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件表面喷涂处理工艺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47550发布日期:2019-06-18 23:47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零件表面喷涂处理工艺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零件表面喷涂处理工艺及装置,属于润滑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挤压类零件常用的传统磷、皂化工艺将逐渐被新型高分子,石墨型润滑液所替代,在润滑液的制备过程中,润滑液搅拌的充分性,均匀性都是对润滑液品质考量的标准,目前对零件的热处理、润滑液的制备和喷涂均为分开进行,完成整个喷涂工作程序复杂,占地面积大,并且润滑液的制备设备尺寸较大,结构复杂,制备出的润滑液质量也不尽如人意。因此设计一整套集热处理,润滑液制备,润滑液二次处理(回收、过滤),坯料调运与表面润滑处理于一体的综合性设备成为当代汽车工业零件生产的迫切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零件表面喷涂处理工艺及装置,创新性的引入二次粉碎搅拌装置,对一次搅拌团聚不均匀的部分进行二次搅拌,同时可以对使用后残留的润滑液进行回收利用,有效的节约成本。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零件表面喷涂处理工艺及装置,包括润滑液制备部件、空气压缩机、电机、水泵、喷涂支架、喷涂池盖板和喷涂池;其中电机与水泵连接,驱动水泵将水泵入口的液体输送到水泵出口;喷涂支架设置在喷涂池中,用于搁置待喷涂的零件;喷涂池盖板为透明有机玻璃材质,盖在喷涂池上;喷涂池为盒状,侧壁开有喷涂孔;空气压缩机的喷嘴通过一个三通分别与喷涂孔及润滑液制备部件连接,将润滑液制备部件输送的润滑液喷涂到搁置在喷涂支架上的零件表面。

进一步地,润滑液制备部件包括透明盖板、主搅拌机、搅拌机支架、制备池、过滤网筛、粉碎搅拌机、加湿装置和过滤池;其中制备池为桶状容器,内侧壁的一边上安装有出液管,另一侧开有加料口,用于添加润滑液粉料;透明盖板盖在制备池上,留有露出出液管的上口;搅拌机支架为l形,一端连接在制备池的侧板上,另一端悬在制备池的池口上,主搅拌机通过搅拌机支架挂在制备池中;过滤池安装在制备池的一侧池口边,两者连接处设置有过滤网筛,过滤池中安装有粉碎搅拌机和回液管;加湿装置通过管道与制备池连接,为制备池中的润滑液粉料加湿。

更进一步地,主搅拌机由电机、芯杆和固定在芯杆上的上分散盘、螺旋搅拌叶片、下分散盘组成,上分散盘、下分散盘分别安装在螺旋搅拌叶片的上方和下方,搅拌螺旋叶片负责对润滑液进行竖向搅拌,上分散盘和下分散盘负责打散团聚的润滑液。

更进一步地,出液管的上口通过管道与水泵入口连接,回液管的上口通过管道与水泵出口连接,水泵将制备池中未搅拌均匀的润滑液送入过滤池进行二次搅拌。

更进一步地,水泵入口通过管道与出液管的上口连接,水泵出口通过管道和三通连接到空气压缩机的喷嘴,为空气压缩机的喷涂供应润滑液。

更进一步地,喷涂池中安装有废液管,水泵入口通过管道与废液管的上口连接,水泵出口通过管道与回液管的上口连接,将使用过的润滑液回收至过滤池进行粉碎搅拌和过滤,以再次利用。

更进一步地,透明盖板上设置有翻转盖板,用于盖住加料口,翻转盖板能绕着透明盖板与其连接处的边旋转。

一种零件表面喷涂处理工艺,采用上述的零件表面浸润处理一体化装置并实行如下步骤:

步骤1:根据需求将适量的润滑液粉料装入制备池,并将待处理零件放置在喷涂池中的喷涂支架上;

步骤2:盖上喷涂池盖板和透明盖板,打开加湿装置将粉料加湿形成润滑液;

步骤3:开动主搅拌机对润滑液进行搅拌,直到润滑液满足使用要求;

步骤4:将水泵入口与出液管的上口连接、水泵出口通过管道和一个三通分别与喷涂孔及空气压缩机的喷嘴连接,为空气压缩机的喷嘴供应润滑液;

步骤5:打开空气压缩机和电机,开始对零件进行喷涂处理;

步骤6:在喷涂完成后,开启粉碎搅拌机,并将水泵入口通过管道与废液管的上口连接,水泵出口通过管道与回液管的上口连接,通过水泵将使用过的润滑液回收至过滤池粉碎搅拌并过滤,以再次利用。

步骤3中若是润滑液过稀,则通过翻转盖板向加料口内添加粉料;若润滑液出现团聚、聚合、粘结现象,则将水泵入口与出液管的上口连接、水泵出口与回液管的上口连接,通过水泵将未搅拌均匀的润滑液送入过滤池进行二次搅拌。

有益效果:

1)本发明使用同一套装置完成润滑液的制备及喷涂处理,提高了操作效率。

2)润滑液制备部件不但能对制备的润滑液进行充分搅拌,还通过过滤池对一次搅拌不均匀的部分进行二次粉碎与搅拌,保证润滑液的品质。

3)回收使用过的润滑液并经过过滤池的搅拌过滤,还能循环再利用,环保节能。

4)通过一个水泵与三个管道的不同接法完成将不均匀的润滑液部分从制备池转移到过滤池、将均匀的润滑液从制备池输入空气压缩机的喷嘴、和将使用后的润滑液从喷涂池转移到过滤池三种操作,使设备使用达到最大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带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芯杆、上分散盘、螺旋搅拌叶片和下分散盘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空气压缩机、2为透明盖板、3为主搅拌机、4为搅拌机支架、5为翻转盖板、6为过滤网筛、7为制备池、8为加湿装置、9为粉碎搅拌机、10为过滤池、11为电机、12为水泵、13为喷涂支架、14为喷涂池、15为喷涂池盖板、16为水泵入口、17为水泵出口、18为出液管、19为回液管、20为废液管、21为芯杆、22为上分散盘、23为螺旋搅拌叶片、24为下分散盘、25为加料口、26为喷涂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零件表面喷涂处理工艺及装置,包括润滑液制备部件、空气压缩机1、电机11、水泵12、喷涂支架13、喷涂池盖板15和喷涂池14;其中电机11与水泵12连接,驱动水泵将水泵入口16的液体输送到水泵出口17;喷涂支架13设置在喷涂池中,用于搁置待喷涂的零件;喷涂池盖板15为透明有机玻璃材质,盖在喷涂池14上;喷涂池14为盒状,侧壁开有喷涂孔26;空气压缩机1的喷嘴通过一个三通分别与喷涂孔26及润滑液制备部件连接,将润滑液制备部件输送的润滑液喷涂到搁置在喷涂支架13上的零件表面。

润滑液制备部件包括透明盖板2、主搅拌机3、搅拌机支架4、制备池7、过滤网筛6、粉碎搅拌机9、加湿装置8和过滤池10;其中制备池7为桶状容器,内侧壁的一边上安装有出液管18,另一侧开有加料口25,用于添加润滑液粉料;透明盖板2盖在制备池7上,留有露出出液管18的上口;搅拌机支架4为l形,一端连接在制备池7的侧板上,另一端悬在制备池7的池口上,主搅拌机3通过搅拌机支架4挂在制备池中;过滤池10安装在制备池7的一侧池口边,两者连接处设置有过滤网筛6,过滤池10中安装有粉碎搅拌机9和回液管19;加湿装置8通过管道与制备池7连接,为制备池7中的润滑液粉料加湿。

如图3所示,主搅拌机3由电机、芯杆21和固定在芯杆21上的上分散盘22、螺旋搅拌叶片23、下分散盘24组成,上分散盘22、下分散盘24分别安装在螺旋搅拌叶片23的上方和下方,搅拌螺旋叶片23负责对润滑液进行竖向搅拌,上分散盘22和下分散盘24负责打散团聚的润滑液。

出液管18的上口通过管道与水泵入口16连接,回液管19的上口通过管道与水泵出口17连接,水泵12将制备池7中未搅拌均匀的润滑液送入过滤池10进行二次搅拌。

水泵入口16通过管道与出液管18的上口连接,水泵出口17通过管道和三通连接到空气压缩机的喷嘴,为空气压缩机的喷涂供应润滑液。

喷涂池14中安装有废液管20,水泵入口16通过管道与废液管20的上口连接,水泵出口17通过管道与回液管19的上口连接,将使用过的润滑液回收至过滤池10进行粉碎搅拌和过滤,以再次利用。

透明盖板2上设置有翻转盖板5,用于盖住加料口25,翻转盖板5能绕着透明盖板2与其连接处的边旋转。

一种零件表面喷涂处理工艺,采用上述的零件表面浸润处理一体化装置并实行如下步骤:

步骤1:根据需求将适量的润滑液粉料装入制备池,并将待处理零件放置在喷涂池中的喷涂支架上;

步骤2:盖上喷涂池盖板和透明盖板,打开加湿装置将粉料加湿形成润滑液;

步骤3:开动主搅拌机对润滑液进行搅拌,直到润滑液满足使用要求;

步骤4:将水泵入口与出液管的上口连接、水泵出口通过管道和一个三通分别与喷涂孔及空气压缩机的喷嘴连接,为空气压缩机的喷嘴供应润滑液;

步骤5:打开空气压缩机和电机,开始对零件进行喷涂处理;

步骤6:在喷涂完成后,开启粉碎搅拌机,并将水泵入口通过管道与废液管的上口连接,水泵出口通过管道与回液管的上口连接,通过水泵将使用过的润滑液回收至过滤池粉碎搅拌并过滤,以再次利用。

步骤3中若是润滑液过稀,则通过翻转盖板向加料口内添加粉料;若润滑液出现团聚、聚合、粘结现象,则将水泵入口与出液管的上口连接、水泵出口与回液管的上口连接,通过水泵将未搅拌均匀的润滑液送入过滤池进行二次搅拌。

实施例:使用本发明时,先将构成润滑液的粉料投入制备池,打开加湿装置,将粉料融化成液体;盖上透明盖板后启动主搅拌机对润滑液进行搅拌,若此时润滑液不满足使用要求,既能通过翻转盖板随时向加料口内添加润滑液粉料,也能通过将水泵入口与出液管的上口连接、水泵出口与回液管的上口连接,使未搅拌均匀的润滑液进入过滤池进行二次搅拌;若此时润滑液满足使用要求,则通过将水泵入口与出液管的上口连接、水泵出口通过管道和一个三通分别与喷涂孔及空气压缩机的喷嘴连接,为空气压缩机的喷嘴供应润滑液;之后将待喷涂的零件放置在喷涂支架上,打开空气压缩机和电机,通过喷涂孔对零件进行喷涂;最后在喷涂工作完成后,将水泵入口通过管道与回液管的上口连接,水泵出口通过管道与回液管的上口连接,将使用过的润滑液回收至过滤池进行粉碎搅拌和过滤,以再次利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原则和精神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