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式污泥脱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094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带式污泥脱水机的制作方法
一种带式污泥脱水机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脱水装置,特别是一种带式污泥脱水机。
技术背景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含水的污泥的处理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在含水污泥处理技术中,污泥的脱水装置的性能,将直接导致 后处理的效果和处理成本。以往的处理装置多是采用过滤带,密度较大,为了能够将污泥中的水 滤去,需要较大的压力,因此导致设备结构复杂,设备庞大,内耗和水耗液较高,如DN型号的脱水装置。基于上述原因,有人就发明了一种植毛带式污泥脱水装置(发明专利 公开号CN1843986A),它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中的带有搅拌装置的水 槽和设置在水槽一侧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过滤装置包括滚轮、 过滤带、挤压轮和电机;所说的滚轮排列成中部设有凹陷的箱体状,并连 接在箱体上,过滤带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并绕在滚轮上,过滤带采用 的是表面设有静电植毛的过滤带,该挤压轮设置在滚轮排列成的箱体的凹 陷处。因此,使用时先通过箱体内的搅拌装置将污泥与絮凝剂进行混合搅 拌,以达多l最好的脱水效果,然后通过过滤装置将含水污泥首先通过重力 沉降,排出部分污水,然后再通过挤压脱水,大大提高了脱水效率,降低
了能耗,也使设备结构大为简化,降低了制作成本。但是上述装置仍然存在如下缺陷1、 过滤装置的重力脱水区行程短,不能有效的把游离水彻底分离掉。2、 过滤装置的张紧滚筒使用手动,调试起来不方便,不可能均匀受力。3、 过滤装置的挤压区采用手动调试挤压操作复杂且挤压效果不佳。4、 搅拌装置^f吏用双面搅拌,搅拌效果不均匀、效率低,不能达到最好 的脱水效果。如上所述,现有的带式污泥脱水机还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带式污泥脱水机,主要解决现 有装置的搅拌装置不能使污泥和絮凝剂充分搅拌以达到最好的脱水效果和 过滤装置的重力脱水区行程短等技术问题,提高了带水污泥的处理效率和 处理质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式污泥脱水机,它包括具有搅拌装置的凝集槽和设置在凝集槽 一侧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与搅拌电机连接的延伸于凝集槽内的搅拌 主轴和连接于搅拌主轴上的四面搅拌扇叶;该过滤装置包括两条张紧的滤布,该滤布从呈S型排布的滚筒中以S 型路径经过,其中,S型路径的第一橫向段为重力脱水区,第二橫向段为二 次浓缩区,第三横向段为强力脱水区;该强力脱水区末端具有刮板和出泥 o 。
所述的带式污泥脱水机,其特征在于该重力脱水区与二次浓缩区之 间具有上集水盘,二次浓缩区与强力脱水区之间具有中集水盘,强力脱水 区下具有下集水盘。 '所迷的带式污泥脱7jc机,其特征在于该滚筒之间具有气动张紧装置。所述的带式污泥脱水;^几,其特征在于该强力脱水区的滚筒呈W型排 布,该区域内的滤布也以W型路径经过。所述的带式污泥脱水机,其特征在于该出泥口后的滤布路径上进一 步包括一清水箱,该清水箱内具有水泵。所述的带式污泥脱水机,其特征在于该清水箱位于凝集槽下方。藉由上述^t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 本实用新型的双层重力脱水区域,可以有效的把游离水彻底分离。2、 本实用新型采用双滤布带机,使框架看上去更美观且节约成本。3、 本实用新型主驱动马达使用连轴器传动,实体更加美观。4、 本实用新型张紧滚筒采用气动张紧,不用人力且调试方便,操作起 来两条滤布受力更加均匀。5、 本实用新型的挤压区采用S和W型自动压榨,无需人工调试。6、 本实用新型的凝集槽采用四面搅拌,使污泥和絮凝剂调和更加均匀, 达到最佳脱水效果。附困说明图l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l.搅拌电机; 2.电机座;3.大滚筒; 4.搅拌主轴;5.凝集槽; 6.下喷头;7.下集水盘支架; 8.搅拌扇叶;9.清水箱; IO.水泵;ll.轴承; 12.下集水盘;13.滚筒; 14.支架;15.滤布; 16.刮板;17.压紧弹簧; 18.刮板架;19.轴承座; 20.刮+反;21.滚筒; 22.矫正限位开关;23.矫正限位开关; 24.架台;25.喷嘴; 26.滚筒;27.活动轴承架; 28.气缸;29.滤布; 30.中集水盘;31.上集水盘; 32.包胶滚筒。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中IOO.重力脱水区; 200.二次浓缩区; 300.强力脱水区; 400.絮凝区。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顧1、 2,它们是本实用新型带式污泥脱水机一具体实施例的结 构示意图。如闺所示它包括具有搅拌装置的凝集槽5和设置在凝集槽5
一側的过滤装置。其中该搅拌装置包括^拌电机1、与搅拌电机1连接的延伸于凝集槽5内的 搅拌主轴4和连接于搅拌主轴4上的四面搅拌扇叶8;如图2,该过滤装置包括两条张紧的滤布,该滤布从呈S型排布的滚筒 中以S型路径经过,其中,S型路径的第一横向段为重力脱水区100,这样, 重力脱水区的行程就比较长,可以有效把游离水彻底分离;第二横向段为 二次浓缩区200,第三横向^:为强力脱水区300;该强力脱水区300末端具 有刮板16、 20和出泥口。另外,该强力脱水区300的滚筒呈W型排布, 该区域内的滤布也以W型路径经过,增强了脱水的效果。再请参阅
图1,该重力脱水区IOO与二次浓缩区200之间具有上集水盘 31, 二次浓縮区200与强力脱水区300之间具有中集水盘30,强力脱水区 300下具有下集水盘12。该滚筒之间具有气动张紧装置,如气缸28,不用人力且调试方便,搡 作起来两条滤布受力更加均匀。再者,该出泥口后的滤布路径上进一步包括一清水箱9,该清水箱9内 具有水泵IO,该清水箱位于凝集槽5下方。该结构可以用于自动清洗使用 完毕后的滤布。综上所迷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 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 饰,都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权利要求
1、一种带式污泥脱水机,它包括具有搅拌装置的凝集槽(5)和设置在凝集槽(5)一侧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1)、与搅拌电机(1)连接的延伸于凝集槽(5)内的搅拌主轴(4)和连接于搅拌主轴(4)上的四面搅拌扇叶(8);
该过滤装置包括两条张紧的滤布,该滤布从呈S型排布的滚筒中以S型路径经过,其中,S型路径的第一横向段为重力脱水区(100),第二横向段为二次浓缩区(200),第三横向段为强力脱水区(300);该强力脱水区(300)末端具有刮板(16)、(20)和出泥口。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带式污泥脱水机,其特征在于该重力脱水 区(IOO)与二次浓缩区(200)之间具有上集水盘(31), 二次浓缩区(200) 与强力脱水区(300)之间具有中集水盘(30),强力脱水区(300)下具有 下集水盘(12)。
3、 根据权利要求
1或2所述的带式污泥脱水机,其特征在于该滚筒 之间具有气动张紧装置。
4、 根据权利要求
l或2所述的带式污泥脱水机,其特征在于该强力 脱水区(300)的滚筒呈W型排布,该区域内的滤布也以W型路径经过。
5、 根据权利要求
1或2所述的带式污泥脱水机,其特征在于该出泥 口后的滤布路径上进一步包括一清水箱(9 ),该清水箱(9)内具有水泵(10 )。
6、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带式污泥脱水机,其特征在于该清水箱位 于凝集槽(5)下方。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脱水装置,特别是一种带式污泥脱水机。它包括具有搅拌装置的凝集槽和设置在凝集槽一侧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与搅拌电机连接的延伸于凝集槽内的搅拌主轴和连接于搅拌主轴上的四面搅拌扇叶;该过滤装置包括两条张紧的滤布,该滤布从呈S型排布的滚筒中以S型路径经过,其中,S型路径的第一横向段为重力脱水区,第二横向段为二次浓缩区,第三横向段为强力脱水区;该强力脱水区末端具有刮板和出泥口。藉由上述结构主要解决现有装置的搅拌装置不能使污泥和絮凝剂充分搅拌以达到最好的脱水效果和过滤装置的重力脱水区行程短等技术问题,提高了带水污泥的处理效率和处理质量。
文档编号B01D36/04GKCN201049261SQ200720068798
公开日2008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10日
发明者谭辉铁 申请人:谭辉铁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