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料磨稳定物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9983发布日期:2019-11-15 22:07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料磨稳定物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泥生产设备,具体是一种生料磨稳定物料装置。



背景技术:

水泥: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加水搅拌后成浆体,能在空气中硬化或者在水中更好的硬化,并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早期石灰与火山灰的混合物与现代的石灰火山灰水泥很相似,用它胶结碎石制成的混凝土,硬化后不但强度较高,而且还能抵抗淡水或含盐水的侵蚀。长期以来,它作为一种重要的胶凝材料,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水利、国防等工程。

其中,生料磨是水泥生产制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设备之一,生料磨的工作原理是:物料通过下料管落到磨盘中央,恒速旋转着的磨盘借助于离心力的作用将原料向外均匀分散、铺平,使其形成一定厚度的料床,物料同时受到磨盘上多个磨辊的碾压,并被粉碎。在离心力的连续驱使下物料不断向磨盘外缘运动,当离开磨盘的物料遇到通过风环进入磨内的热气体并随之上升,经磨机中部壳体进入到分离器中,在此过程中物料与热气体进行了充分的热交换,水分迅速被蒸发。选粉机控制着辊磨出口的成品粒度,大于规定尺寸的颗粒被分离,并落回至磨盘,满足细度要求的物料通过选粉机进入成品仓。

在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矿渣立磨的稳定运行,通常的做法是向磨盘上的物料喷水,从而保证在磨盘上形成均匀的料层,减小磨机的振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201520938630.3,授权公告日为2016.05.04)公开了立磨料层稳定装置,包括立磨,所述的立磨中部设置有一喷水装置,所述的喷水装置包括一环形的分水管,分水管与一高压进水管连接,在分水管上设置有多个出水管,所述的出水管穿入立磨的侧壁,且和立磨的连接处密封连接,所述的出水管前端设置有一雾状喷淋装置。很显然,与高压进水管距离越近的出水管内的水压越大,进而喷出的水雾量也越多,造成了磨盘上的物料受湿度不均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料磨稳定物料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料磨稳定物料装置,包括生料磨本体,所述生料磨本体包括生料磨壳体、设置在生料磨壳体内的研磨盘以及多个研磨辊,所述生料磨壳体上穿设有多个与研磨辊数量对应的喷水管,喷水管的内侧端通过接头安装有用于向研磨盘上的物料喷洒水雾的喷水头;所述生料磨壳体顶部设置有布水盘,布水盘位于研磨盘的中心轴线上,布水盘顶部延伸有布水进管头,布水盘的圆周侧壁上均匀分布有布水出管头,布水出管头上连接有倾斜过渡管,倾斜过渡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竖向导管,竖向导管的另一端与喷水管的外侧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布水盘的布水进管头通过供水管与储水箱的底部连通,供水管上安装有供水泵,供水管上还安装有流量调节阀,所述布水盘内部的底壁对应布水进管头设置有用于缓冲用的圆弧布水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竖向导管通过抱瓦固定安装在生料磨壳体的外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喷水头包括喷水筒壳、螺母限位套和喷水底座,喷水筒壳的前端分布设置有多个喷雾孔,喷水筒壳的后端套装在螺母限位套内,所述喷水底座的前端延伸有与螺母限位套螺纹配合插装的第一螺纹段,喷水底座的后端延伸有与喷水管内侧端接头螺纹配合插装的第二螺纹段,喷水底座的端面中心设置有与喷水筒壳内部连通的中心进水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喷水筒壳内部设置有挡水圆板,挡水圆板上围绕中心轴线分布有漏水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喷水底座的端面围绕中心轴线还设置有与喷水筒壳内部连通的分支进水通道,分支进水通道的出口端与喷水筒壳的后端面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螺纹段的端面与喷水筒壳的后端面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垫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布水盘位于研磨盘的中心轴线上,布水盘顶部延伸有布水进管头,布水盘的圆周侧壁上均匀分布有布水出管头,布水出管头上连接有倾斜过渡管,倾斜过渡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竖向导管,竖向导管的另一端与喷水管的外侧端连接,通过位于研磨盘的中心轴线上的布水盘向各个喷水头供水,每个喷水头内的水压基本相同,喷出的水雾量也基本相同,避免研磨盘上每个研磨辊对应的物料受湿度不均衡;喷水头的结构布置合理,喷出的水雾均匀且面积较大,喷雾工作效率高;喷水筒壳内部设置有挡水圆板,挡水圆板上围绕中心轴线分布有漏水孔,漏水孔与中心进水通道错开布置,使得通过中心进水通道喷射的水流碰撞在挡水圆板,产生更好地雾化效果;喷水底座的端面围绕中心轴线还设置有与喷水筒壳内部连通的分支进水通道,分支进水通道的出口端与喷水筒壳的后端面对应,如此结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雾化效果,确保物料受湿度均衡。本实用新型结构布置合理,每个喷水头内的水压基本相同,喷出的水雾量也基本相同,避免研磨盘上每个研磨辊对应的物料受湿度不均衡。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生料磨稳定物料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生料磨稳定物料装置中a-a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生料磨稳定物料装置中喷水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生料磨稳定物料装置中喷水头剖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生料磨壳体;200、研磨盘;300、研磨辊;1、喷水管;2、喷水头;21、喷水筒壳;22、喷雾孔;23、螺母限位套;24、底座螺母圈;25、第一螺纹段;26、第二螺纹段;27、喷水底座;28、中心进水通道;29、分支进水通道;210、密封垫圈;211、挡水圆板;212、漏水孔;3、竖向导管;31、抱瓦;4、倾斜过渡管;5、布水盘;51、布水出管头;52、布水进管头;53、圆弧布水槽;6、供水管;7、供水泵;8、储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4,一种生料磨稳定物料装置,包括生料磨本体,所述生料磨本体包括生料磨壳体100、设置在生料磨壳体100内的研磨盘200以及多个研磨辊300,所述生料磨壳体100上穿设有多个与研磨辊300数量对应的喷水管1,喷水管1的内侧端通过接头安装有用于向研磨盘200上的物料喷洒水雾的喷水头2;所述生料磨壳体100顶部设置有布水盘5,布水盘5位于研磨盘200的中心轴线上,布水盘5顶部延伸有布水进管头52,布水盘5的圆周侧壁上均匀分布有布水出管头51,布水出管头51上连接有倾斜过渡管4,倾斜过渡管4的另一端连接有竖向导管3,竖向导管3的另一端与喷水管1的外侧端连接。

其中,所述布水盘5的布水进管头52通过供水管6与储水箱8的底部连通,供水管6上安装有供水泵7,供水管6上还安装有流量调节阀,所述布水盘5内部的底壁对应布水进管头52设置有用于缓冲用的圆弧布水槽53。圆弧布水槽53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使得水流向四周分布的布水出管头51流去。

所述竖向导管3通过抱瓦31固定安装在生料磨壳体100的外壁上。便于竖向导管3的组装以及后期的拆卸维护。

所述喷水头2包括喷水筒壳21、螺母限位套23和喷水底座27,喷水筒壳21的前端分布设置有多个喷雾孔22,喷水筒壳21的后端套装在螺母限位套23内,所述喷水底座27的前端延伸有与螺母限位套23螺纹配合插装的第一螺纹段25,喷水底座27圆周外壁延伸有底座螺母圈24,喷水底座27的后端延伸有与喷水管1内侧端接头螺纹配合插装的第二螺纹段26,喷水底座27的端面中心设置有与喷水筒壳21内部连通的中心进水通道28。喷水头的结构布置合理,喷出的水雾均匀且面积较大,喷雾工作效率高。

所述喷水筒壳21内部设置有挡水圆板211,挡水圆板211上围绕中心轴线分布有漏水孔212。漏水孔与中心进水通道错开布置,使得通过中心进水通道喷射的水流碰撞在挡水圆板,产生更好地雾化效果。

所述喷水底座27的端面围绕中心轴线还设置有与喷水筒壳21内部连通的分支进水通道29,分支进水通道29的出口端与喷水筒壳21的后端面对应。

所述第一螺纹段25的端面与喷水筒壳21的后端面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垫圈210。有助于提高整个喷水头2的密封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布水盘5位于研磨盘200的中心轴线上,布水盘5顶部延伸有布水进管头52,布水盘5的圆周侧壁上均匀分布有布水出管头51,布水出管头51上连接有倾斜过渡管4,倾斜过渡管4的另一端连接有竖向导管3,竖向导管3的另一端与喷水管1的外侧端连接,通过位于研磨盘200的中心轴线上的布水盘5向各个喷水头1供水,每个喷水头1内的水压基本相同,喷出的水雾量也基本相同,避免研磨盘200上每个研磨辊300对应的物料受湿度不均衡;喷水头2的结构布置合理,喷出的水雾均匀且面积较大,喷雾工作效率高;喷水筒壳21内部设置有挡水圆板211,挡水圆板211上围绕中心轴线分布有漏水孔212,漏水孔212与中心进水通道28错开布置,使得通过中心进水通道28喷射的水流碰撞在挡水圆板211,产生更好地雾化效果;喷水底座27的端面围绕中心轴线还设置有与喷水筒壳21内部连通的分支进水通道29,分支进水通道29的出口端与喷水筒壳21的后端面对应,如此结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雾化效果,确保物料受湿度均衡。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