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绞线涂油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99456发布日期:2018-09-21 22:19阅读:10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创造属于钢绞线生产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绞线涂油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镀锌钢绞线涂油工序,大多是将整根钢绞线置入涂油器,经牵引装置牵引后,再进入到注塑装置注塑处理(包裹护层)。利用牵引装置牵引时,钢绞线在经过涂油器的进口到出口这一过程中,其外表面被涂油器涂抹上防护油脂(一般是在涂油器内腔添注相应的油脂,钢绞线经过涂油器内腔时即可跟油脂接触,在外表面形成油膜)。但是,采用这样的加工方式,仅仅是将防护油脂涂抹到了钢绞线的外表面,由于钢绞线是整体进入到涂油器的,其内部(即绞合部分)无法很好的接触到油脂,因此,其内层结构无法得到很好的防护,极大的影响了产品的防腐蚀性能、绝缘性能,亟需对生产设备作出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创造要解决的问题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钢绞线涂油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钢绞线涂油设备,包括用于对钢绞线涂油的涂油器,在涂油器出线口一侧设有牵引装置;所述涂油器进线口处通过轴承安装有拆股轮,该拆股轮包括基体,在基体上沿轴向设有数个过线通孔;所述基体包括朝向涂油器内侧的配合部、以及朝向涂油器外侧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的外端面上对应每一过线通孔均设有导向口。

进一步,所述过线通孔设有7个。

进一步,所述导向口为由定位部一侧向配合部一侧内径逐渐减小的锥孔结构。

进一步,所述轴承采用铜基无油自润滑轴承。

进一步,所述轴承采用具有翻边结构,该翻边内侧面抵住涂油器进线口外端面,外侧面用于与所述拆股轮上定位部的内侧面接触。

进一步,所述轴承朝向涂油器内部的一端设有导向部,该导向部外径从外侧向涂油器内部一侧逐渐减小。

进一步,所述拆股轮与所述轴承间隙配合。

本发明创造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创造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所设置的拆股轮,能实现了效的涂油作业,不仅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同时涂油效果好,均匀稳定,并且,钢绞线内部的各个钢丝之间,也能均匀的被涂抹上油脂,确保了钢绞线具有良好的防腐性以及绝缘等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创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结构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创造实施例中轴承上设有定位台时轴承与拆股轮结合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创造中设有翻边结构时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创造中拆股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创造中刮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涂油器;2-牵引装置;3-轴承;4-拆股轮;5-基体;6-过线通孔;7-配合部;8-定位部;9-导向口;10-中心孔;11-卫星孔;12-翻边结构;13-导向部;14-刮油装置;15-刮油套;16-挡油板;17-导油槽;18-油脂回收器皿;19-定位台。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对本发明创造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一种钢绞线涂油设备,如图1至6所示,包括用于对钢绞线涂油的涂油器1,在涂油器出线口一侧设有牵引装置2;所述涂油器进线口处通过轴承3安装有拆股轮4,该拆股轮包括基体5,在基体上沿轴向设有数个过线通孔6;所述基体包括朝向涂油器内侧的配合部7、以及朝向涂油器外侧的定位部8;所述定位部的外端面上对应每一过线通孔均设有导向口9。

需要说明的是,涂油器一般采用现有产品即可。当然,也可自行设计,具体的,涂油器一般设计为具有一个填充满油脂的内腔,其两端分别设有进线口和出线口,并且,在涂油器的侧壁上设有油脂注入口,钢绞线被牵引拉动经过涂油器内腔时,会剐蹭上油脂,实现了涂油,工作时油脂是加热状态,不会凝固,具有流动性(略显粘稠)。当然,也可以在涂油器内壁上设置若干涂油刷(具体可参考牙刷的结构),这样的结构设计,更能保证钢绞线经过时,油脂被涂抹的均匀性。

上述过线通孔设有7个,分别对应钢绞线所包括的7根钢丝。具体的,过线通孔包括中心孔10,及围绕中心孔均布设置的6个卫星孔11。更匹配钢绞线结构特点,当钢绞线被牵引经过拆股轮时,在靠近拆股轮的部分会被拆股,而离拆股轮较远的位置(接近涂油器出线口处),又会在牵引拉力的作用(实际上,钢绞线自身也具有恢复原状的趋势)下而自动合股,即,经过牵引装置处的钢绞线又恢复为合股的状态。

在进行涂油作业时,操作人员只需将钢绞线一端人工分离开,并分别的穿入到钢丝所对应的过线通孔中,并将穿过过线通孔的自由端人为的进行合股(由于钢绞线自身具有恢复原状的趋势,因此用手扭转即可轻松的实现合股),再将钢绞线自由端穿入到涂油器中,之后将拆股轮与涂油器进线口处的轴承配合,最后将钢绞线自由端通过牵引装置牵拉,即可实现涂油作业生产,在牵引钢绞线的过程中,拆股轮会随钢绞线转动,整个涂油工序顺畅、高效。操作简单,效率高,涂油均匀,并且,钢绞线内部的各个钢丝之间,也能均匀的被涂抹上油脂。

上述导向口为由定位部一侧向配合部一侧内径逐渐减小的锥孔结构,穿设钢绞线的各根钢丝时更方便,省时省力。

上述轴承采用铜基无油自润滑轴承。通常,采用具有翻边结构12的自润滑轴承,其翻边内侧面抵住涂油器进线口外端面,外侧面用于与所述拆股轮上定位部的内侧面接触。这样的结构设计,也保证了拆股轮定位部与轴承有稳定的配合关系,拆股轮随钢绞线转动过程更稳定。

上述轴承朝向涂油器内部的一端设有导向部13,该导向部外径从外侧向涂油器内部一侧逐渐减小,装配更方便,快捷。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可以是在轴承的外侧面设置定位台19,利用该定位台对拆股轮的定位部形成定位,确保拆股轮在轴承上转动平稳。

上述拆股轮与所述轴承间隙配合,有效的减少拆股轮与轴承间的摩擦,不仅避免磨损,同时,也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拆股轮卡滞在轴承内的情况的发生,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停机检修造成的工时浪费。本发明创造中,拆股轮外壁与轴承内壁之间还有效的利用了涂油器内的油脂形成了油膜,即起到润滑作用,同时,还保证了拆股轮运转的稳定性,克服了以往间隙配合存在配合精度低、运行不稳定的技术缺陷(偏见),是一次突破性的改进。

由于经过涂油器的钢绞线从其出线口出来后,在其表面可能会存在过量的油脂(这些油脂包括过度涂抹在钢绞线表面的油脂,也包括钢绞线合股时候从其内部挤出油脂),需要指出的是,过多的油脂并不利于提高钢绞线的生产质量,反而会影响后续的工艺,尤其是在包裹护层带来较大影响,过多的油脂填充在护层与钢绞线之间,容易造成护层不稳定。

因此,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涂油器与牵引装置之间设置刮油装置14,具体的,刮油装置可以包括对应涂油器出线口设置的刮油套15(工作时,钢绞线从刮油套中间的孔穿过),该刮油外圆周上设有挡油板16,在挡油板下端设有导油槽17。在导油槽下方设有油脂回收器皿18。一般,挡油板的设计为圆弧形,更有利于油脂收集。当然,在导油槽上可以之间连接上与储油罐连通的管路,通过管路,将过量的油脂回收到储油罐中。

需要说明的是,刮油套一般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可采用尼龙套、橡胶套或帆布套,能够很好的与钢绞线外表面贴合。需注意的是,刮油套中部设置的刮油孔的内径不宜过大或过小,其内径最好比钢绞线外径大1-3mm。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外圆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豁口18,用于方便的拆卸该拆股轮,避免发生卡滞等情况时,拆股轮不便拆卸的情况发生。当设置了豁口后,一旦拆股轮与轴承卡住(极少情况出现),可以利用尖嘴钳等工具插入豁口撬动拆股轮,只要拆股轮有所松动,即可轻松拆下。

本发明创造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所设置的拆股轮,能实现了效的涂油作业,不仅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同时涂油效果好,均匀稳定,并且,钢绞线内部的各个钢丝之间,也能均匀的被涂抹上油脂,确保了钢绞线具有良好的防腐性以及绝缘等性能。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创造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创造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创造。

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创造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创造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