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涂装车间的烘干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12669发布日期:2019-04-24 00:47阅读:759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涂装车间的烘干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涂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涂装车间的烘干炉。



背景技术:

在汽车生产的涂装车间中,常用到烘干炉。涂装车间的烘干炉主要用于对密封胶进行烘干以及强冷作用。目前,现有的烘干炉一般体积较大,其中的风道设计不合理导致炉内的气密性不是特别好,保温性能差,导致烘干效果和烘干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烘干炉存在的气密性差、保温性差、烘干效果和烘干效率不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涂装车间的烘干炉。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涂装车间的烘干炉,包括:

底座;

安装在底座上的强冷室和烘干室,所述强冷室和烘干室之间通过连接通道相连;

通过多个固定杆固定在强冷室和烘干室上端的平台支撑板;

固定在平台支撑板上端的支撑平台;

安装在支撑平台上并与强冷室相连通的强冷室进出风系统;

安装在支撑平台上并与烘干室相连通的烘干室进出风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强冷室包括:设计成双层结构的强冷室本体、安装在强冷室本体下端的多个强冷室底轮、安装在强冷室本体上的强冷室门、设置在强冷室本体内层结构上的多个强冷室通风孔;所述强冷室本体的双层结构之间的空隙为风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强冷室进出风系统包括:贯穿支撑平台和平台支撑板伸入强冷室内部的强冷室送风通道、贯穿支撑平台和平台支撑板伸入强冷室内部的强冷室回风通道、固定在支撑平台上的风机安装架、分别安装在风机安装架两端的强冷室送风机和强冷室排风机、均设置在风机安装架中的新风通道和强冷室排风通道、均安装在风机安装架上端的强冷室排风管道和新风管道、连通强冷室排风管道和新风管道的风交换通道;

所述强冷室送风通道、强冷室送风机、新风通道、新风管道相连;

所述强冷室回风通道、强冷室排风机、强冷室排风通道、强冷室排风管道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强冷室进出风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强冷室排风管道、新风管道和风交换通道中的过滤网,用于过滤杂质。

进一步的,所述烘干室包括:设计成双层结构的烘干室本体、设置在烘干室本体外部的烘干室保温层、设置在烘干室本体上的两扇烘干室门、设置在烘干室本体内层结构上的多个烘干室通风孔、安装在烘干室本体内层结构外壁上的多个烘干室循环空调;所述烘干室本体的双层结构之间的空隙为风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烘干室进出风系统包括:贯穿支撑平台和平台支撑板伸入烘干室内部的烘干室循环送风通道、贯穿支撑平台和平台支撑板伸入烘干室内部的烘干室循环排风通道、贯穿支撑平台和平台支撑板伸入烘干室内部的烘干室送风通道、贯穿支撑平台和平台支撑板伸入烘干室内部的烘干室排风通道、安装在支撑平台上的热交换器、安装在支撑平台上的烘干室排风机和烘干室送风机、与烘干室排风机相连的烘干室排风管道、与烘干室送风机相连的烘干室送风管道;

所述热交换器的入口与烘干室循环排风通道相连通,热交换器的出口与烘干室循环送风通道相连通;

所述烘干室排风通道与烘干室排风机相连;

所述烘干室送风通道与烘干室送风机相连;

所述烘干室送风通道、烘干室循环排风通道、烘干室循环送风通道外壁上均设置有保温层。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通道前后端设置有门体,第一道门安装在强冷室右端,第二道门安装在烘干室左端。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平台下端通过多个安装座固定在平台支撑板上,所述支撑平台与平台支撑板两端通过加强筋加强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双层强冷室和双层烘干室,通过热交换实现热风烘干,同时在强冷室和烘干室设置风通道和风通孔,结合风机的共同作用实现对密封胶烘干以及强冷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具有优良的热绝缘性、保温性和热膨胀性;烘干炉内部无泄漏,气密性好,极大的提高了烘干效果和烘干效率。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具有模块化,便于维修和清理。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广泛应用于涂装车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涂装车间的烘干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强冷室以及强冷室进出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烘干室以及烘干室进出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强冷室,11、强冷室底轮,12、强冷室门,13、强冷室本体,14、强冷室通风孔,2、连接通道,3、烘干室,31、烘干室保温层,32、烘干室本体,33、烘干室通风孔,34、烘干室门,35、烘干室循环空调,4、强冷室进出风系统,41、强冷室送风通道,42、强冷室送风机,43、强冷室排风管道,44、新风管道,45、过滤网,46、新风通道,47、风交换通道,48、强冷室排风通道,49、强冷室回风通道,410、强冷室排风机,411、风机安装架,5、支撑平台,51、加强筋,52、安装座,6、烘干室进出风系统,61、烘干室送风管道,62、热交换器,63、烘干室排风管道,64、烘干室排风机,65、烘干室送风机,66、烘干室送风通道,67、烘干室排风通道,68、烘干室循环排风通道,69、烘干室循环送风通道,7、底座,8、平台支撑板,9、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涂装车间的烘干炉,主要包括:强冷室1、连接通道2、烘干室3、强冷室进出风系统4、支撑平台5、烘干室进出风系统6、底座7、平台支撑板8、多个固定杆9。

强冷室1与烘干室3通过连接通道2相连接,连接通道2前后端设置有门体,第一道门安装在强冷室1右端,第二道门安装在烘干室3左端。强冷室1与烘干室3下端均安装在同一个底座7上。平台支撑板8通过多个固定杆9固定在强冷室本体13与烘干室本体32上端。支撑平台5固定在平台支撑板8上端,支撑平台5下端通过多个安装座52固定在平台支撑板8上,并且支撑平台5与平台支撑板8两端还通过加强筋51加强连接。强冷室进出风系统4安装在支撑平台5上并与强冷室1相连通,烘干室进出风系统6安装在支撑平台5上并与烘干室3相连通。

如图2所示,强冷室1主要包括:多个强冷室底轮11、强冷室门12、强冷室本体13、多个强冷室通风孔14。强冷室本体13为双层结构,双层结构之间的空隙为风通道。多个强冷室底轮11安装在强冷室本体13下端,强冷室本体13通过多个强冷室底轮11可在底座7上滑动。强冷室门12安装在强冷室本体13上。在强冷室本体13内层结构上设置有多个强冷室通风孔14。

强冷室进出风系统4主要包括强冷室送风通道41、强冷室送风机42、强冷室排风管道43、新风管道44、过滤网45、新风通道46、风交换通道47、强冷室排风通道48、强冷室回风通道49、强冷室排风机410和风机安装架411。强冷室送风通道41贯穿支撑平台5、平台支撑板8伸入强冷室1内部。强冷室回风通道49贯穿支撑平台5、平台支撑板8伸入强冷室1内部。风机安装架411固定在支撑平台5上。强冷室送风机42和强冷室排风机410分别安装在风机安装架411两端。新风通道46和强冷室排风通道48均设置在风机安装架411中。新风通道46与强冷室送风通道41相通,强冷室送风机42安装在新风通道46与强冷室送风通道41交接处。强冷室排风通道48与强冷室回风通道49相通,强冷室排风机410安装在强冷室排风通道48与强冷室回风通道49交接处。强冷室排风管道43和新风管道44均安装在风机安装架411上端。强冷室排风管道43和新风管道44之间通过风交换通道47相连通。新风管道44与新风通道46相连通,强冷室排风管道43与强冷室排风通道48相连通。强冷室排风管道43、新风管道44和风交换通道47中均设置有过滤网45,用于过滤掉杂质。

启动强冷室送风机42,冷风将从新风管道44、新风通道46、强冷室送风通道41、强冷室通风孔14送入强冷室1内部,完成强冷操作后,启动强冷室排风机410,冷风将从强冷室通风孔14、强冷室回风通道49、强冷室排风通道48、强冷室排风管道43排出强冷室1。

如图3所示,烘干室3主要包括烘干室保温层31、烘干室本体32、多个烘干室通风孔33、烘干室门34、烘干室循环空调35。烘干室本体32为双层结构,双层结构之间的空隙为风通道。烘干室本体32外部设置有烘干室保温层31。烘干室本体32上设置有两扇烘干室门34。在烘干室本体32内层结构上设置有多个烘干室通风孔33,在烘干室本体32内层结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烘干室循环空调35。

烘干室进出风系统6主要包括烘干室送风管道61、热交换器62、烘干室排风管道63、烘干室排风机64、烘干室送风机65、烘干室送风通道66、烘干室排风通道67、烘干室循环排风通道68、烘干室循环送风通道69。烘干室循环送风通道69贯穿支撑平台5、平台支撑板8伸入烘干室3内部。烘干室循环排风通道68贯穿支撑平台5、平台支撑板8伸入烘干室3内部。烘干室送风通道66贯穿支撑平台5、平台支撑板8伸入烘干室3内部。热交换器62安装在支撑平台5上。热交换器62的入口与烘干室循环排风通道68相连通,热交换器62的出口与烘干室循环送风通道69相连通。烘干室排风通道67贯穿支撑平台5、平台支撑板8伸入烘干室3内部。烘干室排风机64和烘干室送风机65均安装在支撑平台5上。烘干室排风通道67与烘干室排风机64相连,烘干室送风通道66与烘干室送风机65相连。烘干室排风机64与烘干室排风管道63相连,烘干室送风机65与烘干室送风管道61相连。烘干室送风通道66、烘干室循环排风通道68、烘干室循环送风通道69外壁上均设置有保温层。

启动烘干室送风机65,风从烘干室送风管道61、烘干室送风通道66、烘干室通风孔33进入烘干室3内部,在烘干室循环空调35的作用下,风通过烘干室循环排风通道68进入到热交换器62中进行热交换,通过热交换作用后的热风通过烘干室循环送风通道69再次进入烘干室3内部,再次通过烘干室循环空调35的作用将热风在烘干室3和热交换器62之间进行循环,实现烘干功能。在烘干完成后,开启烘干室排风机64,风将从烘干室通风孔33、烘干室排风通道67、烘干室排风管道63排出烘干室3。

本实用新型中,强冷室送风机42、强冷室排风机410、热交换器62、烘干室排风机64、烘干室送风机65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它们的供电电源也采用现有即可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烘干炉,主要用于涂装车间的密封胶烘干以及强冷。烘干方式采用热风循环方式,一般的烘干时间为40min,烘干温度为160-180℃。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