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心传动单管吸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50652发布日期:2018-07-17 22:28阅读:8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泥机,尤其涉及一种中心传动单管吸泥机。



背景技术:

二次沉淀池的作用是使活性污泥与处理后的污水分离,并使污泥得到一定程度的浓缩。二沉池内的沉淀形式较复杂,沉淀初期为絮凝沉淀,中期为成层沉淀,而后期则为压缩沉淀,即污泥浓缩。

二沉池的结构形式:

二沉池的结构形式同初沉池一样,可分为平流沉淀池、竖流沉淀池和辐流沉淀池。国内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沉池绝大多数都采用辐流式,有些中小处理厂也采用平流式,而竖流式二沉池尚不多见。 平流式二沉池的构造及布置形式与平流初沉池基本一样,只是工艺参数不同。平流初沉池的水平冲刷流速为50m/s,而二沉池的水平冲刷流速为20m/s;当水平流速大于20m/s或吸泥机的刮板行走速度大于20m/s时,沉下的污泥将受扰动而重新浮起。除工艺参数不同以外,辐流式二沉池与辐流式初沉池构造形式也基本相似。 应该强调的是,二沉池的排泥方式与初沉池差别较大。初沉池一般都是先用刮泥机将污泥刮至泥斗,再将其间歇或连续排除。而二沉池一般直接用吸泥机将污泥连续排除。这主要是因为活性污泥易厌氧上浮,应及时尽快地从二沉池中分离出来。另外,曝气池本身也要求连续不断地补充回流污泥。平流二沉池一般采用桁车式吸泥机,辐流式二沉池一般采用回转式吸泥机。常用的排泥方式有静压排泥、气提排泥、虹吸排泥或直接泵吸。国外目前出现了一种周边进水周边出水的方形辐流式二沉池, 该池虽然有占地小的优点,但仍然存在有以下不足:

①因每一单池受几何尺寸的限制,故分格数较多;

②因分格数多,故进水出水闸门及排泥阀数量较多;增加了设备

维修量,操作管理复杂;

③出水堰负荷较高,影响出水水质。

二沉池的选型:

鉴于二沉池也是污水生物处理的重要构筑物之一, 其运行好坏直接影响出水水质。因此,二沉池的设计对污水处理有很大的影响。尽管矩形沉淀池有很多优点,且目前也有新的改良池型,考虑到目前国内大多数大规模的污水处理厂,其初沉池和二沉池都采用了圆形,而没有采用占地紧凑的矩形沉淀池,其原因除圆形池结构受力合理、施工方便和节省土建投资外,主要是考虑到圆形沉淀池的吸泥机制作方便、运行可靠和维修工作量少、管理经验成熟。

实用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进一步提升整体处理效果的一种中心传动单管吸泥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中心传动单管吸泥机,包括沉淀池,所述的沉淀池中设有吸泥传动组件,所述的吸泥传动组件带动撇渣组件沿沉淀池内壁进行旋转,所述的沉淀池的内壁设有与撇渣组件相活动触接的排渣组件,所述的沉淀池的内壁设有进水槽撇渣组件,所述的排渣组件设在进水槽撇渣组件的外壁,所述的进水槽撇渣组件、排渣组件分别与外部排渣组件相连通;

所述的吸泥传动组件包括中心转笼和传动装置,所述的中心转笼的上部设有回转支撑台,所述的中心转笼中设有中心柱,所述的回转支撑台和中心转笼分别沿中心柱进行转动,所述的传动装置驱动回转支撑台带动中心转笼进行转动,所述的中心转笼同步带动设在中心转笼底部的集泥管,所述的集泥管的底端设有与集泥管相连通的吸泥管,所述的吸泥管沿沉淀池进行转动,所述的集泥管与排泥管相连通;

所述的集泥管的外壁设有向沉淀池内壁进行延伸的三角桁架;

所述的撇渣组件包括与三角桁架相固定的撇渣横板,所述的撇渣横板低于沉淀池的水平面,所述的撇渣横板的外端设有高于沉淀池的水平面的撇渣操作板,所述的撇渣操作板的内端中设有向下延伸的刮渣耙,所述的刮渣耙贴合沉淀池的水平面;

所述的排渣组件包括设在水平面的排渣口,所述的刮渣耙与排渣口呈活动式触接,所述的排渣口的底部设有渣斗,所述的渣斗的底部与外部排渣组件相连通;

所述的进水槽撇渣组件包括与沉淀池相连通的进水槽,所述的进水槽的外壁设有出水槽,所述的进水槽的高度大于出水槽的高度,所述的出水槽的外壁设有挡水堰板组件,所述的挡水堰板组件包括三角堰板,所述的三角堰板的外侧设有挡水圈,所述的三角堰板与挡水圈间形成过渡槽,所述的三角堰板与出水槽相连通,所述的挡水圈的高度大于三角堰板的高度;

所述的外部排渣组件包括设在沉淀池外圆周的外部排渣槽,所述的外部排渣槽中设有向外连通的外部排渣管。

作为优选,所述的吸泥管向外延伸至沉淀池的内壁,所述的吸泥管的长度小于沉淀池的半径,所述的吸泥管上设有连续分布的吸泥孔,所述的吸泥管的底部设有沿沉淀池池底进行贴合转动的刮泥板,所述的吸泥管与集泥管呈刚性连接;

所述的中心转笼的上部与回转支撑台呈钢性连接,所述的集泥管的直径大小于中心转笼的直径,所述的中心转笼的内壁设有沿中心柱进行转动,所述的中心柱的底部与沉淀池的底部固定;

所述的排泥管中设有向上延伸至并与沉淀池相连通的放空管;

所述的三角桁架的高度从外端至内端逐渐扩大,所述的三角桁架的外端中设有配重块;

所述的吸泥管与中心转笼间、吸泥管与中心转笼间分别通过拉索进行调节定位;

所述的三角堰板的上部设有连续分布的出水齿。

作为优选,所述的集泥管与吸泥管的拼接处设有辅助刮板,所述的辅助刮板的一端与吸泥管呈120度夹角分布,所述的辅助刮板的另一端与集泥管固定,所述的刮泥板为橡胶件,所述的吸泥管的横截面呈矩形分布,所述的吸泥管呈对角倾斜支撑定位;

所述的集泥管的上部与中心柱的外壁间、集泥管的底部与沉淀池池底间分别通过止水橡皮圈活动密封。

工作原理:

中心传动装置通过中心转笼带动三角桁架、吸泥管在池内旋转,吸泥管悬吊于三角桁架下并与集泥管相连,旋转时依靠池内外的水位差,将池底活性污泥吸入集泥管,排出池外。表面撇渣组件将液面浮渣收集刮至池边的排渣斗中排出池外。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心传动单管吸泥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吸泥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剖视示意图;

图5是图3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三角桁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排渣组件、进水槽撇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三角堰板和挡水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中心转笼与中心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三角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所示,一种中心传动单管吸泥机,包括沉淀池1,所述的沉淀池1中设有吸泥传动组件,所述的吸泥传动组件带动撇渣组件3沿沉淀池1内壁进行旋转,所述的沉淀池1的内壁设有与撇渣组件3相活动触接的排渣组件4,所述的沉淀池1的内壁设有进水槽撇渣组件5,所述的排渣组件4设在进水槽撇渣组件5的外壁,所述的进水槽撇渣组件5、排渣组件4分别与外部排渣组件相连通;

所述的吸泥传动组件包括中心转笼7和传动装置8,所述的中心转笼7的上部设有回转支撑台9,所述的中心转笼7中设有中心柱10,所述的回转支撑台9和中心转笼7分别沿中心柱10进行转动,所述的传动装置8驱动回转支撑台9带动中心转笼7进行转动,所述的中心转笼7同步带动设在中心转笼7底部的集泥管11,所述的集泥管11的底端设有与集泥管11相连通的吸泥管12,所述的吸泥管12沿沉淀池1进行转动,所述的集泥管11与排泥管13相连通;

所述的集泥管11的外壁设有向沉淀池1内壁进行延伸的三角桁架14;

所述的撇渣组件3包括与三角桁架14相固定的撇渣横板15,所述的撇渣横板15低于沉淀池1的水平面,所述的撇渣横板15的外端设有高于沉淀池1的水平面的撇渣操作板16,所述的撇渣操作板16的内端中设有向下延伸的刮渣耙17,所述的刮渣耙17贴合沉淀池1的水平面;

所述的排渣组件4包括设在水平面的排渣口18,所述的刮渣耙17与排渣口18呈活动式触接,所述的排渣口18的底部设有渣斗19,所述的渣斗19的底部与外部排渣组件相连通;

所述的进水槽撇渣组件5包括与沉淀池1相连通的进水槽20,所述的进水槽20的外壁设有出水槽21,所述的进水槽20的高度大于出水槽21的高度,所述的出水槽21的外壁设有挡水堰板组件,所述的挡水堰板组件包括三角堰板22,所述的三角堰板22的外侧设有挡水圈23,所述的三角堰板22与挡水圈23间形成过渡槽24,所述的三角堰板22与出水槽21相连通,所述的挡水圈23的高度大于三角堰板22的高度;

所述的外部排渣组件包括设在沉淀池1外圆周的外部排渣槽25,所述的外部排渣槽25中设有向外连通的外部排渣管26。

所述的吸泥管12向外延伸至沉淀池1的内壁,所述的吸泥管12的长度小于沉淀池1的半径,所述的吸泥管12上设有连续分布的吸泥孔27,所述的吸泥管12的底部设有沿沉淀池1池底进行贴合转动的刮泥板28,所述的吸泥管12与集泥管11呈刚性连接;

所述的中心转笼7的上部与回转支撑台9呈钢性连接,所述的集泥管11的直径大小于中心转笼7的直径,所述的中心转笼7的内壁设有沿中心柱10进行转动,所述的中心柱10的底部与沉淀池1的底部固定;

所述的排泥管13中设有向上延伸至并与沉淀池1相连通的放空管29;

所述的三角桁架14的高度从外端至内端逐渐扩大,所述的三角桁架14的外端中设有配重块30;

所述的吸泥管12与中心转笼7间、吸泥管12与中心转笼7间分别通过拉索31进行调节定位;

所述的三角堰板22的上部设有连续分布的出水齿32。

所述的集泥管11与吸泥管的拼接处设有辅助刮板33,所述的辅助刮板33的一端与吸泥管12呈120度夹角分布,所述的辅助刮板33的另一端与集泥管11固定,所述的刮泥板28为橡胶件,所述的吸泥管12的横截面呈矩形分布,所述的吸泥管12呈对角倾斜支撑定位;

所述的集泥管11的上部与中心柱10的外壁间、集泥管11的底部与沉淀池1池底间分别通过止水橡皮圈34活动密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