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6044发布日期:2018-11-23 19:20阅读:5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离心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常用耗材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离心管。



背景技术:

离心管是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进行试剂、样本分装,进行固-液相分离操作中常使用的一种耗材。目前,实验室常用的离心管基本上管盖和管体都是一体式的,离心管在使用时,存在如下的问题:由于离心管的使用有一定的条件,需在液氮中预冷后再开盖使用,但是这样容易造成管盖和管体连接处的断裂;高速条件下离心管管盖和管体的连接处也容易发生断裂,损坏离心管,造成浪费,且断裂后不便于操作,样品容易受到污染,影响实验结果。而且,离心管使用时,大量含有吸附柱的样品同时离心的时候,由于管盖无法盖上,占用了样品放置的空间,从而造成了样品空间的浪费;再者,由于离心管管盖盖在管体上的位置固定,不能调整管盖和管体连接处的连接结构,造成操作不便。当遇到工作量很大时,管盖造成离心机空间的浪费,减慢了实验进度。因此,对于实验室的工作者们来说,亟需一种新型的离心管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旨在提供一种管盖和管体之间可拆卸,且管盖盖在管体上的位置可调节的离心管,既能保证离心安全,又能提高离心效率,而且使操作者开启管盖时更加方便。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离心管,包括管主体和管盖,所述管主体和管盖之间设有可拆卸连接的软连接带,所述软连接带与所述管盖固定连接;所述管盖包括管塞和盖板,所述管塞固定设置于所述盖板上,所述盖板上设有锁扣组件,所述管盖通过所述锁扣组件与所述管主体相扣合连接;所述管主体的管口活动套设有管环,所述管盖通过所述管环与所述管主体之间滑动连接。

较佳的,所述管主体的管口边缘设有向外凸出的卡棱环,所述卡棱环的内圈开设有环形台,所述卡棱环的下方设有环形的凹槽,所述管环活动套设在所述卡棱环上。

较佳的,所述管环的内侧设有内限位圈,所述内限位圈与所述卡棱环的环形台相配合。

较佳的,所述管环的外侧设有外限位圈,所述外限位圈与所述卡棱环的凹槽相配合。

较佳的,所述锁扣组件包括弹簧夹和弧形扣,所述弹簧夹包括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所述第一支脚固定嵌设在所述盖板内,所述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铰接,所述第二支脚上设有所述弧形扣,所述弧形扣与所述凹槽相扣合连接。

较佳的,所述软连接带与所述管主体相连的一端开设有通孔,所述管主体的管环上设有向外延伸的管支臂,所述管支臂上对称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软连接带与所述管支臂通过固定销铰接。

较佳的,所述管塞与所述盖板相连接处设有气孔。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管主体的管口边缘设置可滑动的管环,使得管盖盖在管主体上的位置可调节,可根据操作需要转动调节管盖的位置,使得操作便捷;

2)本实用新型在管主体和管盖之间设置可拆卸的软连接带2,避免了离心管因预冷以及高速离心条件下的断裂,保证样品不受污染,使得实验结果准确;

3)本实用新型既能保证离心安全,又能提高离心效率,而且使操作者开启管盖时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3为图2中的A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卡棱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卡棱环和管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管主体;11、卡棱环;111、环形台;112、凹槽;12、管环;121、内限位圈;122、外限位圈;13、管支臂;131、连接孔;132、固定销;2、软连接带;21、通孔;3、管盖;31、管塞;32、盖板;4、锁扣组件;41、弹簧夹;411、第一支脚;412、第二支脚;42、弧形扣;5、气孔;6、刻度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作具体阐述。

请结合图1和图2,示出了一种离心管,包括管主体1和管盖3,该管主体1和管盖3之间设有可拆卸连接的软连接带2,软连接带2可弯曲折叠,且软连接带2与管盖3固定连接,但与管主体1之间是可拆卸连接的。采用此结构,避免了离心管在液氮中预冷再开盖使用以及高速离心条件下易造成管盖3和管主体1连接处断裂的问题,增强了管盖3和管主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增强了离心管的使用强度,延长了离心管的使用寿命,更重要的是保证了使用离心管时的实验结果。

由于离心管的管盖3盖在管主体1上的时候,管盖3在管主体1上的位置固定,造成使用时不方便,会挡手,或者操作需要进行调换管盖3位置,以下改进了技术方案。管盖3包括管塞31和盖板32,管塞31固定设置在盖板32上,管塞31的直径与管主体1的管径大小一致,管塞31与管主体1的配合紧密,避免离心物在离心时的溢出,且盖板32上设有锁扣组件4,管盖3通过锁扣组件4与管主体1相扣合连接。具体的,管主体1的管口活动套设有管环12,管盖3通过锁扣组件4扣接在管环12上,且管盖3通过管环12与管主体1之间滑动连接,即管盖3可在管环12的滑动下绕管主体1转动,以此来调节管盖3在管主体1上的位置。

以下,以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以下实施方式中所描述之结构、工艺、选材仅用以说明实施方式的可行性,并无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意图。

如图4和图5所示,具体的,在管主体1的管口边缘设置向外凸出的卡棱环11,卡棱环11环绕管主体1的一周分布,在卡棱环11的内圈开设有环形台111,也就是说,卡棱环11的内圈的直径大于管主体1的直径。在卡棱环11的下方设有环形的凹槽112,凹槽112环绕卡棱环11一周设置。管环12活动套设在卡棱环11上。其中,管环12的内侧设有内限位圈121,该内限位圈121与卡棱环11的环形台111相接触设置,相互配合;管环12的外侧设有外限位圈122,该外限位圈122嵌入卡棱环11的凹槽112中,且与卡棱环11相配合。管环12的内限位圈121和外限位圈122的设置,实现了管环12在卡棱环11上的限位,使得管环12只能在卡棱环11上滑动旋转,从而避免了管环12脱离卡棱环11。

如图3所示,其中,管盖3和管主体1之间是通过锁扣组件4相扣合连接的。锁扣组件4包括弹簧夹41和弧形扣42。其中,弹簧夹41包括两个支脚,分别是第一支脚411和第二支脚412,第一支脚411和第二支脚412铰接。第一支脚411固定嵌设在盖板32内,第二支脚412上设有弧形扣42,弧形扣42扣接在凹槽112内,实现了管盖3和管主体1之间的连接,相反的,需要将管盖3从管主体1上拆除时,只要轻轻捏紧弹簧夹41的两个支脚,往两支脚之间的方向用力即可将弧形扣42从凹槽112中脱离,从而使得管盖3从管主体1上脱离,操作非常方便,实用性强。

此外,软连接带2和管主体1之间的连接如下:在软连接带2上与管主体1相连的一端开设有通孔21,在管主体1的管环12上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管支臂13,管支臂13为U型结构,开有U型槽口,管支臂13的U型槽的槽口两侧对称开设有连接孔131,软连接带2的一端放置于该槽口中,通孔21与连接孔131的轴心一致,并通过固定销132连接,软连接带2与管支臂13铰接,实现了软连接带2和管主体1之间可拆卸连接。

此外,管塞31与盖板32相连接处设有气孔5,通过开设的气孔5,可以使管主体1内不能形成封闭空间,这样可消除离心过程中管主体1内产生的负压,避免管壁的破裂。

此外,本实施例离心管由透明塑料或者树脂材料制成,且在离心管的管体上设有刻度线6。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管主体1的管口边缘设置可滑动的管环12,使得管盖3盖在管主体1上的位置可调节,可根据操作需要转动调节管盖3的位置,使得操作便捷;在管主体1和管盖3之间设置可拆卸的软连接带2,避免了离心管因预冷以及高速离心条件下的断裂,保证样品不受污染,使得实验结果准确;本实用新型既能保证离心安全,又能提高离心效率,而且使操作者开启管盖3时更加方便。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