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重力脱水式带式压滤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72195发布日期:2019-01-29 18:25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高效重力脱水式带式压滤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式压滤机,尤其涉及一种高效重力脱水式带式压滤机。



背景技术:

带式压滤机的脱水过程可分为预处理、重力脱水、楔形区预压脱水及压榨脱水四个重要阶段。预处理通常在带式压滤机外的搅拌设备内进行,通过添加絮凝剂等使物料内固体物质逐渐絮凝,絮凝后的物料排到带式压滤机的下滤带上,因为絮凝后固体物质形成絮团,絮团外存在较多的自由水,所以污水被排到下滤带上时,首先自由水经过滤带渗透排处出,形成重力脱水,重力脱水后的物料水分含量仍较大,所以需再经由上下滤带形成的楔形脱水段对物料进行预压脱水,使物料流动性非常差以后,进入多辊高压脱水段,将剩余大部分水分挤压出来,达到最终的脱水效果。

在实际使用中,经絮凝后的物料通常需要泵或者螺旋输料机等设备排放到带式压滤机的滤带上,物料容易成堆,大部分自由水被包覆在物料堆内,加之带式压滤机的重力脱水段往往较短,所以重力脱水段难以达到理想的重力脱水效果;同时,物料扎堆后在进入楔形脱水段和高压脱水段时,物料容易分布不均,高压脱水段内容易形成鼓包,大大影响脱水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在楔形脱水段前进行充分重力脱水的高效重力脱水式带式压滤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高效重力脱水式带式压滤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安装有下滤带和上滤带,所述下滤带上沿物料输送方向依次设有布料段、与所述上滤带配合形成的楔形脱水段和高压脱水段,所述布料段上设有布料进料端,所述高压脱水段上设有干料出料端;所述机架上安装有重脱滤带,所述重脱滤带上沿物料输送方向依次设有重脱进料端、重力脱水段和重脱出料端,所述重脱出料端与所述布料进料端对应;所述机架上位于所述重力脱水段处沿物料输送方向依次设有摊料器和翻料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摊料器包括两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重脱滤带两侧的摊料立杆,两所述摊料立杆之间固定安装有位于所述重脱滤带上方的摊料横杆,所述摊料横杆上固定设有摊料板,所述摊料板的下端面与所述重脱滤带的输料面平行设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翻料器包括若干成对设置的翻料立杆,每对所述翻料立杆在所述机架上位于所述重脱滤带两侧固定设置,每对所述翻料立杆之间固定安装有位于所述重脱滤带上方的翻料横杆,所述翻料横杆上固定设有若干翻料铲,所述翻料铲的下端低于所述摊料板的下端面设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相邻两所述翻料横杆上的所述翻料铲沿物料输送方向交错设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重脱滤带位于所述布料段上方,所述重脱出料端与所述布料进料端之间连接有物料输送装置,所述机架上位于所述重脱滤带下方安装有集水斗。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机架上位于所述布料段处设有匀料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匀料器包括若干成对设置的匀料立杆,每对所述匀料立杆在所述机架上位于所述下滤带两侧固定设置,每对所述匀料立杆之间固定安装有位于所述下滤带上方的匀料横杆,所述匀料横杆上固定设有匀料耙。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重脱滤带与所述下滤带的物料输送方向相同,所述物料输送装置包括物料回送斜槽。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高效重力脱水式带式压滤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安装有下滤带和上滤带,所述下滤带上沿物料输送方向依次设有布料段、与所述上滤带配合形成的楔形脱水段和高压脱水段,所述布料段上设有布料进料端,所述高压脱水段上设有干料出料端;所述机架上安装有重脱滤带,所述重脱滤带上沿物料输送方向依次设有重脱进料端、重力脱水段和重脱出料端,所述重脱出料端与所述布料进料端对应;所述机架上位于所述重力脱水段处沿物料输送方向依次设有摊料器和翻料器;本实用新型通过摊料器和翻料器将物料内的自由水进行充分释放,大量自由水可在重脱滤带上滤出,显著提高重力脱水效果。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下滤带;21-布料进料端;22-布料段;23-楔形脱水段;24-高压脱水段;25-干料出料端;3-上滤带;4-重脱滤带;41-重脱进料端;42-重力脱水段;43-重脱出料端;44-集水斗;5-摊料器;6-翻料器;7-物料回送斜槽;8-匀料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高效重力脱水式带式压滤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安装有下滤带2和上滤带3,所述下滤带2上沿物料输送方向依次设有布料段22、与所述上滤带3配合形成的楔形脱水段23和高压脱水段24,所述布料段22上设有布料进料端21,所述高压脱水段24上设有干料出料端25。所述楔形脱水段23与所述高压脱水段24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机架1上安装有重脱滤带4,所述重脱滤带4上沿物料输送方向依次设有重脱进料端41、重力脱水段42和重脱出料端43,所述重脱出料端43与所述布料进料端21对应。本实施例所述重脱滤带4位于所述布料段22上方,这样可显著缩短本实施例的整体长度,当然为配合所述重脱滤带4,所述高压脱水段24也为竖向布置,所述高压脱水段24处的挤压辊下方配置集水槽并在集水槽一端通过输水管将滤出的水分导出,所述高压脱水段24的竖向布置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在此不再赘述。所述重脱出料端43与所述布料进料端21之间连接有物料输送装置,本实施例所述重脱滤带4与所述下滤带2的物料输送方向相同,所述物料输送装置包括物料回送斜槽7,所述物料回送斜槽7可将所述重脱出料端43排出的物料接住并通过物料在斜面上自身的流动排到所述布料进料端21处。所述机架1上位于所述重脱滤带4下方安装有集水斗44,所述集水斗44可防止所述重脱滤带4滤出的水分落至所述布料段22上,影响脱水效果。

所述机架1上位于所述重力脱水段42处沿物料输送方向依次设有摊料器5和翻料器6。所述摊料器5包括两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并位于所述重脱滤带4两侧的摊料立杆,两所述摊料立杆之间固定安装有位于所述重脱滤带4上方的摊料横杆,所述摊料横杆上固定设有摊料板,所述摊料板的下端面与所述重脱滤带4的输料面平行设置。本实施例所述摊料立杆和所述摊料横杆均为角钢制作,所述摊料横杆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摊料立杆上,所述摊料板为钢板,是焊接在所述摊料横杆上的。所述翻料器6包括若干成对设置的翻料立杆,每对所述翻料立杆在所述机架1上位于所述重脱滤带4两侧固定设置,每对所述翻料立杆之间固定安装有位于所述重脱滤带4上方的翻料横杆,所述翻料横杆上固定设有若干翻料铲,所述翻料铲的下端低于所述摊料板的下端面设置,所述翻料立杆与所述翻料横杆的结构与所述摊料立杆、摊料横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所述翻料铲为等边角钢制作并为焊接在所述翻料横杆上的,所述翻料铲的直角边朝向来料方向设置,以直角边的切料和直角面的导料作用实现翻料效果,当然所述翻料铲的下端还可通过螺栓或者钢丝等形式固定安装一贴合在两直角面上的橡胶片,两橡胶片伸出所述直角面设置,以此增强翻料效果,所述橡胶片的结构和固定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在此不再赘述且在图中未示出。相邻两所述翻料横杆上的所述翻料铲沿物料输送方向交错设置,这样进一步提高翻料效果。本实施例所述机架1上位于所述布料段22处设有匀料器8,所述匀料器8位于所述物料回送斜槽7下端与所述楔形脱水段23之间,所述匀料器8包括若干成对设置的匀料立杆,每对所述匀料立杆在所述机架1上位于所述下滤带2两侧固定设置,每对所述匀料立杆之间固定安装有位于所述下滤带2上方的匀料横杆,所述匀料横杆上固定设有匀料耙,所述匀料立杆、所述匀料横杆的结构与所述摊料立杆、摊料横杆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所述物料回送斜槽7输送至所述布料进料端21后,物料有可能又出现局部堆积现象,通过所述匀料器8可将物料均匀的布置在所述下滤带2上,同时所述布料段22也可进一步提高重力脱水作用。所述匀料耙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在物料被输送至所述重脱进料端41开始,物料在所述重脱进料端41堆积严重,在所述重脱滤带4的输送作用下,堆积的物料首先经过所述摊料器5,物料仅能从所述摊料器5与所述重脱滤带4之间的间隙通过,所述摊料器5形成了对物料的均摊效果,物料被摊平,成堆物料中部的自由水被释放,并通过所述重脱滤带4进入所述集水斗44排出;均摊后的物料经过多重所述翻料器6的作用,摊平的物料中部的自由水可被充分释放,也通过所述重脱滤带4进入所述集水斗44排出;排出大量自由水的物料落至所述物料回送斜槽7后到达所述布料进料端21,此时因为物料的无序输送仍然可能出现局部堆积现象,在所述下滤带2的输送作用下,物料经过所述匀料器8,物料再次被松散铺匀,剩余的一部分自由水经所述下滤带2排出,而物料在所述下滤带2上分布比较均匀,可顺利进行楔形脱水和高压脱水。

本实施例通过所述摊料器5和所述翻料器6将物料内的自由水进行充分释放,大量自由水可在所述重脱滤带4上滤出,显著提高重力脱水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