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反冲洗的前置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7516发布日期:2018-09-28 18:48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反冲洗的前置过滤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用水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往往在管道中位于水龙头之前设置一个前置过滤器,饮用水通过前置过滤器后从水龙头流出能够得到过滤和净化。

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前置过滤器[申请号:201710114897.1,公开号:106823535A],包括换向阀、刮洗组件和滤芯组件。换向阀包括阀芯、连接管及阀盖,阀芯包括阀本体、第一连接体及第二连接体,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相对设置、并分别固定于阀本体的两侧,阀本体设有第一进出口,第一连接体设有第二进出口,阀本体与第一连接体之间设有分别与第一进出口及第二进出口相通的第一通道;连接管设有容纳腔、分别与容纳腔相通的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第三连接孔及第四连接孔,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相对设置于连接管的两端,第三连接孔与第四连接孔相对设置于连接管的周侧,阀本体可转动设置于容纳腔内,第一连接体与第一连接孔的内侧壁密封配合,第二连接体与阀盖密封配合、且第二连接体的自由端设置于阀本体外,阀盖与第二连接孔的内侧壁密封配合,并将阀芯安设于连接管中,容纳腔的内壁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孔间隔设置的通孔。刮洗组件包括杯体及可转动设置于杯体中的连接件,杯体设有与通孔相通的空腔,空腔的内壁设有凸楞,杯体的一端与连接管连接、另一端还设有第一安装孔,连接件与第一安装孔密封配合,连接件的一端安设有开关阀连接件设有与空腔相通的第三通道。滤芯组件设置于杯体的空腔内。

由于连接管即阀体上的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的相对位置已经固定,且第一连接孔连接杯体必须竖直设置,这样连接管道进水管的第三连接孔以及连接管道出水管的第四连接孔就是水平设置的,当管道进水管和管道出水管为竖直设置时,要将上述的前置过滤器安装到管道中就变得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可反冲洗的前置过滤器,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前置过滤器在不影响使用的前提下安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可反冲洗的前置过滤器,包括切换阀和过滤组件,所述切换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上具有进水端、出水端和过水端,所述阀体内设置有阀腔,所述进水端设置有与阀腔连通的进水通道,所述出水端设置有与阀腔连通的出水通道,所述过水端设置有与阀腔连通的过水通道,所述出水通道与进水通道同轴设置,所述过水通道与进水通道垂直设置,所述阀腔内设置有阀芯,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具有过滤芯的内管,所述内管的侧壁上设置有滤水孔,所述内管外套设有具有排污阀的外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阀与过滤组件之间连接有角接头,所述角接头上设置有通道一和通道二,所述通道一的竖直段与外管连通,所述通道二的竖直段与内管连通,所述通道一的水平段与过水通道连通,且通道一水平段的外沿与过水端通过活接接头连接,所述通道二的水平段与阀芯的内腔连通,所述通道二的水平段与过水通道同轴设置,且阀芯能够绕着通道二水平段的轴线转动,所述阀芯能够控制进水通道通过阀腔与通道一连通或者通过阀芯与通道二连通,当进水通道与通道一连通时通道二通过阀芯与出水通道连通。

过滤时,转动阀芯使进水通道通过阀腔与通道一连通,饮用水从进水端的进水通道进入到通道一内,然后进入到外管中,接着从内管的过滤孔进入到内管中,经过过滤芯后通过通道二进入到阀芯中,最后从出水通道流出。饮用水经过过滤芯时,水中的杂质被过滤截留在过滤芯上,使从出水端流出的水保持干净。反冲洗时,转动阀芯使进水通道通过阀芯与通道二连通,外管上的排污阀打开,饮用水从进水端的进水通道进入到阀芯中,然后通过阀芯后流入到通道二内,再进入到内管中对过滤芯进行冲洗,冲洗产生的污水从排污阀处排出。通过转动阀芯就能够使前置过滤器在过滤或者反冲洗之间切换。

过水端与通道一水平段的外沿之间设置有活接接头,当管道中的进水管和出水管竖直设置时,转动阀体使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竖直放置;当管道中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水平设置时,转动阀体使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水平放置。过滤组件不动,阀体能够绕着角接头的水平段360°转动,使前置过滤器能够适应各种位置的进水管和出水管,使前置过滤器安装方便。通道二的水平段与过水通道同轴设置,且阀芯能够绕着通道二水平段的轴线转动,这样在安装的过程中阀芯能够与阀体一起转动,不会影响阀芯与阀体的位置关系,阀芯随阀体转动时不会改变前置过滤器的工作状态,使安装好后的前置过滤器能够准确地进行工作状态的切换。本前置过滤器能够在不影响使用的前提下安装方便。

在上述的可反冲洗的前置过滤器中,所述角接头包括呈直角的主管体,所述通道二为主管体的内孔,所述主管体水平端的外侧套设有水平连接筒,所述水平连接筒的内端与主管体水平端的外侧面固定,所述主管体竖直端的外侧套设有竖直连接筒,所述竖直连接筒的内端与主管体竖直端的外侧面固定,所述水平连接筒的内端与竖直连接筒的内端相连并形成分隔壁,所述分隔壁上具有通孔,所述水平连接筒的外端与活接接头连接,所述竖直连接筒的外端与外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主管体的水平端与阀芯密封连接,所述主管体的竖直端与内管的上端固定连接。

通道一包括水平连接筒的内腔、通孔和竖直连接筒的内腔。角接头的结构设置方便前置过滤器的组装。

在上述的可反冲洗的前置过滤器中,所述活接接头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螺纹连接在过水端上,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插入到水平连接筒内并形成密封,所述水平连接筒外套设并螺纹连接有连接帽,所述连接帽的内侧面上设置有挡肩,所述连接管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挡环,所述挡环位于挡肩与水平连接筒的外端面之间。

组装时,先将连接帽套套装在连接管上,然后将连接管的一端螺纹连接在阀体的过水端上,再将连接管的另一端插入到水平连接筒内并形成密封,挡环贴靠在水平连接筒的外端面上,接着将连接帽螺纹连接到水平连接筒的外侧面上,活接接头组装方便。

在上述的可反冲洗的前置过滤器中,所述连接管的一端插入到过水通道内并形成螺纹连接,所述挡肩位于挡环与过水端的端面之间。这样使活接接头的结构更稳定。

在上述的可反冲洗的前置过滤器中,所述水平连接筒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台阶,所述连接帽抵靠在台阶上。台阶的设置可以防止连接帽在水平连接筒上拧得过紧,从而影响到阀体的转动,保证阀体的顺畅转动,使前置过滤器安装方便。

在上述的可反冲洗的前置过滤器中,所述主管体水平端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固定有密封圈,所述主管体水平端插入到阀芯内,且密封圈贴靠在阀芯内腔的腔壁上。

密封圈固定在主管体上且位于环形槽内,可以防止密封圈在阀芯转动的过程中发生偏置从而出现卡死,使阀芯可以顺畅的转动,有利于切换阀的转向和前置过滤器工作状态的切换。

在上述的可反冲洗的前置过滤器中,所述出水端上设置有小孔,所述小孔与出水通道相连,所述小孔内螺纹连接有堵头。打开堵头可以将测压器或者测温器连接在小孔内,方便测量。

在上述的可反冲洗的前置过滤器中,所述阀体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指示标识。指示标识具有指示作用,方便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设置角接头,将过渡组件连接在角接头的竖直段上,将切换阀设置在角接头的水平段上,且阀体的过水端与角接头之间连接有活接接头,阀体和阀芯能够绕着角接头的水平段圆周转动,使阀体的出水端和进水端可以适应多种位置的进水管和出水管,使前置过滤器安装方便,同时通过转动阀芯能够使前置过滤器在正常过滤和反冲洗两种工作状态之间准确切换,使前置过滤器在不影响使用的前提下安装方便。角接头包括主管体,主管体外套设水平连接筒和竖直连接筒,使角接头与切换阀以及过滤组件连接方便。连接管一端与过水端螺纹连接,连接管的另一端插入到水平连接筒内形成密封,连接帽螺纹连接在水平连接筒的外侧面上,连接管上的挡环位于连接帽的挡肩与水平连接筒的外端面之间,挡肩位于挡环与过水端的端面之间,水平连接筒的外侧面上设置台阶,使活接接头组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前置过滤器过滤时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活接接头处的放大图;

图3是本前置过滤器反冲洗时的剖视图;

图4是本前置过滤器的立体图。

图中,1、切换阀;2、阀体;2a、进水端;2a1、进水通道;2b、出水端;2b1、出水通道;2c、过水端;2c1、过水通道;2d、阀腔;2e、堵头;2f、指示标识;3、阀芯;4、过滤组件;4a、过滤芯;4b、内管;4c、外管;4d、排污阀;5、角接头;5a、通道一;5b、通道二;5c、主管体;5c1、环形槽;5c2、密封圈;5d、水平连接筒;5d1、台阶;5e、竖直连接筒;5f、通孔;6、活接接头;6a、连接管;6a1、挡环;6b、连接帽;6b1、挡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图4所示,一种可反冲洗的前置过滤器,包括切换阀1和过滤组件4,切换阀1与过滤组件4之间连接有角接头5,角接头5与切换阀1之间连接有活接接头6。

切换阀1包括阀体2,阀体2上具有进水端2a、出水端2b和过水端2c,阀体2内设置有阀腔2d,阀腔2d内设置有能够在阀腔2d内转动的阀芯3。进水端2a设置有与阀腔2d连通的进水通道2a1,出水端2b设置有与阀腔2d连通的出水通道2b1,过水端2c设置有与阀腔2d连通的过水通道2c1,出水通道2b1与进水通道2a1同轴设置,过水通道2c1与进水通道2a1垂直设置。阀芯3的内腔包括具有共同连通处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第一通道与过水通道2c1同轴设置,阀芯3的外侧面上在与第一通道的通道口相反的一侧设置有转动杆,转动杆与第一通道同轴设置,转动杆伸出阀体2并连接有手柄。转动阀芯3时,阀芯3上的第二通道能够与进水通道2a1连通,或者阀芯3上的第三通道能够与出水通道2b1连接;当阀芯3上的第二通道与进水通道2a1连通时,阀芯3将出水通道2b1封闭;当阀芯3上的第三通道与出水通道2b1连接时,进水通道2a1通过阀腔2d与过水通道2c1连通,且进水通道2a1不与阀芯3上的第二通道连通。出水端2b上设置有小孔,小孔与出水通道2b1相连,小孔内螺纹连接有堵头2e。阀体2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指示标识2f。

过滤组件4包括具有过滤芯4a的内管4b,内管4b的侧壁上设置有滤水孔,内管4b外套设有具有排污阀4d的外管4c。内管4b和外管4c均竖直设置,排污阀4d设置在外管4c的下端上并与内管4b连通。

角接头5包括呈直角的主管体5c,主管体5c的内孔为通道二5b,主管体5c的水平端与阀芯3的第一通道密封连接,通道二5b的水平段与阀芯3的第一通道连通,主管体5c的竖直端与内管4b的上端固定连接,通道二5b的竖直段与内管4b连通。主管体5c水平端的外侧套设有水平连接筒5d,水平连接筒5d的内端与主管体5c水平端的外侧面固定。主管体5c竖直端的外侧套设有竖直连接筒5e,竖直连接筒5e的内端与主管体5c竖直端的外侧面固定。水平连接筒5d的内端与竖直连接筒5e的内端相连并形成分隔壁,分隔壁上具有通孔5f,通道一5a包括水平连接筒5d的内腔、通孔5f和竖直连接筒5e的内腔。水平连接筒5d的外端与活接接头6连接,即通道一5a水平段的外沿与过水端2c通过活接接头6连接,通道一5a的水平段与过水通道2c1连通。竖直连接筒5e的外端与外管4c的上端固定连接,通道一5a的竖直段与外管4c连通。主管体5c水平端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环形槽5c1,环形槽5c1内固定有密封圈5c2,主管体5c水平端插入到阀芯3的第一通道内,且密封圈5c2贴靠在阀芯3第一通道的壁面上。通道二5b水平段与过水通道2c1同轴设置,且阀芯3能够绕着通道二5b水平段的轴线转动,阀芯3能够控制进水通道2a1通过阀腔2d与通道一5a连通或者通过阀芯3与通道二5b连通,当进水通道2a1与通道一5a连通时通道二5b通过阀芯3与出水通道2b1连通。

活接接头6包括连接管6a,连接管6a的一端螺纹连接在过水端2c上,连接管6a的另一端插入到水平连接筒5d内并形成密封,水平连接筒5d的外侧面螺纹连接有连接帽6b,连接帽6b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环形挡肩6b1,连接管6a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环形挡环6a1,挡环6a1位于挡肩6b1与水平连接筒5d的外端面之间。水平连接筒5d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台阶5d1,连接帽6b抵靠在台阶5d1上。连接管6a的一端可以插入到过水通道2c1内并形成螺纹连接,挡肩6b1位于挡环6a1与过水端2c的端面之间。连接管6a的一端也可以套设在过水端2c外并形成螺纹连接,挡肩6b1套设在过水端2c和连接管6a外。

如图1所示,过滤时,转动阀芯3使进水通道2a1通过阀腔2d与通道一5a连通,阀芯3中的第三通道与出水通道2b1连通,饮用水从进水端2a的进水通道2a1进入到通道一5a内,然后进入到外管4c中,接着从内管4b的过滤孔进入到内管4b中,经过过滤芯4a后通过通道二5b进入到阀芯3中,最后从出水通道2b1流出。饮用水经过过滤芯4a时,水中的杂质被过滤截留在过滤芯4a上,使从出水端2b流出的水保持干净。

如图3所示,反冲洗时,转动阀芯3使进水通道2a1与阀芯3的第二通道连通,阀芯3将出水通道2b1封闭,进水通道2a1通过阀芯3与通道二5b连通,外管4c上的排污阀4d打开,饮用水从进水端2a的进水通道2a1进入到阀芯3中,然后通过阀芯3后流入到通道二5b内,再进入到内管4b中对过滤芯4a进行冲洗,冲洗产生的污水从排污阀4d排出。通过转动阀芯3就能够使前置过滤器在正常过滤和反冲洗之间进行切换。

设置活接接头6,当管道中的进水管和出水管竖直设置时,转动阀体2使进水通道2a1和出水通道2b1竖直放置;当管道中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水平设置时,转动阀体2使进水通道2a1和出水通道2b1水平放置;过滤组件4不动,阀体2能够绕着角接头5的水平段360°转动,使前置过滤器能够适应各种位置的进水管和出水管,使前置过滤器安装方便。阀芯3能够绕着通道二5b水平段的轴线转动,这样在安装的过程中阀芯3能够与阀体2一起转动,不会影响阀芯3与阀体2的位置关系,阀芯3转动不会改变前置过滤器的工作状态,使安装好后的前置过滤器能够准确地进行工作状态的切换。本前置过滤器能够在不影响使用的前提下安装方便。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