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39304发布日期:2020-09-25 18:11阅读:57来源:国知局
双重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双重容器,具体地涉及一种双重容器,提供外部容器和内部容器之间坚固并稳定的结合。



背景技术:

图1显示现有的化妆品容器。在参照图1(a)的情况下,显示在化妆品容器的注入口侧设置空气泵(airlesspump)的化妆品容器。所述化妆品容器通过空气泵而定量排出容纳至容器内的内含物,在未使用化妆品时,切断空气或杂质等由外部流入化妆品容器,而防止容纳至化妆品容器的内含物变质,并能够长时间保管内含物。

但该化妆品容器如图显示所示,具有统一的结构和外观,而存在难以进行产品之间的差别化的问题。尤其,即使改变容器的外形,设计者的自主性相对较低,例如,对于容器具有曲面的情况,由此,多余的内含物(例如,化妆溶液等)容纳于容器内,或产生了容器的厚度本身太厚的问题(尤其,对于注塑成型的情况)。

要解决该问题,如图1(b)显示所示,公开了由外容器和内容器构成的双重容器结构。具体地,通过内容器而容纳化妆溶液,通过外容器而形成容器的最终外观。

但在如上所示的双重容器结构中,如图显示所示,在内容器挂在外容器之后,借助通过盖子而加压结合的方式,而结合内容器和外容器,但在通过该方式的情况下,难以紧密结合内容器和外容器,尤其,对于外力发生作用的情况,频繁发生内容器晃动或配置松散的问题。

因此,要求解决该问题的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而研发,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重容器,提供外部容器和内部容器之间坚固并稳定的结合。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未通过上述言及的技术课题限制,未言及的或其它技术问题通过下面记载而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明确理解。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重容器。所述双重容器包括:喷嘴部,借助用户的加压而通过排出口排出内含物;泵组装体,根据所述喷嘴部的加压而排出所述内含物;内部容器,包含容纳所述内含物的第一容纳部及向所述第一容纳部上侧形成而容纳及安装所述泵组装体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一边缘部;外部容器,包含容纳所述内部容器的第二容纳部及由所述第二容纳部向上侧形成的第二边缘部;及支撑部,以能够与所述外部容器的所述第二边缘部拆卸的方式结合,根据所述结合,加压所述内部容器而将所述内部容器密着固定在所述外部容器。

优选地,所述内部容器通过注塑成型或吹塑成型制造,所述外部容器通过吹塑成型制造。

并且,优选地,所述第一容纳部构成为圆筒形,所述第二容纳部由侧壁向外侧突出的曲面实现。

而且,优选地,所述内部容器还包括:连接部,由所述第一边缘部的下端向外侧延长,与截面比所述第一边缘部宽的所述第一容纳部的上端连接;及挂卡突起,由所述连接部向外侧突出。

并且,优选地,在所述外部容器形成向所述第二边缘部的内侧突出的卡台,在所述卡台安装所述内部容器的所述挂卡突起。

而且,优选地,在所述挂卡突起安装在所述卡台时,所述挂卡突起与所述第二边缘部的上端相比处于下侧。

并且,优选地,所述支撑部由在所述外部容器的所述第二边缘部的外侧结合的侧壁及从所述侧壁的上端向内侧弯曲形成的上壁构成,在所述上壁的下侧形成对所述内部容器下方加压的至少一个加压突起。

而且,优选地,还包括:软质的缓冲部,处于所述连接部的上侧,将通过所述支撑部而产生的加压传输至所述内部容器而将述内部容器密着固定在所述外部容器。

并且,优选地,在所述连接部向外侧形成至少一个防旋转突起,在所述外部容器的所述第二边缘部的里面形成与防旋转突起咬合的至少一个防旋转凹槽,而防止所述内部容器的旋转。

并且,优选地,在所述外部容器的所述卡台及所述内部容器的所述挂卡突起中的至少一个形成用于连通所述第二容纳部的空气的至少一个空气凹槽。

而且,优选地,还包括:深管,在所述内部容器的所述第一容纳部内侧与所述泵组装体连通。

并且,优选地,在所述内部容器的所述第一容纳部的下侧形成空气流入凹槽,在所述第一容纳部内侧配置随着所述内含物的排出而向上侧移动的盘。

而且,优选地,所述泵组装体包括:缸体,具有与所述第一容纳部的内部连通的入口;活塞,设置在所述缸体的内壁;密封部,与所述缸体的上端边缘结合而抑制所述活塞的上升;柄,在一端形成通过所述活塞开闭的流入口,并与所述喷嘴部的排出口连接;轴承,以与所述柄一体升降的方式结合,并插入所述喷嘴部内侧;及弹性部,从所述密封部向所述喷嘴部方向提供弹力。

并且,优选地,向所述第一边缘部的外侧结合所述泵组装体的所述泵外壳,向所述第一边缘部的内侧容纳所述泵组装体的所述缸体及所述活塞。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形成由内部容器及外部容器构成的双重容器结构,并将外容器通过吹塑成型制造,提供在通过现有的注塑成型制造的容器中未曾见过的别致设计和层次感、曲面所产生的美感。尤其,不仅丰富的层次感,通过吹塑成型而减少容器厚度,由此,降低制造成本及工艺难易度。

并且,根据本发明,在内外部容器内容纳内部容器时,内部容器的挂卡突起挂卡于外部容器的卡台,而限制内部容器的容纳深度,使得内部容器稳定地与外部容器结合。附加在如上所示的第一次结合,而通过支撑部而执行内部容器和外部容器之间的第二次结合,提供更坚固的双重结合结构。

而且,根据本发明,即使内部容器被安装在外部容器,用于外部容器和内部容器之间的连接的结构也未向外部容器外侧裸露,由此,减少外部结构的内部容器的干扰。由此,提供第二次结合的支撑部无需保持另一端的复杂的结构,而仅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由此,极具缩小其尺寸,尤其,通过支撑部而内部容器和外部容器滑动连接,由此,引发通过吹塑成型制造的外部容器的轻柔突出的美感。

并且,根据本发明,在外部容器及/或内部容器形成用于连通空气的空气凹槽,根据内含物的排出而内部容器发生收缩,或内部容器内的盘向上部顺畅移动,在不存在水泵的错误动作的情况下,内含物全部耗尽。

并且,根据本发明,即使仅通过一部分结构的变更,通过无空气(airless)式、深管(deeptube)式等各种方式实现,但能够运用于各种产品群。

附图说明

为更充分理解本发明的具体说明中引用的附图而提供各个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为显示现有的容器的附图。

图2为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双重容器的截面图;

图3为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双重容器的分解截面图;

图4为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双重容器中的一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5为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双重容器中的一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6为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双重容器的外部容器及内部容器的附图;

图7为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双重容器的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而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各个附图的构成要素附加参照符号,对于相同的构成要素,即使显示在不同的附图上,应注意尽可能具有相同的符号。并且,在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时,在判断对相关的公知结构或功能的具体说明干扰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情况下,而省略具体说明。并且,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并非限定于此,并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变形而进行各种实施。另外,为方便下面记载的上下左右的方向基于附图设定,并非通过相应方向限定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限定。

在整个说明书中,在称一部分与其它部分“连接”时,其包括“直接连接”的情况,也包括中间设置其它元件并“间接连接”的情况。在整个说明书中,在称某一部分“包含”某构成要素时,其除了不存在特别排它的记载的情况,并非除了其它构成要素之外,也包含其它构成要素。并且,在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构成要素时,使用第一、第二、a、b、(a)、(b)等用语。该用语是用于将该构成要素与其它构成要素区别,并非通过该用语限定构成要素的本质或次序或顺序等。

图2为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双重容器的截面图,图3为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双重容器的分解截面图,图4及图5为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双重容器中的一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参照图2至图5,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双重容器200包括:喷嘴部210、内部容器220、外部容器230、支撑部240、缓冲部250、盖部260及泵组装体270。

喷嘴部210接收所施加的用户的外力而传输至泵组装体270,将由水泵组装体270排出的内含物排出至外部,具体地,包含接收所施加的用户的外力的喷嘴焊嘴、形成于喷嘴焊嘴内部而连通泵组装体270和内含物的流路及由流路向外部排出内含物的排出口。此时,向外部排出的内含物为存储至内部容器220的流体,具有化妆品、药品、牙膏等医药用品等,包括通过抽吸而排出的所有种类的物质。

容器部220、230构成内部容器220及外部容器230的双重容器200结构。内部容器220存储内含物,与泵组装体270联动而将内含物传输至外部,外部容器230将内部容器220容纳至内侧。

在本发明中,内部容器220通过注塑成型或吹塑成型(blowmolding)制造,外部容器230通过吹塑成型制造。在此,吹塑成型是指通过挤压或注塑而预备成为管状,将其插入模具,而向内部吹入空气,而使膨胀,冷却固化而制造特定形式的固体物,在本发明中,通过吹塑成型制造外部容器230,提供在通过现有的注塑成型制造的容器中未曾见过的别致设计和层次感、曲面而产生的美感。尤其,与将外部容器230通过注塑成型的情况相比,设计的自主性高,即使为丰富的层次感,也能够减少容器厚度,从而降低制造成本,而且,退去现有的统一化的外形,而提供别致美感,而提高用户满意度。

内部容器220包括第一容纳部221及第一边缘部222。第一容纳部221形成容纳内含物的容纳空间,如图显示所示,具有长圆筒的形状,但并非限定于此。并且,第一容纳部221的上端用于与泵组装体270的内含物连通而开放。第一边缘部222由第一容纳部221的上端向上侧延长形成,与第一容纳部221相比,而具有窄的内径。第一边缘部222的上端开放,结合泵组装体270并密封。此时,在第一边缘部222的外侧与泵组装体270的泵外壳277的内侧结合,向第一边缘部222的内侧容纳泵组装体270的缸体271及活塞272等。

并且,内部容器220还包括:连接部223,由第一边缘部222的下端向外侧延长而与截面比第一边缘部222宽的第一容纳部221的上端连接;及挂卡突起224,由连接部223向外侧突出。连接部223及挂卡突起224如下面具体说明所示,将内部容器220更稳定安装至外部容器230内。

并且,内部容器220还包括:盘225,被配置在第一容纳部221的内侧,根据内含物的排出而向上侧移动。盘225随着存储至第一容纳部221的内含物耗尽,而将内含物向上侧推动,具体地,保持密着在第一容纳部221的内壁的状态,在随着排出内含物而减少第一容纳部221内的内含物的体积的情况下,对应上升。

为了实现盘225的顺畅上升,在第一容纳部221下端形成规定的空气流入孔。按排出内含物的情况,在盘225上升的情况下,空气通过空气流入孔而流入第一容纳部221内部。由此,在第一容纳部221中内含物被存储为通过盘225而与外部空气切断的状态,本发明的泵组装体270是指空气泵(airlesspump)类型。

外部容器230与内部容器220一样,包含第二容纳部231及第二边缘部232。在第二容纳部231形成容纳内部容器220的容纳空间,与第一容纳部221相比,为具有通过弯曲形成的层次感的形式。即,内部容器220(尤其,内部容器220的第一容纳部231)构成为圆筒形,外部容器230在第二容纳部231的侧壁241形成向外侧突出的曲面,并非限定于通过此容纳的内含物的种类或数量、第一容纳部221的形状,并提供丰富的层次感。但外部容器230的形状并非限定于此。

为了容纳内部容器220而开放第二容纳部231的上端,由开放的上端向上侧延长形成第二边缘部232。第二边缘部232向外侧结合支撑部240,向内侧突出形成卡台233,供安装内部容器220。即在外部容器230内容纳内部容器220时,内部容器220的挂卡突起224挂卡至外部容器230的卡台233,限制内部容器220的容纳深度,使得内部容器220和外部容器230更稳定结合。由此,卡台233和挂卡突起224具有相互咬合的形状及突出长度。

在图2至图4中虽未显示,但在第二边缘部232在垂直的内壁和卡台233之间形成倾斜面,同样,内部容器220的挂卡突起224具有与此对应的形状,由此增加内部容器220和外部容器230的接触面积,使得内部容器220和外部容器230更稳定结合。

另外,内部容器220的挂卡突起224及连接部223与外部容器230的第二边缘部232的上端相比处于下侧。即,即使内部容器220被安装至外部容器230,连接部223及挂卡突起224与第二边缘部232相比未处于上侧,(即,连接部223及挂卡突起224处于第二边缘部232内侧),用于外部容器230和内部容器220之间的连接的挂卡突起224、卡台233等结构未向外部容器230外侧裸露。由此,减少因外部结构或外力而产生的内部容器220的干扰。尤其,对于内容器挂卡于外容器的边缘部的现有的技术(参照图1(b)),与根据外力而内容器的配置位置或姿势等容易变化相反,在本发明中,例如,即使侧向作用外力,第二边缘部232及卡台233也能够稳定支撑内部容器220的连接部223及挂卡突起224。

并且,在图2至图5中虽未图示,但根据实施例,在内部容器220的连接部223侧向形成至少一个防旋转突起,在外部容器230的第二边缘部232的里面形成与防旋转突起咬合的至少一个防旋转凹槽,防止内部容器220的旋转。但其仅用于例示,根据实施例,在内部容器220和外部容器230之间能够适用用于防止旋转的各种结构。例如,在内部容器220的连接部223形成防旋转凹槽,在外部容器230的第二边缘部232的里面形成与防旋转凹槽咬合的防旋转突起。

支撑部240用于更稳定进行外部容器230和内部容器220的结合,具体地,以可拆卸的方式与外部容器230的第二边缘部232结合,根据该结合,对内部容器220加压而将内部容器220密着固定在外部容器230。即,在本发明中对于内部容器220安装在外部容器230的情况,通过内部容器220的挂卡突起224和外部容器230的卡台233而执行一次结合,之后,通过支撑部240而执行内部容器220与外部容器230之间的第二次结合,由此,提供更坚固的双重结合结构。

由此,支撑部240由外部容器230的第二由在边缘部232的外侧结合的侧壁241及从侧壁241的上端向内侧弯曲形成的上壁242构成,在上壁242的下侧形成将内部容器220向下方加压的至少一个加压突起243。即,支撑部240通过侧壁241而与外部容器230结合,根据该结合,加压突起243向下侧移动,并将内部容器220向下方加压,使得内部容器220与外部容器230密着。根据实施例,支撑部240通过螺旋结合、插入结合等各种方式与外部容器230的第二边缘部232结合,为此,支撑部240的内壁和第二边缘部232的外壁具有突起、螺旋线等适当的结构。

并且,如上说明所示,内部容器220的挂卡突起224及连接部223与外部容器230的第二边缘部232的上端相比处于下侧。因此,支撑部240无需保持多端节曲的复杂结构,仅由侧壁241及侧壁241弯曲形成的上壁242的简单结构而覆盖外部容器230及内部容器220。尤其,在内部容器220的挂卡突起224及连接部223处于下侧的方面,支撑部240具有与外部容器230的第二边缘部232对应的程度的高度,由此,与现有的结合部件相比,极具缩小该尺寸,尤其,通过支撑部240而内部容器220和外部容器230滑动连接,由此,产生通过吹塑成型制造的外部容器230的轻柔突出的美感。

缓冲部250配置在支撑部240和内部容器220之间,将支撑部240的加压而传输至内部容器220。如上显示所示,支撑部240根据与外部容器230的结合,对内部容器220向下方加压,根据支撑部240和外部容器230的结合状态或程度而难以适当对内部容器220进行加压。例如,即使支撑部240和外部容器230之间的结合结束,支撑部240的加压突起未与连接部223接触,或支撑部240和外部容器230之间的结合完成之前,支撑部240的加压突起与连接部223接触,也能够稍微进行支撑部240和外部容器230之间的结合。为了解决该问题,缓冲部250处于内部容器220的连接部223上侧及支撑部240的加压突起243下侧,由橡胶、硅等软质构成,实质上将加压突起243的长度向连接部223延长,对于通过加压突起243而施加过度压力的情况,对其进行减少,由此,内部容器220在适当水平下密着在外部容器230。

盖部260防止对喷嘴部210的无意的外力,为了保护喷嘴部210免受污染,覆盖喷嘴部210。盖部260以能够拆卸的方式与泵组装体270的外面结合,而由用户由此进行分离。盖部260形成为具有一定高度的圆筒形,以覆盖喷嘴部210,对于盖部260与泵组装体270的外面结合的情况,盖部260的外面自然地与支撑部240的外面滑动连接。为了提高盖部260的结合力,在盖部260的里面及/或泵组装体270的外面具有钳口(未显示符号)和卡台(未显示符号)等,但其仅用于例示,此外,为了拆卸盖部260而使用的结构能够进行各种适用。

泵组装体270的至少一部分容纳至内部容器220(尤其,第一边缘部222)内,安装至第一边缘部222,由此,密封内部容器220。之后,随着喷嘴部210的加压而将容纳至内部容器220的内含物传输至喷嘴部210。

具体地,泵组装体270包括:缸体271,具有与第一容纳部221的内部连通的入口;活塞272,设置在缸体271的内壁;密封部273,与缸体271的上端边缘结合而抑制活塞272的上升;柄274,在一端形成通过活塞272而开闭的流入口,并与喷嘴部210的排出口连接;轴承275,以与柄274一体升降的方式结合,并插入至喷嘴部210内侧;弹性部276,在密封部273向喷嘴部210方向提供弹力;及泵外壳277,容纳及保护所述结构。

缸体271与内部容器220的开口结合,具有与内部容器220内部连通的入口。具体地,容纳至内部容器220的第一边缘222内,在缸体271的上端向外侧形成叶片部,安装至第一边缘222上。此时,在第一边缘222及叶片部之间设置软质的密封部件,防止内部容器220内的内含物向外部流出,使得缸体271更稳定地与内部容器220结合。缸体271的入口朝向内部容器220的内侧而形成于下端中央,并具有阀门。阀门为防逆流阀门,在缸体271内压为正压时,密封入口,在缸体271内压变化为负压的情况下,向上方转动,并开放入口。

活塞272被配置在缸体271的内壁。活塞272通过摩擦力而以在缸体271的内壁保持一定位置的状态设置,因此,在不存在外力的情况下,活塞272与缸体271一起上下移动,活塞272构成为具有h形的截面,外面在至少两个以上支点与缸体271的内壁接触,而充分确保摩擦力。并且,活塞272的里面与柄274接触,但以与作用在活塞272的里面的摩擦力相比,作用在活塞272的外面的摩擦力更大的方式确定活塞272的形状。活塞272能够开闭形成于柄274的流入口。具体地,活塞272的里面下端与柄274的支撑部紧贴而密封流入口,在基于柄274而活塞272上升的情况下,活塞272的里面下端和柄274的支撑部之间开放而流入口与缸体271的内部连通。

密封部273构成使得与缸体271的上端边缘结合,下端向缸体271的内侧延长,从而,抑制活塞272的上升。在密封部273的里面和下面所述的轴承275之间具有缝隙,以基于轴承275而允许密封部273的移动。当然,对于该情况,为防止流体向密封部273和轴承275之间泄露,也能够配置用于密封的另外的部件。

柄274在下侧的外面具有通过活塞272开闭的流入口,与喷嘴部210的排出口连接。柄274的下侧由活塞272的里面环绕,并且,上侧通过轴承275而与喷嘴部210的内侧连接,按上下方向与缸体271等相对移动。柄274在下端具有支撑部。支撑部具有圆锥台形状,在活塞272的里面下端与支撑部紧贴的情况下,流入口与缸体271内部空间分隔。在基于支撑部而活塞272上升的情况下,活塞272的里面下端由支撑部分隔,并且,流入口开放,而与缸体271内部空间连通,缸体271内部的流体为流入至柄274内部的状态。

柄274具有中空的管状,下侧与流入口连通,上侧通过轴承275的内部而与出口连通。因此,内含物通过借助活塞272而开放的流入口而流入柄274内部,之后,经过轴承275而通过喷嘴部210排出。

轴承275的下端与柄274一体结合,上端与喷嘴部210下端结合。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轴承275和柄274按另外的结构叙述,但轴承275和柄274也能够设置为一体制造的一个结构。在轴承275的上端沿着外周面而突出形成叶片部。

弹性部276设置在轴承275和密封部273之间。具体地,弹性部276的上端密着在轴承275的叶片部的下面,下端密着在密封部273的上面,向轴承275按上部方向施加弹力。即,对于用户对喷嘴部210加压,而喷嘴部210、轴承275等向下部方向移动的情况,弹性部276赋予弹力,以再次将该结构复位。弹性部276例如,由弹簧构成,但并非限定于此,根据本发明适用的实施例,使用各种弹性材料。

泵外壳277将泵组装体270的所述结构容纳至内部,并从外部进行保护。泵外壳277的内壁的凹槽与内部容器220的第一边缘部222的突起咬合,并与内部容器220结合。并且,在该结合时,由泵外壳277的内壁向内侧突出的加压部对配置在内部容器220的第一边缘部222上端的缸体271的叶片部向下方加压,泵组装体270更稳定地与内部容器220结合,同时,更稳固地保持内部容器220和泵组装体270之间的安全性。

图6为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双重容器的外部容器及内部容器的附图。具体地,图6(a)为显示外部容器的立体图,图6(b)为显示内部容器的底面立体图。

参照图6(a),在外部容器230’的卡台233形成至少一个空气凹槽234。空气凹槽234用于第二容纳部231的容纳空间和第二边缘部232内侧之间的空气连通,对于本发明的双重容器200中的内部容器220’由无空气式等实现的情况,随着内含物的排出,而顺畅进行第一容纳部221的收缩或盘225的上部移动,由此,在不存在水泵的运转不正常的情况下,使得内含物全部用尽。

并且,如图6(b)显示所示,与形成外部容器230’的卡台233一样,在内部容器220’的挂卡突起224形成至少一个空气凹槽226。

如上所述的空气凹槽226、234的形状或结构根据本发明适用的实施例而不同。例如,外部容器230’的卡台233及内部容器220’的挂卡突起224中的一个并未形成空气凹槽226、234。并且,例如,外部容器230’的空气凹槽234和内部容器220’的空气凹槽226配置在相互对应的位置或也能够相互交错配置。

图7为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双重容器的附图。

图2至图5的双重容器200与由无空气式实现的方式不同,图7的双重容器200’由深管(deeptube)式实现。

具体地,在双重容器200’中,在内部容器220”的第一容纳部221内侧包含与泵组装体270连通的深管229。存储至第一容纳部221的内含物经由深管229而通过泵组装体270及喷嘴部210排出至外部。

由此,在双重容器200’与图2至图5的双重容器200相比,未包含盘225,在第一容纳部221的下端未形成空气流入凹槽。

在图7中虽未图示,根据实施例,在深管式的双重容器200’中,与图6言及的一样,在外部容器230的卡台233及/或内部容器220”的挂卡突起224形成至少一个空气凹槽,该形状或结构多样。

综上,在附图和说明书中公开了最合适的实施例。在此,使用了特定的用语,但其仅以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使用,并非用于意义限定或限制记载于权利要求范围的本发明的范围而使用。因此,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能够由此进行各种变形及同等其它实施例。因此,本发明的真正的技术保护范围应通过权利要求范围的技术思想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