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8166发布日期:2019-04-29 13:18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喷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雾装置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喷雾装置。



背景技术:

喷雾装置是将液体分散成为雾状的一种机器,是机械的一种,分农用、医用和其它用途,喷雾装置按工作原理分液力、气力和离心式喷雾机,喷雾装置的作业质量除跟机具有关外,还与使用技术、喷嘴大小有关。

但是现有的喷雾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存在一定的缺陷,现有的喷雾装置虽然能够喷雾,但是在喷雾过程中存在喷出的雾分散不够均匀,喷雾质量不佳,而且喷射的距离不易调节,不适用于不同位置的喷雾工作。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一种喷雾装置进行改善,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喷雾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喷雾装置包括喷雾机构、支撑机构和送风机构,还包括扩散机构,所述送风机构通过支撑机构固定在喷雾机构上方,所述扩散机构活动连接在送风机构的一端;所述喷雾机构包括机架、储水箱、高压水泵和喷头,所述机架由平行设置的两个木板和连接两个木板的若干支脚构成,所述储水箱通过担架固定在机架内部,所述高压水泵通过螺栓固定在机架内部,所述高压水泵进水口通过塑料软管伸入储水箱内部,所述高压水泵出水口通过连接阀连接水管,所述水管顶部通过螺纹旋接喷头;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呈“U”形结构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底部固定连接机架,所述支撑架两端的顶部均通过螺栓固定轴承座,所述支撑架侧壁通过铰链转动连接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一端卡合第一气缸;所述送风机构包括第一风筒、焊接在第一风筒一端的第二风筒和设置在第一风筒内部的送风机,所述第一风筒外侧壁两侧均焊接圆柱形结构的卡销,且所述卡销卡合在轴承座的内部,所述第一风筒内侧壁均匀焊接若干连杆,所述连杆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送风机,所述第二风筒的外侧壁焊接若干呈条形结构的凸块,所述水管穿过支撑架伸入第一风筒的内部,且与所述水管连接的喷头位于第一筒体内部中心位置;所述扩散机构包括套设在第二风筒外部的套筒,焊接在套筒一端的水罩和若干风扇,所述套筒一端底部和顶部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一端连接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两侧侧壁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固定板,且所述固定板焊接在所述第一筒体一端,所述套筒呈中空结构,所述套筒内侧壁凹设若干滑槽,且所述滑槽内部卡合凸块,所述套筒通过滑槽卡合凸块与第二风筒呈活动连接,所述水罩的外侧壁四周焊接若干对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中部贯穿卡合固定所述风扇。

优选的,所述担架呈“U”形结构,所述担架底部焊接在机架上,所述担架左右两侧均设置挡板,所述储水箱固定在两个所述挡板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气缸与第一风筒呈倾斜设置,两个所述第二气缸呈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送风机、风扇和高压水泵均通过导线与配电柜呈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风筒圆柱形中空结构,所述第二风筒的外径与套筒的内径相同。

优选的,所述水管与高压水泵出水管的连接处包裹四氟密封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通过在第二风筒的外部套设套筒,并在套筒的一端设置水罩,从而第二气缸可以通过第二伸缩杆活动调节套筒的位置,改变套筒伸出第二风筒的长度,方便喷雾装置对不同距离的位置进行喷雾工作,提高喷雾装置的适用性。

2.通过在水罩的外侧壁有序固定若干风扇,从而在喷雾的时候,可以利用风扇将从套筒喷出的雾体吹向四周,使得雾体分散的更加快速,扩散的更加均匀,有效的提高了喷雾装置的喷雾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喷雾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喷雾装置的第一风筒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喷雾装置的扩散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1、喷雾机构;2、支撑机构;3、送风机构;4、扩散机构;11、机架;12、储水箱;13、高压水泵;14、担架;15、水管;16、喷头;21、支撑架;22、轴承座;23、第一伸缩杆;24、第一气缸;31、第一风筒;32、第二风筒;33、卡销;34、送风机;35、连杆;36、凸块;41、套筒;42、水罩;43、风扇;44、第二伸缩杆;45、第二气缸;46、固定板;47、滑槽;48、固定杆;49、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示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喷雾装置,包括喷雾机构1、支撑机构2和送风机构3,还包括扩散机构4,送风机构1通过支撑机构2固定在喷雾机构1上方,扩散机构4活动连接在送风机构3的一端,所述喷雾机构1用来将液体分散成雾状,支撑机构2用来支撑固定送风结构3,送风机构3用来为喷雾机构1送风,使得喷雾机构1喷出的雾体能够吹响更远的地方,所述扩散机构4用来将雾体扩散,使其扩散的更加均匀高效;喷雾机构1包括机架11、储水箱12、高压水泵13和喷头16,机架11由平行设置的两个木板和连接两个木板的若干支脚构成,储水箱12通过担架14固定在机架11内部,高压水泵13通过螺栓固定在机架11内部,高压水泵13进水口通过塑料软管伸入储水箱12内部,高压水泵13出水口通过连接阀连接水管15,水管15顶部通过螺纹旋接喷头16,在喷雾的时候,首先给型号为XBD-ALW的高压水泵13通电,水泵13通过塑料软管抽取储水箱12内部的液体,然后经与出水口连接的水管15运输至喷头16内,在喷头16的作用下将液体分散成雾状并喷出;支撑机构2包括呈“U”形结构的支撑架21,支撑架12底部固定连接机架11,支撑架12两端的顶部均通过螺栓固定轴承座22,支撑架21侧壁通过铰链转动连接第一伸缩杆23,第一伸缩杆23一端卡合第一气缸24,在调节喷雾角度的时候,使用者可以通过第一气缸24驱动第一伸缩杆23伸缩活动调节位置,此时由于第一气缸24通过铰链转动连接第一风筒,第一伸缩杆23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支撑架12外侧壁,使得第一风筒31的尾端会在第一气缸24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方位内上下移动,改变喷雾装置的喷雾角度;送风机构3包括第一风筒31、焊接在第一风筒31一端的第二风筒32和设置在第一风筒31内部的送风机34,第一风筒31外侧壁两侧均焊接圆柱形结构的卡销33,且卡销33卡合在轴承座22的内部,第一风筒31内侧壁均匀焊接若干连杆35,连杆35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送风机34,第二风筒32的外侧壁焊接若干呈条形结构的凸块36,水管15穿过支撑架21伸入第一风筒31的内部,且与水管15连接的喷头16位于第一筒体31内部中心位置,在喷雾的时候,给送风机34通电,送风机34的扇叶高速旋转将喷头16喷出的雾体沿着第一风筒31和第二风筒32内壁吹出;扩散机构4包括套设在第二风筒32外部的套筒41,焊接在套筒41一端的水罩42和若干风扇43,套筒41一端底部和顶部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二伸缩杆44,第二伸缩杆44一端连接第二气缸45,第二气缸45两侧侧壁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固定板46,且固定板46焊接在第一筒体31一端,套筒41呈中空结构,套筒41内侧壁凹设若干滑槽47,且滑槽47内部卡合凸块36,套筒41通过滑槽47卡合凸块36与第二风筒32呈活动连接,水罩42的外侧壁四周焊接若干对固定杆48,两个固定杆48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板49,安装板49中部贯穿卡合固定风扇43,使用者通过第二气缸45可以驱动与第二伸缩杆44固定连接的套筒41在第二风筒32上来回移动调节位置,改变喷雾装置的喷雾距离,且利用滑槽47卡合凸块36,使得套筒41能够按照固定轨迹移动,保证套筒41的稳定性,同时使用者给风扇43通电,风扇43上的电机通过转轴带动扇叶旋转,将从套筒41内吹出的雾体抽吸向四面八方,使得雾体分散更加均匀高效。

实施例2

此外,请继续参照图2-3,区别以上述实施例,担架14呈“U”形结构,担架14底部焊接在机架11上,担架14左右两侧均设置挡板,储水箱12固定在两个挡板之间,从而可以利用挡板将储水箱12位置固定,保证储水箱12的稳定性,第一气缸24与第一风筒31呈倾斜设置,两个第二气缸45呈对称设置,且第一气缸24、第二气缸45、送风机34、风扇43和高压水泵13均通过导线与配电柜呈电性连接,从而可以利用配电柜为第一气缸24、第二气缸45、送风机34、风扇43和高压水泵13提供电能,并通过配电柜控制第一气缸24、第二气缸45、送风机34、风扇43和高压水泵13的工作状态,第二风筒32圆柱形中空结构,第二风筒32的外径与套筒41的内径相同,从而保证第二风筒32能够与套筒41连接稳定,且防止雾体从第二风筒32与套筒41之间的缝隙处跑出,水管15与高压水泵13出水管的连接处包裹四氟密封带,从而可以利用四氟密封带保证水管15和高压水泵13连接处的密闭性,防止液体渗出。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给高压水泵13通电,水泵13通过塑料软管抽取储水箱12内部的液体,然后经与出水口连接的水管15运输至喷头16内,在喷头16的作用下将液体分散成雾状并喷出,同时给送风机34通电,送风机34的扇叶高速旋转将喷头16喷出的雾体沿着第一风筒31和第二风筒32内壁吹出,然后使用者通过第二气缸45驱动与第二伸缩杆44固定连接的套筒41在第二风筒32上来回移动调节位置,改变喷雾装置的喷雾距离,保证套筒41的前端正好处于需要喷雾的位置,同时使用者给风扇43通电,风扇43上的电机通过转轴带动扇叶旋转,将从套筒41内吹出的雾体抽吸向四面八方,使得雾体分散更加均匀。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