外壳1两端设有进水法兰(图未示)和出水法兰(图未示)。优选地,内腔2为卧式圆罐形。优选地,出水口23设置在内腔2三分之一高度处。优选地,出水口23相向设置,出水口23之间所成夹角α小于或等于90°。实施例2参照图5,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导流板22呈圆弧形设置1个,靠近内腔2的腔壁设置在内腔2的上部,过水孔23设置在导流板22和内腔2上部的腔壁之间,导流板22下端设有出水口23,出水口23对称设置在内腔2的两侧,通过出水口将过水孔进入的污水排入内腔中。优选地,过水孔21至少设置为1个。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污水从过水孔21进入沉淀池,由弧形的导流板22进行导流,污水由导流板22下端出水口23进入内腔2,此时,流体进入数陪扩大的空间,流体速度迅速下降,动能降低,水体中的污泥等颗料物上升速度也随自身重力阻力及流体动能下降而迅速下降,随着上升过程,动能继续下降,当重力阻力大于流体动能时,污泥等颗粒物等向下运动沉淀,实现固液分离,清水向上运动与污泥分离,污水得以净化,然后沉淀的污泥由设置在内腔底部的穿孔排泥管进行回流或排放。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