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塔吸收与解吸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58237发布日期:2020-11-19 21:00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塔吸收与解吸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实验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三塔吸收与解吸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大多数吸收与解吸教学实验设备用到的装置中都是使用氨气、二氧化碳、氧气作为气源气,但氨气和二氧化碳气体钢瓶放在实验室都存在危险性,且现有的吸收解吸实验装置实验过程中往往需要连续使用自来水,对安装环境要求较高,且浪费水资源。除此之外,现有吸收与解吸实验装置工作不具备连续性,这个班的学生做完实验后在下个班级做实验时,实验设备还需要提前进行准备,这些都导致了教学效率低的情况,且往往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在短时间内学生实验时所测得的实验数据不稳定。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塔吸收与解吸实验装置,具有使用安全,实验数据准确可靠的优点。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塔吸收与解吸实验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饱和塔、解吸塔和吸收塔,还包括风机、n2瓶和循环水箱,所述风机出风口分两路,其中一路经饱和塔空气转子流量计fi02进入饱和塔,与饱和塔顶喷淋下来的吸收剂逆流接触吸收,另一路经流量计fi06进入吸收塔,与吸收塔顶喷淋下来的贫氧水溶液逆流接触进行吸收;所述n2瓶经减压阀减压,再经调节阀va04和流量计fi04计量后经由管道进入解吸塔与塔顶氧饱和水进行逆流解吸;所述循环水箱出口管道经饱和泵和转子流量计fi01计量以后送入饱和塔顶作为吸收剂使用,塔底液经解吸泵和涡轮流量计fi03进入解吸塔顶,解吸塔内的解吸液与解吸气体n2接触后流入塔底,经解吸后的溶液由吸收泵和涡轮流量计fi05进入吸收塔塔顶;吸收塔塔顶溶液和空气逆流吸收后溢流至循环水箱。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水箱内的液体为去离子水。进一步的,所述饱和塔、解吸塔和吸收塔塔底部均设有溢流管道,溢流管道均与塔底液出口管道相连,且溢流管道均为倒u型管道,溢流管道顶部高出塔底设置,溢流管道出口均与循环水箱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饱和塔、解吸塔和吸收塔塔底部均设有排空管道,排空管道出口与地沟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解吸泵和吸收泵出口均设有取样阀,所述吸收塔底部出液管路上也设有取样阀;所述转子流量计fi01为饱和塔液体转子流量计,其量程为100-1000l/h,所述流量计fi02为饱和塔空气转子流量计,其量程为0.3~3m3/h,所述涡轮流量计fi03为解吸塔液体涡轮流量计,其量程为200-1000l/h,所述流量计fi04为解吸塔氮气质量流量计,其流量为20l/min,所述涡轮流量计fi05为吸收塔液体涡轮流量计,其量程为为200-1000l/h,所述流量计fi06为吸收塔空气质量流量计,其流量为300l/min,所述吸收塔上还设有测量全塔压降的压差传感器。一种三塔吸收解吸实验装置的实验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在循环水箱中加入去离子水至水箱液位的80%,开启饱和泵,调节转子流量计fi01至600l/h,打开风机调节转速为1000rpm,调节空气流量调节阀至流量计fi02流量为2m3/h,使饱和塔稳定运行10min至循环水箱水为氧饱和水;2)开启解吸泵,打开氮气钢瓶总阀和减压阀,调节氮气流量为7l/min,调节解吸液流量,分别记录解吸液流量为200、280、360、450l/h时解吸塔底液体的溶氧值;3)解吸塔实验结束后,稳定解吸塔液体流量450l/h,氮气流量7l/min,开启吸收泵,调节吸收塔空气流量7l/min,分别记录吸收液流量为200、280、360、450l/h时解吸塔底和吸收塔底溶液含氧量;4)待步骤3)结束后,应先关闭氮气钢瓶总阀,等氮气流量计无流量后,关闭减压阀,关水泵,停风机。进一步的,为节省实验时间,减少氮气使用量,实验步骤2-3用吸收塔和解吸塔同时实验的方法代替,即解吸塔氮气流量7l/min,吸收塔空气流量7l/min,分别记录解吸液体流量为200、280、360、450l/h时和吸收塔液体流量分别为250、330、410l/h时解吸塔底和吸收塔底溶液含氧量。本实验装置的流程说明:空气:空气来自风机出口总管,分成两路:一路经流量计fi02进入饱和塔底部,与塔顶喷淋下来的吸收剂逆流接触吸收,吸收后的尾气排入大气;另一路经流量计fi06进入吸收塔底部,与塔顶喷淋下来的贫氧水溶液逆流接触进行吸收,吸收后的尾气排入大气;n2:钢瓶中的n2经减压阀、调节阀va05、流量计fi04,进入解吸塔与塔顶氧饱和水逆流解吸后排入大气;水:饱和塔吸收用水为水箱中的去离子水,水箱中的水先经饱和泵和转子流量计fi01送入饱和塔顶,去离子水吸收空气中氧气后进入塔底,部分塔底液经解吸泵和涡轮流量计fi03进入解吸塔顶,解吸液和解吸气体接触后流入塔底,经解吸后的溶液一部分由吸收泵和涡轮流量计fi05进入吸收塔,吸收塔塔顶溶液和空气逆流吸收后溢流至循环水箱。本装置的设备仪表参数饱和塔:塔内径100mm;填料层高850mm;填料为φ6不锈钢θ环;丝网除沫解吸塔:塔内径78mm;填料层高850mm;填料为φ6不锈钢压延环;丝网除沫吸收塔:塔内径78mm;填料层高850mm;填料为φ6不锈钢鲍尔环;丝网除沫风机:旋涡气泵,16kpa,145m3/h;饱和泵、解吸泵、吸收泵:额定参数:扬程4m,流量22l/min;饱和罐:pe,50l温度:pt100传感器流量计:饱和塔液体转子流量计:100~1000l/h;饱和塔空气转子流量计:0.3~3m3/h;解吸塔液体涡轮流量计:200~1000l/h;解吸塔氮气质量流量计:20l/min;吸收塔液体涡轮流量计:200~1000l/h;吸收塔空气质量流量计:300l/min;本实用新型的实验原理:根据传质速率方程,在假定kxa为常数、等温、低吸收率(或低浓、难溶等)条件下推导得出吸收速率方程:ga=kxa·v·δxm则:kxa=ga/(v·δxm)式中:kxa——体积传质系数[kmol/m3·h]ga——填料塔的吸收量[kmol/h]v——填料层的体积[m3]δxm——填料塔的平均推动力1、解吸实验⑴、ga的计算已知可测出:由质量流量计可测得水流量vs[l/h]、空气流量vb[l/min],x1为饱和塔中饱和水的溶氧值,可查表得,x2可由溶氧仪直接读数计算:x2=do01/mo2/(ρ水/m水)*10-3ls(mol/h)=vs×ρ水/m水(mol/h)因此可计算出ls、gb。又由全塔物料衡算:吸收量=ls(x1-x2)=gb(y1-y2)y1=0则可计算出ga和y2⑵、δxm的计算根据测出的水温可插值求出亨利常数e(atm),本实验为p=1(atm)则m=e/p2、吸收实验⑴、ga的计算已知可测出:由质量流量计可测得水流量vs[l/h]、空气流量vb[l/min],x1及x2可由溶氧仪直接读数计算:x1=do02/mo2/(ρ水/m水)*10-3x2=do01/mo2/(ρ水/m水)*10-3ls(mol/h)=vs×ρ水/m水(mol/h)因此可计算出ls、gb。又由全塔物料衡算:吸收量=ls(x1-x2)=gb(y1-y2)y1=0.21则可计算出ga和y2⑵、δxm的计算根据测出的水温可插值求出亨利常数e(atm),本实验为p=1(atm)则m=e/p附:不同温度下o2—h2o的亨利常数温度(t)510152025303540e(大气压)x10-6/kpa2.953.313.694.064.444.815.145.42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是:本装置具有实验体系安全,安装、操作方便,实现了实验过程连续运行和实验用水的循环使用,通过本装置可以学习吸收与解吸的过程,学会吸收解吸的原理、操作,数据计算,用于教学和吸收项目的实验室小试中具有方便快捷,使用安全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工艺流程结构示意图。1—氮气瓶,2—饱和塔,3—解吸塔,4—吸收塔,5—循环水箱,阀门:va01—饱和塔液体流量调节阀,va02—饱和塔空气流量调节阀,va03—解吸塔液体流量调节阀,va04—解吸塔氮气流量调节阀,va05—吸收塔液体流量调节阀,va06—吸收塔空气流量调节阀,va08—do01保护液阀门,va09—do02保护液阀门,va07、va10、va11、va12—塔体及循环水箱放净阀,ai01—饱和塔塔底采样阀,ai02—解吸塔塔底采样阀,ai03—吸收塔塔底采样阀,温度:ti01—饱和塔塔底液相温度,ti02—空气温度,do01—解吸塔塔底溶液含氧量,do02—吸收塔塔底溶液含氧量,流量计:fi01—饱和塔液体转子流量计,fi02—饱和塔空气转子流量计,fi03—解吸塔液体涡轮流量计,fi04—解吸塔氮气质量流量计,fi05—吸收塔液体涡轮流量计,fi06—吸收塔空气质量流量计,p01—饱和泵,p02—解吸泵,p03—吸收泵,p04—风机,pdi01—压差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种三塔吸收与解吸实验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饱和塔2、解吸塔3和吸收塔4,还包括风机p04、n2瓶1和循环水箱5,所述风机p04出风口分两路,其中一路经饱和塔空气转子流量计fi02进入饱和塔2,与饱和塔2塔顶喷淋下来的吸收剂逆流接触吸收,另一路经吸收塔空气质量流量计fi06进入吸收塔4,与吸收塔4塔顶喷淋下来的贫氧水溶液逆流接触进行吸收;所述n2瓶1经减压阀减压,再经解吸塔氮气流量调节阀va04和流量计fi04计量后经由管道进入解吸塔3与塔顶氧饱和水进行逆流解吸;所述循环水箱5出口管道经饱和泵p01和转子流量计fi01计量后送入饱和塔2塔顶作为吸收剂使用,塔底液经解吸泵p02和涡轮流量计fi03进入解吸塔3塔顶,解吸塔3内的解吸液与解吸气体n2接触后流入塔底,经解吸后的溶液由吸收泵p03和涡轮流量计fi05进入吸收塔4塔顶;吸收塔4塔顶溶液和空气逆流吸收后溢流至循环水箱5。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水箱5内的液体为去离子水。进一步的,所述饱和塔2、解吸塔3和吸收塔4塔底部均设有溢流管道,溢流管道均与塔底液出口管道相连,且溢流管道均为倒u型管道,溢流管道顶部高出塔底设置,溢流管道出口均与循环水箱4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饱和塔2解吸塔3和吸收塔4塔底部均设有排空管道,排空管道出口与地沟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解吸泵p02和吸收泵p03出口均设有取样阀,所述吸收塔底部出液管路上也设有取样阀,分别为饱和塔塔底采样阀ai01、解吸塔塔底采样阀ai02,吸收塔塔底采样阀ai03;所述转子流量计fi01为饱和塔液体转子流量计,其量程为100-1000l/h,所述流量计fi02为饱和塔空气转子流量计,其量程为0.3~3m3/h,所述涡轮流量计fi03为解析塔液体涡轮流量计,其量程为200-1000l/h,所述流量计fi04为解析塔氮气质量流量计,其流量为20l/min,所述涡轮流量计fi05为吸收塔液体涡轮流量计,其量程为为200-1000l/h,所述流量计fi06为吸收塔空气质量流量计,其流量为300l/min,所述吸收塔上还设有测量全塔压降的压差传感器pdi01,饱和塔管道上还设有饱和塔液体流量调节阀va01和饱和塔空气流量调节阀va02,解吸塔管道上设有解吸塔液体流量调节阀va03和解吸塔氮气流量调节阀va04,吸收塔管道上设有吸收塔液体流量调节阀va05和吸收塔空气流量调节阀va06,va08和va09是方便实验装置在短时间不用时do01和do02两个溶氧仪保持湿润状态,三个塔体和循环水箱底部均设有放净阀va07、va10、va11、va12,所述饱和塔还设有饱和塔塔底液相温度ti01测量点和水箱温度ti02测量点,解吸塔设有解吸塔塔底溶液含氧量do01测量点,吸收塔设有吸收塔塔底溶液含氧量do02,含氧量的测量采用溶氧仪测量。一种三塔吸收与解吸实验装置的实验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在循环水箱中加入去离子水至水箱液位的80%,开启饱和泵,调节转子流量计fi01至600l/h,打开风机调节转速为1000rpm,调节空气流量调节阀至流量计fi02流量为2m3/h,使饱和塔稳定运行10min至循环水箱水为氧饱和水;2)开启解吸泵,打开氮气钢瓶总阀和减压阀,调节氮气流量为7l/min,调节解吸液流量,分别记录解吸液流量为200、280、360、450l/h时解吸塔底液体的溶氧值;3)解吸塔实验结束后(得到完成的四组解吸实验数据),稳定解吸塔液体流量450l/h,氮气流量7l/min,开启吸收泵,调节吸收塔空气流量7l/min,分别记录吸收液流量为200、280、360、450l/h时解吸塔底和吸收塔底溶液含氧量;4)待步骤3)结束后,应先关闭氮气钢瓶总阀,等氮气流量计无流量后,关闭减压阀,关水泵,停风机。进一步的,为节省实验时间,减少氮气使用量,实验步骤2-3用吸收塔和解吸塔同时实验的方法代替,即解吸塔氮气流量7l/min,吸收塔空气流量7l/min,分别记录解吸液体流量为200、280、360、450l/h时和吸收塔液体流量分别为250、330、410l/h时解吸塔底和吸收塔底溶液含氧量。一、本实验装置的流程说明:空气:空气来自风机出口总管,分成两路:一路经流量计fi02进入饱和塔底部,与塔顶喷淋下来的吸收剂逆流接触吸收,吸收后的尾气排入大气;另一路经流量计fi06进入吸收塔底部,与塔顶喷淋下来的贫氧水溶液逆流接触进行吸收,吸收后的尾气排入大气;n2:钢瓶中的n2经减压阀、调节阀va05、流量计fi04,进入解吸塔与塔顶氧饱和水逆流解吸后排入大气;水:吸收用水为水箱中的去离子水,水箱中的水先经饱和泵和转子流量计fi01送入饱和塔顶,去离子水吸收空气中氧气后进入塔底,部分塔底液经解吸泵和涡轮流量计fi03进入解吸塔顶,解吸液和解吸气体接触后流入塔底,经解吸后的溶液一部分由吸收泵和涡轮流量计fi05进入吸收塔,吸收塔塔顶溶液和空气逆流吸收后溢流至循环水箱。二、本装置的设备仪表参数饱和塔:塔内径100mm;填料层高850mm;填料为φ6不锈钢θ环;丝网除沫解吸塔:塔内径78mm;填料层高850mm;填料为φ6不锈钢压延环;丝网除沫吸收塔:塔内径78mm;填料层高850mm;填料为φ6不锈钢鲍尔环;丝网除沫风机:旋涡气泵,16kpa,145m3/h;饱和泵、解吸泵、吸收泵:额定参数:扬程4m,流量22l/min;饱和罐:pe,50l温度:pt100传感器流量计:饱和塔液体转子流量计:100~1000l/h;饱和塔空气转子流量计:0.3~3m3/h;解吸塔液体涡轮流量计:200~1000l/h;解吸塔氮气质量流量计:20l/min;吸收塔液体涡轮流量计:200~1000l/h;吸收塔空气质量流量计:300l/min;三、实验操作步骤1、吸收解吸实验1)水箱中加入去离子水至水箱液位的80%左右,开启饱和泵,调节fi01至600l/h。打开风机调节转速为1000rpm,调节空气流量调节阀至fi02为2m3/h,饱和塔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大概十分钟左右)至循环水箱水为氧饱和水,不同温度下的饱和水中溶解氧浓度可查表得。2)循环水饱和后开启解吸泵,打开氮气钢瓶总阀和减压阀,调节氮气流量为7l/min,调节解吸液流量,分别记录解吸液流量为200、280、360、450l/h时解吸塔底液体的溶氧值。3)解吸塔实验结束后,稳定解吸塔液体流量450l/h,氮气流量7l/min,开启吸收泵,调节吸收塔空气流量7l/min,分别记录吸收液流量为200、280、360、450l/h时解吸塔底和吸收塔底溶液含氧量。4)实验过程中可采用以上2-3实验方法也可采用吸收塔和解吸塔同时实验的方法,即:解吸塔氮气流量7l/min,吸收塔空气流量7l/min,分别记录解吸液体流量为200、280、360、450l/h时和吸收塔液体流量分别为250、330、410l/h时解吸塔底和吸收塔底溶液含氧量。推荐采用步骤4方法进行实验,可节省实验时间,减少氮气使用量。5)实验结束后,应先关闭氮气钢瓶总阀,等氮气流量计无流量后,关闭减压阀,关水泵,停风机。2、流体力学实验1)水箱中加入去离子水至水箱液位的80%左右,开启饱和泵,调节fi01至600l/h,打开风机调节转速为1000rpm,调节空气流量调节阀至fi02为2m3/h。2)开启解吸泵,调节解吸塔液体流量为450l/h。3)调节吸收塔气体流量,测定吸收塔在液体流量为0时干填料的进塔气体流量与全塔压降的关系。4)启动吸收泵,选择合适风量,增大液体进料量对填料塔进行预液泛,保证填料充分润湿。5)保持吸收塔液体流量为100l/h,调节吸收塔进气流量,依次读取吸收塔进气量分别在1m3/h,2m3/h,3m3/h,4m3/h,直至液泛时吸收塔全塔压降。6)按上述步骤5)依次实验记录吸收塔液体流量为200l/h、300l/h时吸收塔进塔气体流量与全塔压降的关系。注意:当吸收塔液体流量增大后,液泛时的气体流量依次减小,及时调节数据间隔。3、设备长时间不用时请关闭阀门va08、va09,保持溶氧仪(do01及do02)始终处于湿润状态,打开塔体和水箱放净阀,排净塔体及水箱里的液体。四、注意事项1、溶氧仪在使用前请检查电级膜头,电极膜头若有气泡,将影响测量值不准确或数值波动。此时应将电源断开,逆时针转动,平稳取下膜头将膜头内的残余电解液倒入废液池,重新加入新的电解液直至液满,然后将膜头顺时针慢慢旋入电极内芯直至有液珠流出。2、电极应定期清洗,若电极膜头有污垢、粘着物或者结垢,应及时清理。3、添加电解液后的膜头禁止长时间放置空气中,建议最长时间不超过30min。4、当电极短时间不用需短期储存时应取出电极,清洗干净并套上含有水的保护套保存;当电极长时间不用需长时间储存时,应排空电解液用30-40℃的水彻底清洗阴阳极和膜头,晾干后套上保护套,室温下放在干燥处储存。5、设备长期不用时,应将设备内水放净。6、严禁学生打开电柜,以免发生触电。五、数据处理1、计算不同条件下解吸塔和吸收塔的液相总体积传质系数;2、在双对数坐标上绘出kxa与液体喷淋密度[kmol/m2·h]之间的关系图线。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