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料真空分散机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4902发布日期:2019-06-12 00:20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颜料真空分散机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颜料生产设备,特别涉及颜料真空分散机。



背景技术:

颜料的生产加工中需要使用真空分散机并利用液-固湿法制作颜料,是一种集分散、研磨、搅拌、均质、混合、溶解的加工设备,在颜料的生产过程中较多的使用多气泡物料和易挥发性溶剂,因此需要通过抽真空使物料在真空中的容器内分散,减少气泡和溶剂的挥发,通过真空状态的分散可以加速物料的分散细度,使物料迅速脱泡。

在生产过程中,真空分散机本身的搅拌罐是进行分散、搅拌、混合的主要容器,所以从搅拌罐内容易挥发出含有各种挥发性成分的空气。而且真空分散机需要真空泵来进行抽真空的操作,因此在真空泵抽真空时排放出的气体中,也同样含有各种挥发性成分。

真空分散机组所在车间,生产颜料的成分含有大量挥发性物质,这些物质充斥在空气中,严重污染车间的生产环境。目前没有专门用于收集并净化真空分散机排出的气体的设备或是系统,通常仅仅在车间的墙体或者房顶上设置排风扇,将车间内的气体排出车间外,对气体内的污染物却没做任何处理,这已然不符合环保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颜料真空分散机净化系统,能够将分散机以及分散机的真空泵排出的带有颜料配料挥发物质的气体吸入并收集,然后通过喷淋塔进行净化,实现无污染排放。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颜料真空分散机净化系统,包括喷淋塔、引风机和引风管道,所示引风管道连接至真空分散机和真空泵上方,在真空分散机的一侧设有第一引风罩,第一引风罩通过软质的第一引风支管连通至引风管道,所述第一引风罩设于可移动的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引风罩转动固定在第一支架的顶部,第一引风罩在竖直平面内上下转动;

在真空泵的上方设有第二引风罩,第二引风罩通过硬质的第二引风支管连通至引风管道,所述第二引风罩设于固定的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二引风罩固定在第二支架的顶部,第二引风罩竖直向下朝向真空泵。

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底部设有轮子的底座,在底座上方设有一对竖直支架,所述第一引风罩设于竖直支架之间。

所述第一引风罩的前边框的两侧中部分别设有向前突出的半圆形的凸片,凸片的直径与第一引风罩的前边框的竖直中心线重合,凸片的圆心与第一引风罩的前边框的竖直中心线的中点重合;所述凸片的圆心处设有轴孔,在凸片上靠近边缘处沿半圆弧等分设有若干插孔,每个插孔的圆心均与轴孔的圆心距离相等,至少有一个插孔的圆心在凸片竖直的直径上;在第一支架的竖直支架上设有等距分布的通孔,相邻通孔的圆心间距等于凸片上轴孔与插孔之间的距离,所述凸片的轴孔与竖直支架上的其中一个通孔通过螺栓固定,凸片上位于轴孔下方的插孔与竖直支架上的通孔通过螺栓固定。

所述第二支架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一对螺栓孔,第二支架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在地面上,第二支架的顶部前侧水平设有矩形框架,所述第二引风罩固定在矩形框架内。

所述第一引风罩的第一引风支管、第二引风罩的第二引风支管上分别设有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颜料生产车间的空气净化,本实用新型对真空分散机以及真空分散机使用的真空泵分别收集两者排出的气体,并集中送往喷淋塔进行净化,从而实现污染零排放。

二、本实用新型针对真空分散机提供的第一引风罩和第一支架,可以适配不同型号的真空分散机及真空分散机的不同工作状态。比如真空分散机的搅拌罐的高低,第一支架上的竖直支架设有一排通孔,第一引风罩可以调整高度;比如真空分散机在封闭搅拌工作时,第一引风罩可以对准搅拌罐的罐盖接缝处,而当真空分散机在搅拌罐的罐盖打开后,可以将第一引风罩倾斜朝向搅拌罐的敞口,能够更有效率的收集气体。

三、本实用新型针对真空分散机的搅拌罐可以移动的情况,还在第一支架的底座设置轮子,且第一引风支管是软质的,因此,第一引风罩可以跟随搅拌罐进行移动。

四、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引风支管和第二引风支管上设有阀门,可以根据需要打开或者关闭,节约风力,使引风工作更有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支架、第一引风罩的整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引风罩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支架、第二引风罩的整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喷淋塔1、引风机2和引风管道3,所示引风管道3连接至真空分散机4和真空泵5上方,生产车间中,由于颜料的色彩种类众多,因此,真空分散机4及与之配套的真空泵5也不止一套,实际布置的时候是一条引风管道3沿车间顶板直线布置,而真空分散机4和真空泵5相应地也沿着引风管道3的走向分布在车间内。

为了收集从真空分散机4散发出来的受污染气体,在真空分散机4的一侧设有第一引风罩40,第一引风罩40通过软质的第一引风支管41连通至引风管道3。

真空分散机4主要污染源便是搅拌罐,而搅拌罐通常因为加料、卸料的缘故而需要转移,为了紧跟受污染空气的源头,第一引风罩40也需要跟着搅拌罐移动。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第一引风罩40设于可移动的第一支架上42。

同时,由因为不同真空分散机4的尺寸也可能不同,所以高度不同,即,需要调整第一引风罩40的高度或者角度,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所述第一引风罩40转动固定在第一支架42的顶部,第一引风罩40在竖直平面内上下转动。

具体的,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42包括底部设有轮子420的底座421,在底座421上方设有一对竖直支架422,所述第一引风罩40设于竖直支架422之间。

所述第一引风罩40的前边框401的两侧中部分别设有向前突出的半圆形的凸片402,凸片402的直径与第一引风罩40的前边框401的竖直中心线重合,凸片402的圆心与第一引风罩40的前边框401的竖直中心线的中点重合;所述凸片402的圆心处设有轴孔403,在凸片402上靠近边缘处沿半圆弧等分设有若干插孔404,每个插孔404的圆心均与轴孔403的圆心距离相等,至少有一个插孔404的圆心在凸片402竖直的直径上。

在第一支架42的竖直支架422上设有等距分布的通孔423,相邻通孔423的圆心间距等于凸片402上轴孔403与插孔404之间的距离,所述凸片402的轴孔403与竖直支架422上的其中一个通孔423通过螺栓43固定,凸片420上位于轴孔403下方的插孔404与竖直支架422上的通孔423通过螺栓43固定。

位于第一引风罩40的前边框401两侧的轴孔403内的螺栓43便相当于转轴,第一引风罩40可以以螺栓43为轴在竖直平面内上下转动,从而调整第一引风罩40的角度。

而凸片420上位于轴孔403下方的插孔404与竖直支架422上的通孔423通过螺栓43便可以在第一引风罩40确定好角度后将其固定住。

如果是调整第一引风罩40的高度,则卸下轴孔403和通孔423上的螺栓43后,上移或者下移到合适的高度后,将轴孔403和通孔423分别与竖直支架422上的通孔423再次对其后,分别再通过螺栓43固定即可。

因一个生产车间内的真空分散机的型号并不多,设备更换周期又长,所以本实施例中第一引风罩40这种固定方式便完全适用了,且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所以易于实施。

为了收集从真空泵5排出的受污染气体,在真空泵5的上方设有第二引风罩50,第二引风罩50通过硬质的第二引风支管51连通至引风管道3。

所述第二引风罩50设于固定的第二支架52上,所述第二引风罩50固定在第二支架52的顶部,第二引风罩50竖直向下朝向真空泵5。

具体的,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支架52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一对螺栓孔53,第二支架52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在地面上,第二支架52的顶部前侧水平设有矩形框架54,所述第二引风罩50固定在矩形框架54内。

虽然真空分散机4的搅拌罐需要移动,但真空分散机4的机架本身并不移动,所以与之配套的真空泵5的位置也是固定的。所以第二引风罩50也无须移动,则其第二支架52仅需通过螺栓穿过螺栓孔53固定在地面上即可。

由于车间生产并不是需要所有的真空分散机4同时开工,所以有的真空分散机4和真空泵5在工作,而有的则同一时间是闲置的。为了节约风力,使工作中的真空分散机4和真空泵5的引风吸力保持最好效率,在第一引风罩40的第一引风支管41、第二引风罩50的第二引风支管51上分别设有阀门6,将没有工作的真空分散机4和真空泵5对应的第一引风罩40的第一引风支管41、第二引风罩50的第二引风支管51关闭,不让其吸入空气。如需使用时,再打开阀门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