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床过滤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7092发布日期:2019-02-22 22:29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定床过滤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去除流体例如水中悬浮物的过滤净化装置,特别是可以进行反洗再生的固定床过滤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水处理领域,通过滤芯过滤是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主要手段之一。滤芯过滤器虽然过滤精度高,但是存在以下缺点:(1)滤芯的孔隙率小,过滤通量低,处理水量较小;(2)悬浮物进入滤芯内部孔道易造成滤芯堵塞,随着使用时间增加,滤芯通量下降,需要器外清洗;(3)滤芯成本高,水处理成本较高。砂滤器是属于固定床形式的过滤器,其优势是采用石英砂、海砂、河砂等作为过滤介质,不仅过滤通量大,而且过滤介质成本低廉,可以解决滤芯过滤器存在的上述问题。但是砂滤器也存在以下问题。(1)悬浮颗粒物通过滤床层内部的微小孔隙被截留,过滤原理属于深层过滤,滤料不易清洗干净,随着时间的延长,滤料结团,通水量下降,出水水质变差,最终停止工作,必须更换滤料;(2)反洗时一般采用大流量水反冲洗,冲洗时间长,耗水量大,且滤料会部分随着反洗水跑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固定床过滤净化装置。

为实现前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固定床过滤净化装置,用于去除流体中的悬浮物,包括罐体、设置在罐体内的过滤床、用于向罐体内通入流体的导入管,过滤床包括滤料,所述的固定床过滤净化装置还包括水洗单元和气洗单元,水洗单元包括反洗水管和设置于反洗水管的一端且位于罐体内的第一水流分配器,气洗单元包括通气管,通气管用于向所述罐体内通入气体以使滤料产生流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面,所述反洗水管位于罐体的下部,导入管位于罐体的上部,在罐体的下部设置有净化出水管,净化出水管与反洗水管分别设置且二者连通,或者,净化出水管与反洗水管为同一个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且优选方面,所述的第一水流分配器包括水平排列的多个第一水流分配管和设置在各第一水流分配管上的第一布水头。优选地,第一水流分配管和/或第一布水头埋设于滤料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具体且优选方面,所述气洗单元还包括设置于通气管的一端且位于罐体内的气流分配器。

优选地,气流分配器包括水平排列的多个气流分配管和设置在各气流分配管上的喷气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气流分配管和/或喷气头埋设于所述滤料中。

优选地,所述的固定床过滤净化装置还包括设于罐体上部且与导入管的一端连通的第二水流分配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水流分配器包括多个水平排列的第二水流分配管和设置在各第二水流分配管上的第二布水头。优选地,所述第二布水头位于过滤床的顶部上方。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第二布水头距离滤床的顶部距离为5~500mm,固定床过滤净化装置还包括与第二水流分配器连通的排污管。如此设置,则可以使洗涤时产生的污水从第二布水头和第二水流分配管逆向流入排污管中,进而排出罐体,排污水的同时,由于第二布水头的阻挡,滤料不会被带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且优选方面,所述过滤床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精滤层、过渡层和支撑层,其中组成精滤层、过渡层和支撑层的滤料的粒径依次增大。

优选地,所述的气洗单元对应设于精滤层所在罐体位置,水洗单元对应设于支撑层所在罐体位置。进一步优选地,气流分配器埋在精滤层内,且气流分配器上部的精滤层高度为50~300mm。

优选地,在所述罐体的顶部和/或底部分别设置有手孔和/或人孔,方便安装及维护。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流体可以指气体或液体,优选是液体,更优选是水。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同时设置有水洗单元和气洗单元,其中气洗单元将滤料和悬浮物流化,只需少量的反洗水就能进行充分彻底的反洗再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的固定床过滤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罐体;2、导入管;3、净化出水管;4、反洗水管;5、通气管;6、排污管;7、第二水流分配器;8、气体分配器;9、过滤床;10、第一水流分配器;11,12、手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固定床过滤净化装置,其包括罐体1、用于通入待净化流体的导入管2、净化出水管3、反洗水管4、通气管5、排污管6、气流分配器8、第一水流分配器10、第二水流分配器7、人孔11,12等构件。

罐体1为筒体结构,上封头有一个手孔11,下封头也有一个手孔12(根据罐体大小手孔可更换为人孔),罐体1内部从下至上分别设有第一水流分配器10、气流分配器8及第二水流分配器7。罐体1内填充有由滤料构成的过滤床9,滤料的介质可以为石英砂、河砂、海砂、陶粒、无烟煤、活性炭、硅藻土、锰砂、铁砂、沸石中的一种或多种,滤料为多层粒度分布,从上至下依次分为精滤层,过渡层和支撑层,其中精滤层的介质粒径小于过渡层的介质粒径,后者小于支撑层的介质粒径。精滤层介质粒径可以为0.2-0.5mm,精滤层厚度可以为50~200mm,过渡层介质粒径可以为0.3~2mm,过渡层厚度可以为50~200mm,支撑层介质粒径可以为1~5mm,支撑层厚度可以为50~500mm,精滤层中对过滤精度要求不高或者杂质颗粒较大较易过滤时,也可以减少调整滤料层数和各层粒度。

导入管2设置在罐体1上部,导入管2与第二水流分配器7相连,第二水流分配器7由多行排列的第二水流分配管及分配管上的第二布水头组成,第二水流分配器7的第二布水头距离滤料顶部界面5~500mm。净化出水管3设置在罐体1下部,净化出水管3与第一水流分配器10相连,第一水流分配器10由多行排列的第一水流分配管及第一水流分配管上的第一布水头组成,第一水流分配器10埋没在滤料支撑层内。反洗水管4设置在净化出水管3同一根管道上与净化出水管3连通。通气管5设置在罐体1中间,通气管5与气流分配器8相连,气流分配器8由多行排列的管道及管道上的喷气头组成,气流分配器8埋在精滤层内,且气流分配器8上部的精滤层高度为50~300mm。

在过滤时,含悬浮物的流体例如水依次通过导入管2和第二水流分配器7均匀的进入滤料,悬浮物截留在精滤层内,经过滤料净化后的水通过第一水流分配器10从净化出水管3流出。

在进行清洗再生时,反洗气依次通过通气管5和气流分配器8均匀的进入滤料,使截留在精滤层内的悬浮物与过滤介质产生剧烈流化,悬浮物在流化作用下呈悬浮状态,同时反洗水依次通过反洗水管4和第一水流分配器10均匀的进入滤料,反向冲洗滤料,反洗水携带悬浮物通过第二水流分配器7,并从排污管6排出,从而达到净化滤料的目的。且在第二水流分配器7的第二布水头的拦截作用下,反洗过程中过滤介质无法通过第二布水头,避免了过滤介质的损失。

本实用新型通过反洗气将滤料和悬浮物流化,只需少量的反洗水就能进行充分彻底的反洗再生,且具有滤料损失小,过滤通量大,过滤精度高,安装及维护方便等特点,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市场前景。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