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气污染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89535发布日期:2021-09-18 01:42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气污染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大气污染治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大气污染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大气污染物由人为源或者天然源进入大气(输入),参与大气的循环过程,经过一定的滞留时间之后,又通过大气中的化学反应、生物活动和物理沉降从大气中去除(输出)。如果输出的速率小于输入的速率,就会在大气中相对集聚,造成大气中某种物质的浓度升高。当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生物或材料等造成急性、慢性危害,大气就被污染了。
3.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大气污染气体在进行治理时,所使用的大气污染治理装置一般是一种固定结构,导致了其在对内部的过滤网以及活性炭板进行拆装时,需要进行完全停机,且对过滤网以及活性炭板拆装较困难,工作量大。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大气污染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大气污染治理装置不方便进行拆装更换以及清理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气污染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箱体,所述处理箱体前侧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前盖板,所述处理箱体内部固定连接有十字隔板,且处理箱体上侧面左部固定连接有进气管,所述处理箱体右侧面上固定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十字隔板内部滑动连接有框架,所述框架前侧连接有拉板,所述拉板从前盖板前侧延伸出,所述十字隔板左部的框架上设置有过滤网,所述十字隔板下部的框架上设置有第一活性炭板,所述十字隔板右部的框架上设置有第二活性炭板,所述处理箱体内顶端固定连接有分布盘,所述分布盘上端固定连接有排液管一端,且排液管另一端与输送泵的出口相连通,所述输送泵固定在处理箱体上端面右部。
6.使用人员将进气管与大气污染源进行连接,随后污染废气通过进气管进入处理箱体内,并依次经过过滤网、第一活性炭板、第二活性炭板、且通过输送泵的运行来带动处理液进行流动,并通过分布盘进行喷淋,实现了对污染废气进行处理的目的,随后通过出气管进行排出,在需要对过滤网、第一活性炭板以及第二活性炭板进行拆装更换时,只需向前拉动拉板,从而带动框架、过滤网、第一活性炭板以及第二活性炭板依次拉出,随后对过滤网、第一活性炭板以及第二活性炭板进行拆装即可,操作简单,无需停机,大气污染治理效果好。
7.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箱体内箱下端面右部加工有凹槽,所述凹槽通过管道与处理箱体右下方的集液箱相连接,所述集液箱上侧连接有输送管道一端,所述
输送管道另一端与输送泵的进口相连通,便于对处理液进行收集,并输送到集液箱内,便于对处理液进行收集以及循环利用。
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输送管道下端穿过集液箱,并伸入集液箱内底端,方便对处理液进行吸取。
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分布盘下端面均匀连接有两个以上喷雾头,扩大了喷淋范围。
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前盖板上加工有三个开口槽,且三个开口槽内均贯穿有拉板,便于拉板穿过前盖板,进而方便对框架、过滤网、第一活性炭板以及第二活性炭板进行拆装。
1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前盖板前侧转动连接有三个以上挡块,且三个以上挡块均位于三个开口槽两侧,所述拉板上加工有把手槽,所述挡块与把手槽相适配,所述挡块旋转时可伸入把手槽内,便于通过挡块对拉板进行限位。
12.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十字隔板内后壁加工有卡槽,所述卡槽与胶条相适配,所述胶条粘接固定在框架后侧面,提高了框架与十字隔板之间的连接密封性,且便于通过胶条对框架进行支撑。
13.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框架前侧面固定连接有燕尾条块,所述拉板后侧面加工有燕尾榫槽,所述燕尾条块滑动连接在燕尾榫槽内,便于将拉板与框架进行稳定连接在一起,且方便进行拆装更换。
1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框架、拉板、挡块、过滤网、第一活性炭板、第二活性炭板、输送泵以及分布盘,有利于对污染废气进行过滤以及杂质吸附,且便于通过处理液对废气进行处理,同时也方便进行拆装更换,操作简单,无需停机,大气污染治理效果好,工作效率高;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凹槽、集液箱以及输送管道,有利于对处理液进行循环流动,实现了循环使用的目的,节省了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前盖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十字隔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拉板与框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集液箱与输送管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分布盘与喷雾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为:1进气管、2处理箱体、3过滤网、4拉板、5第一活性炭板、6凹槽、7第二活性炭板、8集液箱、9出气管、10输送管道、11输送泵、12排液管、13十字隔板、14卡槽、15前盖板、16开口槽、17挡块、18分布盘、19喷雾头、20胶条、21框架、22燕尾条块、23把手槽。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如图1所示,一种大气污染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箱体2,所述处理箱体2为长方形空心箱体,采用不锈钢钢板焊接而成。在处理箱体2上侧面左部固定连接有进气管1,处理箱体2右侧面上固定连接有出气管9,所述进气管1、出气管9均为不锈钢空心管。处理箱体2前侧面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前盖板15,所述前盖板15为长方形,采用不锈钢钢板制作而成。处理箱体2内部固定焊接安装有十字隔板13。
26.如图1、图3所示,所述十字隔板13为十字形,由一个实心隔板与三个滑动框垂直焊接而成。所述三个滑动框分别位于十字隔板13的左侧、右侧和下侧,三个滑动框的一端与实心隔板的下端垂直焊接相连,所述实心隔板的上端与处理箱体2的顶板焊接相连,三个滑动框的后侧与处理箱体2的后侧板焊接相连。三个滑动框内均安装有框架21,所述框架21通过导轨副与滑动框的两侧滑动相连,框架21沿可以滑动框的两侧导轨滑动。所述框架21为长方形的空心框架,采用不锈钢板焊接而成,框架21前侧连接有拉板4。优选的,框架21前侧面固定焊接有燕尾条块22,拉板4后侧面加工有燕尾榫槽,燕尾条块22滑动连接在燕尾榫槽内。十字隔板13的三个滑动框的后壁加工有卡槽14,所述卡槽14与胶条20相适配,所述胶条20粘接固定在框架21后侧面上。
27.如图1、图2所示,前盖板15上加工有三个开口槽16,所述三个开口槽16的位置与拉板4相对应,框架21前侧的拉板4从对应的开口槽16中贯穿延伸到前盖板15的外部。拉板4从前盖板15前侧延伸出,前盖板15上安装有三个以上可以转动的挡块17,且三个以上挡块17均位于三个开口槽16两侧,拉板4上加工有把手槽23,挡块17可以旋转伸入到把手槽23内。
28.如图1所示,十字隔板13左部的框架21上焊接有过滤网3,十字隔板13下部的框架21上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第一活性炭板5,十字隔板13右部的框架21上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第二活性炭板7。
29.如图1、图6所示,处理箱体2内顶端设有分布盘18,所述分布盘18为不锈钢材料制作的圆形的空心盘,分布盘18下端面均匀安装有两个以上喷雾头19。分布盘18的上端与排液管12的一端相连,所述排液管12另一端穿过处理箱体2的顶板与输送泵11的出口相连通,输送泵1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处理箱体2上端面右部。
30.如图1、图5所示,处理箱体2内箱下端面右部加工有凹槽6,且凹槽6通过管道与处理箱体2右下方的集液箱8相连接,集液箱8上侧连接有输送管道10一端,输送管道10另一端与输送泵11的进口相连通。输送管道10下端穿过集液箱8,并伸入集液箱8内底端。
31.如图1

6所示的,实施方式具体为:使用人员将进气管1左端与大气污染源进行连接,然后污染废气通过进气管1进入处理箱体2内,随后污染废气依次经过过滤网3、第一活性炭板5以及第二活性炭板7,实现了对污染废气进行初步过滤以及杂质吸附的目的,随后通过输送泵11的运行来带动集液箱8内的处理液进入输送管道10内,然后经过排液管12进入分布盘18内,再然后通过喷雾头19进行喷出,实现了对废气进行喷淋的目的,提高了对废气的处理效果,然后处理液穿过第二活性炭板7,并落入凹槽6内,然后通过管道回流到集液箱8内,实现了对处理液进行循环利用的目的,节省了使用成本,在需要对过滤网3、第一活性炭板5以及第二活性炭板7进行更换时,使用人员对挡块17进行转动,挡块17转动并从拉
板4上的把手槽23内转出,然后使用人员分别握住拉板4并向前移动,实现了拉板4向前移动同步带动框架21以及过滤网3,实现了将过滤网3移出处理箱体2,随后对过滤网3进行拆装更换以及清理,然后将过滤网3再放入处理箱体2内,然后在依次将第一活性炭板5以及第二活性炭板7穿过前盖板15上的开口槽16,并移出处理箱体2,随后对第一活性炭板5以及第二活性炭板7进行拆装更换以及清理,随后再将第一活性炭板5以及第二活性炭板7放入处理箱体2内即可,操作简单,拆装更换方便,且无需停机,提高了工作效率。
32.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33.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34.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