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诱导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07006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体诱导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炉除尘器。
锅炉除尘器种类较多,可分为旋风除尘器、多管除尘器及水膜除尘器等,一般灰尘除净率低,气体中的有害成份不能除掉,而且造价高,工艺流程复杂,运行成本高,占地面积大,排废水量大,造成二次污染,运行成本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灰尘及有害气体排净率高的气体诱导除尘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除尘器壳体2的一侧连接进烟管3,壳体2的顶部连接排烟管1,该管排出处理后的气体。在壳体一侧有一个或二个观察孔7,壳体2的下底面为倾斜板,该面低部位对应的壳体侧板有通孔8,通孔外部有沉淀槽6,沉淀槽连接在壳体外壁上,工作时该槽内及壳体下部有一定水位,灰尘落入水中后滑入该槽沉淀,定时排出,而溢流水从该槽的溢流阀5排出。使壳体内保持不变水位。
在壳体2内装有诱导喷汽装置14,在进烟管3与壳体2连接部分的顶部有蒸汽导入管9,该管穿过进烟管内壁,也可倾斜安装,该管的另一端通锅炉蒸汽箱。壳体中部有进水管15用以维持壳体内的水位,上述的诱导喷汽装置14上部有汽仓盖板10,汽仓盖板10的下部连接用于除尘和促使气体涡流的上诱导盘11及下诱导盘12,壳体2对应诱导盘部分有导向板13,进烟管3接通诱导喷汽装置的汽仓内。
诱导喷汽装置14的上部汽仓盖板10为锥盘形,它下部连接的上诱导盘11截面为“S”形环板,下诱导盘12为对应上诱导盘11下部的弧面环板,与上诱导盘下部构成汽仓的环形排放通道,下诱导盘底部为敝开形,开口部位便于灰尘沉淀入水。
其工作原理是从锅炉排出的烟气自进烟管3导入诱导喷汽装置14的汽仓内,同时蒸汽导入管9自进烟管3端部导入蒸汽,一同进入汽仓内,气流在汽仓内折流,部分灰尘及有害气体颗粒增大而沉下,而后在上诱导盘11和下诱导盘12形成的气体通道内向外导出,其中经多个弧面导流,形成涡流除尘,排出后再次由壳体内壁上的导向板13折流,气体净化后沿排烟管1排出。灰尘及有害气体遇涡流的蒸汽而沉入水中后,经倾斜板4滑入沉淀槽中,定时清除即可,溢流阀5不断排出高于标定水位的水。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叙述。


图1为总体结构图。
图2为
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
参照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其结构如下所述。
该除尘器除净率高,烟尘中的有害气体也可除掉,体积小,造型美观,耗能较低。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锅炉除尘的气体诱导除尘器,其特征是它的壳体2的一侧接进烟管3,壳体2的顶部连接排烟管1,其一侧有观察孔7,壳体下部底面为倾斜板4,倾斜板4的低部位对应的壳体侧板上有通孔8,通孔8的外部有沉淀槽6连接在壳体的该外壁上,沉淀槽6上有溢流阀5,在壳体2的内部装有诱导喷汽装置14,在进烟管3与壳体2连接部分的顶部有蒸汽导入管9,连接并穿过进烟管3内壁,壳体2中部有进水管15,所述的诱导喷汽装置14上部汽仓盖板10下部连接用于除尘和气体涡流的上诱导盘11及下诱导盘12,壳体2上对应诱导盘部分有导向板13,进烟管3接通诱导喷汽装置14的汽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诱导除尘器,其特征是诱导喷汽装置14的上部汽仓盖板10为锥盘形,其下部连接的上诱导盘11截面为“S”的形环板,下诱导盘12为对应弧面环板,与上诱导盘下部构成汽仓的环形排放通道,下诱导盘底部为敝开形。
专利摘要一种配用于锅炉的气体诱导除尘器,壳体一侧接进烟管,进烟管端部接通蒸汽导入管,壳体一侧有沉淀槽,壳体内有诱导喷汽装置,该除尘器可除掉烟尘中的灰分和有害气体,除净率高,造价低,耗能低。
文档编号B01D47/05GK2156927SQ9321310
公开日1994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1993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1993年5月24日
发明者李再生, 武淑云, 刘斌 申请人:刘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