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肥生产用造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97994发布日期:2021-06-29 23:58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复合肥生产用造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肥生产设备,具体是一种复合肥生产用造粒装置。



背景技术:

复合肥料是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复合肥常见的造粒工艺有:转鼓造粒、圆盘造粒、喷浆造粒、高塔造粒等。转鼓造粒又叫滚筒造粒,转鼓造粒机是复合肥生产设备类型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设备。但是转鼓造粒机在制造复合肥颗粒时,颗粒粒径大小难以保证一致性,而且制造出的颗粒容易松散破碎,使得复合肥颗粒的卖相不好,产品整体质量下降,有碍于产品的销售和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肥生产用造粒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肥生产用造粒装置,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固定安装有外筒,所述外筒内设置有内转筒,所述内转筒内设置有混料腔,所述内转筒的两端均可拆卸式的安装有封盖,任一所述封盖上设置有与混料腔联通的进料口,内转筒所述封盖与转动安装在固定架上的转轴固定相连,所述固定架上还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轴固定相连,所述外筒上设置有多个挤出口,所述内转筒上沿圆周方向和轴线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出料口,每个所述出料口上均罩设有用于挤压复合肥的拨转件,所述拨转件的端面抵在外筒的内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外筒内偏心设置有内转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外筒上沿圆周方向布设有多列挤出口,多列所述挤出口用于挤出复合肥颗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种改进方案:所述挤出口之间设置有沿轴线方向的冷却管,所述冷却管首尾相接形成连续的盘管,所述冷却管内通入冷却液。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拨转件内腔与出料口构成出料腔,工作过程中,所述出料腔联通混料腔和挤出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拨转件包括固定安装在内转筒和抵在外筒内壁上的两个固定环,两个所述固定环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复合肥原料从混料腔中流出进入出料腔中,随着内转筒的转动出料腔内的空间逐渐缩小,此时出料腔没有与挤出口联通,复合肥原料被挤压,使得混合原料之间结合更紧实,当出料腔与挤出口联通后,被挤压的复合肥进入挤出口中,形成粒径大小相同的复合肥颗粒,与此同时,冷却管内通入冷却液,加速挤出口内复合肥颗粒的冷却固化的速度,使得颗粒化更结实。使得复合肥颗粒整体质量上升,从外观品质上更容易被使用者所青睐。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复合肥生产用造粒装置主视图;

图2为一种复合肥生产用造粒装置剖视图;

图3为一种复合肥生产用造粒装置内转筒三维图;

图4为一种复合肥生产用造粒装置拨转件剖视图;

图中:1-固定架、2-外筒、3-内转筒、4-封盖、5-进料口、6-转轴、7-冷却管、8-挤出口、9-出料腔、10-混料腔、11-拨转件、12-固定环、13-伸缩件、14-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肥生产用造粒装置,包括固定架1,所述固定架1上固定安装有外筒2,所述外筒2内设置有内转筒3,所述内转筒3内设置有混料腔10,所述内转筒3的两端均可拆卸式的安装有封盖4,任一所述封盖4上设置有与混料腔10联通的进料口5,内转筒3所述封盖4与转动安装在固定架1上的转轴6固定相连,所述固定架1上还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轴6固定相连,所述外筒2上设置有多个挤出口8,所述内转筒3上沿圆周方向和轴线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出料口14,每个所述出料口14上均罩设有用于挤压复合肥的拨转件11,所述拨转件11的端面抵在外筒2的内壁上。使用时,打开封盖4向内转筒3内注入复合肥原料,并且在转动过程中通过进料口5向内转筒3内注入带有氨元素或者磷元素的化合物或气体,驱动电机转动,带动内转筒3转动,转动的内转筒3使得混料腔10内的原料混合,混合中的原料不断从出料口14溢出,并经过拨转件11到达挤出口8内,从挤出口8内导出颗粒大小相同的复合肥颗粒。

请参阅图2和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实施例:所述拨转件11内腔与出料口14构成出料腔9,工作过程中,所述出料腔9联通混料腔10和挤出口8。使用时,出料腔9的位置与挤出口8的位置一一对应,出料腔9罩设在混料腔10上方且固定在内转筒3上,使得处于混料腔10内的复合肥原料能够在转动的过程中间歇性的从混料腔10内通过出料腔9流入到挤出口8内,并在不断的转动和挤压的过程中从挤出口8中被挤出。

请参阅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优化实施例:外筒2内偏心设置有内转筒3。偏心设置的内转筒3使得内转筒3与外筒2之间存在大间距和小间距,当内转筒3从大间距转动到小间距的过程中,物料从内转筒3中流出,由于内转筒3与外筒2之间间距缩小,所以混合原料不断被挤压,使得混合原料之间结合更紧实,当紧实的原料进入挤出口8后,被制造成相同粒径的复合肥颗粒,且不易散开。

请参阅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化实施例:所述外筒2上沿圆周方向布设有多列挤出口8,多列所述挤出口8用于挤出复合肥颗粒。将挤出口8设置在靠近外筒2与内转筒3距离较小的位置附近,当外筒2与内转筒3之间的距离较大时,复合肥原料从混料腔10中流出进入出料腔9中,随着内转筒3的转动出料腔9内的空间逐渐缩小,此时出料腔9没有与挤出口8联通,复合肥原料被挤压,当出料腔9与挤出口8联通后,被挤压的复合肥进入挤出口8中,形成粒径大小相同的复合肥颗粒,经冷却固化,在下次复合肥原料进入挤出口8时,该固化颗粒被挤出。

请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实施例:所述挤出口8之间设置有沿轴线方向的冷却管7,所述冷却管7首尾相接形成连续的盘管,所述冷却管7内通入冷却液。工作过程中,冷却管7内通入冷却液,加速挤出口8内复合肥颗粒的冷却固化的速度,使得颗粒化更结实。

请参阅图2和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优化实施例:所述拨转件11包括固定安装在内转筒3和抵在外筒2内壁上的两个固定环12,两个所述固定环12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件13。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伸缩件13可以是波纹管也可以是伸缩管,能够完成拨转件11伸缩变化且不会造成出料腔9内复合肥原料外泄的结构均可作为伸缩件13应用到本实施例中。使用时,在外筒2与内转筒3之间距离逐渐变大或变小的过程中,伸缩件13促使拨转件11的长度能够随着相应的发生变化,使得拨转件11的顶部始终贴着外筒2的内壁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使用时,打开封盖4向内转筒3内注入复合肥原料,并且在转动过程中通过进料口5向内转筒3内注入带有氨元素或者磷元素的化合物或气体,驱动电机转动,带动内转筒3转动,转动的内转筒3使得混料腔10内的原料混合,混合中的原料不断从出料口14溢出,并经过出料腔9到达挤出口8内,偏心设置的内转筒3使得内转筒3与外筒2之间存在大间距和小间距,当外筒2与内转筒3之间的距离较大时,复合肥原料从混料腔10中流出进入出料腔9中,随着内转筒3的转动出料腔9内的空间逐渐缩小,此时出料腔9没有与挤出口8联通,复合肥原料被挤压,当出料腔9与挤出口8联通后,被挤压的复合肥进入挤出口8中,形成粒径大小相同的复合肥颗粒,冷却管7内通入冷却液,加速挤出口8内复合肥颗粒的冷却固化的速度,当再次有复合肥原料进入挤出口8时,该固化颗粒被挤出,从挤出口8内挤出的复合肥颗粒粒径大小相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