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空纤维膜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22592发布日期:2019-02-19 19:33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空纤维膜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空纤维膜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水质污染情况日益严重。企业的生产用水质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因此,水预处理是企业生产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步骤。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溶液或气体分离、浓缩以及提纯的分离技术。纳滤是一种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的膜分离过程,纳滤膜能在很低压力下仍具有较高脱盐性能而保持较高的水透量,其分离机理既包括机械筛分和电荷排斥,可以很好的除去二价盐、有机小分子污染物以及表面活性剂等。因此,纳滤膜在水处理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目前市场上纳滤膜通常是卷式结构,每一支纳滤膜均需连接管与之连接,连接点数量多,发生泄漏的概率较高;需要橇体装置配合走管,堆积密度低,占地面积大;结构复杂,装配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集成度高、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和装配效率高的中空纤维膜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中空纤维膜组件,包括密封容器、设置在所述密封容器内部的多个中空纤维膜元件以及产水模块,所述密封容器下端设有进水口,原水通过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中空纤维膜元件的进水端;所述密封容器上端设有产水口,所述中空纤维膜元件出水端通过所述产水模块与所述产水口连通;所述产水模块包括可拆卸式地固定在所述密封容器内部的产水管以及与各个所述中空纤维膜元件一一对应的连接管,所述产水管的出水口与所述产水口连通,所述连接管一端与所述产水管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中空纤维膜元件的出水端连接。多个中空纤维膜元件集成在一个密封容器内,填充密度高,占地面积小;相比管柱式膜组件,大大减少连接点,降低泄漏风险;结构简单,易于安装拆卸,便于维护。

所述中空纤维膜元件采用中空纤维纳滤膜,也可以是中空纤维微滤膜或中空纤维超滤膜。

所述密封容器包括罐体和罐盖,所述罐盖设置在所述罐体顶端。在安装或者维护时,可以将罐盖打开对罐体内部进行相应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所述密封容器顶端设有浓水口,原水在过滤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经浓水口排到外部。

所述密封容器顶端还设有排气口,用于排出液体充满罐体过程中产生的压力。

所述密封容器上部设有上固定板,下部设有下固定板,所述中空纤维膜元件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通过所述下固定板和上固定板固定在所述密封容器内部。

所述上固定板设有与所述中空纤维膜元件的出水端一一对应的第一插孔,所述下固定板上设有与所述中空纤维膜元件进水端一一对应的第二插孔,所述中空纤维膜元件的进水端与对应的第二插孔密封连接,所述中空纤维膜元件的出水端插设在对应的第一插孔内。

所述中空纤维膜元件的进水端通过O型圈与所述第二插孔密封连接,利用O型圈加强进水端与下固定板之间的连接密封性,以防渗漏。

所述下固定板的四周与所述密封容器的内壁密合,所述上固定板的外径小于所述密封容器的内径。下固定板将罐体分成上下两个腔室,下腔室用于容纳原水,上腔室用于容纳废水,无需使用额外的管道就能实现废水的排放以及原水的输送,简化装置结构。

所述密封容器上设有检修口,用于在使用过程中对中空纤维膜组件进行检查和维护。

所述密封容器的进水口处设有布水板,有效防止水流直接冲击中空纤维膜元件,以免中空纤维膜元件受力损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中空纤维膜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中空纤维膜组件包括密封容器、设置在所述密封容器内部的多个中空纤维膜元件以及产水模块,所述密封容器下端设有进水口,原水通过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中空纤维膜元件的进水端;所述密封容器上端设有产水口,所述中空纤维膜元件出水端通过所述产水模块与所述产水口连通;所述产水模块包括可拆卸式地固定在所述密封容器内部的产水管以及与各个所述中空纤维膜元件一一对应的连接管,所述产水管的出水口与所述产水口连通,所述连接管一端与所述产水管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中空纤维膜元件的出水端连接。容器内部包含多支中空纤维膜元件,填充密度高,占地面积小;相比卷式膜组件,大大减少连接点,降低泄漏风险;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的中空纤维膜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中所示:100-密封容器、110-罐体、111-上腔室、112-下腔室、120-罐盖、121- 浓水口、122-排气口、130-上固定板、140-下固定板、150-检修口、160-进水口、161-布水板、170-产水口、180-排污口、200-中空纤维膜元件、300-产水模块、310-产水管、320- 连接管、400-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附图均采用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中空纤维膜组件,如图1所示,包括密封容器100、设置在所述密封容器100内部的多个中空纤维膜元件200以及产水模块300。本实施例中中空纤维膜元件200使用中空纤维纳滤膜,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中空纤维微滤膜或中空纤维超滤膜,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膜元件的类型。密封容器100采用罐式容器,包括罐体110和罐盖120,罐盖120设置在罐体110顶部,本实施例中罐盖120与罐体110通过抱箍连接,在安装或者维护时,可以将罐盖120打开对罐体110内部进行相应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罐体110底部设有进水口160,待处理原水通过进水口160进入罐体110内部;罐体 110的上端侧面设有产水口170,经过滤后的水经产水口170流出罐体110外部。罐盖120 上设有浓水口121,原水在过滤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经浓水口121排到罐外;罐盖120上还设有排气口122,用于排出罐体110内部的压力。

罐体110上部设有上固定板130、下部设有下固定板140,中空纤维膜元件200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通过所述下固定板140和上固定板130固定在所述密封容器100内部。具体地,上固定板130设有与所述中空纤维膜元件的出水端一一对应的第一插孔(未图示),所述中空纤维膜元件200的出水端插设在对应的第一插孔内;所述下固定板140上设有与所述中空纤维膜元件200进水端一一对应的第二插孔(未图示),所述中空纤维膜元件200 的进水端上设有连接件,连接件通过O型圈与对应的第二插孔密封连接,连接件可以采用螺栓等多种形式,这里不作限定。本实施例中为加强下固定板140的稳定性,在下固定板 140和罐体110底部之间设置支撑板400,支撑板400一端与罐体110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下连接板140固定连接。

其中,下固定板140的四周与所述密封容器100的内壁密合,即下固定板140将罐体 110分成上腔室111和下腔室112两个腔室,下腔室112用于容纳原水,上腔室111用于容纳废水,下固定板140能有效避免两个腔室内的液体相互流动;上固定板130通过连接板固定在罐体110内,上固定板130的外径小于罐体110的内径,以确保上腔室111内的废水上下自由流动,并从浓水口121排出。装置运行时,原水进入下腔室112内并在压力作用下经中空纤维膜元件200的进水端进入中空纤维膜元件200内部,过滤后的净水经中空纤维膜元件200的出水端进入产水模块300,同时过滤中产生的废水不断通过中空纤维膜元件200上的排出孔流入上腔室111内部,最后从罐盖120上的浓水口121排出。为防止上腔室111内未被排尽的废水积压在上腔室111内,在罐体110上对应上腔室111底部位置设置排污口180,定期排清废水。为便于在使用过程中对中空纤维膜组件进行检查和维护,在罐体110上腔室111和下腔室112对应处分别设有检修口150。

产水模块300包括可拆卸式地固定在所述罐体110内部的产水管310以及与各个所述中空纤维膜元件200一一对应的连接管320,所述产水管310的出水口通过法兰固定在产水口170处且与产水口170连通,所述连接管320一端与所述产水管310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中空纤维膜元件200的出水端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管320采用软管。在使用时,过滤好的净水从中空纤维膜元件200的出水端经连接管320进入产水管310内,再由产水管310输送至产水口170。整个产水模块300结构简单,易于安装拆卸,便于维护。

进水口160处设有入口法兰,入口法兰上设有布水板161,布水板161的设置能有效防止水流直接冲击中空纤维膜元件200,以免中空纤维膜元件200受力损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中空纤维膜组件的工作原理如下:

待处理的原水经进水口160进入下腔室112,在压力作用下,原水从中空纤维膜元件 200的进水端进入中空纤维膜元件200的内部进行过滤;过滤后的净水从中空纤维膜元件 200的出水端经连接管320进入产水管310内,再由产水管310流出产水口170;过滤中产生的废水通过中空纤维膜元件200的排出孔流入上腔室111内部,最后经由罐盖120上的浓水口121排出,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压力由排气口122排出,以此循环。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