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带表面热熔胶溶剂气体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41464发布日期:2019-11-05 23:09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胶带表面热熔胶溶剂气体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胶带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胶带表面热熔胶溶剂气体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热熔胶是以热塑性树脂为基料并含有少量改性剂、增塑剂、填充剂、防老剂等经熔融混合而制成的,具有固化迅速的优点,可解决塑料难粘的问题,广泛用于服装加工、包装、电子等行业。

溶剂型热熔胶,改善了传统热熔胶涂布时需要加热的缺点,可以用于需大面积涂布的场合,广泛应用于热转印图案,纸币防伪标志,液晶显示器密封等,其合成简单,使用方便,溶剂挥发完成后直接通过特定的设备加热粘接,生产工艺简单,粘合强度大、速度快,可实现高速作业。

不同的热转印胶有较强的专用性,通用性较差,目前大多依赖进口,价格昂贵,因此,如何最大程度的节省或回收热转印胶。减少浪费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胶带表面热熔胶溶剂气体回收系统,包括加热器、热交换器、烘干排风机、冷却装置和溶剂回收装置,所述热交换器的入口与加热器的出口连接,所述烘干排风机将热交换器中的气体输送到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冷却的液体通入溶剂回收装置。

可选地,所述加热器的入口通入清洁空气。

可选地,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大于等于两个入口,其中一个入口通入胶带表面热熔胶溶剂气体。

可选地,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出口,其中一个出口通向加热器。

可选地,所述加热器为空气加热器。

本实用新型提到的胶带表面热熔胶溶剂气体回收系统,将涂在胶带表面的热熔胶溶剂产生的气体通过烘干排风机吸收到加热器中加热,再经过冷却装置冷却到溶剂回收装置,提高了热转印胶的回收率,在整个过程中,采用的介质为清洁空气,既保护了环境,又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胶带表面热熔胶溶剂气体回收系统示意图。

1:加热器 2:热交换器

3:烘干排风机 4:冷却装置

5:溶剂回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胶带表面热熔胶溶剂气体回收系统。如图1所示,胶带表面热熔胶溶剂气体回收系统,包括加热器1、热交换器2、烘干排风机3、冷却装置4和溶剂回收装置5,所述加热器1的入口通入清洁空气,所述热交换器2的入口与加热器1的出口连接,所述热交换器2包括大于等于两个入口,其中一个入口通入胶带表面热熔胶溶剂气体,另一个入口与加热器1的出口连接,所述烘干排风机3将热交换器2中的气体输送到冷却装置4,起到主要动力的作用,所述冷却装置4冷却的液体通入溶剂回收装置5,所述冷却装置4包括至少两个出口,其中一个出口通向加热器1。

优选地,所述加热器1为空气加热器。

工作时,启动烘干排风机3,在烘干排风机3的抽吸作用下,涂布单元处产生的有机溶剂气体被抽入热交换器2,清洁空气通过加热器1加热,进入到热交换器2,与同时被吸入的有机溶剂气体发生热交换,被加热的有机溶剂气体进而被烘干排风机3吸入到冷却装置4,降温冷却,然后被收集到溶剂回收装置5,达到回收有机溶剂的目的,节省花费在有机溶剂上的费用。同时,冷却装置(4)冷却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被送回加热器1,重复利用,这样也减少了能耗。

本实用新型中所用的加热器1为空气加热器,但是不限制于这一种加热器,可以是其他种类加热器。同样,也不限制通入气体的种类,只要能够起到热交换的目的即可,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到的胶带表面热熔胶溶剂气体回收系统,将涂在胶带表面的热熔胶溶剂产生的气体通过烘干排风机吸收到加热器中加热,再经过冷却装置冷却到溶剂回收装置,提高了热转印胶的回收率,在整个过程中,采用的介质为清洁空气,既保护了环境,又降低了成本。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