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滤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8736发布日期:2018-09-14 21:20阅读:7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滤芯。



背景技术:

净水滤芯是净水器中最核心的部件,是起吸附净水作用的部件。净水滤芯一般包含净水材料部分,净水材料一般呈圆筒状,中间的中空用于将过滤后的水导出滤芯,作为现在最为普遍的一种结构,圆筒状的净水滤芯被使用在大部分厂家的净水器中,同时对这一圆筒状的净水滤芯结构上的改进也最为普遍。作为一种零部件组成,需要安装在专门的净水器中使用,这样的结构对实现净水的装置设计提出了一些特殊结构要求。

现有的净水滤芯采用圆筒状的结构,仅仅具有过滤作用,或者只加入了抑菌材料,抑菌效果不好,没有在结构上保证能够引入一个独立的抑菌层进行抑菌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复合滤芯,使用变流的筒状设计结构,使得过滤层和储水容器之间形成抑菌层的安装空间,保证了过滤层和抑菌层的复合,增加了滤芯的抑菌功能,延长了滤芯的使用周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措施:提供具有以下结构的复合滤芯,包括:储水容器、过滤层和抑菌层。所述过滤层设置于所述储水容器的内部,用于对所述储水容器接收的水进行过滤处理。所述抑菌层设置于所述储水容器的内部,用于对所述过滤层过滤后的水进行抑菌处理。所述储水容器,用于接收不洁净的水供所述过滤层过滤,并将经过过滤和抑菌处理后的水导出滤芯。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储水容器包括:输入通道、输出通道。所述过滤层位于所述输入通道和输出通道之间,所述过滤层将所述输入通道和所述输出通道完全隔离。所述抑菌层位于所述过滤层和所述输出通道之间,所述抑菌层将所述过滤层和所述输出通道完全隔离。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输入通道包括:输水管筒、变流圈和密封圈。所述变流圈的两端分别为受水端和出水端。所述输水管筒的一端用于接收不洁净的水,所述输水管筒的另一端与所述受水端接合,且所述输水管筒的另一端与所述受水端之间夹有所述密封圈,所述受水端用于接收所述输水管筒导流来的不洁净的水并变流到所述出水端。所述出水端与所述过滤层接合,且所述出水端与所述过滤层之间夹有所述密封圈,所述出水端用于将所述受水端输送来的不洁净的水导出到所述过滤层。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变流圈的中间设有通水孔,所述过滤层为圆筒状滤芯,所述圆筒状滤芯的一端接合在所述出水端上,所述通水孔与所述圆筒状滤芯的内部中空对应,所述通水孔将所述受水端的水导入到所述圆筒状滤芯的内部中空中。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输水管筒的内径为D,所述圆筒状滤芯的内径为d,则有2d>D>1.5d,所述通水孔的直径为d',则有d>d'>0.9d。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输出通道为滤芯端盖,所述圆筒状滤芯的另一端接合在所述滤芯端盖的中央,所述滤芯端盖与所述圆筒状滤芯之间夹有所述密封圈,在位于所述圆筒状滤芯的内部中空外的所述滤芯端盖上设有漏口,所述漏口将从所述圆筒状滤芯的内部中空渗出的水导出所述滤芯端盖。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密封圈中央设有通孔,与所述输水管筒贴合的所述密封圈的通孔的直径与所述输水管筒的内径相同,与所述圆筒状滤芯贴合的所述密封圈的通孔的直径与所述圆筒状滤芯的内径相同。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漏口的表面附有抑菌层,所述抑菌层使用渗水材料制成。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滤芯端盖为圆形封盖,所述输入通道、所述过滤层和所述抑菌层组装在所述圆形封盖内。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漏口为环状均匀分布的网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所述变流圈的设置,缩小了所述圆筒状滤芯的结构大小,因此在所述滤芯端盖上保留了一定的空间用于所述漏口和抑菌层,实现了过滤层和抑菌层的复合,增加了滤芯的抑菌功能,延长了滤芯的使用周期。

2、通过限定所述输水管筒的内径为D,所述圆筒状滤芯的内径为d,则有2d>D>1.5d,所述通水孔的直径为d',则有d>d'>0.9d,保证了所述输水管筒的容积,同时限制了所述通水孔的直径降低了所述通水孔在单位时间内的通水量,减缓了水通过所述圆筒状滤芯的时间,保证了所述复合滤芯的过滤和抑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滤芯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滤芯的滤水流程图。

图标:1-输入通道;10-输水管筒;11-变流圈;110-通水孔;111-受水端;112-出水端;12-密封圈;120-通孔;2-圆筒状滤芯;3-抑菌层;4-滤芯端盖;40-漏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专利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滤芯的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滤芯的滤水流程图。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复合滤芯,包括:输入通道1、过滤层、抑菌层3和输出通道。

输入通道1由输水管筒10、变流圈11和密封圈12组成。

变流圈11的两端分别为受水端111和出水端112。

输水管筒10的一端用于接收不洁净的水,所述输水管筒10的另一端与所述受水端111接合,且所述输水管筒10的另一端与所述受水端111之间夹有所述密封圈12,所述受水端111用于接收所述输水管筒10导流来的不洁净的水并变流到所述出水端112。

出水端112与所述过滤层接合,且出水端112与所述过滤层之间夹有所述密封圈12,所述出水端112用于将所述受水端111输送来的不洁净的水导出到所述过滤层。

过滤层为圆筒状滤芯2,输出通道为滤芯端盖4。

变流圈11的中间设有通水孔110,圆筒状滤芯2的一端接合在所述出水端112上,所述通水孔110与所述圆筒状滤芯2的内部中空对应,通水孔110将所述受水端111的水导入到所述圆筒状滤芯2的内部中空中。

所述输水管筒10的内径为D,所述圆筒状滤芯2的内径为d,则有2d>D>1.5d,所述通水孔110的直径为d',则有d>d'>0.9d。

通过限定的输水管筒10的内径、圆筒状滤芯2的内径和通水孔110的直径,保证了所述输水管筒10的容积,同时限制了所述通水孔110的直径降低了所述通水孔110在单位时间内的通水量,减缓了水通过所述圆筒状滤芯2的时间,保证了复合滤芯的过滤和抑菌效果。

圆筒状滤芯2的另一端接合在所述滤芯端盖4的中央,所述滤芯端盖4与所述圆筒状滤芯2之间夹有所述密封圈12,在位于所述圆筒状滤芯2的内部中空外的所述滤芯端盖4上设有漏口40,所述漏口40将从所述圆筒状滤芯2的内部中空渗出的水导出所述滤芯端盖4。

漏口40的表面附有抑菌层3,所述抑菌层3使用渗水材料制成,漏口为环状均匀分布的网孔。网孔限制了水流出的速度,增加了抑菌层的有效抑菌时间,提高了复合滤芯的抑菌能力。

所述密封圈12中央设有通孔120,与所述输水管筒10贴合的所述密封圈12的通孔120的直径与所述输水管筒10的内径相同,与所述圆筒状滤芯2贴合的所述密封圈12的通孔120的直径与所述圆筒状滤芯2的内径相同。保证了密封圈12的密封能力,防止复合滤芯内部的水的外泄,也保证了内部水压的稳定。

所述滤芯端盖2为圆形封盖,所述输入通道1、圆筒状滤芯2、抑菌层3组装在所述圆形封盖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