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粘性矿的破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51888发布日期:2020-12-29 09:54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对粘性矿的破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破碎机械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对粘性矿的破碎装置。



背景技术:

凹土作为一种重要的稀缺性非金属矿产资源,在如农牧业、建材、石油、冶金等多个工业领域广泛应用。凹土在粉碎过程中,由于本身含水率和粘性的影响,往往需要进行烘干或者晾晒,但是由于烘干效率低下、不能连续性作业且环保不达标等问题,凹土的传统生产工艺逐步地需要被强制替换。因此,需要提出一种能够适应环保要求、效率高且能够连续作业的破碎设备,以满足凹土的粉碎要求。

例如,公开号为cn107570292b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双层凹土粉碎机。该粉碎机包括入料漏斗、粗粉装置、连接板、支撑装置和细粉装置。入料漏斗设置在粗粉装置顶部,细粉装置设置在粗粉装置底部,粗粉装置通过连接板安装在支撑装置上,支撑装置为矩形结构。粗粉装置和细粉装置相互交错分层布置,用以对进入入料漏斗中的凹土分层进行破碎,上层的粗破碎对凹土进行主体破碎,下层的细破碎对粗破碎的结构进行细化处理,保证凹土破碎效果。该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中,细碎装置为四组新式细粉刀具,由于其四个面可以相互啮合,同时分布与表面的细齿可以撕碎在粉碎过程中的由上层破碎过程中凹土饼块,使得最终粉碎完成的凹土颗粒大小能够满足加工要求。

但是,该粉碎机在使用过程中细碎装置由于凹土颗粒的粘刀,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定期地对细碎装置进行堵塞清理,从而影响作业效率。

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发明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发明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发明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针对粘性矿的破碎装置。一种针对粘性矿的破碎装置,包括壳体、破碎机构和支撑机构,支撑机构用于使得所述破碎机构中的第一破碎辊和第二破碎辊能够在所述壳体内彼此相向旋转;所述第一破碎辊的辊体表面和所述第二破碎辊的辊体表面分别布置由若干光滑曲面形成的凸起和/或凹坑。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破碎辊辊的辊体表面沿其轴向通过第一破碎槽彼此间隔的第一破碎纹;所述第二破碎辊的辊体表面沿其轴向通过第二破碎槽彼此间隔的第二破碎纹;其中,所述第二破碎纹能够啮合入所述第一破碎槽,所述第一破碎纹能够啮合入第二破碎槽。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破碎纹和/或所述第二破碎槽布置有凸起;和/或,所述第二破碎纹和/或所述第一破碎槽布置有凸起。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凸起和/或所述凹坑沿所述辊体的环向间隔布置,以使得所述辊体的表面在环向上是非光滑的。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凸起的凸起高度和所述凹坑的凹陷深度为1mm~3mm。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凸起和所述凹坑沿所述辊体的环向彼此间隔布置,以使得所述辊体的表面在环向上凹土不平的。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破碎装置包括粗碎机构,所述粗碎机构按照其初级粗碎组料能够基于重力掉落于所述破碎机构的方式布置于所述破碎机构上部。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粗碎机构的粗碎间隙按照使得粘性矿不粘附于其表面的方式大于所述破碎机构的破碎间隙。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凸起的环向宽度和所述凹坑的环向宽度为1mm~3mm。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破碎辊,包括能够绕其自身轴线转动的辊体,所述辊体上通过破碎槽彼此间隔排列有破碎纹,其中,所述破碎纹和/或所述破碎槽布置有若干凸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破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机构的破碎辊的仰视图或俯视图;和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机构的另一破碎辊的仰视图或俯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0:壳体100a:入料漏斗

200:破碎机构200a:第一破碎辊

300:粗碎机构200b:第二破碎辊

400:凸起200a-1:第一破碎槽

500:凹坑200a-2:第一破碎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3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针对粘性矿的破碎装置。如图1所示,该破碎装置包括壳体100、粗碎机构300和破碎机构200。支撑机构是轴承,粗碎机构300的传动轴和破碎机构200的传动轴分别与各自的轴承配合。传动轴分别由电机驱动,以使得粗碎机构300和破碎机构200能够完成破碎。粗碎机构300可以是背景技术中所示专利中的粗碎装置,其将从入料漏斗100a中进入壳体100的大块粘性矿进行初级破碎,由于粗碎机构300粗碎后的小块初级组料的重力能够克服黏滞力,因此粗碎机构300可以不进行设计。粗碎机构是由两个相向转动的普通辊形成的。粗碎机构的粗碎间隙优选为30~40mm。

本实用新型中,与背景技术中展示的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其细碎装置与破碎机构的不同。本实用新型的破碎机构包括第一破碎辊200a和第二破碎辊200b。第一破碎辊200a的传动轴与其轴承配合。第二破碎辊200b的传动轴与其轴承配合。第一破碎辊200a的辊体表面以及第二破碎辊200b的辊体表面均布置有凸起400和/或凹坑500。凸起400、凹坑500是的表面的连续光滑的,例如可以将其作为椭圆形、圆形等形状。经过分析,凸起结构多存在于动物体表与土壤有较大的摩擦和挤压的部位,如蜣螂的头部用于推土的部位以及前足用来刨土的部位,都分布着凸起结构,同时还具有耐磨和减阻的作用。凹下结构通常存在于动物体表与土壤接触压力较低的部位,通常表现为体表微观结构,但是由于是凹坑,可以有效的减低摩擦阻力的影响。因此,凸起400和凹坑500能够降低粘性颗粒与破碎机构之间的黏滞力。

优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破碎辊200a的辊体表面沿其轴向通过第一破碎槽200a-1彼此间隔的第一破碎纹200a-2。按照同样的方式,第二破碎辊200b的辊体表面沿其轴向通过第二破碎槽彼此间隔的第二破碎纹。破碎机构200按照如下方式形成:第二破碎纹能够啮合入第一破碎槽,两者之间形成破碎间隙。第一破碎纹能够啮合入第二破碎槽,两者之间形成破碎间隙。而且,由于破碎槽具有一定的槽深,因此,破碎机构200的各个破碎间隙是彼此在轴向上间隔开的,因此粘性矿是以随机的方式进入破碎间隙中被破碎为小颗粒。

优选地,第一破碎纹200a-2和/或第二破碎槽布置有凸起。第二破碎纹和/或第一破碎槽200a-1布置有凸起。按照这样的方式,在第一破碎辊200a和第二破碎辊200b彼此相向转动过程中,破碎间隙是动态起伏变化的,因此能够模拟生物体的蠕动形态,能够改善接触界面的润滑性能(粘性矿在破碎时会有水分挤出,具有润滑效果),减少粘性矿粒粘附。

优选地,凸起和/或凹坑沿辊体的环向间隔布置,以使得辊体的表面在环向上是非光滑的。例如,如图2所示,凸起400在一环带上沿辊体的环向间隔布置,以使得辊体的表面在环向上是非光滑的;而凹坑500在另一环带上沿辊体的环向间隔布置,以使得辊体的表面在环向上是非光滑的。又如,如图3所示,凸起400和凹坑500沿辊体的环向彼此间隔布置,以使得辊体的表面在环向上凹土不平的。

优选地,凸起的凸起高度和凹坑的凹陷深度为1mm~3mm。由于破碎颗粒具有粒度要求,因此凸起的凸起高度和凹坑的凹陷深度为需要满足该要求。

优选地,凸起的环向宽度和凹坑的环向宽度为1mm~3mm。凸起或者凹坑的目的旨在破碎粘性颗粒与破碎机构的连续力,因此其环向宽度需要满足该要求。

实施例2

实施例2可以是对实施例1的进一步改进和/或补充,重复的内容不再赘述。在不造成冲突或者矛盾的情况下,其他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整体和/或部分内容可以作为本实施例的补充。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破碎辊,包括能够绕其自身轴线转动的辊体。辊体上通过破碎槽彼此间隔排列有破碎纹。破碎纹和/或破碎槽布置有若干凸起。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