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碱性污染气体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6454发布日期:2018-11-09 21:06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大气污染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碱性污染气体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事件层出不穷。目前,中国大气污染状况十分严重,空气中常见的碱性污染气体主要是氨气和其它有机碱性气体(有机胺,如二乙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等),这些碱性污染气体主要存在于化工、铸造、印刷及养殖等行业中。

目前,碱性污染气体的净化处理主要使用喷淋塔,其运作方式是:不断将碱性污染气体由风管自塔底引入,碱性污染气体在上升过程中,与自塔顶喷淋而下地进行气液两相充分接触,同时发生吸收中和反应,碱性污染气体经净化后,再经除雾板脱水除雾后由风机排入大气中。落入塔底的酸性吸收液可经水泵再次增压后自塔顶喷淋而下,从而实现多次循环利用。但是,为达到严格的排放标准,很多企业需要使用多级喷淋塔通过多级喷淋的方式实现对悬浮颗粒物和碱性污染气体等有害物质的去除,这种方式存在的弊端是多级喷淋方式不仅需要耗建多级设备,设备占地增多,同时还耗费大量的吸收液和水。在净化过程中,喷淋塔的增压泵需要一直运行以便于将吸收液增压回送至塔顶,导致其存在的弊端一是单次净化效率低,二是能耗较高。为了有效控制碱性污染气体的污染,更好地减少碱性污染气体的排放,亟需净化效果好、成本低廉的碱性污染气体净化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碱性污染气体净化装置,该装置净化效果好且成本低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碱性污染气体净化装置,其包括上部设有出气口、下部设有进气口的净化箱,所述净化箱内设有吸附净化单元,所述吸附净化单元包括水平固设于净化箱内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若干通气孔,每一个通气孔内设有用以过滤气体的滤袋且滤袋的顶端敞口设置;所述出气口在竖直方向的高度高于滤袋顶端的高度。

具体的,所述滤袋由离子交换纤维材料制成,滤袋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如三角形、四方形)等。通气孔与滤袋的连接可采用本领域的常规技术即可,如可将滤袋的顶部外翻铺平于通气孔外沿,通过螺栓将两者固定连接、或者通气孔处设有向上延伸的通气通道,滤袋的顶部与通气通道紧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离子交换纤维指含有单羧基、双羧基和磺酸基官能团中一种或多种组合纤维。

进一步优选的,上述碱性污染气体净化装置还包括再生系统,所述再生系统包括再生管路、设于再生管路上的再生泵以及装于净化箱底部的再生溶液,所述再生管路的一端与再生溶液相连通,再生管路的另一端伸入净化箱内的上部,且伸入净化箱内上部的再生管路端部设置有若干喷头,喷头的数量与滤袋的数量相一致,且喷头伸入滤袋顶端。

具体的,所述再生溶液可以为稀硝酸、稀盐酸、稀硫酸和稀磷酸中一种或多种混合液。

具体的,所述喷头材质为不锈钢或塑料等,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净化箱侧壁设置有液位计和酸度计,用以监控净化箱内再生溶液的液位高度、以及再生溶液的pH。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净化箱内设置有进气挡板,进气挡板向右上方倾斜,进气挡板顶端与净化箱侧壁相固连且进气挡板顶端在竖直方向的高度高于进气口,进气挡板底端靠近再生溶液的液面。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滤袋下方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滤网,在污染气体进气过程中,可起到初步布气均匀作用,当滤袋使用较长时间脱落时可防止其直接落入再生溶液中。

本实用新型碱性污染气体净化装置,利用吸附净化单元中的滤材对进入净化箱内的碱性污染气体在净化箱内进行充分接触,通过化学吸附的原理捕获污染气体中的粉尘等细微颗粒以及氨气、多胺等碱性有害气体,从而实现对污染气体的净化。具体原理详述如下:

吸附反应:NH3 + R-COOH → R-COONH4

NH3 + R-SO4H → R-SO4NH4

再生反应:R-COONH4 + H+ →R-COOH + NH4+

R-SO4NH4 + H+ →R-SO4H + NH4+

在上述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吸附过程中为酸碱中和反应,再生过程为强酸制备弱酸反应原理,再生过程所用的再生溶液酸性大于离子交换纤维酸性即可。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装置通过由离子交换纤维材料制成的滤袋实现对碱性污染气体的吸附和净化,当碱性污染气体通过滤袋时,与单羧基、双羧基和磺酸基官能团发生反应,从而实现对碱性污染气体的去除,净化效果好(净化效率在95%以上)。和现有采用喷淋塔净化的方式相比较,本实用新型装置中用以净化碱性污染气体的离子交换纤维所制滤袋反应接触面积更大,反应活性增强,净化效率显著提高。

2)本实用新型装置中的再生系统可实现滤袋的再生以及循环利用,成本低廉,所用的离子交换纤维具有一定的饱和吸附量,在未达到饱和吸附之前,一直具备吸附能力,不用开启再生系统;当达到饱和吸附时,启动再生系统,利用再生溶液将离子交换纤维所吸附的碱性污染气体组分洗脱,纤维吸附能力恢复,可以进行反复循环使用,降低了整体的使用成本;再生泵与喷淋塔泵相比,本装置泵为间歇性运行,喷淋塔泵为连续运行,同等功率下降低了运行时间,相应降低了能耗。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进气挡板,可以预先有效捕获自进气口进入的碱性污染气体中的细微颗粒、灰尘等,提高了净化效果。此外,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低,适合工业化生产,极具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碱性污染气体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介绍,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碱性污染气体净化装置,其包括上部设有出气口102、下部设有进气口101的净化箱1,所述净化箱1内设有吸附净化单元,所述吸附净化单元包括水平固设于净化箱1内的支撑板106(支撑板106可卡接于净化箱1内,或者通过设于净化箱1内的固定耳固连于净化箱1内,图中未画出),所述支撑板106上开设有若干通气孔,每一个通气孔内设有用以过滤气体的滤袋107且滤袋107的顶端敞口设置;所述出气口102在竖直方向的高度高于滤袋107顶端的高度。

所述滤袋107由离子交换纤维材料制成,图中所示滤袋107的横截面为圆形,即滤袋107为圆筒状。通气孔与滤袋的连接方式如图中所示,通气孔处设有向上延伸的凸环,滤袋的顶部外翻至凸环的外沿,并与凸环通过紧固圈6实现紧固连接。所述离子交换纤维指含有单羧基、双羧基和磺酸基官能团中一种或多种组合纤维。

上述碱性污染气体净化装置还包括再生系统,所述再生系统包括再生管路2、设于再生管路2上的再生泵105以及装于净化箱1底部的再生溶液3,所述再生管路2的一端与再生溶液3相连通,再生管路2的另一端伸入净化箱1内的上部,且伸入净化箱1内上部的再生管路2端部设置有若干喷头103,喷头103的数量与滤袋107的数量相一致,且喷头103伸入滤袋107顶端。所述再生溶液可以为稀硝酸、稀盐酸、稀硫酸和稀磷酸中一种或多种混合液。所述喷头材质为具有较好耐腐蚀性能的塑料。所述净化箱侧壁设置有液位计4和酸度计5,用以监控净化箱1内再生溶液3的液位高度、以及再生溶液3的pH。所述净化箱1内设置有进气挡板104,进气挡板104向右上方倾斜,进气挡板104顶端与净化箱1侧壁相固连且进气挡板104顶端在竖直方向的高度高于进气口101,进气挡板104底端靠近再生溶液3的液面。所述滤袋下方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滤网7,当滤袋107使用较长时间脱落时可防止其直接落入再生溶液3中。

使用本实用新型装置时,碱性污染气体自进气口101进入净化箱1内,碱性污染气体中包含的部分细微颗粒、灰尘等落在进气挡板104上,然后碱性污染气体自再生溶液3液面与进气挡板104底端之间的缝隙上升进入滤袋107内,与离子交换纤维中的单羧基、双羧基和磺酸基官能团发生反应,含有氨基的碱性废气组分被吸附固定在滤袋上,从而使碱性污染气体得到净化。净化后的气体自敞口的滤袋顶端流出,并经出气口102外排。使用一段时间后,可启动再生泵105,在再生泵105的作用下,再生溶液3自喷头103向下喷入滤袋107内,再生溶液与滤袋材料离子交换纤维发生反应,从而实现滤袋107的再生。

以下列举了几个采用本实用新型装置对碱性污染气体进行净化的试验,用以佐证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净化效果:

1)以浓度为500mg/m3的氨气污染气体为例,使用本实用新型净化装置(滤袋由含双羧基官能团的离子交换纤维制成),净化效率大于98%;

2)以浓度为400mg/m3的二乙胺污染气体为例,使用本实用新型净化装置(滤袋由含单羧基和双羧基官能团组合的离子交换纤维制成),净化效率大于97%;

3)以浓度为450mg/m3的二乙烯三胺污染气体为例,使用本实用新型净化装置(滤袋由含双羧基和磺酸基官能团组合的离子交换纤维制成),净化效率大于95%;

4)以浓度为150mg/m3的氨气污染气体为例,使用本实用新型净化装置(滤袋由含单羧基和双羧基官能团组合的离子交换纤维制成),净化效率大于99%。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等同替换及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