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收集装置及负压收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598833发布日期:2019-09-03 22:24阅读:1801来源:国知局
负压收集装置及负压收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压收集装置。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使用上述负压收集装置的负压收集方法。



背景技术:

大分子制剂,比如蛋白质、核酸、多糖等制剂,在使用前,需要进行纯化处理。比如,在核酸进行纯化处理时,先对核酸进行清洗,清洗后的核酸吸附在吸附柱上。此时,需要将吸附在吸附柱上的核酸收集到收集管中,其收集方式可以采用负压抽吸的方式,但市面上尚缺少与之相配套的性能较好的实验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压收集装置及负压收集方法,达到通过负压收集吸附在吸附柱上的核酸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负压收集装置,包括盒体、放置盖、至少一个收集管、至少一个吸附柱和负压吸引器,所述盒体的内部形成抽吸腔,所述盒体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放置孔;所述放置盖盖在所述盒体上,所述放置盖上设有至少一个贯穿的第二放置孔,所述第二放置孔与所述第一放置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收集管的一端形成入口,所述收集管的另一端形成封闭,所述收集管插入所述第一放置孔内;所述吸附柱的内部形成吸附孔,所述吸附孔的两端分别形成进入口和排出口,所述吸附柱插入所述第二放置孔中,所述吸附孔的排出口与所述收集管的入口之间具有抽气间隙,所述抽吸腔与所述抽气间隙相连通;所述负压吸引器与所述抽吸腔相连通,所述负压吸引器用于抽吸所述抽吸腔中的气体。

在本技术方案中,负压吸引器持续产生负压,使吸附柱内保持负压,从而使抽气间隙内产生负压,将吸附柱中的大分子从吸附孔的排出口吸出,从入口下滴至收集管中,使吸附柱中的大分子被收集管收集。

优选地,所述负压吸引器包括集液瓶、抽气管和负压终端,所述集液瓶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抽吸腔相连通;所述抽气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集液瓶、负压终端相连通,所述负压终端用于抽取所述集液瓶中的气体。

在本技术方案中,负压终端抽取集液瓶中的气体,使集液瓶内产生负压,从而使抽吸腔产生负压。而,抽吸腔中的杂质或废液可以留在集液瓶中,避免流至负压终端。

优选地,所述抽吸腔与所述集液瓶的进液口相连通的出口位于所述抽吸腔的底部。

在本技术方案中,抽吸腔的出口位于抽吸腔的底部,便于将气体吸入集液瓶中。

优选地,所述集液瓶的进液口和/或所述集液瓶与所述抽气管相连通的出气口,位于所述集液瓶的上部。

在本技术方案中,集液瓶的进液口位于集液瓶的上部,便于将废液流入集液瓶中;集液瓶的出气口位于集液瓶的上部,方便抽气。

优选地,所述第一放置孔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放置孔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放置孔与所述第二放置孔数量相同并对应设置;所述收集管与所述吸附柱数量相等并对应设置,所述吸附柱的数量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二放置孔的数量;所述负压收集装置还包括若干塞子,每个所述第二放置孔插入所述吸附柱、塞子中的一个,所述塞子与所插入的第二放置孔密封配合。

在本技术方案中,若需抽吸的吸附柱的数量小于第二放置孔的数量,而在空置的第二放置孔中放入塞子,使空置的第二放置孔不会漏气,影响负压吸引器对吸附柱的抽吸工作。

优选地,所述盒体包括外壳和收集板架,所述外壳形成具有开口的容纳腔,所述收集板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收集板架远离开口的第一表面与所述容纳腔的内表面围成所述抽吸腔,所述收集板架靠近开口的第二表面与所述容纳腔的内表面围成过渡腔,所述抽气间隙与所述过渡腔相连通;所述第一放置孔设置于所述收集板架上,所述收集板架上还设有贯穿所述收集板架的抽吸通道,所述抽吸通道将所述抽吸腔、过渡腔相连通。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外壳和收集板架的设置,使盒体的内部形成容纳腔以及与容纳腔相连通的抽吸通道、过渡腔,使抽气间隙形成负压,使吸附柱内的大分子能被吸出。

优选地,所述外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内表面与所述下壳体的内表面围成所述容纳腔,所述下壳体的内表面设有绕周向设置的限位台,所述限位台具有沿径向平面设置的放置平台和绕周向设置的限位壁,所述收集板架的第一表面搁置在所述放置平台上,所述收集板架的外周面与所述限位壁相接触。

在本技术方案中,将外壳分为上壳体、下壳体,便于盒体的安装和拆卸清洗,同时将收集板架定位在下壳体内,使盒体能快速组合,不会出现组装错误。

优选地,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相接触的接触面上具有向所述下壳体的方向凸出的第一定位环,所述下壳体与上壳体相接触的接触面上具有向所述上壳体的方向凸出的第二定位环,所述第二定位环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定位环的内周面相配合。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定位环、第二定位环的配合,保证了上壳体、下壳体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准确性,保证了安装在上壳体上的放置盖与安装在下壳体上的收集板架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准确性,从而保证了第一放置孔、第二放置孔能对应设置。

优选地,所述外壳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上壳体、下壳体相接触的接触面。

在本技术方案中,上壳体、下壳体相接触的接触面设有密封圈,保证上壳体、下壳体之间的密封性。

优选地,所述抽吸通道包括凹口和至少一个竖向通孔,所述凹口从所述收集板架的第一表面向内凹陷,所述竖向通孔从所述凹口延伸至所述收集板架的第二表面。

在本技术方案中,上述收集板架的抽吸通道的结构设置,使抽吸气流保持稳定,能使抽气间隙内形成稳定的负压;收集板架可使用塑料制成,上述结构设计便于注塑成型。

优选地,所述抽吸通道还包括至少一个周向通孔,所述周向通孔从所述凹口延伸至所述收集板架的外周面。

在本技术方案中,在收集板架的外周面设置周向通孔,使抽吸气流保持稳定,能使抽气间隙内形成稳定的负压;收集板架可使用塑料制成,上述结构设计便于注塑成型。

优选地,所述负压收集装置还包括密封环,所述密封环设置于所述放置盖与所述盒体之间,所述密封环环绕所述第一放置孔设置。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上述密封结构,使放置盖安装在盒体上,并装好收集管、吸附柱后,气体只能从沿吸附孔、抽气间隙、抽吸腔的流通方向流动,而不会从其他接触面漏气,保证了吸附柱内能产生足够的负压,使吸附柱内的大分子能滴入收集管中。

优选地,所述盒体面向放置盖的表面上设有环绕所述第一放置孔设置的密封槽,所述密封环放置于所述密封槽中。

在本技术方案中,密封槽用于定位和放置密封环,便于快速安装,保证了密封效果。

优选地,所述吸附柱的排出口插入至所述收集管的入口中,所述抽气间隙形成于所述吸附柱的外周面与所述收集管的内周面之间。

在本技术方案中,相邻的吸附柱之间被完全隔开,避免了相邻的吸附柱之间的相互污染,从而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可以放置更多的吸附柱,使负压收集装置的体积可以做到更小,更方便携带和操作。

优选地,所述放置盖包括安装板和至少一个安装套,所述安装板上设有至少一个贯穿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套的两端为开口设置,所述安装套插入所述安装孔中,所述安装套的内周面形成所述第二放置孔。

在本技术方案中,安装套用于固定吸附柱。

优选地,所述安装套由弹性材料制成。

在本技术方案中,使用弹性材料制成的安装套,可适应吸附柱的规格的变化,使安装套始终与吸附柱保持贴合的状态。

优选地,所述第一放置孔面向所述放置盖的一端设有绕周向延伸的凹槽,所述收集管的外周面上设有绕周向延伸的凸缘;所述收集管插入所述第一放置孔时,所述收集管的凸缘与所述第一放置孔的凹槽相配合。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凹槽、凸缘的配合,使收集管在第一放置孔内的位置固定,避免了收集管在安装过程中出现位置误差,保证了收集效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负压收集装置的负压收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收集管插入所述第一放置孔内;

将所述放置盖盖在所述盒体上;

将所述吸附柱插入所述第二放置孔内,所述吸附孔的排出口与所述收集管的入口对应设置,所述吸附孔的排出口与对应的收集管的入口之间形成抽气间隙;

所述负压吸引器开始抽气,使所述抽吸腔、抽气间隙连同吸附孔形成负压,使吸附在所述吸附孔内的大分子从所述吸附孔的排出口流入对应的收集管中。

在本技术方案中,使用专用的负压收集装置进行大分子的负压收集,使负压抽吸收集实验成为可能,实验效果好,使用方便。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该负压收集装置及负压收集方法,采用负压将吸附在吸附柱上的大分子吸出,收集至收集管中,使负压抽吸收集实验成为可能,实验效果好,使用方便;该负压收集装置,可以同时处理多个吸附柱,且多个吸附柱之间不会相互污染,实验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负压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负压收集装置的除负压吸引器以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负压收集装置的爆炸图。

图4为图2所示的负压收集装置的正视图。

图5为图4所示的负压收集装置的a-a向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负压收集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5所示的负压收集装置的收集板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收集板架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图5所示的负压收集装置的收集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盒体1;抽吸腔11,出口111;第一放置孔12,凹槽121;外壳13,开口131,容纳腔132,上壳体133,下壳体134,限位台135,放置平台136,限位壁137,密封圈138,第一定位环139,第二定位环1310;收集板架14,第一表面141,第二表面142,抽吸通道143,凹口144,竖向通孔145,周向通孔146,条形槽147;过渡腔15;密封槽16;

放置盖2;第二放置孔21;安装板22,安装孔221;安装套23;

收集管3;入口31,凸缘32;

吸附柱4;吸附孔41,进入口42,排出口43;

负压吸引器5;集液瓶51,进液口511,出气口512;抽气管52;负压终端53;连通管54;

抽气间隙6;密封环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9所示为本发明负压收集装置的一实施例。该负压收集装置包括盒体1、放置盖2、多个收集管3、多个吸附柱4和负压吸引器5,盒体1的内部形成抽吸腔11,盒体1设置多个第一放置孔12;放置盖2盖在盒体1上,放置盖2上设有多个贯穿的第二放置孔21,第二放置孔21与第一放置孔12的位置相对应;收集管3的一端形成入口31,收集管3的另一端形成封闭,收集管3插入第一放置孔12内;吸附柱4的内部形成吸附孔41,吸附孔41的两端分别形成进入口42和排出口43,吸附柱4插入第二放置孔21中,吸附孔41的排出口43与收集管3的入口31之间具有抽气间隙6,抽吸腔11与抽气间隙6相连通;负压吸引器5与抽吸腔11相连通,负压吸引器5用于抽吸抽吸腔11中的气体。

在需要将吸附在吸附柱4上的大分子(比如核酸)收集到收集管3中时,将收集管3插入第一放置孔12内,吸附有大分子的吸附柱4插入第二放置孔21中,吸附柱4与收集管3一一对应,每个吸附柱4的下方均设有一收集管3。负压吸引器5抽吸抽吸腔11中的气体,使抽气间隙6内产生负压,将吸附柱4中的大分子从吸附孔41的排出口43吸出,从入口31下滴至收集管3中,使吸附柱4中的大分子被收集管3收集。

上述第一放置孔1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第二放置孔21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第一放置孔12与第二放置孔21数量相同并对应设置。第一放置孔12、第二放置孔21的数量可根据需要同时进行处理的制剂的最大数量来设计。

而,收集管3与吸附柱4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需要使用的吸附柱4的数量,由需清洗的大分子制剂的数量而定。当需要使用的吸附柱4的数量与第二放置孔21的数量相同时,每个第二放置孔21都插入一个吸附柱4。当需要使用的吸附柱4的数量小于第二放置孔21的数量时,在空置的第二放置孔21中放入塞子,塞子与所插入的第二放置孔21密封配合。这样使空置的第二放置孔21不会漏气,不会影响负压吸引器5对吸附柱4的抽吸工作。

例如,当第一放置孔12、第二放置孔21的数量为48个时,吸附柱4、收集管3的数量可以为1~48个。当吸附柱4、收集管3的数量小于48个时,空置的第二放置孔21中放入塞子。再例如,当第一放置孔12、第二放置孔21的数量为96个时,吸附柱4、收集管3的数量可以为1~96个。当吸附柱4、收集管3的数量小于96个时,空置的第二放置孔21放入塞子。

如图1所示,负压吸引器5包括集液瓶51、抽气管52、负压终端53,集液瓶51设有进液口511,进液口511与抽吸腔11相连通;抽气管52的两端分别与集液瓶51、负压终端53相连通,负压终端53用于抽取集液瓶51中的气体。负压终端53抽取集液瓶51中的气体,使集液瓶51内产生负压,从而使抽吸腔11产生负压。而,抽吸腔11中的杂质或废液可以留在集液瓶51中,避免流至负压终端53。

如图1所示,负压吸引器5还包括连通管54,连通管54将集液瓶51的进液口511和抽吸腔11的出口111相连通。为了便于抽吸,抽吸腔11的出口111位于抽吸腔11的底部。另外,为了方便抽气,集液瓶51与抽气管52相连通的出气口512,位于集液瓶51的上部。而,集液瓶51的进液口511,也位于集液瓶51的上部,便于废液流入集液瓶51中。

如图3和图5、图6所示,盒体1包括外壳13和收集板架14,外壳13形成具有开口131的容纳腔132,收集板架14位于容纳腔132内,收集板架14远离开口131的第一表面141与容纳腔132的内表面围成抽吸腔11,收集板架14靠近开口131的第二表面142与容纳腔132的内表面围成过渡腔15,抽气间隙6与过渡腔15相连通;第一放置孔12设置于收集板架14上,收集板架14上还设有贯穿收集板架14的抽吸通道143,抽吸通道143将抽吸腔11、过渡腔15相连通。

通过设置贯穿收集板架14的抽吸通道143,将抽吸腔11、抽吸通道143、过渡腔15和抽气间隙6相连通,形成一个相连通的腔体。当负压吸引器5抽吸抽吸腔11中的气体,抽气间隙6能形成负压,将吸附柱4中的大分子从吸附孔41的排出口43吸出。

如图7至图8所示,收集板架14的抽吸通道143包括凹口144和多个竖向通孔145,凹口144从收集板架14的第一表面141向内凹陷,竖向通孔145从凹口144延伸至收集板架14的第二表面142。抽吸通道143还包括多个周向通孔146,周向通孔146从凹口144延伸至收集板架14的外周面。上述收集板架14的抽吸通道143的结构设置,使抽吸气流保持稳定,能使抽气间隙6内形成稳定的负压。收集板架14可使用塑料制成,上述结构设计便于注塑成型。

收集板架14的外周面还设有两个条形槽147,两个条形槽147分别设置于收集板架14的外周面的相对两侧。条形槽147的设置,便于人手抓住收集板架14,避免收集板架14在拿取过程中滑落。

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放置孔12面向放置盖2的一端设有绕周向延伸的凹槽121。如图9所示,收集管3的外周面上设有绕周向延伸的凸缘32。当收集管3插入第一放置孔12时,收集管3的凸缘32与第一放置孔12的凹槽121相配合。通过凹槽121、凸缘32的配合,使收集管3在第一放置孔12内的位置固定,避免了收集管3在安装过程中出现位置误差,保证了收集效果。

如图6所示,为了避免相邻的吸附柱4之间发生相互污染,吸附柱4的排出口43插入至收集管3的入口31中,抽气间隙6形成于吸附柱4的外周面与收集管3的内周面之间。为了保证吸附柱4能插入收集管3中,吸附柱4的排出口43制作成渐缩的形状,使吸附柱4的排出口43的直径小于收集管3的入口31的直径,便于吸附柱4的外周面与收集管3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抽气间隙6。通过上述结构,相邻的吸附柱4之间被完全隔开,避免了相邻的吸附柱4之间的相互污染,从而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可以放置更多的吸附柱4,使负压收集装置的体积可以做到更小,更方便携带和操作。

如图5至图6所示,为了便于安装和拆卸清洗,外壳13包括上壳体133和下壳体134,上壳体133的内表面与下壳体134的内表面围成容纳腔132,下壳体134的内表面设有绕周向设置的限位台135,限位台135具有沿径向平面设置的放置平台136和绕周向设置的限位壁137,收集板架14的第一表面141搁置在放置平台136上,收集板架14的外周面与限位壁137相接触。

在安装过程中,先将收集板架14放置于下壳体134内,收集板架14的第一表面141搁置在放置平台136上,收集板架14的外周面与限位壁137相接触,从而使收集板架14在下壳体134内的位置固定;再将上壳体133安装在下壳体134上。

为了保证上壳体133、下壳体134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准确性,上壳体133与下壳体134相接触的接触面上具有向下壳体134的方向凸出的第一定位环139,下壳体134与上壳体133相接触的接触面上具有向上壳体133的方向凸出的第二定位环1310。

当上壳体133安装在下壳体134上时,第二定位环1310在第一定位环139内,第二定位环1310的外周面与第一定位环139的内周面相配合。通过第一定位环139、第二定位环1310的配合,保证了上壳体133、下壳体134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准确性,从而保证了安装在上壳体133上的放置盖2与安装在下壳体134上的收集板架14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准确性,保证了第一放置孔12与第二放置孔21能对应设置,从而保证了吸附柱4、收集管3能相互对应设置。

另外,为了保证上壳体133、下壳体134之间的密封性,上壳体133、下壳体134相接触的接触面还设有密封圈138。

上述盒体1的结构设置,使盒体1整体易拆解,便于在实验后进行清洗。同时在安装时,也能快速组合,不会出现组装错误。

为了保证放置盖2与盒体1之间的接触面的密封性,负压收集装置还包括密封环7,密封环7设置于放置盖2与盒体1之间,密封环7环绕第一放置孔12设置。为了放置密封环7,盒体1面向放置盖2的表面上设有环绕第一放置孔12设置的密封槽16,密封环7放置于密封槽16中。

通过上述密封结构,使放置盖2安装在盒体1上,并装好收集管3、吸附柱4后,气体只能从沿吸附孔41、抽气间隙6、抽吸腔11的流通方向流动,而不会从其他接触面漏气,保证了吸附柱4内能产生足够的负压,使吸附柱4内的大分子能滴入收集管3中。

如图5至图6所示,放置盖2包括安装板22和多个安装套23,安装板22上设有多个贯穿的安装孔221;安装套23的两端为开口设置,安装套23插入安装孔221中,安装套23的内周面形成第二放置孔21。安装套23用于固定吸附柱4。安装套23最好由弹性材料制成,比如硅胶等。使用弹性材料制成的安装套23,可适应吸附柱4的形状的变化,使安装套23始终与吸附柱4保持贴合的状态。

上述负压收集装置,在进行负压收集前的组装步骤如下:

1)将上壳体133、下壳体134、收集板架14、安装板22、安装套23等部件完成预清洁工作;

2)将收集板架14放入下壳体134中,收集板架14的第一表面141搁置在放置平台136上,收集板架14的外周面与限位壁137相接触;

3)将上壳体133安装在下壳体134上,第二定位环1310在第一定位环139内,第二定位环1310的外周面与第一定位环139的内周面相配合,上壳体133、下壳体134和收集板架14组成盒体1;

4)将安装套23安装到安装板22的安装孔221中,组成放置盖2。

上述负压收集装置的负压收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将收集管3安装到收集板架14的第一放置孔12中,收集管3的凸缘32与第一放置孔12的凹槽121相配合;

②将密封环7放置于盒体1的密封槽16中,再将放置盖2放置于密封环7上;

③将吸附有大分子的吸附柱4插入第二放置孔21(即安装套23)内,在空置的第二放置孔21中放入塞子,塞子与所插入的第二放置孔21密封配合;吸附孔41的排出口43与收集管3的入口31对应设置,吸附孔41的排出口43与对应的收集管3的入口31之间形成抽气间隙6;

④开启负压终端53,使抽吸腔11、抽气间隙6连同吸附孔41形成负压,使吸附在吸附孔41内的大分子从吸附孔41的排出口43流入对应的收集管3中。

上述负压收集装置及负压收集方法,采用负压将吸附在吸附柱上的大分子吸出,收集至收集管中,使负压抽吸收集实验成为可能,实验效果好,使用方便;该负压收集装置,可以同时处理多个吸附柱,且多个吸附柱之间不会相互污染,实验效率高。

本发明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