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气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41756发布日期:2019-01-16 07:38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氨气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氨气吸收处理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氨气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氨气,ammonia,nh3,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密度0.7710,相对密度0.5971(空气=1.00),易被液化成无色的液体。在常温下加压即可使其液化(临界温度132.4℃,临界压力11.2兆帕,即112.2大气压),沸点-33.5℃,也易被固化成雪状固体,熔点-77.75℃,溶于水、乙醇和乙醚。

目前实际生产中,氨气的吸收大部分都是采用水喷淋吸收的方法,也就是从塔顶喷水,从塔底通入氨气,塔内加有填料,氨气在填料的表面(加水后形成水膜)进行吸收,由于溶解热无法及时带走,氨气吸收效果较差,仍有部分氨气未得到吸收而排入了大气,污染了环境,同时也造成了生产成本的提高。在氨气和水融合时会产生热量,这些热量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而是直接散发了,其不符合环保节能要求。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氨气吸收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氨气吸收装置包括外壳以及安装于外壳内的吸收换热芯,该吸收换热芯内部形成有板程流道,该吸收换热芯外部与外壳内壁形成有壳程流道,所述外壳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供氨气流入的第一氨气进口管和第二氨气进口管,该外壳上端设置有吸收水进口管,该外壳下端设置有氨水出口管,所述第一氨气进口管、第二氨气进口管、吸收水进口管、氨水出口管均与所述壳程流道连通;所述外壳前端下侧设置有冷却水进水管,该冷却水进水管伸入所述板程流道的下部,该外壳前端上侧设置有冷却水出水管,该冷却水出水管伸入所述板程流道的上部。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吸收换热芯外部设置有若干阻流板模组,该阻流板模组两端置于第一氨气进口管与吸收水进口管之间,或置于第二氨气进口管与吸收水进口管之间,或置于第一氨气进口管与氨水出口管之间,或置于第二氨气进口管与氨水出口管之间。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阻流板模组包括有固定包覆于所述吸收换热芯外部的弧形阻流板、安装于弧形阻流板两端的第一u形座和第二u形座以及分别安装于第一u形座和第二u形座上的第一u形阻流架和第二u形阻流架,该第一u形阻流架和第二u形阻流架上端均与所述外壳内壁接触,并形成密封衔接。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u形阻流架和第二u形阻流架上端均具有弹性抵压片,该弹性抵压片与所述外壳内壁抵压接触。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u形阻流架下端安装于第一u形座内,且其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片第一垫片;所述第二u形阻流架下端安装于第二u形座内,且其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片第二垫片。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氨气进口管、第二氨气进口管、冷却水进水管及冷却水出水管的内径相等,所述吸收水进口管和氨水出口管的内径相等,且该第一氨气进口管、第二氨气进口管、冷却水进水管及冷却水出水管的内径均大于吸收水进口管和氨水出口管的内径。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吸收换热芯包括有头板和尾板以及固定于该头板和尾板之间的板片组件,该头板和尾板与所述外壳固定在一起,该板片组件包括有多个焊接固定在一起的板片组,其中,两板片组外缘固定在一起,该两板片组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的板程流道;该板片组包括有两块结构尺寸相同并相对焊接固定在一起的板片,板片设置有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该板片正反两面设置有相对应的凸起及凹槽,第一片板片的凸起与第二片板片的凸起对接,并将两块板片的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一一对应,并将两个第一圆孔的内缘焊接在一起,两个第二圆孔的内缘焊接在一起,使两块板片之间的间隙与外壳内壁之间形成所述的壳程流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工作时,将氨气沿第一氨气进口管和第二氨气进口管同时由左右两侧进入壳程流道,由于氨气为气体,其会向上流动,同时,吸收水沿吸收水进口管由上至下流入壳程流道,该吸收水在壳程流道中直接于氨气滚动混合,其混合效果较好,效果极高,基本可将全部氨气混合形成氨水,该氨水则从氨水出口管流出,吸收水在壳程流道中与氨气滚动混合形成氨水的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热,与此同时,冷却水沿冷却水进水管流入板程流道,再从冷却水出水管流出,该冷却水在板程流道中时会与吸收水在壳程流道中与氨气滚动混合形成氨水的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热进行换热,以此控制从氨水出口管流出的氨水的稳定,达到输出恒温氨水的目的,且冷却水经过换热后形成温度相对较高的高温水,并从冷却水出水管流出,可接到其它设备上使用,达到环保节能之功效,且由于第一氨气进口管和第二氨气进口管同时通入氨气,其可大大提高氨水出水量,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吸收换热芯的左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中板片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见图1-5所示,为一种氨气吸收装置,其包括外壳1以及安装于外壳1内的吸收换热芯2,该吸收换热芯2内部形成有板程流道201,该吸收换热芯2外部与外壳1内壁形成有壳程流道202,所述外壳1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供氨气流入的第一氨气进口管11和第二氨气进口管12,该外壳1上端设置有吸收水进口管13,该外壳1下端设置有氨水出口管14,所述第一氨气进口管11、第二氨气进口管12、吸收水进口管13、氨水出口管14均与所述壳程流道202连通;所述外壳1前端下侧设置有冷却水进水管15,该冷却水进水管15伸入所述板程流道201的下部,该外壳1前端上侧设置有冷却水出水管16,该冷却水出水管16伸入所述板程流道201的上部。本发明工作时,将氨气沿第一氨气进口管11和第二氨气进口管12同时由左右两侧进入壳程流道202,由于氨气为气体,其会向上流动,同时,吸收水沿吸收水进口管13由上至下流入壳程流道202,该吸收水在壳程流道202中直接于氨气滚动混合,其混合效果较好,效果极高,基本可将全部氨气混合形成氨水,该氨水则从氨水出口管14流出,吸收水在壳程流道202中与氨气滚动混合形成氨水的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热,与此同时,冷却水沿冷却水进水管15流入板程流道201,再从冷却水出水管16流出,该冷却水在板程流道201中时会与吸收水在壳程流道202中与氨气滚动混合形成氨水的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热进行换热,以此控制从氨水出口管14流出的氨水的稳定,达到输出恒温氨水的目的,且冷却水经过换热后形成温度相对较高的高温水,并从冷却水出水管16流出,可接到其它设备上使用,达到环保节能之功效,且由于第一氨气进口管11和第二氨气进口管12同时通入氨气,其可大大提高氨水出水量,提高工作效率。

所述吸收换热芯2外部设置有若干阻流板模组3,该阻流板模组3能够限定气体或液体的流向,保证混合效率,该阻流板模组3两端置于第一氨气进口管11与吸收水进口管13之间,或置于第二氨气进口管12与吸收水进口管13之间,或置于第一氨气进口管11与氨水出口管14之间,或置于第二氨气进口管12与氨水出口管14之间,以致使沿第一氨气进口管11、第二氨气进口管12流入的氨气能够快速流入壳程流道202,限定了吸收水沿吸收水进口管13流入后,再流入壳程流道202的方向。

所述阻流板模组3包括有固定包覆于所述吸收换热芯2外部的弧形阻流板31、安装于弧形阻流板31两端的第一u形座32和第二u形座33以及分别安装于第一u形座32和第二u形座33上的第一u形阻流架34和第二u形阻流架35,该第一u形阻流架34和第二u形阻流架35上端均与所述外壳1内壁接触,并形成密封衔接,以此保证结构的密封性。具体而言,所述第一u形阻流架34和第二u形阻流架35上端均具有弹性抵压片38,该弹性抵压片38与所述外壳1内壁抵压接触,以此保证结构的密封性。

所述第一u形阻流架34下端安装于第一u形座32内,且其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片第一垫片36;所述第二u形阻流架35下端安装于第二u形座33内,且其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片第二垫片37,以此保证装配结构的稳定性。

所述第一氨气进口管11、第二氨气进口管12、冷却水进水管15及冷却水出水管16的内径相等,所述吸收水进口管13和氨水出口管14的内径相等,且该第一氨气进口管11、第二氨气进口管12、冷却水进水管15及冷却水出水管16的内径均大于吸收水进口管13和氨水出口管14的内径。

所述吸收换热芯2包括有头板21和尾板22以及固定于该头板21和尾板22之间的板片组件23,该头板21和尾板22与所述外壳固定在一起,该板片组件23包括有多个焊接固定在一起的板片组24,其中,两板片组24外缘固定在一起,该两板片组24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的板程流道201;该板片组24包括有两块结构尺寸相同并相对焊接固定在一起的板片241,板片241设置有第一圆孔2411和第二圆孔2412,该板片241正反两面设置有相对应的凸起及凹槽,第一片板片的凸起与第二片板片的凸起对接,并将两块板片241的第一圆孔2411和第二圆孔2412一一对应,并将两个第一圆孔的内缘焊接在一起,两个第二圆孔的内缘焊接在一起,使两块板片241之间的间隙与外壳1内壁之间形成所述的壳程流道202。

综上所述,本发明工作时,将氨气沿第一氨气进口管11和第二氨气进口管12同时由左右两侧进入壳程流道202,由于氨气为气体,其会向上流动,同时,吸收水沿吸收水进口管13由上至下流入壳程流道202,该吸收水在壳程流道202中直接于氨气滚动混合,其混合效果较好,效果极高,基本可将全部氨气混合形成氨水,该氨水则从氨水出口管14流出,吸收水在壳程流道202中与氨气滚动混合形成氨水的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热,与此同时,冷却水沿冷却水进水管15流入板程流道201,再从冷却水出水管16流出,该冷却水在板程流道201中时会与吸收水在壳程流道202中与氨气滚动混合形成氨水的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热进行换热,以此控制从氨水出口管14流出的氨水的稳定,达到输出恒温氨水的目的,且冷却水经过换热后形成温度相对较高的高温水,并从冷却水出水管16流出,可接到其它设备上使用,达到环保节能之功效,且由于第一氨气进口管11和第二氨气进口管12同时通入氨气,其可大大提高氨水出水量,提高工作效率。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发明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