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87887发布日期:2020-10-28 12:57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体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体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酒水(酒类和水类的统称)等可饮用的液体,不仅仅是逢年过节作为招待宾客的奢侈品,现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具有小分子团的酒水等可饮用的液体,具有溶解度大、渗透力强、与体内水分子结构相似的特点,很容易参与人体内细胞的物质交换,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可见,针对酒水等可饮用的液体而言,存在将液体的分子团进行切割的需求,即将液体的分子团进行小分子化的需求。

那么,如何将液体的分子团进行切割,从而将液体的分子团进行小分子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处理装置,用于将液体的分子团进行切割,从而将液体的分子团进行小分子化。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液体输送管道、内碳纤维层、绕组线、外碳纤维层和接地线;其中,所述液体输送管道采用导电材料制成;

所述液体输送管道的外表面设置内碳纤维层,所述绕组线缠绕在设置有所述内碳纤维层的所述液体输送管道上,所述内碳纤维层与所述绕组线之间设有第一绝缘层;

所述外碳纤维层包裹所述绕组线,所述外碳纤维层与所述绕组线之间设有第二绝缘层,所述外碳纤维层的外表面设置第三绝缘层;

所述接地线的一端与所述绕组线相连,另一端接地。

可选地,所述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和第三绝缘层均采用聚酯薄膜聚芳纤维纸复合材料。

可选地,所述绕组线采用漆包线。

可选地,所述液体输送管道采用不锈钢管。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外壳;所述接地线穿过所述外壳接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处理装置,在液体输送管道的外表面依次设置内碳纤维层、第一绝缘层、绕组线、第二绝缘层、外碳纤维层和第三绝缘层,将绕组线接地。当液体输送管道中流经液体时,内碳纤维层和外碳纤维层通过静电感应带正电,呈高电位;绕组线接地,呈0电位。由于绕组线分别与内碳纤维层和外碳纤维层存在电位差,绕组线与内碳纤维层和外碳纤维层之间形成感应电场;感应电场使经过钢管的极性液体中的带电粒子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带电粒子产生错综复杂的磁场,磁场使带电粒子相互作用,使带电粒子的大分子团变为小分子团。可以有效解决现有通过电解装置处理获得液体的分子团较大,无法进一步切割成小分子团水问题。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产生的电场能够将液体中的水分解为h+和0h-,从而增加h+浓度,即增加液体中的氢离子活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液体处理装置的剖面图。

图中各标号的说明如下:

1—液体输送管道;

2—内碳纤维层;

3—第一绝缘层;

4—绕组线,41—接地线;

5—第二绝缘层;

6—外碳纤维层;

7—第三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酒水(酒类和水类的统称)等可饮用的液体,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由于具有小分子团的酒水等可饮用的液体,具有溶解度大、渗透力强、与体内水分子结构相似的特点,很容易参与人体内细胞的物质交换,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因此,针对酒水等可饮用的液体而言,存在将液体的分子团进行切割的需求,即将液体的分子团进行小分子化的需求。

为了满足将液体的分子团进行切割,从而将液体的分子团进行小分子化的需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处理装置,该装置所处理的液体,包括各种经加工制成的适于供人饮用的液体,不限于水、酒、茶、汽水等。需要强调的是,该装置所处理的液体并不局限于供人饮用的液体,任一种存在小分子化的液体均可以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进行切割。

具体的,所述装置包括液体输送管道、内碳纤维层、绕组线、外碳纤维层和接地线;其中,所述液体输送管道采用导电材料制成;

所述液体输送管道的外表面设置内碳纤维层,所述绕组线缠绕在所述液体输送管道上,所述内碳纤维层与所述绕组线之间设有第一绝缘层;

所述外碳纤维层包裹所述绕组线,所述外碳纤维层与所述绕组线之间设有第二绝缘层,所述外碳纤维层的外表面设置第三绝缘层;

所述接地线的一端与所述绕组线相连,另一端接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采用的液体处理装置可以应用到各种液体处理系统中,比如酒水处理系统。在酒水处理系统的过滤装置的后端设置该液体处理装置,即将液体处理装置的作为末端装置,对经过过滤工艺处理后的酒水进行精处理,从而获得具有小分子团的酒水产品。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碳纤维层”中的“内”,和“外碳纤维层”中的“外”,仅仅用于从命名上区分不同的纤维层,并不具有任何限定意义;内碳纤维层”和“外碳纤维层”均采用同样材质的碳纤维制成。类似的,“第一绝缘层”中的“第一”、“第二绝缘层”中的“第二”以及“第三绝缘层”中的“第三”也仅仅用于从命名上区分不同的绝缘层,并不具有任何限定意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处理装置,在液体输送管道的外表面依次设置内碳纤维层、第一绝缘层、绕组线、第二绝缘层、外碳纤维层和第三绝缘层,将绕组线接地。当液体输送管道中流经液体时,内碳纤维层和外碳纤维层通过静电感应带正电,呈高电位;绕组线接地,呈0电位。由于绕组线分别与内碳纤维层和外碳纤维层存在电位差,绕组线与内碳纤维层和外碳纤维层之间形成感应电场;感应电场使经过钢管的极性液体中的带电粒子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带电粒子产生错综复杂的磁场,磁场使带电粒子相互作用,使带电粒子的大分子团变为小分子团。可以有效解决现有通过电解装置处理获得液体的分子团较大,无法进一步切割成小分子团水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产生的电场能够将液体中的水分解为h+和0h-,从而增加h+浓度,即增加液体中的氢离子活性。

可选地,所述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和第三绝缘层均采用聚酯薄膜聚芳纤维纸复合材料。聚酯薄膜聚芳纤维纸复合材料,是通过在聚酯薄膜两面涂以粘合剂,两面复以聚芳纤维纸而成的复合材料,适用于f级绝缘,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与机械性能。当然,上述各绝缘层也可以采用其他若干种高分子材料聚合而成,例如聚乙烯薄膜、聚四氟乙烯薄膜、聚脂薄膜等等。

可选地,所述绕组线采用漆包线。漆包线作为绕组线的一个主要品种,是在导体外涂以相应的漆溶液,再经溶剂挥发和漆膜固化、冷却而制成的。漆包线具有价格低廉的优点,采用漆包线能够降低装置的制作成本。绕组线并不局限于漆包线,采用其他绝缘物质包裹的导线,例如纱包线、丝包线等等,也可以作为绕组线。

可选地,所述液体输送管道采用不锈钢管。不锈钢管管壁表面具有薄而致密的富铬氧化膜,对于各种水质中都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并且可以在-270℃—400℃的温度下长期安全工作,无论是高温还是低温,都不会析出有害物质,材料性能相当稳定,不会对液体输送管道中酒水等可饮用的液体造成二次污染,能够完全保证液体的卫生安全。液体输送管道并不局限于不锈钢管,也可以采用其他导电管道,例如金属管道中的螺旋管道、无缝管道等等。

可选地,为了避免装置内各部件受到外界人为或意外损害,所述装置还包括外壳;所述接地线穿过所述外壳接地。

为了更好的理解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图1,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液体处理装置,图1中箭头指示方向为待处理液体的流向。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液体处理装置包括外壳(未图示),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液体输送管道1、内碳纤维层2、绕组线4、外碳纤维层6和接地线41;其中,所述液体输送管道1采用导电材料制成,具体可采用牌号为304的不锈钢管;绕组线4可采用漆包线;第一绝缘层3、第二绝缘层5和第三绝缘层7均可采用聚酯薄膜聚芳纤维纸复合材料。

所述液体输送管道1的外表面设置内碳纤维层2,所述绕组线4缠绕在所述液体输送管道1上,所述内碳纤维层2与所述绕组线4之间设有第一绝缘层3;

所述外碳纤维层6包裹所述绕组线4,所述外碳纤维层6与所述绕组线4之间设有第二绝缘层5,所述外碳纤维层6的外表面设置第三绝缘层7;

所述接地线41的一端与所述绕组线4相连,另一端穿过所述外壳接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处理装置,在液体输送管道的外表面依次设置内碳纤维层、第一绝缘层、绕组线、第二绝缘层、外碳纤维层和第三绝缘层,将绕组线接地。当液体输送管道中流经液体时,内碳纤维层和外碳纤维层通过静电感应带正电,呈高电位;绕组线接地,呈0电位。由于绕组线分别与内碳纤维层和外碳纤维层存在电位差,绕组线与内碳纤维层和外碳纤维层之间形成感应电场;感应电场使经过钢管的极性液体中的带电粒子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带电粒子产生错综复杂的磁场,磁场使带电粒子相互作用,使带电粒子的大分子团变为小分子团。可以有效解决现有通过电解装置处理获得液体的分子团较大,无法进一步切割成小分子团水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产生的电场能够将液体中的水分解为h+和0h-,从而增加h+浓度,即增加液体中的氢离子活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