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用施肥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85693发布日期:2018-11-27 22:23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水稻种植用施肥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种植设备,尤其是一种水稻种植用施肥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水稻种植方面,为了使得水稻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和较高的收成都会在水稻发育时,进行撒化肥,而化肥包括多种,在实际工作中,工人只是粗略的将多种化肥混合,便使用,所以导致化肥使用不均匀,严重降低了化肥所起到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解决水稻种植时化肥混合不均匀,影响化肥所起到的效果的设备。

一种水稻种植用施肥搅拌装置,包括箱体;箱体上设置有上箱、主轴、第二电机、第一电机、引料口和下箱,箱体呈圆柱形,其内部中间为空心,材质为金属;所述第二电机上设置有第二转轴,第二电机设置在箱体上端中间偏右侧,与第二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设置在第二电机下方,其位于上箱内部,并穿过第一齿轮槽和第二齿轮槽;所述上箱上设置有入料口、第一齿轮槽和第二齿轮槽,上箱为箱体上端部分;所述入料口设置在上箱左侧;所述第一齿轮槽内设置有第三直齿轮、中间直齿轮、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第四直齿轮,第一齿轮槽设置在上箱中间偏右,截面呈方形,中间位置处向上下两端突出;所述第三直齿轮固定在主轴上,与中间直齿轮啮合;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在第一齿轮槽中间位置处,其穿过中间直齿轮固定在上箱内部;所述中间直齿轮固定在第一转轴上,中间直齿轮的直径最小;所述第四直齿轮固定设置在第二转轴上,其与中间直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槽内设置有第一直齿轮和第二直齿轮;所述第二齿轮槽截面呈方形,高度和宽度与第一齿轮槽相同;所述第二直齿轮与第一直齿轮啮合,直径小于第一直齿轮;所述主轴上设置有外搅拌桨、内搅拌桨和挡套,主轴两端通过轴承分别固定在上箱和下箱内,主轴直径大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外搅拌桨上设置有外板和侧板,外搅拌桨主体呈方形,其上端与主轴接触部分为空心圆柱,并位于第二齿轮槽内,与主轴间隙配合;所述外板设置在外搅拌桨两侧,数量共计为八个,为方形板,外板焊接在外搅拌桨;所述侧板设置在外搅拌桨两侧,呈c字形,与外搅拌桨焊接连接;所述内搅拌桨设置在箱体内部中间位置,与主轴固定连接,其形状呈网格形;所述挡套设置在主轴下端,其下半部分嵌套在下箱内,与主轴间隙配合;所述第一电机上设置有螺旋杆,第一电机设置在箱体左侧下端,位于下箱左侧;所述下箱内设置有圆孔、挡板、输送槽和螺旋杆,下箱为箱体的底部部分;所述圆孔设置在下箱左侧,为圆柱孔,与输送槽连接,包括挡槽和挡板;所述挡槽设置在圆孔中间位置,其左半部分与箱体左侧外部相通,右端点位于圆孔右端,用于插入挡板;所述挡板插在挡槽内,设置在圆孔中间位置,其左端位于箱体外侧,形状呈z字形,其左端长度小于右端长度,整体穿过圆孔,用于控制化肥的下放;所述螺旋杆设置在输送槽内部,其长度与输送槽长度相同,其左端与第一电机固定连接;所述引料口设置在输送槽右侧,截面形状呈直角梯。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第一直齿轮固定在外搅拌桨上端,其直径大于第三直齿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直齿轮固定设置在第二转轴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侧板右端与箱体内壁的距离为五毫米。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箱上端面为向左下方倾斜的斜面,倾斜角度为15°。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送槽设置在下箱底部,呈倾斜状,向右下角倾斜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装置使用时,将需要搅拌的多种化肥通过入料口混合投入到箱体内部,转动并第二直齿轮和第四直齿轮同时转动,第二直齿轮带动第一直齿轮转动,第四直齿轮通过中间直齿轮带动第三直齿轮转动,第三直齿轮和第一直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反,使得与主轴连接的内搅拌桨和外搅拌桨的转动方向相反,外搅拌桨搅拌箱体两侧的化肥,内搅拌桨搅拌箱体内部中间位置的化肥,从而实现双向搅拌,在搅拌的同时,侧板方便将粘在箱体内壁上的化肥刮除下来;当搅拌到一定程度后,向外拉动挡板,化肥从圆孔落入输送槽,第一电机转动带动螺旋杆转动,将化肥输送到右侧引料口;该装置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通过搅拌实现多种化肥的充分混合,提高育苗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化肥搅拌装置中圆孔位置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电机、2-挡板、3-圆孔、4-箱体、5-挡套、6-外板、7-外搅拌桨、8-内搅拌桨、9-主轴、10-第一直齿轮、11-第三直齿轮、12-第一齿轮槽、13-入料口、14-上箱、15-中间直齿轮、16-第二电机、17-第一转轴、18-第四直齿轮、19-大转轴、20-第二直齿轮、21-第二齿轮槽、22-侧板、23-下箱、24-输送槽、25-螺旋杆、26-引料口、27-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用于电力系统中引流线消弧维护的锁紧设备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见图1-2,本发明实施例的水稻种植用施肥搅拌装置,包括箱体4;箱体4上设置有上箱14、主轴9、第二电机16、第一电机1、引料口26和下箱23,箱体4呈圆柱形,其内部中间为空心,材质为金属;所述第二电机16上设置有第二转轴19,第二电机16设置在箱体4上端中间偏右侧,与第二转轴19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9设置在第二电机16下方,其位于上箱14内部,并穿过第一齿轮槽12和第二齿轮槽21;所述上箱14上设置有入料口13、第一齿轮槽12和第二齿轮槽21,上箱14为箱体4上端部分;所述入料口13设置在上箱14左侧,用于投料;所述第一齿轮槽12内设置有第三直齿轮11、中间直齿轮15、第一转轴17、第二转轴19和第四直齿轮18,第一齿轮槽12设置在上箱14中间偏右,截面呈方形,中间位置处向上下两端突出;所述第三直齿轮11固定在主轴9上,与中间直齿轮15啮合;所述第一转轴17设置在第一齿轮槽12中间位置处,其穿过中间直齿轮15固定在上箱14内部;所述中间直齿轮15固定在第一转轴17上,中间直齿轮15的直径最小;所述第四直齿轮18固定设置在第二转轴19上,其与中间直齿轮15啮合;所述第二齿轮槽21内设置有第一直齿轮10和第二直齿轮20,第二齿轮槽21截面呈方形,高度和宽度与第一齿轮槽12相同;所述第一直齿轮10固定在外搅拌桨7上端,其直径大于第三直齿轮11,转动方向与第三直齿轮11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二直齿轮20固定设置在第二转轴19上,与第一直齿轮10啮合,其转动方向与第四直齿轮18转动方向相同,直径小于第一直齿轮10;所述主轴9上设置有外搅拌桨7、内搅拌桨8和挡套5,主轴9两端通过轴承分别固定在上箱14和下箱23内,主轴9直径大于第一转轴17和第二转轴19;所述外搅拌桨7上设置有外板6和侧板22,外搅拌桨7主体呈方形,其上端与主轴9接触部分为空心圆柱,并位于第二齿轮槽21内,与主轴9间隙配合,其转动的同时不会影响内搅拌桨8和主轴9的转动;所述外板6设置在外搅拌桨7两侧,数量共计为八个,为方形板,外板焊接在外搅拌桨7,用于搅拌箱体4内部两侧位置的化肥;所述侧板22设置在外搅拌桨7两侧,呈c字形,与外搅拌桨7焊接连接,其右端与箱体4内壁的距离为五毫米,用于刮除粘粘在箱体4内壁上的化肥,从而增加化肥的搅拌均匀程度;所述内搅拌桨8设置在箱体4内部中间位置,与主轴9固定连接,其形状呈网格形,用于搅拌箱体4内部中间位置的化肥;所述挡套5设置在主轴9下端,其下半部分嵌套在下箱23内,与主轴9间隙配合,用于保护主轴9下端的轴承,从而防止轴承内部有化肥进入;所述第一电机1上设置有螺旋杆25,第一电机1设置在箱体4左侧下端,位于下箱23左侧,用于带动螺旋杆25转动;所述下箱23内设置有圆孔3、挡板2、输送槽24和螺旋杆25,下箱23为箱体4的底部部分,其上端面为向左下方倾斜的斜面,倾斜角度为15°;所述圆孔3设置在下箱23左侧,为圆柱孔,与输送槽24连接,包括挡槽27和挡板2;所述挡槽27设置在圆孔2中间位置,其左半部分与箱体4左侧外部相通,右端点位于圆孔3右端,用于插入挡板2;所述挡板2插在挡槽27内,设置在圆孔3中间位置,其左端位于箱体4外侧,形状呈z字形,其左端长度小于右端长度,整体穿过圆孔2,用于控制化肥的下放;所述输送槽24设置在下箱23底部,呈倾斜状,向右下角倾斜10°,用于方便输送化肥至引料口26;所述螺旋杆25设置在输送槽24内部,其长度与输送槽24长度相同,其左端与第一电机1固定连接;所述引料口26设置在输送槽24右侧,截面形状呈直角梯形,用于引流作用。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需要搅拌的多种化肥通过入料口13混合投入到箱体4内部,转动并第二直齿轮20和第四直齿轮18同时转动,第二直齿轮20带动第一直齿10轮转动,第四直齿轮18通过中间直齿轮15带动第三直齿11轮转动,第三直齿轮11和第一直齿轮10的转动方向相反,使得与主轴9连接的内搅拌桨7和外搅拌桨8的转动方向相反,外搅拌桨8搅拌箱体4两侧的化肥,内搅拌桨7搅拌箱体4内部中间位置的化肥,从而实现双向搅拌,在搅拌的同时,侧板22方便将粘在箱体4内壁上的化肥刮除下来;当搅拌到一定程度后,向外拉动挡板2,化肥从圆孔3落入输送槽24,第一电机1转动带动螺旋杆25转动,将化肥输送到右侧引料口26。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