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新型降膜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98426发布日期:2019-12-13 18:49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新型降膜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新型降膜蒸发器。



背景技术:

降膜蒸发是将料液自降膜蒸发器加热室上管箱加入,料液均匀分到各换热管内,并沿换热管内壁呈均匀膜状流下,在料液流下过程中,被加热介质加热汽化,产生的蒸汽与液相共同进入蒸发器的分离室,汽液经充分分离,蒸汽进入冷凝器冷凝活进入下一效蒸发器作为加热介质,从而实现多效操作,液相则由分离室排出。

现有的降膜蒸发器料液的进入方式经常会出现料液不能均匀地分布在各换热管内的情况,进而使换热管内成膜效果差,料液严重时甚至出现“干壁”现象,从而影响蒸发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高效新型降膜蒸发器,这种降膜蒸发装置的蒸发效果好,解决了降膜蒸发装置内部出现“干壁”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新型降膜蒸发器,包括蒸发装置以及分离装置,所述蒸发装置包括蒸发器,所述蒸发器垂直放置于蒸馏釜上方,所述蒸发器顶端设有进料管,所述蒸发器外部设有循环泵以及冷凝器,所述进料管与循环泵相连,所述蒸发器上部内设有分布盘、换热管板以及换热管,所述分布盘设在蒸发器的顶部,所述分布盘包括第一级分布盘以及第二级分布盘,所述换热管均沿平行蒸发器的方向设置在分布器下方,所述蒸发管下方设有蒸馏釜,所述蒸馏釜下部与循环泵相连通,所述蒸馏釜上部通过升汽管与冷凝器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级分布盘外沿周长成锯齿状,且与外部顶端的进料管管道连接。所述第一级分布盘承接了进料管高速进入的物料,并使之沿周边均匀落入第二级分布盘。

优选的,所述第二级分布盘成筒形,其底部按换热管的布置规律,设有六个布料孔。

优选的,所述布料孔位于每个换热管的周边均匀布置。使进入的物料均匀下落至管板上,从管板上均匀进入换热管,再成膜状沿换热管壁流下。

优选的,所述换热管设有多根并成规律,如三个形布置或正方形布置于换热管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降膜蒸发装置的换热管外壁与蒸发器外壳之间通入蒸汽或其它加热介质,物料通过换热管受热后,低沸点组份吸热蒸发,较高沸点组分保持液态,汽液混合物进入下方蒸馏釜内,蒸汽进入冷凝器被冷凝成液体,液体部分再次进入到蒸发器内进行再次的循环加热,如此往复循环,实现降膜加热的目的,这种降膜蒸发装置的蒸发效果好,解决了降膜蒸发装置内部出现“干壁”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效新型降膜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效新型降膜蒸发器的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效新型降膜蒸发器的第一级分布盘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效新型降膜蒸发器的第二级分布盘俯视示意图。

附图说明:1、蒸发器;2、蒸馏釜;3、循环泵;4、冷凝器;5、第一级分布盘;6、第二级分布盘;7、升汽管。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如下:如图1-4所示的一种高效新型降膜蒸发器,包括蒸发装置以及分离装置,蒸发装置包括蒸发器1,蒸发器1垂直放置于蒸馏釜2上方,蒸发器1顶端设有进料管,蒸发器1外部设有循环泵3以及冷凝器4,进料管与循环泵3相连,蒸发器1上部内设有分布盘、换热管板以及换热管,分布盘设在蒸发器1的顶部,分布盘包括第一级分布盘5以及第二级分布盘6,第一级分布盘5外沿周长成锯齿状,且与外部顶端的进料管管道连接,第一级分布盘5承接了进料管高速进入的物料,并使之沿周边均匀落入第二级分布盘6,第二级分布盘6成筒形,其底部按换热管的布置规律,设有六个布料孔,布料孔位于每个换热管的周边均匀布置,使进入的物料均匀下落至管板上,从管板上均匀进入换热管,再成膜状沿换热管壁流下,换热管均沿平行蒸发器1的方向设置在分布器下方,换热管设有多根并成规律,如三个形布置或正方形布置于换热管板上,蒸发管下方设有蒸馏釜2,蒸馏釜2下部与循环泵3相连通,蒸馏釜2上部通过升汽管7与冷凝器4相连通,通过上述结构本降膜蒸发装置的换热管外壁与蒸发器1外壳之间通入蒸汽或其它加热介质,物料通过换热管受热后,低沸点组份吸热蒸发,较高沸点组分保持液态,汽液混合物进入下方蒸馏釜2内,蒸汽进入冷凝器4被冷凝成液体,液体部分再次进入到蒸发器1内进行再次的循环加热,如此往复循环,实现降膜加热的目的,这种降膜蒸发装置的蒸发效果好,解决了降膜蒸发装置内部出现“干壁”的问题。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