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气深度冷却、冷凝协同脱白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72776发布日期:2019-08-20 20:31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烟气深度冷却、冷凝协同脱白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烟气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烟气深度冷却、冷凝协同脱白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湿法脱硫系统烟气出口温度为过饱和湿烟气,其烟气温度为50~55℃,携带有大量的水蒸气,从而脱硫系统需要进行大量补水。同时,因烟气中携带大量的水蒸气,当烟气从烟囱排入大气受冷后产生白色烟雨。

目前主流的湿烟羽治理技术有烟气再热技术和烟气冷凝技术。单纯的烟气再热需要消耗大量的热量,并没有真正的降低烟气中的含水量,烟雨去除效果一般,更多的作为一种补充手段。如回转式ggh、管式ggh、mggh、热管换热器、蒸汽换热器等;烟气冷凝技术是通过在脱硫后安装烟气冷凝换热器降低烟气温度除水达到脱白目的,设备大,投资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烟气深度冷却、冷凝协同脱白系统。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烟气深度冷却、冷凝协同脱白系统,包括除尘器、引风机、脱硫塔、烟囱,脱硫塔前后分别设置深度冷却器和烟气冷凝器,深度冷却器设置在引风机和脱硫塔入口之间,烟气冷凝器设置在脱硫塔出口和烟囱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显著优点为:本发明的烟气深度冷却、冷凝协同脱白系统,通过脱硫塔前烟气的深度冷却降温和脱硫塔后的烟气冷凝,通过深度冷却、冷凝降低烟气出口含水量,达到节水和脱白的目的;同时,烟气冷凝液体对脱硫烟气的进行二次洗涤可有效降低粉尘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烟气深度冷却、冷凝协同脱白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烟气深度冷却、冷凝协同脱白系统,包括除尘器2、引风机3、脱硫塔5、烟囱7,脱硫塔5前后分别设置深度冷却器4和烟气冷凝器6,深度冷却器4设置在引风机3和脱硫塔入口之间,烟气冷凝器6设置在脱硫塔5出口和烟囱7之间。

深度冷却器4和烟气冷凝器6采用低温冷凝水进行冷却,低温冷凝水温度为0~35℃。深度冷却器4和烟气冷凝器6共用一套冷凝水进出管路10、11,通过阀门控制开断。

深度冷却器4为间接换热器,冷却水不与烟气进行直接接触,烟气温度根据深度冷却器阀门8进行调节控制。

烟气冷凝器6后端设置加热升温装置。烟气冷凝器6出口温度为30~45℃,根据烟气冷凝器阀门9进行调节控制。

深度冷却器4和烟气冷凝器6材质为不锈钢、氟塑料或搪瓷管。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本发明的烟气深度冷却、冷凝协同脱白系统适用于锅炉1烟气脱白治理,如图1所示,锅炉1烟气经过燃烧换热后进入尾部烟道,依次经过除尘器2、引风机3,然后进入脱硫塔5进行烟气净化处理后排入烟囱7。通过脱硫塔前烟气的深度冷却器4和脱硫塔后的烟气冷凝器6,协同进行深度冷却、冷凝降低烟气温度和含水量,达到节能、节水和脱白的目的;同时,烟气冷凝液体对脱硫烟气的进行二次洗涤可有效降低粉尘排放。

深度冷却器4和脱硫塔后的烟气冷凝器6采用串联依次布置协同处理;循环冷却水并联给水,提高深度冷却器4内的换热温差,强化换热效果,降低成本。经过换热后的冷却回水排入回水总管进行热能回收。

烟气深度冷却器和冷凝器同时采用低温冷凝水进行冷却,低温冷凝水温度在0~35℃范围。

深度冷却器4布置在引风机后脱硫塔入口中间部分烟道,将引风机出口后的烟道从100~130℃降低至60~90℃,深度冷却器4为间接换热器,冷却水不与烟气进行直接接触,深度冷却器4后烟气温度根据深度冷却器阀门8进行调节控制,从而可降低脱硫出口净烟气的温度和含水量,减轻后面烟气冷凝器的降温处理负荷。因脱硫出口后烟气温度较低,烟气冷凝器6换热比深度冷却器4在同能换热量的情况下更经济、方便。

烟气冷凝器6出口温度降低到30~45℃,根据烟气冷凝器阀门9进行调节控制。烟气冷凝器6后可根据情况增加烟气加热装置提升烟囱7排烟温度。

烟气深度冷却器和冷凝器采用耐腐蚀、耐磨损、防堵塞设计,材质可选用耐腐蚀不锈钢、氟塑料或搪瓷管。

本发明在湿法脱硫塔前后设置深度冷却和冷凝换热器使脱硫出口温度在30~45℃,进行深度除水。脱硫塔入口前深度冷却装置和烟气冷凝器是一个协同冷却、冷凝降温脱白系统,烟气深度冷却装置可通过调节进入脱硫塔烟气的温度来降低脱硫塔出口温度。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烟气深度冷却、冷凝协同脱白系统,包括除尘器、引风机、脱硫塔、烟囱,脱硫塔前后分别设置深度冷却器和烟气冷凝器,深度冷却器设置在引风机和脱硫塔入口之间,烟气冷凝器设置在脱硫塔出口和烟囱之间。本发明通过脱硫塔前烟气的深度冷却降温和脱硫塔后的烟气冷凝,通过多级冷却、冷凝降低烟气出口含水量,达到节水和脱白的目的;同时,烟气冷凝液体对脱硫烟气的进行二次洗涤可有效降低粉尘排放。

技术研发人员:叶超峰;周小康;赵以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24
技术公布日:2019.08.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