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内科用中药固液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62475发布日期:2020-05-08 14:09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医内科用中药固液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药固液分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中医内科用中药固液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中药是我国传统的治疗疾病的药物,中药的采收时节和方法对确保药物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联,因为动植物在其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其药用部分所含有效及有害成分各不相同,因此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也往往有较大差异,故药材的采收必须在适当的时节采集,此外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根据医疗、调制、制剂的需要,而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的过程,常用的炮制的方法包括修治、水制、火制、煎煮等,炮制的目的在于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拣药物,区分等级,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干燥药材,利于贮藏,矫味、矫臭,便于服用,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

中药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将中药放在煎药罐中煎煮,获得药材中的药效,并去除药渣,尤其是在中医内科的治疗过程中,对中药的固液分离需求更高,但是目前的中医内科用中药固液分离装置存在下列问题:

1、在过滤过程中,需要对各种不同的药品进行过滤,因此需要多种规格的过滤网,但是这些过滤网通常都是单独存在的,如此使用起来非常的麻烦;

2、过滤之后的药液还需要进行多次过滤或多次加热,如此普通的药液分离装置操作起来非常的繁琐,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导致药效变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医内科用中药固液分离装置,解决了中药煎煮后,不能快速、准确进行固液分离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医内科用中药固液分离装置,包括外罐、内罐和旋转顶盖,所述外罐和所述内罐均为圆柱筒体,所述外罐的内壁嵌套所述内罐的外壁,所述外罐一侧的顶端导通连接有出药管,所述内罐的顶端等分设置有三个开孔,三个开孔中分别嵌合安装有第一过滤网格、第二过滤网格和第三过滤网格,所述第一过滤网格、第二过滤网格和第三过滤网格的过滤孔规格依次递增或递减,所述第一过滤网格、第二过滤网格和第三过滤网格交替与所述出药管相配对导通,所述内罐的开口嵌合所述旋转顶盖的底口,所述内罐内壁的顶面设有凸筋,所述旋转顶盖的外圆设有内凹的卡槽,所述卡槽嵌合所述凸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罐的底端贴合设置有电加热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罐的另一侧连接有手柄,所述手柄的顶端设置有按钮开关,所述按钮开关串联于电加热盘和电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旋转顶盖上设有过滤精度标识,过滤精度标识分别与所述第一过滤网格、所述第二过滤网格和所述第三过滤网格相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罐外圆的底面套接有大密封圈,所述第一过滤网格、所述第二过滤网格和所述第三过滤网格的开口处均嵌合有小密封圈。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医内科用中药固液分离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中医内科用中药固液分离装置,通过设置第一过滤网格、第二过滤网格和第三过滤网格依次与出药管的开口相配对导通,过滤出中药渣,如此出药管就能够与三种规格的过滤网相配对进行固液分离,操作简便快捷。

2、该中医内科用中药固液分离装置,通过在外罐的底端设置电加热盘,根据需求啊对内罐及盛装的中药溶液加热,令中药溶液保持药效,对疾病治疗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罐;2、内罐;201、凸筋;3、出药管;4、第一过滤网格;5、第二过滤网格;6、第三过滤网格;7、旋转顶盖;701、卡槽;8、电加热盘;9、手柄;10、按钮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医内科用中药固液分离装置,包括外罐1、内罐2和旋转顶盖7,外罐1和内罐2均为圆柱筒体,外罐1的内壁嵌套内罐2的外壁,外罐1一侧的顶端导通连接有出药管3,内罐2的顶端等分设置有三个开孔,三个开孔中分别嵌合安装有第一过滤网格4、第二过滤网格5和第三过滤网格6,第一过滤网格4、第二过滤网格5和第三过滤网格6的过滤孔规格依次递增或递减,第一过滤网格4、第二过滤网格5和第三过滤网格6交替与出药管3相配对导通,内罐2的开口嵌合旋转顶盖7的底口,内罐2内壁的顶面设有凸筋201,旋转顶盖7的外圆设有内凹的卡槽701,卡槽701嵌合凸筋201。

本实施例中,需要进行固液分离时,手动转动旋转顶盖7,旋转顶盖7通过卡槽701嵌合凸筋201带动内罐2进行旋转,内罐2在旋转的过程中,第一过滤网格4、第二过滤网格5和第三过滤网格6依次与出药管3的开口相配对导通,当第一过滤网格4与出药管3的开口导通时,第二过滤网格5和第三过滤网格6均与外罐1的内壁紧密的贴合而关闭,此时内罐2中的中药溶液就经过第一过滤网格4与出药管3流出,按照第一过滤网格4的网孔规格进行固液分离,将中药药渣留下,同理,第二过滤网格5与出药管3的开口导通时,按照第二过滤网格5的网孔规格进行固液分离、第三过滤网格6与出药管3的开口导通时,按照第三过滤网格6的网孔规格进行固液分离。

具体的,外罐1的底端贴合设置有电加热盘8。

本实施例中,电加热盘8通过外罐1加热内罐2中的中药,进行中药的煎煮,或在中药煎煮完毕后对中药溶液进行加热,保持中药的药效。

具体的,外罐1的另一侧连接有手柄9,手柄9的顶端设置有按钮开关10,按钮开关10串联于电加热盘8和电源。

本实施例中,进行中医固液分离的操作人员用一只手握持手柄9使外罐1保持固定,然后用另一只手转动旋转顶盖7,通过旋转顶盖7,将所需的过滤精度的网格转动至出药管3的开口,然后进行过滤操作。

具体的,旋转顶盖7上设有过滤精度标识,过滤精度标识分别与第一过滤网格4、第二过滤网格5和第三过滤网格6相对应。

本实施例中,过滤精度标识分别对应第一过滤网格4、第二过滤网格5和第三过滤网格6的过滤网规格,以便根据需求进行精确的过滤。

具体的,内罐2外圆的底面套接有大密封圈,第一过滤网格4、第二过滤网格5和第三过滤网格6的开口处均嵌合有小密封圈。

本实施例中,大密封圈具有对外罐1和内罐2的交接处进行密封的功能,避免内罐2中的中药溶液渗入外罐1的内腔,小密封圈则能够更加准确的对内罐2中的中药溶液进行密封,使其顺利进入出药管3中流出。

本实施例中电加热盘8和按钮开关10为已经公开的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的已知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需要进行固液分离时,进行中医固液分离的操作人员用一只手握持手柄9使外罐1保持固定,然后用另一只手转动旋转顶盖7,旋转顶盖7通过卡槽701嵌合凸筋201带动内罐2进行旋转,内罐2在旋转的过程中,第一过滤网格4、第二过滤网格5和第三过滤网格6依次与出药管3的开口相配对导通,当第一过滤网格4与出药管3的开口导通时,第二过滤网格5和第三过滤网格6均与外罐1的内壁紧密的贴合而关闭,此时内罐2中的中药溶液就经过第一过滤网格4与出药管3流出,按照第一过滤网格4的网孔规格进行固液分离,将中药药渣留下,同理,第二过滤网格5与出药管3的开口导通时,按照第二过滤网格5的网孔规格进行固液分离、第三过滤网格6与出药管3的开口导通时,按照第三过滤网格6的网孔规格进行固液分离。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