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小微空间内可持续单向排出湿气的组件及其制造方法、车灯后盖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85558发布日期:2018-10-16 21:01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吸收小微空间内可持续单向排出湿气的组件及其制造方法、车灯后盖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小微空间内可持续单向排出湿气的组件及其制造方法、车灯后盖。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消费的审美的提高,汽车车型外观多呈流线曲面型,尤其是汽车车灯是汽车的眼睛,外观形态更曲面化,生动美观,车灯成熟使用的卤素灯泡、氙气灯外,新增了led大灯新技术;现代化的车灯,为了追求美观,其形状越来越复杂,而形状复杂亦导致灯壳内产生温度差,因此在外界空气(湿度)进入后,极易产生雾气,影响行车安全。汽车车灯的曲面化和新增的led大灯新技术使得汽车车灯透明玻壳在冷处曲面、尖角过渡区域等局部的玻壳内表面结雾凝露更重,国外汽车强国常用的散雾除露的技术也解决不了上述影响行车安全的车灯凝雾结露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吸收小微空间内可持续单向排出湿气的组件及其制造方法、车灯后盖,能够确保小微空间的壳体内无结雾凝露现象的产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吸收小微空间内可持续单向排出湿气的组件,包括:筒体、具有持续单向排出湿气的疏水疏油能力的膨体聚四氟乙烯涂层膜和具有水汽渗透孔道的薄膜,筒体一侧端面连接有持续单向排出湿气的疏水疏油能力的膨体聚四氟乙烯涂层膜,另一侧端面连接有具有水汽渗透孔道的薄膜,筒体内部填充有可逆吸湿微粒物质,湿气由水汽渗透孔道进入筒体内部的,经过可逆吸湿微粒物质从膨体聚四氟乙烯涂层膜向外排出。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可逆吸湿微粒物质为可逆干燥剂、膨润土、二氧化硅气凝胶、碳分子筛、碳气凝胶吸附剂和吸水性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膨体聚四氟乙烯涂层膜包括膨体聚四氟乙烯膜和具有吸湿传递水汽能力的涂层,所述涂层附着于聚四氟乙烯膜表面。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筒体为圆形注塑件。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该组件与车灯或电器设备的通气或维修调试用辅助后盖结合使用;当小微空间壳体内的温度达到70℃以上,可逆吸湿微粒物质持续保持释放排出水蒸气,同时快速的吸收车灯壳体内的微水份传递至膨体聚四氟乙烯涂层膜向外部环境排放出水蒸汽分子,可逆吸湿微粒物质在处于持续干燥排出湿气的状态,可逆吸湿微粒物质保持干燥具有持续吸湿能力;小微空间壳体内的温度小于70℃时,干燥过的可逆吸湿微粒物质可以持续的吸收排出壳体内的水蒸汽分子,使得小微空间内能够维持湿度较小的干燥状态,消除小微空间壳体内凝雾结露的现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吸收小微空间内可持续单向排出湿气的组件的制造方法,首先准备组件所需零件,将膨体聚四氟乙烯涂层膜的模切制品与筒体一侧端面焊接连接,再往筒体内灌装可逆吸湿微粒物质,最后在筒体另一侧端面焊接薄膜的模切制品,即完成组件的制备。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可逆吸湿微粒物质是将可逆干燥剂、膨润土、二氧化硅气凝胶、碳分子筛、碳气凝胶吸附剂和吸水性树脂中多种有机组合配比或单一成份搅拌均匀形成不同价位和吸湿排湿能力的可逆吸湿微粒物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灯后盖,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吸收小微空间内可持续单向排出湿气的组件,该组件装配于带有若干通孔的后盖壳内。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组件与后盖壳之间采用过盈连接、组件的筒体与安装座圈间用胶粘剂接密封连接、密封圈和卡扣连接或螺纹连接的装配方式。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后盖壳为注塑件或橡塑件壳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提高持续向车灯之类的小微空间的外部环境排出车灯壳体内的湿度的能力,使得像车灯壳体之类的小微空间内部的湿度降到很低,使得空间内部很干燥远小于rh35%~40%的湿度,消除了车灯壳体之类小微空间内部产生结雾凝露。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吸收小微空间内可持续单向排出湿气的组件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车灯后盖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吸收小微空间内可持续单向排出湿气的组件,包括:筒体1、具有持续单向排出湿气的疏水疏油能力的膨体聚四氟乙烯涂层膜2和具有水汽渗透孔道的薄膜3。

其中,筒体1本发明优选的为注塑件圆筒。薄膜3优选为膨体聚四氟乙烯膜。

膨体聚四氟乙烯涂层膜2包括膨体聚四氟乙烯膜和具有吸湿传递水汽能力的涂层2-1,所述涂层附着于聚四氟乙烯膜表面。

组件结构为:筒体1一侧端面连接有持续单向排出湿气的疏水疏油能力的膨体聚四氟乙烯涂层膜2,另一侧端面连接有具有水汽渗透孔道的薄膜3,筒体1内部填充有可逆吸湿微粒物质4,该可逆吸湿微粒物质4快速吸收缓存小微空间内大量的水蒸汽且能释放传递出水气,湿气由水汽渗透孔道进入筒体1内部的,经过可逆吸湿微粒物质4从膨体聚四氟乙烯涂层膜2向外排出。

圆筒内可逆吸湿微粒物质的释放出的水气传递给持续单向排出湿气的疏水疏油能力的膨体聚四氟乙烯涂层膜,使得可逆吸湿微粒物质逐渐干燥保持持续吸湿能力;使得小微空间内的湿气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即使小微空间内因升温而导致构成小微空间的注塑件及内部组装的元件释放出大量的水蒸气达到峰值,由于注塑件圆筒内的可逆吸湿微粒物质封装的体量大(该可逆物质快速吸收缓存小微空间内大量的水蒸汽的能力就大)具有快速的吸收瞬间释放出的小微空间内水蒸气,使得小微空间内能够维持湿度较小的干燥状态。

可逆吸湿微粒物质4为可逆干燥剂、膨润土、二氧化硅气凝胶、碳分子筛、碳气凝胶吸附剂和吸水性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组件与车灯或电器设备的通气或维修调试用辅助后盖结合使用,效果会更加。

当小微空间壳体内的温度达到70℃以上,可逆吸湿微粒物质4持续保持释放排出水蒸气,同时快速的吸收车灯壳体内的微水份传递至膨体聚四氟乙烯涂层膜2向外部环境排放出水蒸汽分子,可逆吸湿微粒物质4在处于持续干燥排出湿气的状态,可逆吸湿微粒物质4保持干燥具有持续吸湿能力;小微空间壳体内的温度小于70℃时,干燥过的可逆吸湿微粒物质4可以持续的吸收排出壳体内的水蒸汽分子,使得小微空间内能够维持湿度较小的干燥状态,消除小微空间壳体内凝雾结露的现象。

小微空间壳体优选为车灯,在汽车车灯和汽车led车灯方面解决了因车灯壳体和内装元件吸附的微水份,车灯点灯温度升高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水蒸气,瞬间释放出的大量水蒸气被吸收小微空间内湿气可持续单向排出湿气的组件快速的吸收和排出,消除了该类车灯凝雾结露的影响行车安全的难题。

工作原理为:车灯的后盖本身处于灯泡发热源的附近,此位置温度壳体内的也很高,车灯点灯时会达到75℃高温,使得可逆吸湿微粒物质4持续保持释放排出水蒸气,同时也快速的吸收车灯壳体内的微水份传递至膨体聚四氟乙烯涂层膜2向外部环境排放出水蒸汽分子,可逆吸湿微粒物质4在车灯点灯工作时处于持续干燥排出湿气的状态,使得可逆吸湿微粒物质4保持干燥具有持续吸湿能力;在汽车熄灯时,经点灯干燥过的可逆吸湿微粒物质4可以持续的吸收排出车灯壳体内的水蒸汽分子,使得车灯壳体空间内能够维持湿度较小的干燥状态,这一重要的持续降低小微空间内湿度的创新技术,消除了该类车灯凝雾结露的前提条件。

本发明能够确保汽车车灯和电气电子设备的壳体内无结雾凝露现象的产生,使得电气性能不受潮湿空气环境的影响,汽车电气电子设备的壳体内的镜面上或光滑的电子元件表面就不会有雾水现象产生,使得汽车电气电子设备的性能得以发挥出来,彻底颠覆了欧美日对壳体内湿度控制调节的传统方法,又能够阻挡灰尘的渗入,使得汽车电气电子设备的壳体内达到无污染的尘密级。

吸收小微空间内可持续单向排出湿气的组件的制造方法,首先准备组件所需零件,将膨体聚四氟乙烯涂层膜2的模切制品与筒体1一侧端面焊接连接,再往筒体1内灌装可逆吸湿微粒物质4,最后在筒体1另一侧端面焊接具有水汽渗透孔道的薄膜3的模切制品,即完成组件的制备。

筒体1为注塑件,优选为注塑圆筒,制备方法包括:将塑料母料烘干、上料,注塑机注射脱模后去飞边毛刺,检验后转入下工序。

膨体聚四氟乙烯涂层膜2的模切制品的制备包括:首先将膨体聚四氟乙烯膜进行疏水疏油的表面改性处理,再涂布具有强大吸湿能力的涂层,进行烘干检验模切成圆片、检验后转入下工序待与筒体1焊接。

疏水疏油的表面改性处理是对膨体聚四氟乙烯膜表面改性处理接枝富含氟原子的高分子链,使得经过改性处理的膜表面的张力降至20达因/厘米以下,使得水滴和油滴能快速的从膜表面滚落。

具有水汽渗透孔道的薄膜3的模切制品的制备包括:先讲薄膜3模切成圆片,检验后转入下工序待与筒体1焊接。本发明优选的薄膜3为膨体聚四氟乙烯膜。

膨体聚四氟乙烯膜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高附加值的高分子新材料薄膜,是经特殊工艺双向拉伸制成的,该薄膜的微纤维构成了里外通透的0.1μm~18μm孔径的微孔,是真正意义的透气膜。膜表面每平方英寸能达到几十亿个微孔,每个微孔直径小于轻雾水珠的最小值(20μm-100μm);膨体聚四氟乙烯膜耐环境老化,在电气电子防水透气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可逆吸湿微粒物质4的制备包括:将可逆干燥剂(如氯华镁及其结晶水合物等)、膨润土、二氧化硅气凝胶、碳分子筛、碳气凝胶吸附剂和吸水性树脂等中多种有机组合配比或单一成份搅拌均匀形成不同价位和吸湿排湿能力的可逆吸湿微粒物质4,检验后转入下一工序待灌装。

如图2所示,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车灯后盖,包括所述的吸收小微空间内可持续单向排出湿气的组件,该组件装配于带有若干通孔5-1的后盖壳5内。所述后盖壳5为注塑件或橡塑件壳体。

装配有组件的车灯后盖具有将车灯壳体内的湿度水蒸汽持续的排出壳体外,释放到大气环境中去的功能,该原理也可用在其他带通气孔的瓶桶盖上,使得瓶桶内部保持干燥。

组件与后盖壳5之间采用过盈连接、组件的筒体1与安装座圈间用胶粘剂接密封连接、密封圈和卡扣连接或螺纹连接的装配方式。

该后盖与车灯壳体的开孔位置密封连接,连接方式可以是过盈配合、螺纹连接、卡扣连接加密封圈等。

本发明通过提高持续向车灯之类的小微空间的外部环境排出车灯壳体内的湿度的能力,使得像车灯壳体之类的小微空间内部的湿度降到很低,使得空间内部很干燥远小于rh35%~40%的湿度,消除了车灯壳体之类小微空间内部产生结雾凝露的主要原因:高湿度水蒸汽的因素。

吸收小微空间内湿气可持续单向排出湿气的组件的成本低廉,客户采用后可以节约大量的投资和降低成本,且取得良好的效果。

吸收小微空间内湿气可持续单向排出湿气的组件和车灯壳体之类小微空间壳体上的通气的后孔盖有机结合在一起使用,车灯壳体之类小微空间壳体的造型结构不用改变设计,使用方便,便于大批量制造组装,满足客户需求。

该车灯后盖创新应用,加快了车灯向外排出湿气的能力,使得车灯的光照性能能够有效可靠持续的发挥出来,提高了驾车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