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吸附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5987发布日期:2019-02-15 21:11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吸附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吸附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吸附床。



背景技术:

吸附就是有害气体与某种固体物质相接触,在界面上的扩散过程。在吸附现象中具有较大吸附能力的固体物质称为吸附剂,被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质。

公开号为CN20209686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活性炭吸附床,该活性炭吸附床包括吸附床框架、设置在吸附床框架内部的活性炭过滤装置,所述吸附床框架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的吸附床框架设置有夹心保温板。

但是,上述活性炭吸附床为单层的活性炭吸附层,当待吸附的有害气体的量较大或者有害物质含量较高时,上述活性炭吸附床有可能吸附不彻底,不能满足吸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高效吸附床,该吸附床通过设置两个吸附区,待吸附废气经过两次吸附,吸附彻底,待吸附废气经过两次吸附,吸附彻底,而且通过上进气管和下进气管同时进气,进气速度快。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效吸附床,包括有内腔的罐体,罐体的内腔从左至右分为三个区域,依次为第一吸附区、整流区和第二吸附区,第一吸附区与第二吸附区内均填充有吸附剂,第一吸附区与整流区之间设有上隔板和下隔板,上隔板的顶部与罐体的顶部内壁相固定,上隔板的两侧与罐体的内侧壁相固定,下隔板的底部与罐体的底部内壁相固定,下隔板的两侧与罐体的内侧壁相固定,上隔板与下隔板之间设有过流通道,整流区与第二吸附区之间设有挡板,挡板与罐体的顶部内壁、罐体的底部内壁之间均留有空隙,挡板的两侧与罐体的内侧壁相固定,罐体的侧壁上部设有上进气管,罐体的侧壁下部设有下进气管,罐体的侧壁中部设有出气管,上进气管和下进气管均与第一吸附区相通,出气管与第二吸附区相通。

进一步的,整流区正对过流通道处设有搅拌桨,搅拌桨水平放置且与上隔板相垂直,搅拌桨的外周面设有搅拌叶片,挡板上固定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搅拌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过流通道正对罐体的中部,过流通道的高度为罐体的高度的1/20~1/10。

进一步的,挡板靠近整流区的一侧设有湍流板,湍流板呈“[”形。

进一步的,第一吸附区和第二吸附区内的吸附剂为活性炭。

进一步的,罐体呈长方体或圆柱体。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吸附床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吸附床该吸附床设置两个吸附区,待吸附废气经过两次吸附,吸附彻底,而且通过上进气管和下进气管同时进气,进气速度快、效率高;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吸附床通过设置整流区,将经过第一次吸附的气体混合均匀,有利于第二次吸附;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吸附床通过设置的湍流板,进一步混合均匀经过第一次吸附的气体。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高效吸附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罐体;11、上进气管;12、下进气管;13、出气管;2、第一吸附区;21、上隔板;22、下隔板;23、过流通道;3、整流区;31、挡板;311、湍流板;4、第二吸附区;5、搅拌桨;51、搅拌叶片;52、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高效吸附床,如图1所示,包括有内腔的罐体1,罐体1呈长方体或圆柱体。罐体1的内腔从左至右分为三个区域,依次为第一吸附区2、整流区3和第二吸附区4。第一吸附区2与第二吸附区4内均填充有吸附剂,第一吸附区2和第二吸附区4内的吸附剂为活性炭。第一吸附区2与整流区3之间设有上隔板21和下隔板22,上隔板21的顶部与罐体1的顶部内壁相固定,上隔板21的两侧与罐体1的内侧壁相固定;下隔板22的底部与罐体1的底部内壁相固定,下隔板22的两侧与罐体1的内侧壁相固定。待吸附废气,依次经过第一吸附区2、整流区3和第二吸附区4,经过两次吸附,吸附彻底,吸附效果佳,而且整流区3将经过第一次吸附的气体混合均匀,有利于第二次吸附。

上隔板21与下隔板22之间设有过流通道23,过流通道23正对罐体1的中部,过流通道23的高度为罐体1的高度的1/20~1/10。整流区3与第二吸附区4之间设有挡板31,挡板31与罐体1的顶部内壁、罐体1的底部内壁之间均留有空隙,挡板31的两侧与罐体1的内侧壁相固定。罐体1的侧壁上部设有上进气管11,罐体1的侧壁下部设有下进气管12,罐体1的侧壁中部设有出气管13,上进气管11和下进气管12均与第一吸附区2相通,出气管13与第二吸附区4相通。通过上进气管11和下进气管12同时进气,进气速度快,进气效率高。

为了使得经过一次吸附后的气体混合均匀,整流区3正对过流通道23处设有可转动的搅拌桨5。搅拌桨5水平放置且与上隔板21相垂直,搅拌桨5的外周面设有搅拌叶片51,挡板31上固定有电机52,电机52的输出轴与搅拌桨5固定连接。为进一步使气体混合均匀,挡板31靠近整流区3的一侧设有湍流板311,湍流板311呈“[”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待吸附的气体从上进气管11和下进气管12进入,经第一吸附区2,汇聚到过流通道23,经搅拌叶片51的搅拌混合均匀,从挡板31的上方和下方进入第二吸附区4,最终气体从出气管13流出,完成吸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