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式一体化高效搅拌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99541发布日期:2020-11-20 10:45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定式一体化高效搅拌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反应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固定式一体化高效搅拌反应器。



背景技术:

反应器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领域,用于进行各种化学反应。大多数反应需要搅拌器进行搅拌,而且多数反应还需要在无氧环境下进行,这就要求装置的密封性要好。现有的反应装置一般是将搅拌器、温度计等从外部通过瓶口伸入反应瓶中,这就容易导致瓶口处发生漏气,导致整体的气密性不佳,而且现有的反应装置需要人工进行组装,操作复杂,还往往由于固定不够牢固而发生危险,这些都给实验人员带来很大的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搅拌反应器,采用特殊设计的搅拌器和支架,从而避免人工组装带来的密封性问题,增加装置的稳定性,还能提高反应效率,实现一体化高效搅拌反应。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固定式一体化高效搅拌反应器,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由支架固定的圆底反应瓶,所述反应瓶设有入料口,所述反应瓶的底部设有出料管,所述反应瓶的底部还设有三个搅拌器,所述三个搅拌器呈品字形均匀分布,所述三个搅拌器为扇叶型,所述反应瓶内设有固定设置的传感装置,所述反应瓶的外部设有加热器,所述壳体设有散热器。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上支架、底托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设置在反应瓶的上部与壳体之间,所述底托设置在反应瓶的下方,用于支撑反应瓶,所述下支架设置在所述底托的下方。

更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均为三角形排列,上下支架交错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入料口内设有防溅器。

更进一步地,所述防溅器为设置在所述入料口内壁的若干向下倾斜的刺状物。

进一步地,所述反应瓶的顶部设有延长管,所述延长管的顶部设有塞子,所述延长管的侧部设有蒸馏出料管,所述延长管和蒸馏出料管的外部包裹保温套。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设有视镜,用于观察反应状态。

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器、显示器、wifi模块和移动控制端,所述出料管的出料口设有电磁阀,所述传感装置的采集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采集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加热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加热器的加热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出料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电磁阀的出料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显示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显示器的显示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wifi模块与所述移动控制端连接。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云端服务器,所述wifi模块与所述云端服务器连接,所述云端服务器与所述移动控制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三个搅拌器设置在所述反应瓶的八分之一到四分之一高度的同一水平面上。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现有的搅拌器主要为单效搅拌器,进行搅拌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反应物通常不能进行充分的接触从而导致反应效率低,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式一体化高效搅拌反应器采用三个搅拌器进行不同方向的搅拌,使液体能够充分接触从而提高反应效率,这样的设计使得搅拌器的运转不致影响传感装置的设置,给多个传感装置置入同一个反应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避免了搅拌器、温度计等从外部伸入反应瓶中带来的气密性问题,而且减少了人工操作,为实验人员带来更大的便利。采用智能化系统,将控制器、云端、移动终端三者结合,便于记录反应数据,控制反应过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面板示意图;

图中:1、塞子;2、蒸馏出料管;3、蒸馏温度计;4、保温套;5、延长管;6、壳体;7、上支架;8、入料口;9、防溅器;10、视镜;11、搅拌器;12、ph传感器;13、底托;14、散热器;15、出料管;16、控制面板;17、电磁阀;18、下支架;19、底座;20、粘度传感器;21、加热器;31、显示屏;32、设置按键;33、转速调节旋钮;34、散热调节旋钮;35、电源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固定式一体化高效搅拌反应器,包括长方体的壳体6和位于壳体6内由支架固定的圆底反应瓶,壳体6下方设有底座19。反应瓶设有入料口8,反应瓶的底部设有出料管15,反应瓶的底部还设有三个搅拌器11(采用ip65以上防水电机),三个搅拌器11呈品字形均匀分布,三者之间的距离相等,且都指向烧瓶中心,三个搅拌器11设置在反应瓶的八分之一到四分之一高度的同一水平面上,三个搅拌器11为扇叶型。图1中给出了反应时液体的流向,可以看出液体进行了循环流动,在烧瓶中心处进行充分的碰撞接触传热,极大的增加了反应效率,避免了普通的单效搅拌器的离心力导致反应不充分的情况。

反应瓶的侧壁设有固定设置的传感装置,包括ph传感器12和粘度传感器20,反应瓶的底部设有温度传感器,上述传感装置均可在制作反应瓶时一并熔制在瓶内,反应瓶的外部设有加热器21,壳体6的下部设有散热器14,以便于在适当的时机对加热器进行散热。

支架由上支架7、底托13和下支架18组成,上支架7设置在反应瓶的上部与壳体6之间,底托设置在反应瓶的下方,为与反应瓶底部匹配的半球形,用于支撑反应瓶,下支架18设置在底托13的下方。上支架7和下支架18的支脚均为三角形排列,上下支架的每个支脚交错布置,可以有效防止烧瓶在反应过程中的震动,增加烧瓶在各个方向上的稳定性。

入料口8内壁每隔一定距离设有若干向下倾斜的刺状物(防溅器9),有利于防止反应时反应液体飞溅。

壳体6设有用于观察反应状态的防雾视镜10,有利于直观的观察反应状态。

实施例2

作为组装更困难、更易发生漏气的冷凝回流反应装置系统,也可采用实施例1的反应器,如图1,在反应瓶的顶部设置延长管5,延长管5的顶部设置塞子1,蒸馏温度计3插在塞子1内,延长管5的侧部设有蒸馏出料管2,延长管5和蒸馏出料管2的外部包裹保温套4,可以有效防止反应的过程中蒸发出来的气体在顶端冷凝回流至烧瓶中的情况,提高了蒸馏效率与反应的安全性。

实施例3

为实现装置的智能化控制,在出料管15的出料口设置电磁阀,反应瓶底部设置线路板,内含控制器和wifi模块,壳体6上还设有控制面板,如图3所示,控制面板上集成了显示屏31、设置按键32、转速调节旋钮33、散热调节旋钮34和电源开关35,以便于对反应过程进行控制。另外,还设置移动控制端与装置进行连接。wifi模块采用88mw300,移动控制端采用88w8686,控制器采用ky02s。其余结构同实施例2。

参照图2,传感装置的采集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的采集信号输入端连接,继电器控制电路与加热器和电磁阀连接,控制器的加热控制信号输出端与加热器的加热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器的出料信号输出端与电磁阀的出料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器的显示信号输出端与显示器的显示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器通过wifi模块与移动控制端连接。另外还设置云端服务器,wifi模块与云端服务器连接,云端服务器与移动控制端连接,从而云端与控制器可以进行无线数据传输而实现数据记录功能,移动终端也可与控制器连接实现控制功能。

在使用时,电磁阀关闭,打开电源开关,在进料管处加入反应物,在控制面板处设置好温度,将搅拌器通过转速调节旋钮调节到合适的转速,反应开始,三个旋叶式搅拌器将周围及底部的反应物送至烧瓶中心,反应物在中心发生接触碰撞,之后飞溅至烧瓶壁,沿烧瓶壁流至烧瓶底部,再由反应器将其送至烧瓶中心,反复循环。ph值、蒸馏温度、反应温度、粘度参数可在控制面板处直接查看。反应状态可在防雾视镜处直接观察,若发生反应器温度过高可调节散热调节旋钮进行散热。反应数据传送至云端与移动终端,数据可以存储和查看,用户还可在移动终端对反应状态进行调节。反应结束后,通过控制面板或移动终端打开电磁阀,生成物在出料管流出,最后关闭电磁阀以及电源开关。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