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1484发布日期:2018-06-30 01:56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打散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打散机。



背景技术:

打散机主要用于物料经打包机打包压实后的打散处理,利用带齿筒体高速旋转使物料产生扯拉、碰撞分离,将物体打散。

现有的打散机,例如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了打散机[申请号:201110182913.6;申请公布号:CN102249025A],其包括机架,包括入料口、出料口和置物腔;锥形传动部件,设于置物腔内,包括传动轴和螺旋变径叶片,螺旋变径叶片围绕传动轴呈连续螺旋变径设置;驱动控制部件,用于驱动锥形部件转动;防架部件,用于防止物料在打散过程中,与机架内壁产生物料的架桥。

该种结构的打散机,适应生活垃圾或塑料薄膜类垃圾的打散需要;但是该种结构的打散机,打散物料靠的是螺旋变径叶片,而螺旋变径叶片搅拌打散时,不能很好的与物料发生接触,导致螺旋变径叶片打散物料的效果差,致使该种结构的打散机只能用来打散生活垃圾或塑料薄膜类垃圾,而不能打散其他较硬的物料,加工范围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打散机,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打散机的加工范围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打散机,包括驱动源、机架和呈锥台形的外筒,所述外筒和驱动源均固连在机架上,所述外筒的一端具有进料口,另一端具有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中设有呈锥台形的内筒,所述驱动源能驱动内筒旋转,所述内筒的外侧壁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打散柱,部分所述打散柱上固连有打散板,沿内筒的轴向,相邻的两个打散板间隔设置,沿内筒的周向,相邻的两个打散板错开设置。

本打散机的工作原理:通过驱动源驱动内筒旋转,打散柱和打散板随内筒一起旋转,物料从进料口送入,物料被打散柱和打散板打散后从出料口送出。本打散机内筒的外侧壁上设有多个打散柱和打散板,提高打散面积,打散的力大,而且打散柱间隔排列,打散板间隔、错开排列,可以更好的将物料打散成较小的颗粒,使打散机不但能够打散生活垃圾或塑料薄膜类垃圾,也可以打散较硬的物料,加工范围广。

在上述的一种打散机中,若干个所述打散柱沿内筒的轴向形成若干排,同一排打散柱的连线方向与内筒的轴线方向相平行。该种结构,使打散柱和打散板能够更好的撕扯物料,提高物料的打散效果。

作为另一种情况,在上述的一种打散机中,若干个所述打散柱沿内筒的轴向形成若干排,同一排的打散柱呈螺旋形排列。该种形状的布置与外筒、内筒相配合,使物料能够更好的从进料口处移动到出料口处,提高打散效率。

在上述的一种打散机中,所述打散柱上固连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内筒相固连。加强板的设置提高打散柱的强度,使打散柱能够打散较硬的物料,提高本打散机的加工范围。

在上述的一种打散机中,所述加强板位于打散柱的同一侧,所述加强板和打散板分别位于打散柱的两侧。布置合理。

在上述的一种打散机中,所述外筒的底部具有若干个网孔,所述外筒的下方设有集灰箱,所述外筒和集灰箱之间设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一端与网孔相连通,另一端与集灰箱相连。网孔的设置,可以使部分物料从网孔中沿着连接筒掉落到集灰箱中,使内筒不会卡住。

在上述的一种打散机中,所述机架包括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底部固连有垫片,所述垫片的横截面积大于支撑脚的横截面积,沿竖直方向,所述垫片位于机架的正下方。垫片提高了接触面积,提高了机架的安装牢固程度,且垫片不会额外占据空间。

在上述的一种打散机中,所述驱动源为电机,所述电机通过皮带与内筒相连,所述皮带处设置有防护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打散机内筒的外侧壁上设有多个打散柱和打散板,提高打散面积,打散的力大,而且打散柱间隔排列,打散板间隔、错开排列,可以更好的将物料打散成较小的颗粒,使打散机不但能够打散生活垃圾或塑料薄膜类垃圾,也可以打散较硬的物料,加工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打散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打散机内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打散机网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驱动源;2、机架;21、支撑脚;22、垫片;3、外筒;4、进料口;5、出料口;6、内筒;7、打散柱;8、打散板;9、加强板;10、网孔;11、集灰箱;12、连接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打散机包括驱动源1、机架2、外筒3、内筒6、集灰箱11和连接筒12。

机架2包括支撑脚21,支撑脚21的底部固连有垫片22,垫片22的横截面积大于支撑脚21的横截面积,沿竖直方向,垫片22位于机架2的正下方。外筒3和驱动源1均固连在机架2上,外筒3呈锥台形,内筒6呈锥台形,内筒6位于外筒3中,外筒3的一端具有进料口4,另一端具有出料口5,驱动源1为电机,电机通过皮带与内筒6相连,皮带处设置有防护罩。

如图2所示,内筒6的外侧壁上间隔设置有打散柱7,部分打散柱7上固连有打散板8,沿内筒6的轴向,相邻的两个打散板8间隔设置,沿内筒6的周向,相邻的两个打散板8错开设置,本实施例中,打散柱7沿内筒6的轴向形成十排,同一排打散柱7的连线方向与内筒6的轴线方向相平行,在实际生产中,打散柱7沿内筒6的轴向可以形成六排或者十三排。每个打散柱7上均固连有加强板9,加强板9与内筒6相固连,加强板9位于打散柱7的同一侧,加强板9和打散板8分别位于打散柱7的两侧。

如图3所示,外筒3的底部具有网孔10,集灰箱11位于外筒3的下方,连接筒12位于外筒3和集灰箱11之间,连接筒12的一端与网孔10相连通,另一端与集灰箱11相连。

工作时,启动驱动源1,使内筒6旋转,打散柱7和打散板8随内筒6一起旋转,物料从进料口4送入,物料被打散柱7和打散板8打散,且物料沿着外筒3和内筒6之间的间隙移动,然后从出料口5送出,有必要时,可以在出料口5处设置吸尘装置。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和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中,打散柱7沿内筒6的轴向形成十排,同一排的打散柱7呈螺旋形排列,在实际生产中,打散柱7沿内筒6的轴向可以形成六排或者十三排。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驱动源1、机架2、支撑脚21、垫片22、外筒3、进料口4、出料口5、内筒6、打散柱7、打散板8、加强板9、网孔10、集灰箱11、连接筒1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