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工生产用电除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85149发布日期:2018-11-27 22:19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化工生产用电除雾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湿法脱硫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化工生产用电除雾器。

背景技术

在硫酸生产工艺中,除雾器是必备的重要设备。具体的,在湿法脱硫环节中,吸收塔在运行过程中易产生粒径为10--60微米的“雾”,“雾”不仅含有水分,它还溶有硫酸、硫酸盐、二氧化硫等,一旦进入下游管路通道,会造成风机、热交换器及烟道的玷污和严重腐蚀,因此,湿法脱硫工艺上对吸收设备提出除雾的要求,被净化的气体在离开吸收塔之前要除雾。除雾器是脱硫塔重要部件。除雾器的功能是把在喷雾吸收过程中,烟气夹带的雾粒、浆液滴捕集下来。现有技术中用于湿法脱硫工艺中的除雾器按照除雾原理可以大致分为折流板式除雾器、复挡除雾器。复挡除雾器的除雾效果更好,但是结构复杂,加工、制造、安装都相对更复杂,成本也更高。而现有的折流板式除雾器大都由波形叶片、再配合卡条、卡板等固定部件组成,其除雾效果始终一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化工生产用电除雾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折流板式除雾器除雾效果不佳的问题,实现使得折流板式除雾器在保持结构简单、低成本的优点的同时、除雾效果显著提高的目的。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化工生产用电除雾器,包括上下两端敞口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第一透气板、第二透气板、第三透气板,所述第一透气板、第二透气板、第三透气板相互平行,第一透气板、第二透气板、第三透气板上均设置若干透气孔,其中第一透气板与第二透气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透气板与第三透气板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透气板与第三透气板之间均匀分布若干波纹板,所述波纹板的底端固定在第二透气板的上表面,波纹板的顶端固定在第三透气板的下表面,相邻两块波纹板之间设置一根转轴,所述转轴的底端通过轴承连接在第二透气板上,转轴的顶端穿过第三透气板,所述转轴上固定若干上大下小的锥体,所述锥体的轴线与对应的转轴的轴线共线;还包括固定在转轴顶端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对应的转轴同轴,每个第一锥齿轮上都啮合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轴线与相啮合的第一锥齿轮的轴线相互垂直,所有第二锥齿轮均固定套设在传动轴上,所述传动轴由位于壳体外侧的驱动机构驱动进行转动。

针对现有技术中折流板式除雾器除雾效果不佳、而除雾效果较好的复挡除雾器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化工生产用电除雾器,包括上下两端敞口的壳体,壳体下端的敞口端即为酸气进口端,壳体上端的敞口端则为酸气出口端,壳体内部为除雾空间。壳体内部包括沿着气体流动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透气板、第二透气板、第三透气板,三层透气板铺满壳体内部的气体流动通道内。透气孔便于气流通过,确保透气效果。第一透气板与第二透气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透气板与第三透气板之间的距离,是为了为气体提供更为长距离的扰动空间。第一透气板用于过滤阻隔完全无用的杂物,降低除雾器主要工作部件的压力。从脱硫塔中流至除雾器的气流热量高,内能极大,宏观表现就是动能大、流速快,第一透气板首先能够对过快的流速进行一定的削弱;并且气流通过第一透气板上的透气孔后,从透气孔中流出的气体流速还会有一个瞬时增大,为了克服这个流速瞬时增大的问题,本发明设置第二透气板,使得第一透气板与第二透气板之间形成缓冲区间,使得气流流速在该缓冲区间内重新趋于稳定均匀,在此基础上再稳定的通过第二透气板上的透气孔。第一透气板与第二透气板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小,在过滤阻隔完全无用的杂物的同时,能够尽可能的降低空间利用率,第一透气板与第二透气板之间的空间只要存在,就会对气流有缓冲平稳的功能,其空间过大并无更多益处。第二透气板与第三透气板之间为本发明主要的除雾部位,其中均匀分布若干波纹板,所述波纹板的底端固定在第二透气板的上表面,波纹板的顶端固定在第三透气板的下表面,通过波纹板起到现有的折流板式除雾器中折流板的作用,在此不做赘述。相邻两块波纹板之间设置一根转轴,锥体的轴线与对应的转轴的轴线共线。本发明中通过驱动机构驱动传动轴进行转动,传动轴转动带动所有第二锥齿轮进行转动,由于每个第二锥齿轮都与一个第一锥齿轮相啮合,因此带动所有第一锥齿轮进行转动,第一锥齿轮绕自身轴线进行转动,带动各转轴进行转动,从而带动各转轴上的锥体进行转动。发明中,当气流进入第二透气板与第三透气板之间的区域内时,气流继续向上流动,被波纹板表面突然改变含雾气流的流动方向,雾粒在惯性作用下偏离气流的流向,相互撞击或被反射撞击反射至波纹板表面,使雾粒得到分离。同时,由驱动机构驱动锥体被动的进行转动,锥体转动进一步的扰动气流,使得气流相互之间的碰撞、气流与波纹板之间的碰撞程度均加剧,除雾效果能够有显著提升。此外,上大下小的锥体转动时所产生的涡流同样为上大下小的近锥形结构,不仅能够利用离心力将气流向外甩动,气流中质量大的分子或杂质所受到的离心力越大,从而被甩至两侧的波纹板以进一步提高除雾效果;还能够辅助气流上升,为经过了第一透气板与第二透气板的两次削弱后的气流补充流速与动能,使得经过除雾后的气流有较大的动能快速通过第三透气板。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生产制造安装使用均非常方便,保留了现有技术中折流板式除雾器简单、低成本的优点,同时由驱动机构驱动实现外力作用下的主动除雾,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都是被动除雾的方式,其效率相较于传统的折流板式除雾器而言有显著提高。

优选的,所述锥体与转轴之间焊接,所述传动轴的一端伸出至壳体外、与驱动机构的输出端相连。锥体与转轴之间焊接确保连接稳固。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为步进电机;壳体外侧壁固定有安装架,所述驱动机构固定在安装架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透气板与第三透气板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透气板与第二透气板之间的距离的2.5~3倍。所述透气孔的直径为5~8cm,相邻两个透气孔之间的距离为1~2cm,使得各透气板上大部分面积都被透气孔占据,满足高透气性能。本方案对第一透气板、第二透气板、第三透气板之间的距离关系作出了定量的限制,对于最大生产能力可以确定的制酸设备而言,其吸收塔除雾器中作为主要除雾区域的第二透气板与第三透气板之间的距离是根据其最大生产能力需要所设定的,在此基础之上,第一透气板与第二透气板之间的间距也就能够快速进行确定,避免盲目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透气板的底面设置为锯齿状。作为主要除雾区域的第二透气板与第三透气板之间收集的雾气液化后集中在第二透气板上表面,从第二透气板上的透气孔中流动,流至第二透气板下表面,此时水流分散无序,四处滴落,极易造成二次夹带。本方案中通过第二透气板的底面设置为锯齿状,使得在第二透气板底面的水流集中在锯齿状的下端,再由重力作用统一进行滴落,极大的降低了二次夹带的总量,控制整体除雾效率维持在高位。

优选的,所述壳体由玻璃钢制作而成。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同时使得本发明的壳体具有优良绝热能力。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一种化工生产用电除雾器,第一透气板与第二透气板之间形成缓冲区间,使得气流流速在该缓冲区间内重新趋于稳定均匀,在此基础上再稳定的通过第二透气板上的透气孔。

2、本发明一种化工生产用电除雾器,当气流进入第二透气板与第三透气板之间的区域内时,气流继续向上流动,被波纹板表面突然改变含雾气流的流动方向,雾粒在惯性作用下偏离气流的流向,相互撞击或被反射撞击反射至波纹板表面,使雾粒得到分离。同时,由驱动机构驱动锥体被动的进行转动,锥体转动进一步的扰动气流,使得气流相互之间的碰撞、气流与波纹板之间的碰撞程度均加剧,除雾效果能够有显著提升。

3、本发明一种化工生产用电除雾器,上大下小的锥体转动时所产生的涡流同样为上大下小的近锥形结构,不仅能够利用离心力将气流向外甩动,气流中质量大的分子或杂质所受到的离心力越大,从而被甩至两侧的波纹板以进一步提高除雾效果;还能够辅助气流上升,为经过了第一透气板与第二透气板的两次削弱后的气流补充流速与动能,使得经过除雾后的气流有较大的动能快速通过第三透气板。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第一透气板,2-第二透气板,3-第三透气板,4-透气孔,5-波纹板,6-转轴,7-锥体,8-壳体,9-第一锥齿轮,10-第二锥齿轮,11-传动轴,12-驱动机构,13-安装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化工生产用电除雾器,图1中箭头方向表示气流方向,且图1中为了便于显示,壳体8的正面未画出,并不代表该壳体8的正面也为敞口,所述壳体8只有上下两端敞口,所述壳体8内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第一透气板1、第二透气板2、第三透气板3,所述第一透气板1、第二透气板2、第三透气板3相互平行,第一透气板1、第二透气板2、第三透气板3上均设置若干透气孔4,其中第一透气板1与第二透气板2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透气板2与第三透气板3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透气板2与第三透气板3之间均匀分布若干波纹板5,所述波纹板5的底端固定在第二透气板2的上表面,波纹板5的顶端固定在第三透气板3的下表面,相邻两块波纹板5之间设置一根转轴6,所述转轴6的底端通过轴承连接在第二透气板2上,转轴6的顶端穿过第三透气板3,所述转轴6上固定若干上大下小的锥体7,所述锥体7的轴线与对应的转轴6的轴线共线;还包括固定在转轴顶端的第一锥齿轮9,所述第一锥齿轮9与对应的转轴6同轴,每个第一锥齿轮9上都啮合第二锥齿轮10,所述第二锥齿轮10的轴线与相啮合的第一锥齿轮9的轴线相互垂直,所有第二锥齿轮10均固定套设在传动轴11上,所述传动轴11由位于壳体8外侧的驱动机构12驱动进行转动。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的一种化工生产用电除雾器,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锥体7与转轴6之间焊接,所述传动轴11的一端伸出至壳体8外、与驱动机构12的输出端相连。所述驱动机构12为步进电机;壳体8外侧壁固定有安装架13,所述驱动机构12固定在安装架13上。所述第二透气板2与第三透气板3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透气板1与第二透气板2之间的距离的2.5~3倍;所述透气孔4的直径为8cm,相邻两个透气孔4之间的距离为2cm。所述第二透气板2的底面设置为锯齿状。所述壳体8由玻璃钢制作而成。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