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固-液混合效率的搅拌釜入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84867发布日期:2020-09-23 00:21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固-液混合效率的搅拌釜入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搅拌釜入口结构。



背景技术:

化工生产中,经常利用搅拌釜使固相粉体物料和液相物料进行混合。混合过程中固相粉体和液相物质不断从加料口注入,对于高粘度液体或易发生团聚的粉体来说,粉体容易搭桥且固液不易混合均匀。而机械搅拌存在搅拌死角,会加剧搅拌不均匀的问题。当固相粉体物料和液相物料混合不均匀时,固相容易沉底或团聚,严重时可能堵塞管道、对输送泵造成损害。因此,如何降低组分非均匀性是判定搅拌釜设计的重要指标。

此外,现有搅拌釜,通常通过上端开放加料口进行人工加料,效率低,且容易造成固相粉体飞溅,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固-液混合效率的搅拌釜入口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固-液混合效率的搅拌釜入口结构,包括分别插入搅拌釜壳体上侧的固相粉体物料入口管道和液相物料入口管道,

其中,所述固相粉体物料入口管道倾斜插入所述搅拌釜壳体的上侧,所述液相物料入口管道倾斜或水平插入所述搅拌釜壳体的上侧;

在所述搅拌釜壳体内部,在所述固相粉体物料入口管道的出口和所述液相物料入口管道的出口下方设置有分布盘,在所述分布盘上设置有多个孔。

其中较优地,所述液相物料入口管道的出口内伸至所述分布盘中心,与所述分布盘之间有一定高度差。

其中较优地,所述固相粉体物料入口管道的出口的设置高度低于所述液相物料入口管道的出口的设置高度;所述固相粉体物料入口管道的出口相对所述液相物料入口管道的出口更靠近所述搅拌釜壳体。

其中较优地,在所述液相物料入口管道的出口设置有喷嘴,所述喷嘴的出口面向所述分布盘。

其中较优地,所述固相粉体物料入口管道的出口和所述液相物料入口管道的出口设置在所述搅拌釜壳体内部的同一侧区域内。

其中较优地,在所述固相粉体物料入口管道位于所述搅拌釜壳体外部的部分连接有清洗管。

其中较优地,所述清洗管伸入所述固相粉体物料入口管道,二者内壁平齐。

其中较优地,所述分布盘的直径小于所述搅拌釜壳体的半径。

其中较优地,在所述分布盘的下方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分布盘与所述搅拌釜壳体接触的部分与所述搅拌釜壳体固定,并将所述分布盘的底部固定在所述支撑组件的上端。

其中较优地,所述支撑组件是一根倾斜设置的支柱,所述支柱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搅拌釜壳体上,另一端用于支撑所述分布盘。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提高固-液混合效率的搅拌釜入口结构,通过在搅拌釜的固相粉体物料入口处和液相物料入口处设置一分布盘,使待混合的固、液两相通过分布盘进行初步混合,同时,物料预分布,均匀进入搅拌釜,减少搅拌死角,提高组分混合均匀性,保证搅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搅拌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s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搅拌釜的a-a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造价低、效果显著的搅拌釜入口结构来提高搅拌釜的固-液相混合效率,从而减少固相粉体物料在加入过程中的搭桥及团聚现象。

如图1所示,搅拌釜包括搅拌釜壳体1及设置在搅拌釜壳体1内部的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设置在搅拌釜壳体1中的搅拌桨2和用于驱动搅拌桨2旋转的搅拌电机3。

在搅拌釜壳体1的上侧设置有入口结构,入口结构包括分别插入搅拌釜壳体上侧的固相粉体物料入口管道4和液相物料入口管道6,其中,固相粉体物料入口管道4倾斜插入搅拌釜壳体1的上侧,液相物料入口管道6倾斜或水平插入搅拌釜壳体1的上侧;固相粉体物料入口管道4的出口和液相物料入口管道6的出口设置在搅拌釜壳体1内部的同一侧区域内;固相粉体物料入口管道4的出口的设置高度低于液相物料入口管道6的出口的设置高度;固相粉体物料入口管道4的出口和液相物料入口管道6的出口错开设置;在液相物料入口管道6的出口设置有喷嘴7,喷嘴7的出口面向分布盘8。

在搅拌釜壳体1内部,在固相粉体物料入口管道4的出口和液相物料入口管道6的出口下方,设置有分布盘8,在分布盘8上设置有多个孔。分布盘8的直径小于搅拌釜壳体1的半径。当固相粉体物料(例如白土)经固相粉体物料入口管道4被输送至搅拌釜壳体内部时,会自然落至分布盘8上,然后被从喷嘴7喷出的液相物料(例如白油)冲散后掉落,从而使待混合的固、液两相通过分布盘8进行初步混合,同时,物料预分布,均匀进入搅拌釜,减少搅拌死角,提高组分混合均匀性,保证搅拌效率。分布盘8的大小可以根据加入的固相粉体物料和液相物料的量进行设计。

在固相粉体物料入口管道4位于搅拌釜壳体1外部的部分,还连接有清洗管5,用于向固相粉体物料入口管道4内部送入少量的液相物料。通过间歇地从清洗管5输送液相物料对固相粉体物料入口管道4进行清洗,可以减少固相粉体物料在固相粉体物料入口管道4内团聚搭桥,影响物料输送。

在上述结构中,在分布盘8的下方设置有支撑组件9对分布盘8进行支撑,从而将分布盘8保持在固相粉体物料入口管道4的出口和液相物料入口管道6的出口的下方位置。支撑组件9可以是一根倾斜设置的支柱,支柱的一端固定在搅拌釜壳体1上,另一端用于支撑分布盘8。通过将分布盘8与搅拌釜壳体1接触的部分与搅拌釜壳体1固定,并将分布盘8的底部固定在支撑组件9的上端,可以保证分布盘8的结构强度和平衡,从而保证搅拌釜入口结构的正常使用。

此外,上述搅拌釜可以通过对现有搅拌釜进行改进而获得,通过在搅拌釜壳体1上加装固相粉体物料入口管道4、液相物料入口管道6和分布盘8实现,而原搅拌釜加料口可以保留作为检修用的人孔10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以白土(固相粉体物料)和白油(液相物料)为例,对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在该搅拌釜中,固相粉体物料入口管道4与搅拌釜壳体1成一定角度焊接固定,从而保证固相粉体物料具备流动性。分布盘8开有均匀分布的小孔,与搅拌釜壳体1焊接固定,为保证分布盘8的强度和刚性,底部采用一定结构的支撑组件9对其支撑加固。清洗管5伸入固相粉体物料入口管道4,二者内壁平齐。液相物料入口管道6水平插入搅拌釜壳体1,并与搅拌釜壳体1焊接固定,液相物料入口管道6的出口内伸至分布盘8中心,与分布盘8之间有一定高度差;固相粉体物料入口管道4的出口相对液相物料入口管道6的出口更靠近搅拌釜壳体1。喷嘴7与液相物料入口管道6采用螺纹连接,喷嘴7的出口面向分布盘8。

白土从固相粉体物料入口管道4通入设备内分布盘8,经分布盘8均匀分布,白土粉体能够更加均匀分散地进入搅拌釜,可有效减少粉体团聚,利于搅拌均匀。

白油经液相物料入口管道6,由喷嘴7喷到分布盘8上。连续喷出的白油带动白土流动,并完成初步混合。

白土进料采用间歇操作,停止进料的间隙开启清洗管5,利用液体物料-白油对固相粉体物料入口管道4进行冲刷,可有效避免白土在管内团聚搭桥,影响物料输送。

上述搅拌釜的入口结构简单,易操作,能够大大提高搅拌釜中固相粉体物料和液相物料的混合效率,防止物料团聚搭桥及沉底,提高组分混合均匀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提高固-液混合效率的搅拌釜入口结构,通过在固相粉体物料入口处和液相物料入口处设置一分布盘,待混合的固、液两相通过分布盘进行初步混合,同时,物料预分布,均匀进入搅拌釜,减少搅拌死角,提高组分混合均匀性,保证搅拌效率。并且,通过在固相粉体物料入口管道侧面连接清洗管,从而通过间歇通入待混合的液相物料对固相粉体物料进行冲刷,解决固相粉体物料的搭桥问题。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提高固-液混合效率的搅拌釜入口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的前提下对它所做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动,都将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侵犯,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