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Au/ZnO-Alq3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52936发布日期:2018-10-26 18:07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可见光催化氧化co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au/zno-alq3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co是典型的易燃、易爆、有毒气体,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结合。当空气中含ppm级的co时,就会引起人体中毒;当空气中co含量达到400ppm时会使人出现头痛、疲倦、恶心等感觉;当含量达到600ppm时,人发生心悸亢进,并伴有虚脱症状;当含量大于1000ppm时,人便会出现昏睡、痉挛,严重时将窒息而死。在当前研究最多的氢燃料电池中,微量的co就会使催化剂和电极等中毒,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质子膜交换燃料电池(pemfc)。在重整气中0.5-1.0vol%co就会使pemfc电极中毒,必须将燃料气中的co浓度降至100ppm以下。同样,在工业生产中,微量co的存在能引起一些合成反应的催化剂中毒,对工业生产极为不利,如合成氨工业原料气中含有微量co时就必须净化脱除。因此,如何高效的去除co已经成为当前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目前最常用的co去除方法有物理方法和化学脱除法,其中物理方法包括深冷分离法、变压吸附法、膜分离法、溶剂吸收法等;化学脱除法包括低温水煤气变换法、甲烷化法和催化氧化法等。但是由于co的净化设备要求具有温度低、重量轻、体积小、操作方便、工艺简单、连续工作等特点,故物理净化方法不易采用;而低温水煤气变换反应法是将co与水蒸汽反应转化为co2并同时生成h2,其非常适合co的脱除体系,但是该反应在低温条件下反应速率相对较慢,而且反应还受到热力学平衡的限制,难以达到将co降到ppm级的要求,所以只适合用于co浓度较高时的去除;co甲烷化是一项比较成熟的工艺,但是在反应过程中会消耗掉大量的氢气(去除1摩尔co要消耗3摩尔的h2),体系内部还可能发生逆水煤气变换反应。因此,研究低(常)温(<100℃)条件下的co催化氧化,对消除co的污染更具有实际意义。

当前,关于催化氧化co研究最多的就是将活性组分贵金属(pd、au、ag、rh和pt等)负载到一定的载体上(al2o3、sio2、tio2等),以制备对co表现出一定催化氧化效果的催化剂。研究发现,对于au/zno体系,当金纳米颗粒高度分散在金属氧化物载体表面时,不仅对co的氧化具有极好的催化活性,而且具有良好的抗水性、稳定性和湿度增强效应;而zno因其具有合适的禁带宽度、高的光电转换效率、价廉等优势而在光催化氧化co中受到广大研究者的钟爱。au/zno体系虽然对co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氧化活性,但是由于存在稳定性差、易失活、选择性不是很高等缺点而受到限制。因此,如何在常温条件下实现au催化剂高效、低成本的催化氧化co,迄今为止仍然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三(8-羟基喹啉)铝(alq3)经常用于多层薄膜发光设备,是一种很稳定的荧光固体材料。通过在alq3分子中引入取代基或者是在alq3晶型网络中添加光学非活性间隔分子,可使其蓝绿荧光发生蓝移或者是红移。另外,基于有机半导体alq3具有芳环结构和2.5ev的能带间隙(紫外可见光谱计算得到),其也被应用于光催化领域,如在可见光下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染料。本发明在金属氧化物中引入有机小分子功能材料alq3,其化学性质稳定,有良好的电子传输能力,有利于提高au纳米粒子表面的电子密度,从而可促进co低温催化氧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au/zno-alq3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其针对传统au负载型催化剂需在较高温度下才能催化氧化co的问题,通过引入化学性质稳定、有良好电子传输能力的有机小分子功能材料alq3对载体zno进行改性,以提高au纳米粒子表面的电子密度,从而促进co低温催化氧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au/zno-alq3催化剂,其是以au纳米粒子为活性组分,将其均匀分散在有机半导体材料alq3改性后的zno载体表面,形成高分散负载型催化剂。

所得催化剂中alq3的含量为1.0~20.0wt%,au的含量为0.1~5.0wt%。

所述au/zno-alq3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zno前驱体中加入alq3,通过水热反应及高温煅烧,制得alq3改性后的zno载体;

b)利用共沉淀法在步骤a)制得的alq3改性后的zno载体表面负载au纳米粒子,制得所述催化剂。

其具体步骤包括:将0.5~2gpvp和0.01~0.2galq3加入到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均匀,然后加入摩尔比为1:3的zn(no3)2·6h2o和尿素,130~180℃水热反应10~15h,而后离心、洗涤,60~100℃真空干燥后于500℃煅烧2h,得到alq3改性后的zno载体;将alq3改性后的zno载体与au浓度为0.005~0.02g/ml的haucl4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溶液用0.1~0.25mol/lnaoh溶液调节ph值为8~12,反应12h后离心、洗涤,60~100℃干燥,300℃煅烧1~3h,即制得所述au/zno-alq3催化剂。

所得au/zno-alq3催化剂可在可见光催化下用于空气或其他场合中co的常温去除。

本发明的显著优点在于:

(1)本发明以有机小分子功能材料alq3为助剂,对载体zno进行改性,有利于提高au纳米粒子表面的电子密度;同时,因为alq3具有很强的光吸收,可使au/zno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带边发生红移,有利于提高该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光催化氧化co的活性。

(2)alq3与zno的结合实现了有机半导体材料与金属氧化物组合,有利于开发其他有机半导体材料在催化氧化co方面的应用。

(3)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有利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zno、alq3与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得的zno-alq3、au/zno-alq3和au/zno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

图2为zno与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得的zno-alq3、au/zno-alq3和au/zno的漫反射光谱图,其中,a为zno,b为au/zno,c为zno-alq3,d为au/zno-alq3。

图3为zno与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得的zno-alq3、au/zno-alq3和au/zno的光电流图,其中,a为zno,b为au/zno,c为au/zno-alq3,d为zno-alq3。

图4为光照前后au/zno与au/zno-alq3催化氧化co性能的对比情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述的内容更加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au/zno-alq3催化剂的制备

(1)将0.05galq3加入到含1gpvp的240ml水溶液中,超声分散30min后剧烈搅拌6h,然后将4.76gzn(no3)2·6h2o和2.88g尿素加入到上述溶液中,150℃水热反应12h,然后离心、洗涤,80℃真空干燥12h,随后放入马弗炉中500℃煅烧2h,得zno-alq3载体;

(2)将步骤(1)制得的载体和2ml含au0.01g/ml的haucl4溶液(1.0ghaucl4·3h2o用去离子水溶解、定容至100ml)加入到100ml水中,用0.1mol/lnaoh溶液调其ph值为10,搅拌反应12h后离心、洗涤,所得沉淀于80℃烘干,300℃下煅烧2h,即得au负载量为1.0wt%的au/zno-alq3催化剂。

对比例au/zno催化剂的制备

(1)将1gpvp加入到240ml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30min后剧烈搅拌6h,然后将4.76gzn(no3)2·6h2o和2.88g尿素加入到上述溶液中,150℃水热反应12h,然后离心、洗涤,80℃真空干燥12h,随后放入马弗炉中500℃煅烧2h,得zno载体。

(2)将步骤(1)制得的载体和2ml含au0.01g/ml的haucl4溶液(1.0ghaucl4·3h2o用去离子水溶解、定容至100ml)加入到100ml水中,用0.1mol/lnaoh溶液调其ph值为10,搅拌反应12h后离心、洗涤,所得沉淀于80℃烘干,300℃下煅烧2h,即得au负载量为1.0wt%的au/zno催化剂。

图1为zno、alq3与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得的zno-alq3、au/zno-alq3和au/zno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由图1对比可以看出,alq3的加入和au的负载并没有改变zno的晶型结构。

图2为zno(a)与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得的zno-alq3(c)、au/zno-alq3(d)和au/zno(b)的漫反射光谱图。由图2可以看出,alq3的引入使zno载体的吸收带边发生了红移,提高了对可见光的吸收,从而增强了可见光对au/zno-alq3催化氧化co的促进作用。

图3为zno(a)与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得的au/zno(b)、au/zno-alq3(c)和zno-alq3(d)的光电流图。由图3可以看出,alq3的引入使zno载体明显引起光电流的增加,说明alq3的引入有利于提高au纳米粒子表面的电子密度,从而促进了au/zno-alq3对co催化氧化。

催化剂的性能评价

催化剂催化氧化co的性能评价采用常压连续流动装置进行测定。该常压连续流动装置包括带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石英玻璃反应器(长30mm×宽15mm×高1mm),石英玻璃反应器的内腔装填有催化剂,石英玻璃反应器周侧设置有循坏冷凝水装置(配热电偶检测)及用于激发au产生等离子共振效应带的滤光片(490nm-760nm)和氙灯装置,所述氙灯装置发出的光能够透过石英玻璃反应器到达催化剂表面。

测定方法为:取0.25g催化剂装填在石英玻璃反应器中,催化剂粒径为0.2~0.3mm(60~80目),反应气中co和o2的含量分别为0.3v%及0.3v%,氦气作为平衡补充气,反应气总流速为100ml/min。反应温度由带循环冷凝水调控在25℃。采用agilent7890d型气相色谱仪定时在线分析气氛中co、o2和co2的浓度,检测器为tcd,填充柱为tdx-01,取反应6小时后的结果计算co转化率,

co转化率的计算公式为:c=(vinco-voutco)/vinco×100%,

式中,c为co的转化率;vinco和voutco分别为进气和出气中的co含量(v%)。

图4为光照前后au/zno与au/zno-alq3催化氧化co性能的对比情况图。由图4结果显示,alq3的引入有效提高了au/zno光催化氧化co的活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