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转动支撑结构的卧式混料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12285发布日期:2019-07-06 12:12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新型转动支撑结构的卧式混料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贵金属回收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回收贵金属过程中用于混合含贵金属的废料与提取反应材料的新型转动支撑结构的卧式混料机。



背景技术:

将含贵金属元素的废弃物料进行回收,并提取其中所含的贵金属,是一种资源回收再利用的,在回收贵金属过程中需要将含有贵金属元素的废料进行破碎成粉状,然后将粉状的废料与其它提取反应原材料在固态下相混合,由于混合的是含贵金属的废旧化合物以及提取反应用的混合物料,因此各种物料之间的粒径、比份、密度以及干湿度都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因此难以快速的均匀混合,为了提高混合效率,人们往往使用搅拌桶,将各种物料混合盛装在搅拌桶中,然后使用搅拌桨(手持或者固定结构的搅拌桨)搅动,使混合物料快速的混合均匀,但是类似这种搅拌桶结构的混料装置都存在一系列的缺陷,如:搅拌桶装料少,一次太多不但搅拌桨无法顺畅搅动,还会造成混合物料撒出,再者就是因为桶身在固定不动的情况下,搅拌桨的扰动范围始终有限,存在扰动死角,这些扰动死角的存在造成混合物料始终难以全面的均匀混合;另外,传统的卧式的罐、桶结构的盛料容器能够盛装相对更多的物料,但是在可转动的支撑结构上往往是直接支撑在横卧的罐或桶上,通过罐、桶的外壁上的齿轮进行驱动转动,这种结构需要在罐或者桶的外壁设置大型的齿轮,结构相对复杂,成本高,而且润滑、防尘等维护成本也比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转动支撑结构的卧式混料机,其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传统的类似搅拌桶结构的混料装置受限于盛料桶与搅拌桨配合造成的结构局限,因此混料量少,而且搅拌桨的扰动范围有限,盛料桶中始终存在扰动死角,固体状态的粉料又无法像液体物料那样在扰动作用下快速流动,因此难以使混合物料全面混合均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转动支撑结构的卧式混料机,其包括圆筒状的混料罐以及第一支座与第二支座,所述混料罐的两端分别可相对转动的架设在第一支座与第二支座上,所述混料罐的侧罐壁中部一侧设置有用于进/出料的进出口;所述混料罐中沿轴向均匀分布的排列设置有多根搅拌栅杆,每根所述搅拌栅杆的中心点均依次轴向排列在所述混料罐的中心轴线上,每根所述搅拌栅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侧罐壁的内侧面上相对应的两侧;所述混料罐的两个端面上分别同轴固定的设置有第一转盘以及第二转盘,所述第一支座中固定安装有驱动源,所述驱动源减速增矩的联动至所述第一转盘,所述第二转盘上同轴固定安装有一转轴,所述转轴可相对转动的架设在所述第二支座上。

优选于:所述混料罐的侧罐壁一侧径向向外弧面凸拱的形成一凸拱部,所述凸拱部的长度与所述混料罐的轴向长度相同,所述凸拱部的宽度与所述混料罐的直径相同,所述凸拱部在所述混料罐的径向上并过所述混料罐的中心轴线与凸拱部的凸拱中心点的平面上的外轮廓投影线呈圆弧状,呈圆弧状的所述外轮廓投影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混料罐上两个端面的边缘相连接;所述凸拱部在所述混料罐的轴向上的外轮廓投影线呈半椭圆弧状,呈半椭圆弧状的所述外轮廓投影线过短轴的两端点外切于所述混料罐在轴向上形成的圆形外轮廓投影线;所述进出口设置在所述凸拱部的中心部位。

优选于:所述混料罐的侧罐壁与两个端面之间的连接部位设置有倒圆角结构。

优选于:多根所述搅拌栅杆在所述混料罐的轴向上的投影重叠,所述搅拌栅杆为S形杆,每根所述搅拌栅杆的两端分别对应位于所述凸拱部的两侧,每相邻的两根所述搅拌栅杆之间的间距为4-8cm,每根所述搅拌栅杆在径向上的投影均与所述混料罐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且所述搅拌栅杆上S形的弯钩的开口与所述混料罐的转动方向对应。

优选于:所述第一支座包括呈横杆状的第一支脚以及垂直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支脚上的第一主座,所述第一主座与所述第一支脚之间连接形成倒T字形结构,所述第一支脚对应为倒T字形结构上的横头部,所述第一主座则对应为倒T字形结构的竖脚部,所述第一主座中固定安装有一行星齿轮减速器,所述行星齿轮减速器轴向贯穿所述第一主座上与所述混料罐对应的一个侧壁,所述行星齿轮减速器与所述混料罐同轴,且所述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转矩输出端固定设置有一飞轮,所述飞轮通过螺栓同轴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转盘上;所述驱动源为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同轴的固定安装在所述行星齿轮减速器上,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转轴与所述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输入轴联动;所述第一主座与所述混料罐相垂直,所述第一支脚与所述混料罐相互垂直。

优选于:所述第二支座包括呈横杆状的第二支脚以及垂直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支脚上的第二主座,所述第二主座与所述第二支脚之间连接形成倒T字形结构,所述第二支脚对应为倒T字形结构上的横头部,所述第二主座则对应为倒T字形结构的竖脚部,所述第二主座中固定安装有一电源控制箱,所述电源控制箱电连接控制所述驱动电机,所述第二主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一轴承座,所述转轴的一端具有连接法兰,所述连接法兰通过螺栓同轴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转盘上,所述转轴通过一轴承可相对转动的安装在所述轴承座中;所述第二主座与所述第一主座平行,所述第二支脚与所述第一支脚在所述混料罐轴向上的投影重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混料罐的装料量大,能够一次性混合更大量的混合物料,并且罐体密闭,因此混合环境封闭,不会受到外部的污染,也不会出现物料溅洒的情况,另外就是结构相对简单,混料罐两端通过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实现架设在转动支撑装置上,这种结构与汽车轮毂连接轮盘、半轴的结构相类似,便于安装、更换以及维护,并且结构紧凑,方便防尘以及润滑方面的维护;

2、利用混料罐中的所述多根搅拌栅杆形成一个将混料罐径向分隔成两个腔体的栅栏,使得所述混料罐在翻滚过程中,混料罐内的混合物料会通过多根搅拌栅杆组成的栅栏在两个腔体之间流动,使混合物料被多根搅拌栅杆分割、破散,促进混合物料混合,并防止混合物料中同类物料结团、结拱;

3、由于所述混料罐侧罐壁的一侧径向弧面凸拱形成一凸拱部,使得在混料罐的侧罐壁内侧面上具有一个由两端至中间逐渐内凹的弧形凹槽,因此在混料罐转动至凸拱部周向运动至底部过程中,盛装的混合物料会由两端向弧形凹槽的中间部位流动,然后在凸拱部周向运动上升过程中,又会从弧形凹槽中滚出向两端分散流动,从而使混合物料在周向运动的同时轴向翻滚扰动,进一步提高混合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轴向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径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B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1-6以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转动支撑结构的卧式混料机作更为详细说明。

如图1、2、3、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转动支撑结构的卧式混料机,其包括圆筒状的混料罐1以及第一支座2与第二支座3,所述混料罐1的两端分别可相对转动的架设在第一支座2与第二支座3上,所述混料罐1的侧罐壁中部一侧设置有用于进/出料的进出口11;所述混料罐1中沿轴向均匀分布的排列设置有多根搅拌栅杆4,每根所述搅拌栅杆4的中心点均依次轴向排列在所述混料罐1的中心轴线上,每根所述搅拌栅杆4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侧罐壁的内侧面上相对应的两侧,进而使所述混料罐1的内腔被多根所述搅拌栅杆4分割成径向的两部分,在所述混料罐1中盛装有混合物料转动时,翻滚的混合物料就会通过多根所述搅拌栅杆4组成的栅栏在所述混料罐1中的两部分内腔之间循环流动,从而使混合物料被搅拌栅杆4分割、破散,达到破拱的同时还起到搅拌混合物料的作用,使混合物料能够快速均匀的混合;所述混料罐1的两个端面上分别同轴固定的设置有第一转盘12以及第二转盘13,所述第一支座2中固定安装有驱动源,所述驱动源减速增矩的联动至所述第一转盘12,所述第二转盘13上同轴固定安装有一转轴14,所述转轴14可相对转动的架设在所述第二支座3上,这种结构能够在不破坏所述混料罐1的整体完整性的情况下,以最小的附加结构,实现对所述混料罐1进行可相对转动的架设支撑,混料罐1的结构简单实用。

如图1-4所示,所述混料罐1的侧罐壁一侧径向向外弧面凸拱的形成一凸拱部5,所述凸拱部5的长度与所述混料罐1的轴向长度相同,如图1中所示,所述凸拱部5在所述混料罐1的径向上并过所述混料罐1的中心轴线与凸拱部5的凸拱中心点的平面上的外轮廓投影线呈圆弧状,呈圆弧状的所述外轮廓投影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混料罐1上两个端面的边缘相连接;所述凸拱部5的宽度与所述混料罐1的直径相同,如图2所示,所述凸拱部5在所述混料罐1的轴向上的外轮廓投影线呈半椭圆弧状,呈半椭圆弧状的所述外轮廓投影线于椭圆形短轴的两端点外切于所述混料罐1在轴向上形成的圆形外轮廓投影线;所述进出口11设置在所述凸拱部5的中心部位;所述凸拱部5的结构即能方便所述混料罐1出料,当所述凸拱部5旋转至位于所述混料罐1的下方停止时,混料罐1中的混合物料便会集中流入所述凸拱部5在所述混料罐1的侧罐壁内侧面上形成的弧形凹槽中,而所述进出口11位于所述凸拱部5的中心部位,进而所述凸拱部5与所述进出口11形成一个排料斗结构,另外,由于所述凸拱部5在所述混料罐1的侧罐壁内侧面上形成弧形凹槽结构,使得所述混料罐1在转动过程中,当所述凸拱部5转动至下方位置时,混合物料会逐渐由侧罐壁的内侧面上纷纷向所述弧形凹槽的中心位置流动,便会使混合物料在相对周向翻滚的同时轴向两端至中部的轴向流动,而当所述凸拱部5由下方位置向上转动时,堆积在所述凸拱部5中心的混合物料则会从所述弧形凹槽中倾倒出来,形成在相对周向滚动同时由中心向轴向两端流动,从而进一步增加混合物料翻滚、扰动的效果,提升混合效率。

进一步,如图1、3、4所示,所述混料罐1的侧罐壁与两个端面之间的连接部位设置有倒圆角结构,避免了两个面相交的部位产生的角落容易堆积储藏物料形成混合死角。

较佳实施例:如图2所示,多根所述搅拌栅杆4在所述混料罐1的轴向上的投影重叠,所述搅拌栅杆4为S形杆,每根所述搅拌栅杆4的两端分别对应位于所述凸拱部5的两侧,从而将所述凸拱部5单独分割在一侧,使得从所述凸拱部5进/出的混合物料都会在周向翻滚流动结合轴向流动的情况下进行分割、破散,每相邻的两根所述搅拌栅杆4之间的间距为4-8cm,从而保证所述搅拌栅杆4的密集性,每根所述搅拌栅杆4在径向上的投影均与所述混料罐1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且所述搅拌栅杆4上S形的弯钩的开口与所述混料罐1的转动方向对应,这种形状的搅拌栅杆4在所述混料罐1在转动过程中,所述搅拌栅杆4上位于弯钩的钩尖一端先犁入混合物料的底层,将混合物料由底部向上翻犁,多根所述搅拌栅杆4在将结团、结拱的部分犁散的同时还会如梳子一般将部分未犁散的翻出梳分出来被栅栏周向运动抬高,然后顺着所述搅拌栅杆4的弯钩内凹一侧的引导下沿内凹弧形轨迹向下滚落,在滚落过程中产生的离心力作用在所述搅拌栅杆4上,提高破散几率,从而增加破拱效果。

如图1、3、5所示,所述第一支座2包括呈横杆状的第一支脚21以及垂直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支脚上的第一主座22,所述第一主座22与所述第一支脚21之间连接形成倒T字形结构,所述第一支脚21对应为倒T字形结构上的横头部,所述第一主座22则对应为倒T字形结构的竖脚部,所述第一主座22中固定安装有一行星齿轮减速器23(行星齿轮减速器23为常规的行星齿轮减速器,因此内部结构未在图中示出),所述行星齿轮减速器23轴向贯穿所述第一主座22上与所述混料罐1对应的一个侧壁,所述行星齿轮减速器23的外机壳轴面上设置有一圈连接法兰,利用螺栓将所述连接法兰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主座22的侧壁上,所述行星齿轮减速器23与所述混料罐1同轴,且所述行星齿轮减速器23的转矩输出端固定设置有一飞轮24,所述飞轮24与所述第一转盘12上相对应的开设有至少六个螺栓连接孔,所述飞轮24通过螺栓同轴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转盘12上,这种安装结构与汽车轮毂和轮盘的安装结构类似,安装结构简单,容易组装,便于维护;所述驱动源为驱动电机25,所述驱动电机25同轴的固定安装在所述行星齿轮减速器23上输入轴所在的一端,所述驱动电机25的驱动转轴与所述行星齿轮减速器23的输入轴联动;所述第一主座22与所述混料罐1相垂直,所述第一支脚21与所述混料罐1相互垂直。

如图1、4、6所示,所述第二支座3包括呈横杆状的第二支脚31以及垂直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支脚31上的第二主座32,所述第二主座32与所述第二支脚31之间连接形成倒T字形结构,所述第二支脚31对应为倒T字形结构上的横头部,所述第二主座32则对应为倒T字形结构的竖脚部,所述第二主座32中固定安装有一电源控制箱33,所述电源控制箱33电连接控制所述驱动电机25,所述第二主座3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一轴承座34,所述转轴14的一端具有连接法兰15,所述连接法兰15与第二转盘13上相对应的开设有至少六个螺栓连接孔,所述连接法兰15通过螺栓同轴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转盘13上,所述转轴14通过一轴承可相对转动的安装在所述轴承座34中;所述第二主座32与所述第一主座22平行,所述第二支脚31与所述第一支脚21在所述混料罐1轴向上的投影重叠。

综合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充分有效的完成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及功能原理都已经在实施例中得到充分的验证,而能达到预期的功效及目的,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也可以根据这些原理进行变换,因此,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切在申请专利范围中所提到范围内的所有替换内容。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所作的等效变化,皆属本案申请的专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