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压滤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38813发布日期:2020-07-10 16:12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立式压滤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液分离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式压滤机。



背景技术:

目前存在的立式压滤机不可调节单批次处理量,每次必须接近满负载处理料浆方可不损坏内部隔膜,即传统立式压滤机存在只能处理固定量的产品的缺点,产能不可灵活调节,容易造成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调节产能的立式压滤机。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立式压滤机,包括滤腔、多个实心隔板、多个用于供应料浆的入料支管和多个用于排出滤液的滤液支管,多个所述实心隔板将所述滤腔分隔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子滤腔,每个所述子滤腔内设有至少一个过滤板;每个所述过滤板的料浆入口均连接有所述入料支管,每个所述入料支管上均设有第一阀门;每个所述过滤板的滤液出口均连接有所述滤液支管,每个所述滤液支管上均设有第二阀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板与所述实心隔板平行设置,每个所述过滤板的上侧板面和下侧板面分别设有用于排出滤液的第一排液槽和用于通入料浆的型腔,所述型腔连通所述料浆入口,所述第一排液槽连通所述滤液出口;

每个所述实心隔板的上侧板面均设有用于排放滤液的第二排液槽,所述第二排液槽的出口连接有设有所述第二阀门的所述滤液支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过滤板的所述型腔内均设有用于对所述过滤板上的滤渣进行挤压的隔膜,所述隔膜上设有供压缩介质进入所述隔膜内的隔膜入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立式压滤机还包括用于供应压榨水的压榨水总管,每个所述隔膜的隔膜入口通过压榨水支管连通所述压榨水总管,每个所述压榨水支管上均设有第三阀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立式压滤机还包括用于供应压缩空气的供气总管,每个所述隔膜的隔膜入口通过供气支管连通所述供气总管,每个所述供气支管上均设有第三阀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阀门为球阀或者电磁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子滤腔内均设有多个所述过滤板,每个所述子滤腔内的多个所述过滤板从上到下并列排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子滤腔的数量为三个,每个所述子滤腔内均设有从上到下并列排布的四个所述过滤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立式压滤机还包括用于供应料浆的入料总管,每个所述过滤板的料浆入口通过所述入料支管连通所述入料总管;和/或,

所述立式压滤机还包括用于排出滤液的滤液总管,每个所述过滤板的滤液出口通过所述滤液支管连通所述滤液总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门为球阀或者电磁阀;和/或,所述第二阀门为球阀或者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立式压滤机,通过实心隔板将滤腔分隔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子滤腔,每个子滤腔内设有至少一个过滤板,每个过滤板的料浆入口均连接有设有第一阀门的入料支管,每个过滤板的滤液出口均连接有设有第二阀门的滤液支管,从而实现可自由调整单批次处理量,例如在需要满负荷生产时打开所有第一阀门和所有第二阀门即可,而需要小批量生产时只需打开某一个子滤腔的过滤板对应的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由此可调节产能,克服了传统立式压滤机只能处理固定量的产品的缺点,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立式压滤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实心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过滤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实心隔板,2-过滤板,3-第一阀门,4-第二阀门,5-第三阀门,6-入料总管,7-滤液总管,8-压榨水总管,11-第二排液槽,21-第一排液槽,22-型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部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部,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部。当一个部被认为是“连接”到另一个部,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阅图1,一实施方式的立式压滤机包括滤腔、多个实心隔板1、多个用于供应料浆的入料支管和多个用于排出滤液的滤液支管,多个实心隔板1将滤腔分隔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子滤腔,每个子滤腔内设有至少一个过滤板2;每个过滤板2的料浆入口b1均连接有入料支管,每个入料支管上均设有第一阀门3;每个过滤板2的滤液出口b2均连接有滤液支管,每个滤液支管上均设有第二阀门4。

上述立式压滤机,通过实心隔板1将滤腔分隔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子滤腔,每个子滤腔内设有至少一个过滤板2,每个过滤板2的料浆入口b1均连接有设有第一阀门3的入料支管,每个过滤板2的滤液出口b2均连接有设有第二阀门4的滤液支管,从而实现可自由调整单批次处理量,例如在需要满负荷生产时打开所有第一阀门3和所有第二阀门4即可,而需要小批量生产时只需打开某一个子滤腔的过滤板2对应的第一阀门3和第二阀门4,由此可调节产能,克服了传统立式压滤机只能处理固定量的产品的缺点,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节约成本。

通过实心隔板1将滤腔分隔成多个子滤腔,即多个实心隔板1隔断各个子滤腔,使多个子滤腔之间不会相互干扰、影响。从而整个滤腔可以分为多级别处理量,进行浆料过滤处理时,可以使用某一个或者是某几个子滤腔,分隔数量越多,可供选择处理量的级别越多。通过提供多级别选择,用户可选择不同级别的单批次处理量,从而减少不必要库存,节约生产成本。

如图1所示,过滤板2与实心隔板1平行设置。如图3所示,每个过滤板2的上侧板面和下侧板面分别设有用于排出滤液的第一排液槽21和用于通入料浆的型腔22(即,每个过滤板2的上侧板面设有用于排出滤液的第一排液槽21,每个过滤板2的下侧板面设有用于通入料浆的型腔22),型腔22连通过滤板2的料浆入口b1,第一排液槽21连通过滤板2的滤液出口b2。如图2所示,每个实心隔板1的上侧板面均设有用于排放滤液的第二排液槽11,第二排液槽11的滤液出口a连接有设有第二阀门4的滤液支管。

过滤时,浆料从过滤板2的料浆入口b1进入过滤板2下侧板面的型腔22内,在型腔22内经滤布过滤后,滤液流到下一层的过滤板2的第一排液槽21或者实心隔板1的第二排液槽11中,然后滤液经滤液支管排出。应当理解的是,如果某一过滤板2的下一层是一个过滤板2,则该过滤板2过滤后产生的滤液流到下一层过滤板2的第一排液槽21中;如果某一过滤板2的下一层是一个实心隔板1,则该过滤板2过滤后产生的滤液流到该实心隔板1的第二排液槽11中。

可选的,子滤腔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也可以为两个以上,即实心隔板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每个子滤腔内的过滤板2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子滤腔内均设有多个过滤板2,每个子滤腔内的多个过滤板2从上到下并列排布,从而实现可选择地调整每个子滤腔的产能,满足更多的产量调节需求。排布时,每个过滤板2的第一排液槽21与位于其上方的过滤板2的型腔22相对。

例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实心隔板1的数量为两个,并将滤腔分为三个子滤腔,每个子滤腔内均设有从上到下并列排布的四个过滤板2,即每个子滤腔均设有四个过滤板2,且四个过滤板2层叠设置。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子滤腔也可以是其它数量,每个子滤腔中的过滤板2也可以是其它数量,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进一步的,为了使立式压滤机的整体结构更紧凑,立式压滤机还包括用于供应料浆的入料总管6,每个过滤板2的料浆入口b1通过入料支管连通入料总管6,所有料浆从入料总管6的料浆入口c1进入,然后从入料总管6分流到各个过滤板2。和/或,立式压滤机还包括用于排出滤液的滤液总管7,每个过滤板2的滤液出口b2通过滤液支管连通滤液总管7,所有从过滤板2出来的滤液汇流到滤液总管7,然后从滤液总管7的滤液出口c2流出。

可选的,第一阀门3可以为球阀或者电磁阀,采用电磁阀便于实现自动化控制;通过控制第一阀门3的开启程度,从而可以控制入料总管6内的浆料进入具体子滤腔的位置,以此控制处理量。例如可以开启其中几个第一阀门3,关闭其它第一阀门3。

第二阀门4可以为球阀或者电磁阀,采用电磁阀便于实现自动化控制;通过第二阀门4可以控制滤液支管的通断,例如可以选择开启其中几个第二阀门4,关闭其它第二阀门4。

可选的,每个过滤板2的型腔22内均设有用于对过滤板2上的滤渣进行挤压(压迫/压榨)的隔膜,隔膜上设有隔膜入口,用于供压缩介质进入隔膜内。压缩介质从隔膜入口进入隔膜内使隔膜膨胀,以挤压(压迫/压榨)滤渣,实现进一步的脱水,使固液分离更彻底。具体的,隔膜可以为但不限于为橡胶隔膜。

其中,压缩介质可以为气体或者液体(例如压榨水)。当压缩介质为压榨水等液体时,立式压滤机还包括用于供应压榨水的压榨水总管8,每个隔膜通过压榨水支管连通压榨水总管8,每个压榨水支管上均设有第三阀门5,压榨水从压榨水总管8的压榨水入口c3进入,然后从压榨水总管8分流到各个过滤板2对应的隔膜中。当压缩介质为气体时,立式压滤机还包括用于供应压缩空气的供气总管,每个隔膜通过供气支管连通供气总管,每个供气支管上均设有第三阀门5,气体从供气总管的气体入口进入,然后从供气总管分送到各个过滤板2对应的隔膜中。

可选的,第三阀门5可以为球阀或者电磁阀,采用电磁阀便于实现自动化控制;通过控制第三阀门5的开启程度,从而可以控制压榨水主管内的水或者供气总管内的气体进入具体隔膜中的位置,防止压缩介质进入其余未使用的子滤腔,从而保护其余未使用的子滤腔内的隔膜。

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立式压滤机进行使用说明:图1中,1~4层过滤板2位于同一子滤腔内,5~8层过滤板2位于同一子滤腔内,9~12层过滤板2位于同一子滤腔内。以使用其中一个子滤腔为例,开启1~4层过滤板2对应的第一阀门3、第二阀门4和第三阀门5,关闭其它第一阀门3、其它第二阀门4和其它第三阀门5,将料浆送入第1层、第2层、第3层和第4层过滤板2进行压滤,若需提高产能则打开1~4层过滤板2和5~8层过滤板2分别对应的第一阀门3、第二阀门4和第三阀门5;依此类推。

综上,本实用新型立式压滤机可以自由地调节单批次处理量,需要满负荷生产时可打开所有第一阀门3、第二阀门4和第三阀门5进行满负荷生产,需要小批量生产时只需打开某一个子滤腔内的过滤板2对应的第一阀门3、第二阀门4和第三阀门5;改进了传统立式压滤机只能处理固定量的产品的缺点,使得产能灵活可调节,从而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库存和浪费,节约资源和成本,且便于实现自动化操作切换。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