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材料实验用重型承载实验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96686发布日期:2021-01-01 14:14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材料实验用重型承载实验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建筑材料实验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材料实验用重型承载实验台。



背景技术:

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建筑结构形式多变,建筑材料的物质性体现在其使用巨量性,一栋建筑使用的建筑材料一般多达几百或数千吨。建筑材料的发展能够促进建筑设计理论的进步和施工技术的革新。随着建筑材料的研制开发,社会对建筑材料提出更高的要求,可持续发展已深入建材的各个环节,建筑材料正向功能多样性、全生命周期经济性和可循环再生利用性等方面发展。

建筑材料实验是建筑材料标准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建筑材料产品规格、分类、检验、验收等方面的重要依据。目前,对建筑材料实验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传统的建材实验缺乏专用实验台,大多采用普通的桌子作为实验台,其承载能力偏小,不适合沙、石、水泥和土的实验,严重制约了建筑材料实验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材料实验用重型承载实验台,该实验台能够较强的承载能力,可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液压升降,适应性强。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建筑材料实验用重型承载实验台,包括置物台、用于实现置物台升降的升降机构以及用于支撑升降机构的支撑机构;

所述置物台包括用于放置建筑材料的置物板以及设于置物板下方的储物盒,所述储物盒呈长方体形,储物盒的两相对侧面上临近竖棱的位置均设有套筒;

所述升降机构设于置物板的四个顶角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千斤顶、顶板和底板,设于千斤顶顶部的顶板与置物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底板设于千斤顶的底部;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板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板与支撑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撑杆远离支撑板的一端穿过套筒后与底板固定连接;

其中,各千斤顶的吨位为1.5~2.0吨,实验台能够承载重型荷载2~3吨。

进一步地,所述置物板的顶面四周合围有与置物板铰接的围挡。

进一步地,所述储物盒包括一个长方体框架、一个水平板、两个立板i和两个立板ii,所述水平板安装于长方体框架的底框上,两个立板i分别安装于长方体框架的左、右侧框上,两个立板ii分别安装于长方体框架的前、后侧框上,其中一个立板ii与长方体框架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板、立板i和立板ii均由厚度为2~4mm的花纹钢板裁切而成,所述长方体框架是由方钢管焊接而成的。

进一步地,各个底板下方均设有方便移动实验台的万向轮。

进一步地,所述储物盒的两相对侧面上均连接有方便移动实验台的拉环。

进一步地,所述拉环是由直径10mm的圆钢弯折而成的。

进一步地,各千斤顶中油缸的行程均为150~200mm。

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材料实验用重型承载实验台,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实验台包括置物台、升降机构和支撑机构,其中:(1)升降机构能够实现置物台的升降,升降机构中千斤顶的吨位为1.5~2.0吨,实验台能够承载重型荷载2~3吨,能够承受土工实验时所产生的砸土、碎土、敲击等各种荷载的冲击;(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千斤顶控制置物台的升降,可实现置物板四角同时升降,也可实现置物板短边或长边的单侧升降,能够适应建筑材料实验对置物板台面坡度的各种需求。

2、本实用新型中实验台的置物板四周有合围的围挡,围挡与置物板铰接,围挡可以向下翻转打开,方便置物板的清扫,尤其是水泥、混凝土实验时滞留大量的粉尘和浆体的清扫。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拉环及万向轮可以实现实验台的自由移动,方便转弯,适合室内平坦地面,也能够适应室外不平地面。

4、本实用新型中的实验台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得建筑材料实验能够安全、高效的进行,且实验台在闲置时,置物台上可堆放建材试块或其他实验工具,物尽其用。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具体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实验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正视图。

图示标记,1、升降机构,101、顶板,102、千斤顶,103、底板,2、套筒,3、支撑机构,301、支撑杆,302、支撑板,4、万向轮,5、拉环,6、置物台,601、置物板,602、储物盒。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包含”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一种建筑材料实验用重型承载实验台,具体地,请参考图1~2,该实验台在结构上包括置物台6、用于控制置物台6升降的升降机构1以及用于支撑升降机构1的支撑机构3;所述支撑机构3设于升降机构1的下方。所述置物台6包括用于放置建筑材料的置物板601以及设于置物板601下方的储物盒602,所述储物盒602呈长方体形,储物盒602的两相对侧面上临近竖棱的位置均设有套筒2;所述升降机构1设于置物板601的四个顶角处,所述升降机构1包括千斤顶102、顶板101和底板103,设于千斤顶102顶部的顶板101与置物板601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03设于千斤顶102的底部;所述顶板101、底板103均由厚度为6mm的钢板裁切而成。所述支撑机构3包括支撑板302和支撑杆301,所述支撑板302与支撑杆301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撑杆301远离支撑板302的一端穿过套筒2后与底板103固定连接(详细地,如图2所示,支撑杆301与底板103通过螺栓相连接),支撑杆301可在套筒2内上下自由滑动。其中,每个千斤顶102吨位为1.5~2.0吨,实验台重型承载能力为2.0~3.0吨。

所述置物板601的顶面四周均设有与置物板601铰接的围挡。详细地,围挡通过合页与置物板601相连接,围挡可以向下翻转打开,方便清扫置物板601,尤其是水泥、混凝土实验时滞留大量的粉尘和浆体的清扫。

所述储物盒602包括一个长方体框架、一个水平板、两个立板i和两个立板ii,所述水平板安装于长方体框架的底框部,两个立板i分别安装于长方体框架的左右侧框部,两个立板ii分别安装于长方体框架的前后侧框部,其中一个立板ii与长方体框架铰接。所述水平板、立板i和立板ii均由厚度为2~4mm的花纹钢板裁切而成,所述长方体框架是由方钢管焊接而成的。

各个底板103下方均设有方便移动实验台的万向轮4,通过设置万向轮4方便实验台在室内和室外移动,可以将其中两个万向轮4设为具有刹车锁的万向轮,使实验台能够稳定的固定在地面上,方便操作。所述,所述储物盒602的两相对侧面上均设有方便移动实验台的拉环5,拉环5由直径为10mm的圆钢弯折形成。通过拉环5及万向轮4可以实现实验台的自由移动,方便转弯,适合室内平坦地面,也适应室外坑洼地面。

所述置物板601的宽度为750~850mm,长度为1500~2000mm。

所述实验台可升降功能由千斤顶102确定,其行程为150mm~200mm,且支撑杆301长度减去套筒2长度大于150mm~200mm,实验台总高度为900mm~1100mm。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实验台的置物板601可四角同时升降150mm~200mm,可以置物板601顶面上的某一短边为轴线进行单侧升降(即只使用两个千斤顶102),则另一短边的升降高度为150mm~200mm,置物板601的斜度可达6~8°,亦可以置物板601顶面上的某一长边为轴线进行单侧升降(也只使用两个千斤顶102),则另一长边的升降高度为150mm~200mm,置物板601的斜度可达11~15°。

通过对该实验台多次使用发现,该实验台具有重型承载能力,移动自由,升降灵活,清扫方便等优点,特别适合用于建筑材料实验,有很好的使用前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建筑材料实验用重型承载实验台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上述实施例仅用来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和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